轮胎攀台安装价格:物理 化学 历史 地理 复习 口诀 让孩子全面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28:32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把汤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联系到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厨房里,若留心看一下其中的炉灶、器皿以及做饭、炒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定会发现很多处要用到物理知识。

一、热凉粥或冷饭时,锅内发出”扑嘟、扑嘟”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但一尝,粥或饭并不热,这是为什么?

把凉粥或饭烧热与烧开水是不一样的。虽然水是热的不良身体,对热的传导速度很慢,但水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当锅底的水受热时,它就要膨胀,密度减小就上浮,周围的凉水就流过来填补,通过这种对流,就把锅底的热不断地传递到水的各部分而使水变热。而凉粥或饭,既流动性差又不易传导热。所以,当锅底的粥或饭吸热后,温度就很快上升,但却不能很快地向上或四周流动,大量的热就集中在锅底而将锅底的粥烧焦。因热很难传到粥的上面,所以上面的粥依然是凉的。加热凉粥或饭时,要在锅里多加一些水,使粥变稀,增强它的流动性。此外,还要勤搅拌,强制进行对流,这样可将粥进行均匀加热。

二、用砂锅煮肉或烧汤时,当汤水沸腾后从炉子上拿下来,则汤水仍会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而铁、铝锅却没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

因为砂锅是陶土烧制成的,而非金属的比热比金属大得多,传热能力比金属差得多。当砂锅在炉子上加热时,锅外层的温度大大超过100℃,内层温度略高于100℃。此时,锅吸收了很多热量,储存了很多热能。将砂锅从炉子上拿下来后,远高于100℃的锅的外层就继续向内层传递热量,使锅内的汤水仍达到100℃而能继续沸腾一段时间,铁、铝锅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请同学们自己分析)。

三、炒肉中的“见面熟”。逢年过节,人们总要炒上几个肉菜,那么怎样爆炒肉片呢?

若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去爆炒,则瘦肉纤维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剧蒸发,致使肉片变得干硬,甚至于会将肉炒焦炒糊,大大失去鲜味。为把肉片爆炒得好吃,师傅们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则肉片放到热油锅里后,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的水分蒸发,而肉片里的水分难以蒸发,仍保持了原来肉的鲜嫩,还减少了营养的损失,肉又熟得快即“见面熟”。用这种方法炒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

四、冻肉解冻用什么方法最好?从冰箱里取出冻肉、冻鸡,如何将其解冻呢?

用接近0℃的冷水最好。因为冻肉温度是在0℃以下,若放在热水里解冻,冻肉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其外层迅速解冻而使温度很快升到0℃以上,此的肉层之间便有了空隙,传递热的本领也就下降,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再吸热解冻而形成硬核。若将冻肉放在冷水中,则因冻肉、冻鸡吸热而使冷水温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还会结冰。因1克水结成冰可放出80卡热量(而1克水降低1℃只放出1卡热量),放出的如此之多的热量被冻肉吸收后,使肉外层的温度较快升高,而内层又容易吸收热量,这样,整块肉的温度也就较快升到0℃。如此反复几次,冻肉就可解冻。从营养角度分析,这种均匀缓慢升温的方法也是科学的

汽车上的物理知识

一、力学方面
1、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
2、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4、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
5、汽车拐弯时:①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
6、汽车急刹车(减速)时,①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③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④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⑤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变摩擦成滑动摩擦
7、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
8、汽车的座椅都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
9、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原因
10、交通管理部门要求:①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性的危害;②严禁车辆超载——不仅仅减小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还有减小摩擦、惯性等;③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
11、简单机械的应用:①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②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
12、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
13、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问题;参照物与运动状态的描述问题
14、认识限速,里程,禁鸣等标志牌,了解其含义

二、声学方面
1、汽车喇叭发声要响,发动机的声音要尽量消除(发动机上装配消音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喇叭发声:电能――机械能

三、热学方面
1、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
2、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
3、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
4、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可以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着于玻璃上并凝结
5、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
6、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防止传热
7、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

四、电学方面
1、汽车的发动机常用低压电动机起动:电动机是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道理制成的,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汽车电动机(汽车电机)常用车载电瓶(蓄电池)供电,汽车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车轮带动车载发电机发电,给蓄电池充电。给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此时蓄电池是用电器;用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此时蓄电池才是电源
3、车载蓄电池还被用来为汽车上配装的空调、电扇、收录机、CD机及各种用途的电灯供电,方便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声能、光能等等
3、油罐车的尾部通常要挂一条铁链直达路面,这样做有利于使运输过程中因颠簸而产生的电荷迅速传到大地上,避免因静电放电而带来灾难
4、车灯发光:电能――光能

五、光学方面
1、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
2、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可防止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
3、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
4、汽车尾灯灯罩:角反射器可将射来的光线反回,保证后面车辆安全
5、汽车头灯:凹面镜反射原理,近距光灯丝在焦点附近,远距光灯丝在焦点上

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

你知道自行车上有哪些物理知识吗?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1、自行车上的摩擦知识。
①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
②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
当我们骑在自行车上时,由于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有压力,轮胎和地面之间不光滑,因此自行车与路面之间有摩擦,不过,要问自行车为何能前进?这还是依靠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这个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那前轮的摩擦力是干什么的?阻碍车的运动!其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相反。正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自行车作匀速运动。不过,当人们在地上推自行车前进时,前轮和后轮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后。那谁和这两个力平衡呢?脚对地面的摩擦力向前!
③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
刹车时,刹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后轮的转动。手的压力越大,刹皮对车圈的压力就越大,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轮就转动的越慢。如果完全刹死,这时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就变为滑动摩擦力(原来为滚动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后,阻碍了自行车的运动,因此就停下来了。
④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为什么安钢珠?
在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后轴、车把转动处,脚蹬转动处等地方,都安有钢珠。
人们骑自行车总是希望轻松、灵活、省力。而用滚动代替滑动就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我们可以经常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离开,这样就可以使摩擦力变得更小。

2、自行车上的杠杆、轮轴知识。
①自行车上的杠杆
A、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
B、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②自行车上的轮轴
A、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组成省力轮轴(脚蹬半径大于花盘齿轮半径)。
B、自行车手把与前叉轴:组成省力轮轴(手把转动的半径大于前叉轴的半径)。
C、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组成费力轮轴(齿轮半径小于后轮半径)。

3、自行车上的气压知识。
自行车内胎充气:早期的各种轮子都是木轮、铁轮,颠簸不已。现代自行车使用充气内胎主要是使胎内的压强增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小自行车前进的阻力。
气门芯的作用:充气内胎上的气门芯,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只让气体进入,不让气体外漏,方便进气,保证充气内胎的密封。

4、自行车上光学知识。
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但是到了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因为自行车的尾灯是由很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的,而每一个“小室”是由三个约成90度的反射面组成的。这样在晚上时,当后面汽车的灯光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就会产生反射光,由于红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

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和运载工具。在它的“身上”运用了许多力学知识
1.测量中的应用
在测量跑道的长度时,可运用自行车。如普通车轮的直径为0.71米或0.66米。那么转过一圈长度为直径乘圆周率π,即约2.23米或2.07米,然后,让车沿着跑道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n,则跑道长为n×2.23米或n×2.07米。
2.力和运动的应用
(1)减小与增大摩擦。
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
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而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
(2)弹簧的减震作用。
车的座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

3.压强知识的应用
(1)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如车载过重,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被压破。
(2)座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不易感到疲劳。

4.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
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大对刹车皮的拉力。自行车为了省力或省距离,还使用了轮轴:脚蹬板与链轮牙盘;后轮与飞轮及龙头与转轴等。

5.功、机械能的知识运用
(1)根据功的原理:省力必定费距离。因此人们在上坡时,常骑“S形”路线就是这个道理。
(2)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如骑车上坡前,人们往往要加紧蹬几下,就容易上去些,这里是动能转化为势能。而骑车下坡,不用蹬,车速也越来越快,此为势能转化为动能。

6.惯性定律的运用
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把前轮刹住,后轮为什么会跳起来。这是因为前轮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阻力,根据惯性定律,人和后轮要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后轮会跳起来。
切记下坡或高速行驶时,不能单独用自行车的前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 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29、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30、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3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摻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32、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 4℃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
33、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34、一石击破水中天——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
35、瞎子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
36、早虹雨滴滴,晚虹晒脸皮——我国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东移动的,早晨看到的虹,是东方射来的太阳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显然,西虹是本地天气将要降雨的预示.相反,傍晚看到的虹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而形成的东虹,它预示着西方天空已没有降雨云了,天气必然是晴朗的。
37、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参考上则)
38、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当“日头低”时,太阳光线和地平线是非常接近的,这时出现虹,虹心必然亦接近地平线,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个圆弧.若此时空气中水滴很多,分布的空间很广,那么除了可以看到虹外,还可以看到霓,霓顶的半圆弧比虹高且接近天顶,也预示着降雨云已经移近天顶,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
39、照相的底片——颠倒黑白——照相机是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与人是颠倒的.底片上涂有感光剂,人照相时,由于浅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强,反射光进入相机的暗箱与底片上的感光剂发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强,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这样浅色部位在胶片上感光强,深色部位感光弱.胶片冲洗时,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剂基本冲洗掉,所以呈浅色,而感光强的部位由于发生了光化反应冲不掉,所以呈深色。
40、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41、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42、一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43、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44、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45、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46、鸡蛋碰石头——完蛋——蛋壳承受的压强远小于石头能承受的压强,鸡蛋碰石头,鸡蛋先破。
47、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48、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初三化学新教材课本内容梳理(第一章)

 

9年级第一学期上半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期中考试前课时安排   共31课时(10周)

教学内容

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2

 

 

 

2.1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

4

1.2  走进化学实验室

3

2.2  神奇的氧气

3

1.3  物质的提纯

2

2.3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4

1.4  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

3

学生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1

学生实验:粗盐的提纯

1

期中复习、考试

4

复习、单元考试

4

 

 

 

第1章  化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大理石与盐酸、镁带燃烧、澄清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等实验:

(1)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概念;

(2)学会试管、烧杯等常用仪器的使用,以及加热、液体固体取用等基本实验操作;

(3)理解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游离态、化合态等概念;

(4)学会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验:

 (1)学会加热、液体固体取用、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

 (2)初步学会粗盐的提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讨论、交流、实验等:

(1)体验化学变化的奥秘和身边处处有化学,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2)感受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习习惯与态度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里,大到太阳、地球、月球,小到尘埃、水雾,都无时无刻不在运动。

世界上物质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自然科学中的各个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等都各自描述与研究不同的运动。

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一、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请推测下列哪些运动属于物理学或生物学或化学研究的对象。

①      汽车和摩托车行驶中的加速

②      山羊和绵羊的DNA杂交,产生绵山羊

③      把生铁炼成钢,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④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在二氧化碳中熄灭

⑤      风力发电机把风能转化为电能

属于物理学研究的是①⑤,属于生物学研究的是②,属于化学研究的是③④。

物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宏观的运动,如天体行星的运转,汽车的行驶,风力发电等;生物学研究的是生命的运动,如物种的改良,绵山羊的产生,杂交水稻培育,细菌的产生和杀灭等。化学研究的就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变成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的运动,如生铁炼成钢,钢铁生锈,除去铁锈的方法,物质的燃烧与灭火等。甚至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如航天飞船的发射,飞船的构造、飞行轨道的确定等物理学研究的对象,飞行员的身体素质中的各项生理指标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社会科学的心理研究),制造飞机的材料是化学研究的对象,更多的则是综合的,如核反应,点火问题等。

㈠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水的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成水有没有变成其他的物质呢?

㈡ 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举例:点燃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

点燃蜡烛,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燃烧时化学变化;点燃蜡烛时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两者关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有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如:物质受热有气体产生,可能是水加热变为水蒸气,那就是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质加热生成了一种新的气体,那就是发生了化学。)

下面让我们来体验化学变化:

实验一、把盐酸滴在大理石上(认识滴管,并见识使用方法)

取一支试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块,逐滴滴入盐酸溶液或醋酸溶液。

观察到的现象:看到大理石的表面产生很多气泡。

结论:这是大理石和盐酸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

文字(符号)表达式:                                           

实验二、向石灰水吹气(认识试管)。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中吹气。

观察到的现象:看到试管里的液体变浑浊。

结论:这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了碳酸钙白色沉淀。

文字(符号)表达式:                                           

实验三、镁带燃烧(认识坩埚钳)。

由教师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亮,再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看到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留下白色粉末。

结论:这是镁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

文字(符号)表达式:                                             

 

上述实验中,这些变化现象各异(有气体生成、有沉淀生成、发光发热变色),凭借这些现象可以有助于我们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但只凭这些不足以判断是不是化学变化,由于这些变化中都是有新物质生成的,这才是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

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又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㈣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等。

㈤ 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想一想:“氢气在燃烧”与“氢气能燃烧”之间有何区别?

氢气在燃烧是化学变化,氢气能燃烧是化学性质。

 

二、化学研究什么

①研究大洋深处“可燃冰”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②研究金刚石内部结构,探究其高硬度的原因

③研究用空气中的氮气来生产氮肥

④研究天然纤维的组成和结构,开发以石油、煤为原料制造合成纤维的途径

化学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原因,就需要探究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奥秘。还要运用化学变化的规律,把自然界的许多资源转变成人类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如从矿物中获得金属生产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性质优良的人造物质,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三、化学促进社会的发展

人类文明史中,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与化学有紧密的关系。据统计,过去的几千年里,人类发明的新物质五十多万种,近一百年里,人类发现和合成的新物质有两千多万种之多。

㈠ 古代化学工艺(拓展视野):青铜器钢铁冶炼  火药发明  造纸  瓷器烧制

㈡ 现代:工业原材料  动力能源  农药化肥  医疗药品

①    19世纪,低成本钢铁冶炼方法的发明,使钢铁产量猛增,成为当今主要的结构材料,如地铁,钢铁结构的建筑物(为08年奥运会而建造的“鸟巢”)。

②    炼铝的出现只有一百多年历史。铝轻盈美观,不易生锈,铝合金有可与钢铁媲美的强度,使铝成为生活中金属制品的主角,如高层建筑的铝合金幕墙、铝质包装材料、生活中的水壶等铝制品。

③    塑料非常坚固稳定,可以制成人造骨骼、人造关节、人造血管,植入体内不会有排异作用,已为数百万伤病人带来福音。

④    化学工业为城市建筑提供了水泥、玻璃、钢材等材料,如高层建筑玻璃幕墙、钢筋混凝土。

⑤    化学合成的各种药物为治疗疾病作出贡献。

⑥    电脑的产生促使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⑦   玻璃、石英、塑料等构成的光导纤维发明,被制成了医疗上的内窥镜。

⑧    化学已研制出可降解塑料,废弃塑料的“白色污染”将成为历史。

教学过程:(1.2 走进化学实验室——5课时

一、参观化学实验室

实验准备室中各种玻璃仪器和药品分门别类地摆放在橱柜里,准备台,学生实验室。

进行化学实验时,加热时要防止烫伤,酒精灯使用不当会有着火的危险,玻璃器皿敲碎会划破皮肤……

为使实验取得良好效果,并确保实验安全,请同学们遵守如下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

化学实验规则:

1、 实验之前要认真学习实验内容,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2、 做实验以前,要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仪器是否干净,并将桌面上的实验用品放整齐。

3、 做实验时要按照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注意操作规范。如要进行自己设想的实验,必须征得教师的同意,听从教师的指导。

4、 注意安全,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特别要谨慎地处理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防止意外事故。

5、 保持实验室安静,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和仪器设备。注意节约药品,煤气和水电。

6、 实验时,要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随时作好记录,并分析得出结论。

7、 实验完毕,把废液和废物倒在指定容器里,及时洗净器皿,放回原处,做好清洁整理工作。

8、 实验后认真地写出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安全要求:

1.不能用手接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更不得品尝药品的味道,也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绝对不允许把各种化学药品任意混合。用剩的药品应该交还实验室,未经教师允许,不能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2.可燃性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等)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火容易发生爆炸,因此这些气体的发生装置要远离明火。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3.使用加热器时要小心,万一不小心而失火,一般的小火可用湿布或砂土覆盖着火的物体。火势大时可使用泡沫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4.实验室一般伤害事故处理

割伤:

伤口保持干净,用酒精棉球擦净,涂上红药水,必要时敷上消炎粉包扎。

烫伤(烧伤):

用75%酒精处理受伤处后,涂上玉树油或蓝油烃。如果损伤面大,达真皮,则应涂烫伤油膏,并用纱布包扎,并急送学校医务室。

化学灼伤:

使用浓酸、浓碱等强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等被腐蚀。如不慎将稍多量的酸(或碱)液泼在实验台上,应立即用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用抹布擦干。如只是少量酸或碱溶液滴到实验台上,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要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先后用水和碳酸氢钠溶液(3%—5%)冲洗。

    若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万一眼睛里溅进了稀酸或稀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要用手揉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如果溅进了浓酸或浓碱溶液,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二、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操作

㈠  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

    试管烧杯、漏斗、玻璃棒、玻璃导管、试管夹、圆底烧瓶、研钵、滴瓶、量筒、坩埚钳、试管架、试管刷、镊子、表面皿、酒精灯、蒸发皿、三角架、铁架台、集气瓶、玻璃片、燃烧匙、药匙、滴管、试剂瓶(广口瓶、细口瓶)、锥形瓶、水槽、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坩埚、研钵

  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固体:粉末——用药匙取或纸槽(取粉末放入试管中)

      块状——用镊子取(取颗粒放入试管中)

液体:向小容器口——倾倒(标签向着手心)

      向大容器口——倾倒液体,沿容器内壁或用玻璃棒转移液体(引流作用)

      少量液体的取用:滴管

2、滴管使用

   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演示)

强调: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滴管中有液体时,口应向下,不可翻转;滴管不可放在桌面上;用完后及时洗净(滴瓶中的滴管使用后可不用洗涤)。

3、液体的量取——量筒

介绍量筒的量程,最小刻度1/100,最低线的读数1/10。

使用量筒量取2ml水

强调:视线应与量筒中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思考:用量筒先仰视读数取15毫升水,倒出一部分后,剩下的水俯视读数为5毫升,倒出去的水的体积等于、大于还是小于10毫升?(大于10毫升)

想一想:如何用10毫升量程的量筒量取用0.8毫升的水。

4、物质的称量——托盘天平

将天平放平,调节平衡螺母至平衡;强调: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放在称量纸上,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玻璃容器里

介绍一般的天平:砝码有50、20、20、10、5克、游码5克。

称8克住食盐:取5克砝码放在右盘,游码放在3克处。

想一想:如果左右盘放反了,实际称得食盐多少克?(2克)

称一药匙食盐: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要用镊子夹取砝码,添加砝码时由大到小,直到天平的指针指在刻度盘的中间或左右摇摆一样的格数。

想一想:如果放反了,称得15.6克,实际食盐是多少克?(14.4克)

5、酒精灯的使用

观察酒精灯的构造:灯座、灯芯和灯帽三部分组成。

试验火焰温度:火焰结构:焰芯、内焰和外焰三层火焰,外焰温度最高。

检查酒精灯:酒精灯内酒精1/32/3。熄灭酒精灯:用灯帽,不可用嘴吹。

使用酒精灯注意事项:用外焰加热;酒精灯内酒精1/32/3;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6、给物质加热

⑴用试管加热液体:

强调:①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②先均匀加热(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并不断上下移动;

③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④试管外壁没有水珠;

⑤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⑥试管与桌面成45°角;⑦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注意:如果是液体的量较多,需要用到烧杯时,需垫上石棉网。

⑵用试管加热固体:

强调:①试管口应微微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因冷热不均而破裂);

②铁夹夹在整个试管离口1/3处;③先均匀加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④试管外壁没有水珠;⑤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7、蒸发

强调:①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

作用: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因局部过热而飞溅出来。

②蒸发皿内的液体不超过容器容量的2/3;

③加热到有大量固体析出时要停止加热。

8、过滤

过滤:把不溶性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得操作。

一贴:;滤纸边缘紧贴漏斗内壁;(过滤器的制作)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口边缘;加入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处

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9、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①:将导管末端插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外壁,看到水中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方法②:将导管末端插入水中,看到导管中的液面低于烧杯内的液面,说明气密性良好。

10、玻璃仪器的洗涤

一般用水冲洗,可用试管刷刷洗,试管中盛放少量水,再用试管刷旋转刷洗;

油脂用纯碱液或洗衣粉等洗;氧化物、不溶性碱用稀盐酸洗。

洗净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挂水珠。

三、怎样进行化学实验

实验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预习实验内容,估计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实验时:要以认真的科学态度,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实事求是地记录,最后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应学会正确的操作,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学会发现问题(多想几个问什么),学会分析和得出结论。

实验后:① 把废液等倒人废液缸,整理实验用品,洗净用过的玻璃仪器。

 

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拓展视野)

条件:有些变化在常温下就能发生,有些则需要提供一定的热量,或者通入直流电。

现象: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一般要求描述物质外观、性状变化。如颜色的变化,某些在水溶液中的变化,如产生气体或不溶性物质,则描述为气泡或产生浑浊、沉淀。有些变化伴随有能量的释放,如焰火燃烧描述为剧烈的发光、发热等。

 

学生实验: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实验一、颜色的变化

向一支盛有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再逐滴滴加盐酸溶液,边滴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操作要求:正确取用液体试剂,正确使用胶头滴管。

现象:溶液由无色先变为红色,再由红色变为无色。

文字表达式:                                                  

 

实验二、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毫升硫酸铜溶液,逐滴滴加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再逐滴滴加稀硫酸,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现象:先出现蓝色絮状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再蓝色沉淀消失,溶液又变回蓝色。

文字表达式:                                                   

 

                                                   

 

实验三、气体的生成

在干燥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用酒精灯缓缓加热,把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发生的现象。

操作要求:正确使用药匙向试管中加入固体,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学会氧气的检验。

现象:紫黑色的固体变为黑褐色,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文字表达式:                                                   

 

实验四、热量的变化

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生石灰,滴加少量蒸馏水,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操作要求:正确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

现象:试管内有水气,且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发烫。

文字表达式:                                                     

 

 

四、怎样写实验报告

在科学研究中,实验报告起到交流、查询等作用,它可使科学研究成为一种连续的、不断改进、不断进取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实验报告记录了自身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反省自己的实验得失,巩固所学知识。书写实验报告还有利于提高总结能力,并对以后从事研究工作,撰写总结报告或论文有所帮助。

实验报告一般由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和实验内容(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结论及实验小结等组成。

实验目的是整个实验的依据。本次实验是:“化学变化现象的观察”,实验目的在知识方面是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现象;在操作方面是学会取用液体和固体试剂及加热操作;情感方面是体验化学变化。

实验内容是实验报告的核心部分。

结论是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有关实验的结果。

实验小结可以写对实验的体会和建议。

 

 

怎样设计实验(拓展视野)

化学实验的学习有两种,一种是按照书本指定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做实验,达到认识物质,训练操作,提高动手能力等目的。另一种是根据要解决的某个化学问题,自己设计(或部分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再根据实验的现象和结果,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到结论。在实验设计时,一定要查阅有关资料,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某些假设(推测),按照假设来设计实验过程。设计实验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对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实验设计实例

问题:为什么不能用铝锅长期盛放食醋?

收集资料:食醋是一种调味品,有酸味儿、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铝是一种金属材料,在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中会发生化学变化。人过多摄入铝,有害健康。

提出假设:铝跟食醋能发生化学变化。

实验步骤设计:在一个洁净的烧杯中,注入少量食醋,投入一小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后,取出铝片,观察铝片的变化。

现象:铝片表面有少量气泡,铝片表面变得比打磨前更加粗糙。

分析和结论:铝片表面受到腐蚀,说明铝跟食醋能发生化学变化,如盛放较长时间,铝片明显受损,更易折断。证明推测正确。铝锅中不宜长期盛放食醋。

 

 

 

 

 

 

 

 

 

 

 

 

教学过程:(1.3物质的提纯

请你先说:

1、自来水、矿泉水、江河水、蒸馏水等,哪一种是纯净的水?

2、无论是天然还是人造的物质,请举出1-2种你认为是纯净物的实例。

 

一、物质的纯度

混合物:两种物质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体系。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的物质。

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处在混合状态中:空气、海水等

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的物质,雪水、24K金、硅晶体、精盐等

物质的纯度:混合物中主要成分(或某一成分)含量的高低。(95%的酒精

该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表达式:

某一成分的质量

某一成分%=                   ×100%

该混合物的总质量

 

二、物质提纯的方法

研究一种物质,常常要求这种物质有较高的纯度(不是最高纯度),以免含有的杂质影响它的性质。物质提纯的方法有很多,实验室常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结晶、洗气等。

㈠ 过滤——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

课堂实验:含泥沙的水的过滤

1、制作过滤器

2、过滤

3、讨论:⑴ 为使滤渣不混入滤液,过滤应注意哪些问题?(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处,以免滤纸破损;加入的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⑵ 怎样使过滤速度快,滤液又不损失?(过滤前将液体静置一段时间,上层清液先过滤,然后将底层部分一起转移到漏斗内)

 

㈡ 蒸发——用加热的方法,将溶液中的溶剂(如水)汽化除去的操作。

蒸发可以使稀溶液变浓或者把溶液蒸干使溶质析出(蒸发结晶)。

课堂实验:蒸发食盐溶液,得到食盐晶体

1、操作

2、讨论:⑴ 蒸发操作时,怎样防止析出的晶体飞溅损失?(在加热到有较多的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温使蒸发皿内的固体蒸干。)

㈢ 结晶——把可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

当把溶液蒸发到一定程度使溶质析出(蒸发结晶)

㈢蒸馏——把液体混合物加热到沸腾变为气态,再冷凝成液态,再收集起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怎样制得蒸馏水(拓展视野)

蒸馏装置:蒸发、冷凝和接受三部分组成。

有杂质的水放在烧瓶中(蒸馏头上插有一支温度计),加热至水沸腾,水汽化成的水蒸气流经冷凝管的内管,经冷凝管外管的水冷凝为液体,进入接收器。这就是蒸馏水。

蒸馏是物质提纯的重要方法,用于制得纯度较高的各种液体试剂。

 

学生实验:粗盐提纯

课题要求: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制成精盐。

讨论:⑴ 根据课题要求,粗盐提纯包含哪些提纯分离操作?

⑵ 大体设想操作步骤。

⑶ 列出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试剂。

(所需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玻璃棒)

实验内容和步骤操作:

操作Ⅰ:称量粗盐(约5克)

操作Ⅱ:量取水(约15毫升)

操作Ⅲ:溶解

操作Ⅳ:过滤

操作Ⅴ:(将滤液)蒸发

操作Ⅵ:冷却后称量精盐

教学过程:(1.4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化学也有自己的语言,它是一套国际通用的符号。

元素符号是最基本的化学语言。

一、地球万物是由元素组成的

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天然物质及合成的物质,已探明其组成的大约有三千多万种(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地增长)。

研究表明,仅仅有100多种元素,自然界中发现的元素有90多种,人工合成的元素有20多种。

举例:①铁钉中有铁,钢材、不锈钢中有铁,人体血液中有铁,菠菜中有铁,这些铁是同一种的元素铁元素。②煤中有碳,木炭中有碳,淀粉、葡萄糖、蔗糖都会烧焦,说明都含有碳,这些碳是同一种的碳元素。

思考:为数不多的元素为什么可以构成这么多物质呢?

举例:C、H、O三种元素可以组成物质:氧气、臭氧、氢气、金刚石、石墨、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醋酸、葡萄糖、酒精……(给出化学符号)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游离态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态

思考:单质和化合物为什么一定要强调纯净物?

以氧元素为例,可以组成氧气、臭氧,由此可见,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物质,即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有可能是混合物,所以单质必须首先是纯净物。

 

二、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表1-1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

氢、氦、碳、氮、氧、钠、镁、铝、硅、磷、硫、氯、钾、钙、锰、铁、铜、锌、银、钡、汞

 

 

地壳中的元素(资料库):

整个宇宙含量最丰富的是:氢元素和氦元素(太阳几乎全是)

地壳中元素含量: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

(碳是一切生命的基础元素,奇妙的是,地壳中碳元素含量仅为0.027%。)

人体中元素含量:氧、碳、氢、氮、钙

元素符号的由来(拓展视眼)

元素符号采用该种元素的拉丁文第一个字母的大写来表示,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有了元素符号,再加上一定的数字,可以方便的表示物质的组成。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单质或化合物)的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的含义:①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种类;②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

物质的化学式是物质组成的客观反映,它是通过实验测得的,不能随意书写。

 

三、用化学语言交流

举例: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用中文表示:

用英文表示:

用化学用语表示:

(用化学语言表示前面学过的一些化学变化)

化学用语交流的优点:①简单;②发现化学变化的规律;③便于交流。

 

练习:

1.写出已经熟悉的含有氧元素的物质。
单质:氧气、臭氧、O4
化合物:水、氧化钙、氧化镁、二氧化碳、

2.区别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汽水、二氧化碳、冰水、澄清石灰水、牛奶、洁净的空气、碳酸钙

 

 

 

(一) 我国反抗侵略、追求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本主题在复习中,可以围绕以下三条主线进行: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三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探索史)。

  外国列强的侵略

  19世纪中晚期,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英、法等西方列强连续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如中英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化,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不断加剧,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的抗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危机日益严重。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以坚不可摧的意志、矢志不渝的精神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从左宗棠收复新疆到黄海大战邓世昌率领将士以身殉国,无不彰显着中国军民抵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正是这些抗争,才使得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阴谋没有得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和崛起的推动力。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以洋务派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目的,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它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但由于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最终以失败告终。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变法图强,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最终也失败了。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掀起的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他们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吸取教训,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阵地,向尊孔复古逆流发起了冲击。新文化运动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新内容,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纵观近代化的历程,经历了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变化,体现了近代化探索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特点。也让我们感悟到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以及封建统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使中国摆脱落后的面貌。

考点梳理

一、外国列强的侵略
1、鸦片战争
  1)原因:英国为了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清政府闭关锁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林则徐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2)结果: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罪行:英法联军于186010月占领了北京,并放火烧毁圆明园;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侵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3)影响: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
  2)结果: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影响: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
  2)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③从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列强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驻兵;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任何反帝活动。 
  3)影响: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原因: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经过:钦差大臣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把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
  3)意义:维护了民族尊严,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民族气节。
2、太平天国运动
  1)兴起: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在浙江慈溪一战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3、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俄英对新疆虎视眈眈,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2)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三路大军进军新疆,采取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术,在新疆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探索史)
1、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派别:洋务派(封建统治阶级)。 
  (3)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4)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为主,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5)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6)影响: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戊戌变法
  (1)时间:1898年。
  (2)派别:维新派(资产阶级)。
  (3)主张: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
  (4)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5)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6)地位和作用: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3、辛亥革命
  (1)时间:1911年。
  (2)概况:191110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在武昌起义的影响下,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而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称辛亥革命
  (3)派别:革命派(资产阶级)。
  (4)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或实现三民主义)。
  (5)人物:孙中山。 
  (6)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建立中国同盟会;在《民报》上阐发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新文化运动 
  (1)时间:1915年。 
  (2)派别:资产阶级或知识分子。 
  (3)主张:民主、科学。 
  (4)内容:前期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后期以介绍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
  (5)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6)影响: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创造了条件。

2008年是戊戌变法110周年,近代化问题就值得我们关注。
  与当今社会经济建设或者思想建设的联系和启示类考查。
  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和谐社会、创新型国家相联系,主要是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锐意进取,积极探索的相关史实以及从这些人物和事件中体现出来的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意义重大,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当今的改革开放和近代史上所谓的开放对比考查。
  另外这一主题还要注意以专题的形式考查以及与时事热点的联系,如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中日建交以及当前中日关系如温家宝总理访日、胡锦涛主席即将访日等。
命题展望
  通过两次工业革命考查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同时考查这一时期中国人在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积极探索近代化的道路。
  在人民抗争主题下考查中国人民的反抗与世界其他国家人民反抗侵略的史实。
  中国近代化这个主题下洋务运动与同一时期的俄国1861年改革。同类性质的戊戌变法、明治维新对中日两国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失败与成功原因的分析比较等。
  先进的中国人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学习西方的侧重点的变化及四次重大探索的结果给人们的启示和感悟或者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优秀品质等。
  经济、政治、思想领域的近代化,探究其特点等。
  立足于爱国主义情感的考查,如分析清政府一败再败的原因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启示,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激发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感;以爱国英雄人物给我们的启示为考查点;在理解爱国主义精神时,应注重从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角度进行复习。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历程

考点综述

  1919—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中国人民通过艰苦斗争,不断探索、创新,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主题的复习主要把握以下三个阶段的特征: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二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三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起来,有着一个艰难的过程。它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式的发展,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涌动、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破裂,到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一直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极其危难的长征途中,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在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学习主题力图反映的就是中国革命这种艰难的历程。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日渐上升,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用血肉筑就了一道钢铁长城。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先是集重点于正面战场,作用突出;后逐渐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强化独裁统治。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展开的全面斗争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内容。中共代表人民利益,要求建立民主联合政权;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企图继续其一党专制独裁,这种根本分歧使国共两党从合作走向全面对抗,最后以中共的胜利告终。
  这一时期,是民主与独裁两大势力较量的历史;是国民党积极反共,大打内战,企图继续独裁,但最终失败的历史;是中共争取和平民主,打退国民党进攻,并最终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历史。

考点梳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提出的正义要求被拒绝。
  (2)爆发时间:191954日。  
  (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4)发展: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斗争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阶级。
  (5)意义: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为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6)五四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
  2、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党的纲领、确定中心任务、选举中央机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北伐战争
  (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3)时间:19267月。
  (4)主要战场及重要战役: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5)成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6)结果: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4、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19278月,中共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攻占大城市受挫,毛泽东及时分析敌强我弱的局势,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一条实事求是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5、长征
  (1)背景:由于中共临时中央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被迫放弃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转折:遵义会议(内容、意义)。
  (3)长征胜利的意义(略)。
  (4)长征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
  19319月,日本为摆脱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炮轰沈阳城,挑起了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2、西安事变
  (1)背景:面对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蒋介石仍然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2)时间:19361212日。
  (3)事件: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结果: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从此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七七事变
  (1)时间:193777日。
  (2)经过:日本借口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再次挑起侵华战争。
  (3)影响: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4、南京大屠杀
  193712月,日本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军占领南京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6、中共七大
  (1)时间、地点:19454月;延安。
  (2)主要内容:明确主要任务;制定政治路线;毛泽东做《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3)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早已确定,但为了掩盖真相,进一步赢得发动内战的时间,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2)经过: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孤立蒋介石。
  1945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
  (3)影响:国民党赢得了发动内战的时间,但政治上陷入了孤立。历史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和国家利益的政党。
  2、挺进大别山
  (1)时间、领导人:1947夏;刘伯承、邓小平。
  (2)挺进大别山的目标: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进攻。
  (3)作用: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3、三大战役
  (1)时间:19489月至19491月。
  (2)战役名称及意义: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3)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
  (1)时间:19494月。
  (2)目标:歼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3)作用:解放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政府。

命题分析

  重点分析: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道路的探索
  1、道路
  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
  (1)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揭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2)在攻打长沙失败后,毛泽东作出了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的决策,并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3)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发展
  (1)在抗战时期:中共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积极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开赴敌后战场,同国民党共赴国难,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
  (2)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参加重庆谈判,为争取民主而积极努力,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三年的解放战争,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
  4、认识
  (1)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符合自身特色的革命道路,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与成功。(2)中国的革命实践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热点链接

  2007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所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就值得我们去关注。
  这种探索之路可以延伸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同时也可以联系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要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创新、科学发展相联系(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锐意进取、积极探索的相关史实)。

命题展望

  通过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史实,考查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这一主题可结合当前我国的改革实践及世界历史中对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体会及对中国革命历程艰难曲折的认识,可结合奥运精神进行思考。
  抗日战争这一主题下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战、英勇抗战仍要注意,另外还要注意以专题的形式及与时事热点的联系呈现这一主题。当前中日关系可从两个方面分析:(1)正视历史——右翼势力的发展,如教科书问题、靖国神社问题;(2)面向未来——中日经济合作、友好往来,如安倍晋三访问中国、温家宝总理访日、胡锦涛主席即将访日等。
  国共关系应注重合作相关知识的呈现,注重对以民族大义为重的感悟、启示。

(三)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考点综述

     本主题在复习中,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底,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二是从1953年到197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这一学习主题主要阐述了建国后头三年的历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表明新中国在建国后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的基本任务,巩固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成果,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这一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胜利的重要时期。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这一学习主题主要反映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这就要求我们认识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经历过两次重大的失误和挫折,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
  在学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要认识到新中国在当时对社会主义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完全正确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认识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艰辛;特别是从当时全党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中得到思想境界的升华。

考点梳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10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中国终于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这是新中国成立的最重大历史意义。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和平解放西藏
  (1)经过: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951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2)意义: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同时,也给西藏地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3、抗美援朝
  (1)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主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3)主要人物:黄继光、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抗美援朝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概括。
  (5)结果:1953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土地改革
  (1)原因:解放前存在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原因:我国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时间:1953—1957年底。
  (4)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建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中国第一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建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华北、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建成通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时间:1954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内容: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三大改造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时间:1953—1956年。
  形式:组织分散的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性质:社会主义改造。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1954—1956年。
  形式:公私合营,即先共同经营,后通过赎买过渡为完全公有制。
  特点: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
  (2)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3)意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5、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这使得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3)建设成就:虽然发生严重失误,但仍取得显著成就。大庆油田建成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4)先进人物: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等。
  6、十年文化大革命” 
  (1文化大革命
  起因:毛泽东的错误判断,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利用。
  时间:1966—1976年。
  表现:停课、停工闹革命;党政机关受冲击;干部,知识分子遭到迫害;抗争受压制——二月逆流。
  (2)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命题分析

  一、强化插图识记与判读能力
  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时期各种类型的图片众多,无论是事件图片(如开国大典图、跨过鸭绿江图、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建设成就系列图等)还是人物图片(如黄继光、邱少云、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或是漫画图片(大跃进系列漫画图),均在近年中考试题中大量出现。对图片的掌握,重点在于背景知识方面。从可能出现的命题新角度预测,建议同学们对不同时期的图片之间内在的联系进行挖掘,如开国大典图与抗美援朝图片之间的保家卫国性质的联系等。

  二、历史服务现实,关心国家大事
  中考试题中,鲜活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与时政热点相联系进行考查。因历史与现实是丝丝缕缕密切联系的,所以在选择二者的结合点方面,要有重有轻。其中,下列三个问题建议引起重视:
  1、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点,近年中考中,围绕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命题的尝试呈增加态势,这与中考命题中体现关注生活、关心国家大事的理念密切相关。此专题主要涉及的历史知识包括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设问的角度可以涉及土地所有制”“三个代表”“和谐社会等,相信这方面的命题还会在2008年在更多地区以更多题型呈现。
  220079月开展的全国道德模范评比活动影响重大,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可以联系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的模范代表人物,如政府干部的代表——好干部焦裕禄,科技领域的代表——“两弹元勋邓稼先,艰苦创业的代表——劳动模范王进喜,助人为乐的代表——好战士雷锋等。要领会这些先进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不怕吃苦、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以中共十七大召开为切入点,以重大历史会议为纽带,将这一时期的政协会议、一届人大、(中共八大)联系起来进行复习。

思维拓展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农村各阶层的划分依据
  对农村各阶层的划分是根据土地的占有与使用以及劳动力雇佣情况,将农户分为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和雇农五类。
  地主是指拥有了比较多的农用土地,并把这些土地中的大部分拿去出租,收取地租的人。
  富农是相对较小的土地所有者。一般而言,其拥有的土地数量,除了自己耕种以外,还大约富余三分之一的土地因自己忙不过来而雇佣别人耕作者就被划为富农。
  中农的定义是其拥有的土地刚好够自己耕种,收获也刚好解决温饱问题,既不雇佣别人,也不被别人雇佣。当时,中国的中农人数较多(约占农民人数的35%),是农民中的中等收入者,也是土地改革以及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争取对象。
  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约为中农土地的一半或一半不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缴纳地租的农民。在中国,贫农人数众多,约占农民人数的40%,所以他们也是中国土地革命、土地改革以及合作化时期的主要依靠力量。
  雇农指没有土地但又不得不从事农业,所以只能为富有的土地所有者打工,赚取微薄的口粮养家糊口的农民。

(四)走向辉煌的现代中国

考点综述

        本主题在复习中可以围绕两条主线进行: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二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国防建设和外交等四个方面取得的成就。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建国后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就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会议通过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中国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从沿海经济特区建立,到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以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党和人民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邓小平理论,这一切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新中国建立后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必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
  同样,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国防力量也大大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科技强军之路,国防力量日益增强,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我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在外交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且树立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良好形象。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要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表现的军威国威,认识我国开创国防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意义;认识新中国彻底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的外交成就。
  启示:通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她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坚定党的领导;同时也说明了改革开放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香港、澳门的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这种政策既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又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从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中我们得知,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国家更快更好地发展;反过来,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地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

考点梳理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国内开始出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内容:思想上: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根本目的: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2)过程:安徽凤阳小岗村的部分村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方法;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同时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经济特区的建立
  (1)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实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过程:①设四个经济特区,主要起到了窗口的作用;②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③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对外开放区向内地、边疆发展。现在我国已逐渐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作用: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我们要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大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5、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文革使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经过文革,人们认识到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1982年,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此后其他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的颁布。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上迈进。
  6、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成就
  1、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提出时间:新中国筹建的时候。
  (2)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
  (1)含义: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创造了条件。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结束了香港、澳门被外国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必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3、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台湾问题的由来:解放战争中,蒋介石集团败退到台湾;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台湾关系的变化: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93年,汪辜会谈,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4、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1)人民海军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民海军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2)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改革开放后,现代化装备加强。
  (3)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5、外交成就
  (1)基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主要成就: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③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命题分析

  通过对2007年全国各省中考历史试题的分析,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属于重点考查对象,涉及了教材中所有重点知识,命题的形式比较灵活,考查题型也较全面。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全面的识记和理解,包括正文和楷体字内容及图片;其次要注意探究知识的深度。
  根据分析,预计2008年中考本部分仍将是重点。因为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都可能是重点考查内容,但在命题上可能会以图片题,或者是结合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等内容进行考查。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是我国的一件大事,所以以十七大内容为背景进行命题将是一个方向。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也有可能以近一年来我国同一些大国的外交活动进行命题。

思维拓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将党和国家从危难中挽救出来,但是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在此形势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解决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重要问题。
  第一,思想上: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第三,组织上:结束了倾领导,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它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从此,我国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中国近现代科教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变迁

考点综述

 

本主题复习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版块:一是中国近代经济与生活、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发展;二是现代科教文化与社会生活变迁。

  中国近代经济与生活、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发展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近代史是一个急剧变动的时期,它反映在政治上,是一系列政治变革的此起彼伏;反映在经济上,是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反映在社会生活方面,是人们在外来生活观念的冲击下,不断求新求变,一系列新鲜事物不断出现。
  现代科教文化与社会生活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表现在科技教育成就巨大,文化方面百花齐放,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冲击,人民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日趋走向完善。这一时期新的科学技术、新的观念、新的政策层出不穷,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考点梳理

  一、中国近代经济与生活、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发展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1、“实业救国”

  (1)原因:张謇看到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他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

  (2)口号的提出: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企业命运:大生纱厂虽有较大发展,但最后被吞并。

  [深度理解]第一,张謇作为一位清末的科举状元,能勇于退出官场转而兴办实业,既是其实业救国、振兴民族经济的爱国心使然,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可以说,张謇的这种变化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其创办实业的经历又成为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过程: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民族工业是凋谢、萎缩的。

  2、特征: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沿江大城市地区;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整体水平落后。

  (三)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

  1、近代交通:19世纪中后期,轮船和火车相继传入中国。火车、轮船的出现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近代通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四)社会生活的变迁

  1、照相和电影: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2、报纸:《申报》,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3、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1897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习俗: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人民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了“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

  5、局限性: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坐轮船、火车,看电影、报纸,照相,是少数有钱人的享受;传统习俗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

(五)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1、詹天佑: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建京张铁路。

  2、京张铁路的修建: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另有“之”字形说法)路轨。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六)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20世纪20年代,侯德榜终于制出纯碱,并撰写了《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了碱业的垄断。他继续钻研,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方法,降低成本百分之四十。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七)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魏源和《海国图志》

  (1)魏源是清朝晚期著名的思想家,编有《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2)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师以长技”的具体做法: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举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强烈批判闭关锁国的政策,猛烈抨击把西方科技视为“奇技淫巧”的愚昧言论;他认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

  2、严复和《天演论》

  (1)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2)他的第一部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八)新式教育的开端

  1、新式学堂的开办

  (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

  (2)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废除科举: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在1905年废除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九)近代文学艺术

  1、主题: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

  2、主要代表人物:文学方面——有文学巨匠鲁迅;国统区的郭沫若;解放区的赵树理、丁玲等。艺术方面:有美术大师徐悲鸿;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二、现代科教文化与社会生活变迁

  (一)两弹一星

  1、原子弹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导弹

  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爆炸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卫星

  (1)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我国还掌握了一箭三星、返回式卫星技术。

  (3)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二)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三)“863”计划

  1、名称由来: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央写了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的一封信,建议发展我国的高科技。

  2、涉及领域: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八个领域。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互联网:20世纪末,互联网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2、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可以在网上浏览新闻、查询信息资料;电子邮件便于人们交往;可以网上购物、上课、看病……但同时,网络不健康现象也会给网民带来危害。

  (五)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义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于1986年,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高等教育的大发展:(1)整体特征:形成相当规模、学校数量大增,学科门类齐全、布局合理,教育质量、办学效益明显提高。(2)科技工作:成绩显著。

  (六)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1、文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崭新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了又一个创作的春天。

  2、艺术:建国以来,影视艺术发展迅速,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七)走向世界的体育强国

  1、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2、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中国乒乓球、射击运动不断夺得金牌。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第29届奥运会。

  (八)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1、衣食住行用的变迁: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就业和社会保障:改革开放后,就业渠道拓宽,人们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九)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党和人民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党中央也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了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精神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

  3、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命题分析

  与时政热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命题,成为近年来中考的一大趋势,既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归纳分析能力,又注重考查学生把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能力。复习本主题时更要与当前的时事热点相结合。

  一、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做的报告中包含了本主题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十七大报告中涉及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思想变化,教育与体育事业发展,人们生活变迁,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相关内容都会是本主题考查的重点。

  二、2008年北京举行第29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奥运的了解将是考查的热点。

  三、关于现代科教与生活变迁与时事热点联系更为紧密。如:中共中央实施的“2007年全部免除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书本费”等与近现代教育发展情况相联系;“嫦娥奔月工程”与近现代科技发展相联系。

  四、注意:本主题内容与其他主题都有纵向或横向的联系,如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联系;思想文化与近代中国三次社会思想大解放的联系;现代科技教育、人们生活变迁与改革开放的联系等。

  五、考查的题型多种多样,有选择题、图片题、材料分析题和探究题,尤其近几年中考命题比较注重通过图片来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要对教材中的图片和时事新闻图片多加关注。

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1919年5月4日,随着爱国学生的一声呼喊,中国革命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据此回答13题。
1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问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及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之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19196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这段材料说明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
A.革命斗争是学生们发动的           B.各阶层的团结斗争是胜利的保证
C.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重要力量      D.工人阶级是革命斗争的主要力量
2五四运动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一战的推动      B.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之间矛盾的加深
C.新文化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4“……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咳哟,哪里人民得解放……”一曲《东方红》唱出了中国人民对共产党的无限热爱。2008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 )
A.84周年 B.85周年 C.86周年 D.87周年
5、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 )

①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们    ②五四运动的游行学生 

③中共一大会址         ④中共早期组织分布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共产党成立早期学习俄国的革命模式,走了很多弯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从幼稚走向了成熟。据此回答610题。
6、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B.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C.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完成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7、南昌起义发生时( )
①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了革命 ②参加起义的主力是工农红军第四军 ③导致大革命失败的中共党内的错误思想还存在 ④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南京国民政府已经成立  ⑤中国共产党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取得胜利的经验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⑤
8、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9南昌起义后,19278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秋收起义,并派毛泽东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那么毛泽东在秋收起义过程中,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的举措是( )
A.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
C.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D.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
10、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某市中学生夏令营计划今年暑假进行一次红色旅游,选择了井冈山——瑞金——南昌路线,他们可能看到的红色旅游景点有( )
①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②井冈山革命旧址群 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④八七会议旧址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从1924年1月到1949年4月,国共两党历经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分分合合,最终走向了另一轮的隔绝。据此回答1120题。
11、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参加北伐战争。关于国民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B.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
C.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广东、广西         D.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12、南京国民政府实际上是镇压人民的国民政府,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实行国民党一党独裁专政         B.实行屠杀共产党的政策

C.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D.实权操纵在蒋介石手中
13、右图是遵义会议的会址,19351月,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解决的根本问题是( ) 
A.革命道路B.红军军事       C.党的组织原则D.党的领导核心
14、某大学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沿途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下列按当年中央红军长征历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 ②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③飞夺泸定桥遗址 ④遵义会议会场 ⑤吴起镇会师纪念馆
A.②④①③⑤    B.②⑤③④①    C.②①⑤④③    D.⑤①④③②
15、“193612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前来西安督战的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迫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那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政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加剧B.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涨C.国共两党由对峙到合作D.国民党政权内部的分化
162005516日,90多岁的日本老兵本多立太郎,前来日本当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地方下跪谢罪。这个地方是( )
A.卢沟桥 B.柳条湖 C.汀泗桥 D.泸定桥
17、下列事件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有直接关系的是( )
A.长征胜利     B.遵义会议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
★18、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全民族抗战,直至抗日战争取得胜利,那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持续到抗战胜利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策略方针B.美国不赞同破裂C.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D.民族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19、19458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终于结束,国共两党又重新面临着新一轮的抉择。那么下列对当时国内局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面对两种前途还举棋不定 ③美国积极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④中国共产党在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⑤各民主党派主战者与主和者各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20、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胜利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解放了东北、华北全境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二、非选择题
21、探寻长征
【相关链接】关于长征有这样一组数字:中央红军,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几乎每天都有一次战斗;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3—4名战士壮烈牺牲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走上了一条不断创新的长征之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成熟、不断壮大、不断自我完善的道路,也是中国革命不断走向成功的道路。
材料二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已经成为历史,红军将士铸就的长征精神则在人们的怀念中永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新的长征,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一新长征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将更加艰巨,要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必须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请回答:
1)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举行过具有历史转折的会议是指_________,请你列举长征中的两次著名战例。


2)请你结合史实说明在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人民是如何开创不断创新的长征之路的?


3)今天我们所进行的新长征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改革开放,作为新长征的继任者,为什么必须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22、思考中日关系。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图  日军在沈阳向中国军队进攻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  中国人民欢庆抗战取得胜利    
材料二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之破袭铁路
        材料三 今天中日关系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06年双边贸易额由邦交正常化时的11亿美元,增加到2073亿美元,两国友好城市多达233对,人员往来超过480万人次,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说
1)结合材料一,填写下列表格中空白框内的相关内容。

图别     

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主要影响

图一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图二         

                             

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        

图三      

                          

                         

图四      

抗日战争胜利

                         

2)请你为材料二中的三张图片确立一个主题。


3)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中日双方应作出哪些努力才能进一步推动双方关系的发展?


23、探究国共关系。
        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两大政党,他们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两党关系却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1)国共之间曾经有哪两次合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2)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分裂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3)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呈现什么特征?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得出什么启示?
4)你认为通过我们的探究有何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一、1.B 2.D 3.B 4.D 5.B 6.B 7.C 8.B 9.C 10.C 11.C 12.C 13.D 14.A 15.C 16.A 17.C 18.D 19.C 20.D
二、21.1)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答出其中任意两个战例即可)(2)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中共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后,毛泽东作出了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的决策,并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最终开辟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3)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我们战胜新长征道路上的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力量之源。
  22.1
 
2)血肉筑长城、全民抗战等。(只要能从中国抗日军民的英勇抗战、团结御辱出发即可)(3)首先日本要深刻反省战争罪行,必须正视侵略战争给中国和其他国家带来灾难,以史为鉴;同时我们要面向未来、珍惜和平、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日友好关系。
  23.1)合作: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成就:第一次:创立了黄埔军校,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第二次: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2)恶果:在全国形成内战局面,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后果。(3)特征: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因素: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际环境和国际势力的影响等。和则两利,分则两伤。(4)意义:认识到增强海峡两岸的交往,反对台独势力,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开放性试题,

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据此回答12题。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文件和决定包括( )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2、毛泽东宣告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下列各项表述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
  A.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       B.新中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胜利,打败美帝国主义     D.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3、现实生活中,许多朋友叫国庆,是因为他们出生在国庆这一天,那么在这些叫国庆的朋友中,到2008年,最大的年龄是( )
  A57周岁    B58周岁    C59周岁    D60周岁 
  4、右图展示的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的世界意义是( )
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②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③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④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各项,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胜利
  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关联着,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据此回答67题。
 ★6、材料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主要目的是( )
  A.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抵抗侵略,维护和平   D.援助邻国,睦邻友好
  7、下列历史人物中,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包括( )
  ①彭德怀 ②董存瑞 ③黄继光 ④邱少云 ⑤邓稼先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8、人们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主要是因为( )
  ①他们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②他们是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 ③战斗中,他们英勇顽强,许多战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④他们打垮了国民党反动军队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9、20067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那么公路修到世界屋脊是在
( )
  A一五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五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其中可以采用的有(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鞍山轧钢厂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三峡工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
  A.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2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作主人
  C.新中国的成立                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3、下图是人民日报登载的一则新闻,它反映了(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4、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吸取的教训是( )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②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 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1958年,一位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他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有( )
  A.农村田间分田分地正忙          B.农村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C.中学生参加了大炼钢铁          D.报纸上宣传以粮为纲” 
 ★16、下列选项中,前后联系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B.三大改造——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C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D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17、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
  ①马文革 ②刘援朝 ③张跃进 ④季建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18、张杰的爷爷讲述他们年轻时,学校停课,大家穿着时髦的绿军装,爬上火车到北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个个激动万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此事发生的时间大约是在( )
  A1953—1956   B1958—1960    C1966—1968   D1974—1975
  19、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等被誉为新时期党的好干部、时代先锋。就贡献和影响而言,下列人物中属于此类的是( )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
  20、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叙述,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倾错误恶性发展 

C.既遭到挫折,也取得成就   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图片一                                                           图片二                                                    图片三
  请回答:
  1)图片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            运动;这一运动开展后,             制度被消灭。
  2)据图片二,到1956年底,国家对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在我国初步建立。
  3)图片二中的和图片三中的人民公社有何不同?(答出两点即可)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我国农村改革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2)请你举出材料一中历史的事实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例子。


  3)综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抗美援朝战争对新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23、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20051019日,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发表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政府文告。为探究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历程,某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同学们的讨论。 
  1)新中国十分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从1949年到1956年,新中国制定了哪些宪法或宪法性质的文件?分别说出它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哪次会议上得到纠正的?

 

  3)从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24、问答题。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的或右的错误,是主要的。结合你所学知识,列举三件的错误;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的错误是什么?从对这些的错误的思考、反思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参考答案

一、1.A 2.B 3C. 4.C 5.C 6.B 7.C 8.B 9.A 10.A 11.C 12.D 13.D 14.B 15.A 16.C 17.D 18.C 19.B 20.C
二、21.1)土地改革运动;封建剥削或封建土地。  2)农业;社会主义制度。  3①前者是农民自愿参加,规模较小;后者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大二公);②前者顺应了当时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后者则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③前者的成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后者则使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改革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定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等等。(符合题意即可)
  22.1)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保卫中国的国家安全;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等。 (21894年(或19世纪末),日本侵略朝鲜,进而侵略中国(或甲午中日战争)。  3①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②战后,美国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包围、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阻碍了中国的对外交往;台湾问题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23.11949年制定了《共同纲领》,地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  2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  3)启示:任何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都是一个渐进过程,法律制度和民主实现程度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应该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维护人民合法的权力和利益。
  24.党在1958年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年又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而后者是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的错误。教训: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发展经济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1、学习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后,张强同学发现在人类历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前都伴随有思想解放运动。对此他进行了相关的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
  ①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 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③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④维新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壮大,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三个代表的践行者 ③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正确的 ④30年间中国取得的成就,证明了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008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5题。
 ★3、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其中的本质含义是( )
  A.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前提

4、右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的情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其特色是指( )
  A.进行物质文明建设 B.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C.在中国国情下实行的社会主义 D.和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的建设
  6、下列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中,属于重大转折的是( )

①中共一大 ②遵义会议 ③中共八大 ④十一      届三中全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其中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发展的应是(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社 ③人民公社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右表中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完成
  

B.“大跃进运动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9、右图向大家展示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的风貌,下列城市中,也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
  ①汕头 ②珠海 ③厦门 ④广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指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1、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针对( )
  A.“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B.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C.的问题   D.的问题
  1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
  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1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提出时间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筹建新中国时   B.新中国成立之初    C.三大改造完成后  D.改革开放后
  14、右图中间是五星花蕊的紫荆花,表现了一种和谐与共存的画面,采用该区旗的地区是( )
  A.澳门  B.台湾 C.香港  D.钓鱼岛
  

15、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 ②台湾问题由于涉及美、日等国,现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 ③我国政府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原则的 ④目前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主权,这主要是指( )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在台湾投资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17我爱祖国的蓝天,云海茫茫一望无边,春雷为我敲战鼓,红日照我把敌歼。美丽的长虹搭起彩门,迎接着雄鹰胜利凯旋……”,中国人民空军刚刚诞生时就面临的考验是( )
  A.进行解放战争   B.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C.进行抗日战争   D.镇压反革命
  18、右图是某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期间,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的照片,此事开创了通过乒乓球开始进行外交的事件,请问该国指的是( )
  A.日本  B.朝鲜     C.美国  D.法国
  19、小刚暑假期间到东南亚去旅游,他参观了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他是在哪个国家看到的( )
  A.印度 B.巴西 C.印度尼西亚 D.新加坡
  20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一个独立、民主和富强的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胸襟走向世界,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不包括( )
  A.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召开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二、非选择题
  2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南京条约》的签订     日本帝国主义签订投降书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请回答:
  1)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抗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请你谈谈它的历史意义。
  3)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是邓小平提出的什么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这个构想最初是针对哪一问题的解决而提出的?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坎坷而愈挫愈勇,遭遇困境而英勇不屈。你能从上面的图片中得到哪些启示?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中国改革开放是在哪次会议后开始的?这次会议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和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措施是什么?


  3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根据实际情况,指出国家为了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


  4)根据材料总结出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民及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23、活动探究题。
  在进行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总复习中,九年级(3)班的同学对苏联和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探究:
  1)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对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列举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中国的影响。

 

 ★(2)戈尔巴乔夫和邓小平都进行了改革,试分析这两次改革的背景有何相同之处。

 

  3)戈尔巴乔夫并没有挽救苏联,而中国人民在邓小平的带领下走向了成功,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从两个国家改革的不同结局中,请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2.C 3.C 4.C 5.C 6.D 7.B 8.C 9.A 10.C 11.C 12.B 13.A 14.C 15.C 16.D 17.B 18.C 19.C 20.D 
21.1)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3一国两制,台湾问题。 (4)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等。
22.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对国有企业主要通过实行政企分开和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3)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政策。(4)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了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半封闭的格局到全开放的对外格局等。
23.1)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彷徨中的中国人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也曾经组织领导过工人运动和发动武装暴动,但结果却失败了;后来又组织国民革命军发动了武装起义,同样没有成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也受到了苏联的影响等。  2)都是在两国经济发展遇到巨大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国家经济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3)戈尔巴乔夫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斯大林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的准备不充分以及改革的措施不当等;邓小平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领导者一定要结合本国国情制定政策,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等。

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20世纪初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曾经有一个发展的春天。据此回答1—2题。

  1、李安的爷爷在旧中国是位商人,他曾经在某个时期创办了纺织厂,利润相当丰厚,后来他感叹这个时期时说:“那真是一个黄金时代啊,只可惜太短暂了。”李安爷爷感叹的这个“黄金时代”是(   )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一战期间       D.国民革命时期

   2、与李安爷爷类似的一批人感叹这一时期为“黄金时代”的原因中不包括(   )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C.一战中西方列强忙于战事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下面这张图片展示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方向是(   )

  A.以重工业为主辅以轻工业     B.集中于轻工业,几乎没有重工业

  C.以第三产业为主             D.以汽车工业为主

 仔细辨别下图人物,据此回答4—8题。

                          

4、图片中人物创办的大生纱厂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是( )

  A.大学生下海经商是实现“实业富国”的必由之路   B.“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

  C.当代青年要把个人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      D.大学生不能“舍本逐末”搞经商

  5、1913年,图片中人物的大生纱厂要了解江汉平原的棉花等级、棉花价格等相关信息,最快捷的方式是( )

  A.乘轮船到湖北实地考察     B.在《申报》刊登征集信息广告

  C.拍电报给湖北同行了解行情         D.邮寄信件给湖北同行了解行情

  6、下列是图片中人物的生活片断,其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他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悲愤万分

  B.他的一位远房亲戚乘坐火车,通过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期间,他的朋友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1913年的一天,谈成了一笔生意后双方握手相贺,他邀请对方合影留念,并请对方去看电影 

  7、诗句“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反映的是图片中人物利用下列哪种传媒方式( )

  A.有线电报     B.无线电报         C.有线电话     D.无线电话

  8、1916年图片中人物的一位女仆人和在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特点的有( )

  ①“大人,你走多日,何时回来?” ②“先生,你的太太生病了。” ③“老爷,你能给我带点缠足布吗?” ④“先生,太太吩咐请你将北京大学的照片带张回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近现代的思想文化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据此回答9—11题。

 ★9、缠足禁令颁布后,各地展开大规模的放足运动,中国妇女中出现了一代所谓“解放脚”。“解放脚”得益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0、这是中央电视台举行的第12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的文化测试中的一道试题。下列搭配中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   B.译著《天演论》——严复

  C.《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D.“侯氏制碱法”——鲁迅 

 ★11、某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金婚》中讲述了两位主人公从1956年到2006年的婚姻故事,下面摘取的几个生活片断,最不能反映时代特征的是( )

  A.女主人公文丽在1956年结婚,喜欢读苏联的文学作品

  B.男主人公佟志支援三线建设时和同事一起唱样板戏——《沙家浜》

 C.佟志的儿子给父母唱刘德华的歌曲,谈论马龙·白兰度,二女儿出国留学,小女儿迷上了琼瑶的电视剧

  D.儿女们为男女主人公操办金婚典礼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的科教与体育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据此回答12—16题。

  12、下列与右图反映科技成就有关的是( )

  A.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D.1997年11月顺利实现三峡大江的截流

  13、“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这是人们对右图中这位农业科学家的称赞,下列有关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B.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D.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14、上海一家社区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社区博客,鼓励小区居民为社区的发展献计献策,并通过博客反映小区的发展,也可以批评不文明行为,这种做法得到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下列有关互联网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互联网日益深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

  B.网络的不健康现象会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

  C.青少年要善于利用网络学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D.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严厉禁止青少年上网

 15、右图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作为“希望工程”的标志照片,名为“我要读书”。近年来党和政府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能上学,上好学,颁布了各种措施和政策,2007年实行的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是( )

  A.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      B.全面免除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书本费

  C.创办“春蕾计划”        D.对新入学的职业技术学校的新生进行补助

  16、下列图片中,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吉祥物是( )

  改革开放后,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此回答17—20题。 

  17、改革开放前,人们使用图中的粮票、布票等票证购物,其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        B.国家提倡节俭,避免浪费

  C.国家用这些票证限制了人们的购买力        D.国家用这些票证主要是为了控制人口流动

  18、2007年11月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路上的中间隔离护栏被拆除,在中山路上服务了十几年的中间隔离护栏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了舞台,对此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市交通部门的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理念       B.石家庄的交通状况已经彻底改观

 C.中山路上的中间护栏虽然被拆除了,但是市民心中的护栏依然要发挥作用

  D.只要每一个人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护栏的存在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19、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栏目《交换空间》,每期让两个家庭为对方的房屋进行设计并重新装修,装修的风格多种多样,这说明( )

  A.人们喜欢装修 B.中央电视台在炒作C.人们把房屋当作了商品D.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20、右图是原中央电视台足球评论员黄健翔做的广告,这个广告和下面哪项内容有关( )

  A.就业途径 B.养老保险    C.医疗保险 D.足球赛事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明今年16岁,他出生在一个四世同堂的知识分子大家庭。从小曾祖父就经常给他说起家庭几代人上学的事情:

  材料一 曾祖父的父亲曾经是第一批赴海外留洋的儿童,学成归国后,在京师大学堂担任外语教师,后亲历了大学堂改名的经过,并被聘为学校的教授。

  材料二 李明的曾祖父在老家原本是要考科举的,但是就在他要进京赶考的那一年,国家废除了科举制,无奈之下,父亲把他接到北京自己所在的学校学习。

  材料三 李明的祖父从七岁开始就按部就班的接受教育,但最后走上了文学的道路,经常去拜见鲁迅先生,受他的熏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解放区,他经常和其他文艺工作者创作小说,歌颂党和革命。

  材料四 李明的父亲因为家庭出身问题,耽误了上大学的机会,但是国家恢复高考又给了他上大学的机会,那一年,他考上了曾祖父学习的那所学校的物理系。

  材料五 李明在这样家庭的熏陶下,也下决心好好读书,希望三年高中后,也能考上自己的前辈们都学习的地方,并且能支援西部的教育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第一批赴海外留洋的儿童”出现在哪个历史事件中?“京师大学堂”的创办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它的地位和影响如何?“大学堂改名”是在什么时候?更改后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废除科举制”是在什么时候?

 

  

(3)材料三中李明祖父“按部就班的接受教育”和哪个文件的颁布有关?他拜见的“鲁迅先生”有哪些著名文章?请举例说出与他一起的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和他们的代表作? 

 

 

 (4)材料四中“国家恢复高考”是哪一年?高等学校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作用?

 

  

(5)材料五中国家“支援西部教育发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6)阅读了李明一家五代受教育的过程,你有何感受?

参考答案

 一、1.C 2.D 3.B4.C 5.C 6.B 7.C 8.D 9.C 10.D 11.D12.A 13.C 14.D 15.B 16.A 17.A 18.B 19.D 20.A

  二、21.(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辛亥革命;北京大学。

  (2)1905年。

  (3)《奏定学堂章程》;《狂人日记》和《孔乙己》;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4)1977年。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工作成绩显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重要方面军。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免除西部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书本费等。

  (6)提示:中国教育的发展由低到高,近代教育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受西方的影响;教育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为国家建设而服务;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教育发展迅速;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教育的发展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等。

  22.(1)第二次工业革命。尽管中国传统手工业技艺精湛,但中国近代的工业水平落后了。

  (2)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863计划”;1986年3月;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曙光2000”超级服务器、成功发射“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等;袁隆平、王选、陈景润等。

  (4)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

  (5)提示:新旧中国的科学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以科技和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从小事做起,认真仔细等等。

 

 

地理记忆顺口溜119条。经典。超全

 

1、九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冥王绕外边;  
唯有地球生物现,温气液水是由缘①。  
①温,适宜的温度。气,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特点  
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5、地球五带  
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  
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①。  
①温,指温度。  
6、地图辨方向  
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  
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  
纬线指南北,东西经线圈。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  
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  
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  
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为四洋首,位于亚澳两美间。  
大西洋西南北美,东岸临界欧与非。  
印度洋临亚非澳,南部三洋水相连。  
北冰洋面为最小,亚欧北美三洲环。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  
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极洲。  
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高加,高加索山脉。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10、七大洲地形  
(1)亚洲  
亚洲地形杂,中高四周洼。  
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资源可夸。  
(2)欧洲  
半岛缘海多,形体分节肢;  
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  
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3)北美洲  
东部高原联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  
东西相间高大陆,世称湖海在其间。  
(4)南美洲  
安第斯山雄踞西,东部平原高原区。  
地形多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  
西部山脉为最长,亚马逊河流域广。  
热带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数潘帕斯。  
(5)非洲  
平均海拔六百米,号称大陆高原洲,  
东部高原连一体,西部沙漠平原有。  
(6)大洋洲  
面积小,分两区,  
一大陆,二岛屿。  
大陆东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极洲  
四周环三洋,多年冰雪积;  
超过二千米,海拔数第一。  


11、海底地形  
浅海大陆架,外缘大陆坡;  
洋盆海沟岭,洋底不可测。  
12、地形变化  
地形变化,内外力加。  
沧海桑田,内部力大;  
板块运动,拉伸挤压,  
断层褶皱,出现高洼;  
火山地震,板块缘发。  
外部力量,不可轻它;  
风浪水冰,侵蚀变化,  
天长日久,削高填洼。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短时阴晴雨雪冷热风  
气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  
14、气温分布规律  
气温分布有差异,低纬高来高纬低;  
陆地海洋不一样,夏陆温高海温低,  
地势高低也影响,每千米相差6℃。  


15、地球变暖危害  
大气污染,地球变暖;  
冰川融化,沿海被淹。  
采取措施,刻不容缓。  
16、风的形成  
温高气上升,低压下形成;  
气自高压来,流动形成风。  

17、地球气压带  
高气压带四,低气压带三:  
南北五度间,高温气上翻,  
赤道低气压,降水造方便;  
南北三十度,气流下偏转,  
副热高气压,少雨常干旱;  
极地气压低,靠近两极点;  
南北六十度,副极低压然。  
18、地球风带  
气压带相隔,风带共有六:  
信风赤道搂,东风两极出,  
南北西风带,四十、六十度  

  

19、降水形成条件  
空汽饱,气温降;  
凝结核,相碰撞;  
体重加,雨雪降。  
20、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热,降水多:  
两极寒,降水难。  
回归线,分西边;  
陆西岸,副高带,  
信风吹,降水亏;  
陆东岸,季风故,  
气候温,降水富。  
中纬度,居内部;  
距海远,气候干。  

  

21、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因素,四个方面兼顾;  
纬度位置第一,赤道两极悬殊;  
其次要看海陆,远海夏季干酷;  
地形也很重要,高寒背风雨勿;  
洋流不可低估,暖流到来水富  

  

22、陆地自然带分布与特征  
地表气候不一般,植被动物随着变。  
九自然带分布谈,热温类型各有三;  
亚寒苔原冰原带,另外高山垂直变。  
热带雨林赤道边,高温多雨树参天;  
猩猩猿猴时常现,河马大象不少见。  
热带草原夹两边,非洲南美最广泛;  
干湿两季南北反,稀树密草动物欢;  
狮犀斑马长颈鹿,干季向着水草迁。  
热带沙漠回归线,非澳两洲最大片;  
草木稀少多沙丘,鸵鸟骆驼耐饿旱。  
温带沙漠居陆间,亚美澳非都可见;  
夏季高温冬季寒,植被较少能耐干。  
温带草原四季显,多位北半球中间;  
雨水较少草尤短,黄羊野兔最常见。  
温带森林阔叶繁,熊猫梅花鹿罕现。  
北部亚寒针叶林,松树云杉能耐寒;  
亚美北部欧大半,动物冬夏羽毛换。  
苔原气候冬长寒,亚欧美洲最北边;  
植物地衣和苔藓,特有动物驯鹿焉。  
南极冰原和冰山,企鹅海豹近海岸;  
北极点与格陵兰,白熊海象不畏寒。  

  

23、世界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生存条件;  
耕林草建,伐垦泛滥,  
流失沙化,人增地减,  
采取措施,齐抓共管。  
(2)水资源  
地球水多,海水大片;  
只能利用,淡水资源。  
河湖地下,分布有偏;  
满足需要,比较困难。  
保护资源,节用当先;  
植树造林,防治污染。  
海水淡化,为期较远。  
(3)森林资源  
森林用途:提供材木,  
含蓄水源,增加湿度;  
防风护田,保持水土;  
调净空气,①“自然调度”。  
保护资源,植伐同步。  
①调,调节大气成分。净,净化。  
(4)矿产资源  
矿产种类实不少,煤铁石油最重要。  
俄巴中澳印加美①,七国铁矿储量高;  
煤矿要数中美俄,亚欧北美煤质好;  
石油分布很集中,中东俄美中墨英。  
①巴,巴西。印,印度。  

  

24、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居住,亚洲东部南部;  
北美东部欧洲,人口稠密在数;  
地属沿海平原,气候湿润温暖;  
农业历史悠久,工交城市发展。  


25、人口问题  
人口发展过快,环境资源受害;  
人口城市迁移,带来诸多不宜:  
住房交通水电,医教就业问题。 26、世界人种问题  
世界人种分清,要看肤发眼睛。  
白居欧洋北美①,黄人主在亚东,  
黑人非洋美国,种族歧视受轻。  
①洋,大洋洲,后面“洋”字亦同。  
27、世界主要语言  
世界民族二千,多有自己语言。  
汉语使用最多,亚洲中国东南①;  
英语使用面广,英澳北美印度;  
俄语比较集中,拉美西语侵占②;  
法语世称美丽,主要法国内焉;  
阿拉伯语亚非,国际重要语言。  

  
28、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宗教三,佛基伊斯兰。  
基督徒十亿,欧美洋广泛①;  
佛教源印度,回真伊斯兰,  
六亿穆斯林,亚非最多见。  
①欧美洋,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29、世界人口过一亿的国家  
中印美尼俄①,巴日尼孟巴②。  
①印,印度。尼,印度尼西亚。  
②巴,第一个“巴”字指巴西,第二个“巴”字指巴基斯坦。尼,尼日利亚。本句可用形象语言“终因没米(尼的谐音)饿,八日你梦巴(锅巴)”来帮助记忆。  


30、有关世界国家问题  
世界国家一百八,面积俄加中最大,  
领土领水海陆空,两邦之间国界划。  
政治制度分社资,多数国家不发达;  
国际交往要平等,五项原则维护它。  


31、世界区域划分  
世界区域分十三,依据人地和自然①。  
亚洲区域数有五:东西南中和东南;  
非洲区域两部分,撒拉划分南北线;  
美洲区也分两段,拉丁美洲占南边;  
欧分西东联北亚②,南极大洋独成片。  
①人地,人文地理因素和地理位置。  
②东联北亚,欧洲东部和北亚联合为一个区域。  


32、东亚各国  
东亚有五国:中朝韩日蒙①。  
蒙古居内陆,畜牧业较盛;  
朝鲜分南北②,北朝资源丰;  
南韩经济发,与日称“小龙”;  
中国更重要,后面另外评。  
①朝,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②朝鲜,指朝鲜半岛。  

  

33、东亚地形  
东亚海岸线曲折,半岛岛屿似星罗;  
西部高原和山地,东部平原丘陵多;  
地势西高东部低,东流入海是江河。  
34、东亚季风气候  
东亚季风显著,东海西部大陆。  
海陆比热不同,气压随季摆动。  
夏陆增温较快,形成低气压带;  
海水吸热较迟,低温高气压在;  
季风从海到陆,近海降水丰富。  
气候还分两种,温带亚热季风。  

  

35、东亚沿海与内陆差异  
东亚之沿海,温湿人稠密;  
平原耕地广,稻茶丝产地;  
沿海多良港,经济贸易益。  
西部人口少,多高原山地;  
草原气候干,畜牧加工宜。  


36、日本  
日本四大岛,本洲最重要;  
海岸线曲折,人稠地狭小;  
地震活动频,海洋季风显;  
森林水力富,矿产资源少;  
经济发展快,科技水平高;  
经济四要区,原料进口靠;  
对外贸易港,神横本州岛。  
东京为枢纽,铁路速度高;  
寒暖流交汇,捕鱼北海道;  
地小靠机械,农业单产高;  
文化东西兼,樱花国代表。  


37、东南亚地理状况  
“南洋”东南亚,共十个国家;  
最大群岛国,印度尼西亚。  
欧洲向东行,必经马六甲;  
印太两洋间,“十字路口”卡。  
半岛山河间,分布呈纵列。  
上游“V”字谷,流急水力富;  
下游宽且缓,冲积成平原;  
土肥灌溉便,人稠农业兴。  
群岛多火山,三大板块间;  
印度尼西亚,“火山国”名兼,  
农民不怕险,火山口种田。  

  

38、东南亚两种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赤道边,马来半岛群岛焉;  
全年对流雨为主,一载降水过二千;  
雨热充足植物茂,四季农作不休闲。  
热带季风分雨旱,中南半岛菲北边;  
六至十月为雨季,旱十一至五月天;  
全年降水一千五,雨季播种收在旱。  

  

39、东南亚居民和物产  
东南亚人稠,物产多量大:  
橡胶油棕锡,盛产马来亚①;  
椰子和蕉麻,菲律宾可夸;  
稻米为主食,泰国质量佳;  
印尼文莱国,石油在开发;  
人稠多信佛,建筑出精华;  
柬寨吴哥窟,仰光大金塔;  
经济有发展,华人贡献大。  
①马来亚,马来西亚。  
40、新加坡  
马来半岛新加坡,形如狮子市岛国;  
岛小如星人稠密,四分之三华人多。  
“十字路口”马六甲,太印航行必经过。  
资源贫乏靠进口,独立新兴工业国。  
地理优越港口良,对外贸易航运多;  
开放吸资引技术,工业发展“小龙”活。  
花园城市环境美,旅游行业创汇颇。  
41、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群岛国最大。  
产量世界首,木胡藤金纳①;  
石油输出口,本区亦最大;  
热带雨林景,翡翠链项挂;  
万隆环境雅,疗养旅游佳;  
都城雅加达,位于岛爪哇。  
①木,木棉,胡,胡椒。金纳,金鸡纳  


42、南亚地理气候  
南亚次大陆,地形分三部:  
北部为山地,三国居内陆;  
南德干高原,土肥矿产富;  
中间农业区,平原连成弧。  
三条大河流,冲积平原出;  
印河便灌溉,恒布下游汇①。  
气候热季风,降水有偏护。  
①恒,恒河。布,布拉马普特拉河;本河源于中国境内,在中国称雅鲁藏布江。  



43、印度  
南亚最大国,首都马德里;  
人口世居二,耕地亚洲一;  
麻茶世界首,棉蔗属经济;  
孟加两大港①,棉麻工业地。  
①孟,孟买。加,加尔各答。  


44、印度主要作物  
水稻小麦棉花茶,还有花生甘蔗和黄麻。  
45、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南亚西,工业棉纺织第一;  
农业主要靠灌溉,干旱恒河解危机;  
伊斯兰堡为首都,最大城港卡拉奇。  


46、中亚  
中亚有五国,哈塔吉土乌①。  
欧亚铁路桥,“丝绸之路”古;  
五国内陆居,高原平原主;  
气候多干旱,卡拉沙漠著②;  
河湖多内流,灌溉引阿姆③。  
民族一百三,奉教伊斯兰。  
“白金之国”乌④,产棉世第三。  
矿产储量大,煤铁石油天⑤。  
乌都塔什干,大城枢纽站。  
①哈,哈萨克斯坦。塔,塔吉克斯坦。吉,吉尔吉斯斯坦。  
  土,土库曼斯坦。乌,乌兹别克斯坦;下面④也指此国,不再另注。  
②卡拉沙漠,卡拉库姆沙漠。  
③阿姆,阿姆河。⑤天,天然气。  

47、哈萨克斯坦  
中亚哈萨克斯坦,世界最大内陆国;  
民族俄罗哈萨克①,耕地草原面积阔,  
能源采矿工业体,石油煤矿储产多,  
卡拉干达工业地,阿拉木图为国都。  
①俄罗,俄罗斯。  


48、西亚和北非居民及地理位置  
西亚和北非,阿拉伯人多;  
教奉伊斯兰,西亚除四国①。  
五海三洲地,西亚交通活;  
古有丝绸路,海陆空今说。  
北非国六个,临海港口多,  
塞亚的阿卡②,苏伊士运河,  
沟通两大洋,运油经此过。  
①四国,指以色列、塞浦路斯、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筹四国。这几个国家主要信奉基督教。  
②塞,塞得港,亚,亚历山大。的,的黎波里。阿,阿尔及尔。卡,卡萨布兰卡。  

  

49、西亚北非的地形和气候  
两区地形高原主,北回归线过中部;  
副高东北信风带,炎热干燥沙漠布;  
农业主要靠灌溉,山地绿洲可放牧;  
冬季降水地中海,西亚北非均分布。  


50、西亚和北非石油  
两区石油最富饶,储产出口世最高。  
七大石油生产国①,埋藏浅且油质好。  
输往西欧和美日,方式油船和管道。  
到日须经马六甲,欧美多绕好望角。  
①七大石油生产国,指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等  

  
51、西亚北非各国物产  
西亚北非好物产,紫羔皮产阿富汗;  
安拉羊毛土耳其①,伊朗羊毛织地毯;  
椰枣特产伊拉克,摩哥盛产油橄榄②。  
①安拉,安卡拉。  
②摩哥,摩洛哥。  


52、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国。  
地形高原主,淡水资源薄。  
储产居世先,石油之王国。  
沙土变农田,投资举新措。  
麦加称圣城,首都利雅得。  


53、埃及  
埃及位置重,亚非欧要冲。  
地跨两大洲,苏伊士居中①。  
尼罗贯全境②,“绿色走廊”青。  
阿斯旺大坝,金字塔奇景。  
河谷三角洲,长绒棉著名。  
工业采石油,运价收入升③。  
首都古开罗,非洲最大城;  
亚历山大港,地位不可轻。  
①苏伊士,苏伊士运河。  
③尼罗,尼罗河。  
③运,运河。侨,侨汇。埃及劳动力资源丰富,前往西亚工作的人很多,每年有大量的侨汇收入。  


54、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状况  
撒哈拉以南,地形多高原。  
东非大裂谷,陷落地层断。  
乞力马扎罗,非洲最高巅。  
维多利亚湖,属盆地凹陷。  
中部有盆地,刚果河其间。  
几内亚海湾,大西洋沿岸。  
马达加斯加,大岛位西南。  
南非好望角,大陆西南端。  


55、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  
非洲热带大陆,赤道横贯中部。  
气候略成带状,南北对称分布。  
中部热带雨林,终年高温雨足。  
三边热带草原,干湿南北季反。  
热带沙漠规律,南北回归不误①。  
地中海式南端,冬雨夏干特殊。  
①回归,回归线。  


56、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资源  
资源动植物,出名有矿产。  
珍贵木材种,花梨木和檀①,  
波巴布树寿,生长热草原。  
动物非特有②,猩河象鹿斑③;  
埃塞俄比亚,天然动物园。  
黄金金刚石,储产均世端。  
几内亚铝土,储油也可观。  
①檀,檀木。  
②非,非洲。  
③猩,大猩猩。河,河马。象,非洲象。鹿,长颈鹿。斑,斑马。  


57、科特迪瓦  
科特迪瓦,“象牙海岸”。  
农业为主,垦林为园。  
“可可王国”,第一出产①。  
咖啡木材,非洲之巅。  
阿比让市,“小巴黎”赞。  
多样农产,摆脱困难。  
①第一出产,产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  

  

58、亚洲综述  
(1)气候  
气候复杂千万象,水热分布差异大。  
东部季风多雨雪,西部大陆多风沙。  
南部低纬号暖国,北部高纬称寒极。  
(2)高原山地  
帕米尔高原,四周山脉环;  
喜马拉雅山,珠峰世界巅;  
天山阿尔泰,兴都库什南。  
青藏最高原,北蒙南德干;  
中西伯利亚,伊阿隔海湾①。  
(3)湖泊河流  
里海最大湖,西北属于欧;  
死海贝加尔,最咸最深属。  
长江第一河,黑湄入太波②;  
北流勒时鄂③,南流恒印河。  
①伊阿,伊朗高原和阿拉伯高原。  
②黑湄入太波,黑龙江、湄公河都注入太平洋。  
③勒叶鄂,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  

  

59、欧洲西部轮廓  
认清欧洲大陆西,记住四三和二一。  
四个半岛居南北①,三个内海波地黑②,  
二个岛记列颠冰③,一个北海属边缘,  
还有一湾比斯开。  
①四个半岛,指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和北部的斯坦的纳维亚半岛。  
②波地黑,波罗的海、地中海和黑海。  
③列颠冰,指不列颠群岛和冰岛  


60、欧洲西部地形气候  
欧西地形分三,山地平原相间;  
地表错综复杂,侵蚀受自冰川。  
气候西部特点,温带海洋明显;  
东属温带大陆,远海洋性逐减;  
南部地中海式,北部夏爽冬寒。  
61、欧洲西部居民和国家  
欧洲西部区,国家三十多。  
最小梵蒂冈,称为“袖珍国”。  
居民白主人,人口增长弱。  
工业中心密,多为发达国。  
旅游业兴旺,名胜古迹多。  


62、英国  
“联合王国”西欧英,英多海峡位置重①,  
三面环海属岛国,英法海底隧道通。  
海岸曲折多港湾,伦敦利物浦驰名。  
早期工业近煤炭,战后新区又形成:  
汽车飞机和电子,伦敦苏南英兰中②;  
北海沿岸石油产,重要中心阿伯丁。  
气候湿润宜农畜,贸易出口品制成。  
大港伦敦称“雾都”,首都游览多名胜。  
①英多海峡,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  
②苏南,苏格兰南部。英兰中,英格兰中部。  


63、法国  
法国领土六边形,国家轮廓须记清。  
欧西面积为最大,科西嘉岛也附从。  
塞纳河经巴盆地①,地势东南西北倾。  
平原丘陵土肥沃,气候温湿宜兴农。  
粮食产出世重要,园艺葡萄酒闻名。  
洛林铁矿里尔煤,地中海岸炼铝兴。  
水核发电能源补,巴黎盆地工业精。  
首都巴黎多古迹,化妆烹调享盛名。  
①巴盆地,巴黎盆地。  




64、德国  
中欧须说德,陆上邻九国。  
铁路连四方,“十字路口”说。  
水运颇便利,沟通多运河。  
居民德意志,奉教信基督。  
地势阶梯布,南北农差多。  
工业现代化,褐煤钾盐富。  
鲁尔重工区,慕黑新区落①。  
首都位柏林,波恩联邦德②。  
法兰航空港③,汉堡易北河。  
①幕黑,慕尼黑。  
②波恩联邦德,被恩是原联邦德国的首都。  
③法兰,法兰克福。

 

65、意大利  
地中海岸意大利,靴踢撒丁西西里。  
北部阿尔卑斯山,隧道与内相联系;  
南部山脉亚平宁,中部平原属冲积。  
南多火山和地震,汞铝硫磺和园艺①。  
波河平原农业区,丝稻小麦和玉米②。  
米兰都灵热那亚,工业发达三角地。  
钢铁大厂塔兰托,水上城市威尼斯。  
首都罗马世皆晓,游览胜地多古迹。  
①铝,铝土矿。  
②丝,蚕丝。  

66、俄罗斯  
东欧俄罗斯,地跨两大洲。  
面积世最大,重心居于欧。  
平原高原山,自西向东走。  
冬季长且寒,极地气候有。  
“母亲伏尔加”,欧最长河流。  
贝湖世最深①,西伯利亚属。  
资源蕴藏富,煤铁林水油。  
工业重为主②,莫圣区居欧③;  
乌拉尔新西④,二战间后有。  
农业不稳定,谷物需进口。  
首都莫斯科,东欧铁路稠;  
圣彼得堡港,海参崴港口;  
摩尔曼斯克,不冻有暖流;  
伊尔库茨克,东部交通纽。  
东区正开发,经济发展有。  
①贝湖,贝加尔湖。  
②工业重为主,工业以重工业为主。  
③莫圣区,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和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  
④新西,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67、乌克兰  
东欧西南乌克兰,丘陵低地布相同。  
黑土肥沃宜兴农,气候大陆性草原;  
克半岛南是黑海①,风景优美“珍珠”赞。  
煤锰铁水资源富,顿煤克钢第水电②。  
向有“粮仓”之美誊,麦薯玉米向葵甜③。  
首都基辅第河畔④,敖德萨港黑海边。  
①克半岛,克里木半岛。  
②烦煤,顿巴斯煤矿。克钢,克里沃罗格钢铁基地。第水电,第聂伯河水电站。  
③薯,马铃薯。向葵,向日葵。甜,甜菜。  
④第河,第聂伯河。  

  


68、北美概述  
北美美国加拿大,英法后裔英语主。  
本地居民印第安,因纽特人居北部。  
经济均属发达国,地形可分三大部:  
西部高山平行数,海陆板块不稳固;  
东部山地和高原,阿巴拉契亚拉布①;  
中部平原五大湖,“地中海居美大陆”。  
温带大陆气候广,北寒南热少特殊;  
西部高山湿气挡,降水自东移内陆;  
中部平原贯南北,冬夏气温变化速。  
①阿巴拉契亚,阿巴拉契亚山。拉布,拉布拉多高原。  

  

69、北美气候  
东部季风区,冬寒夏热雨。  
中部大陆性,南北少差异。  
西部临大洋,气候类型齐。  
夏受飓风侵,冬有寒潮袭。  


70、加拿大  
美洲北部加拿大,面积第二大国家。  
地广人稀密度低,林海雪原好景夸。  
南部走廓宜工农,人口集中也在它。  
蒙特利尔多伦多,国家首都渥太华。  
领土一半为森林,“枫叶之邦”是说加。  
铀锌钛矿世居一,水资丰富电可发。  
寒暖流汇纽芬兰,著名渔场别忘它。  
工农牧业均发达,人少生产机械化。  


71、美国  
(1)领土和居民  
美国共分五十州,哥伦比亚特区属;  
阿拉斯加夏威夷,两处领土也在数。  
人口二亿五千万,居民白种人为主;  
有色人种黑和印①,“唐人街”上华人住。  
人口迁移向西南,“阳光地带”人较疏。  
(2)自然条件  
美国领土大,温带纬度跨;  
还有寒亚寒,位于阿斯加②;  
亚热在南部,热带海洋夏③。  
三面临海洋,良港海运便。  
平原面积广,耕地也可夸。  
五湖密西比④,灌航电也发。  
矿林草原富,煤铁铜油佳。  
资源耗费多,进口量很大。  
(3)农业  
世界农业大国美,农产出口世无双。  
事农人少机械化,农业特点第一项;  
第二生产专门化,五大区带记心上;  
乳畜带位东北方,南部棉花种植广;  
中部北部小麦旺,机械化早生产粮;  
中低平原玉米香,大豆世界高产量;  
西部畜牧灌农区,各带区间无严框。  
(4)工业和城市  
工业高度机械化,产值世界数它大。  
分布主要三大区,东北资本最早发,  
煤铁丰富工业便,交通水运条件佳;  
联国总部在纽约⑤,大西洋岸首屈它。  
首都位于华盛顿,中部工交在芝加⑥。  
南部工业属新兴,休敦宇航和石化⑦。  
西部工业集沿岸,加州经济最发达⑧;  
旧金山洛两大港⑨,好坞影视世皆夸⑩。  
①印,印第安人。  
②阿斯加,阿拉斯加。  
③夏,夏威夷。  
④密西比,密西西比河。  
⑤联国,联合国。  
⑥芝加,芝加哥。  
⑦休敦,休斯敦。  
⑧加州,加利福尼亚洲。  
⑨洛,洛杉矶。  
⑩好呜,好莱坞。  

  
72、西印度群岛和巴拿马运河  
西印度群岛,麦哲伦首过;  
加勒比海上,古巴最大国。  
中美地峡连,南美墨西哥;  
巴拿马运河,两洋捷径握。  

  

73、拉美地形  
北部墨西哥高原,西部“脊梁”安第山①;  
亚孙平原大陆北②,热带雨林少人烟;  
巴西高原世最大;铁矿蕴藏在其间;  
南部平原阿根廷,发展畜牧大草原。  
①安第山,安第斯山。  
②亚孙平原,亚马孙平原。  

  
74、拉美气候  
气候湿热主,全年降水多。  
冬季无酷寒,夏季无暑热。  
高山贯南北,气候分两边;  
东部湿又暖,西部热多干。  
高山区特殊,垂直变化显。  


75、拉美的居民和经济  
拉美种族杂,混血比重大;  
人口密度小,分布有偏差;  
增长速度快,城市人口发。  
属于发展国,工业不发达;  
咖啡蔗香蕉,群岛中美峡①。  
粮食玉米主,墨西哥是家②。  
①群岛,西印度群岛。中美峡,中美地峡。  
②墨西哥是家,指墨西哥为玉米故乡之意。  


76、巴西  
巴西拉美第一国,面积人口经济说。  
热带面积世最大,平原热带雨林阔。  
人口一亿四千万,东部沿海居民多。  
亚马孙河第二长,量大域广数此河。  
热带雨林遭破坏,采措保护别耽搁。  
农产世界占首位,咖啡香蕉剑麻蔗。  
巴西高原铁矿富,水电伊泰普合作。  
巴西利亚环境美,首都建筑颇独特;  
港城里约热内卢,工业中心圣保罗。  

  
  
77、墨西哥  
拉美北国墨西哥,东西临海高原阔。  
北回归线穿南部,“多宝羊角”气候热。  
墨西哥岸石油富,白银仙人掌之国。  
居民多为混血种,古代文明成就多。  
民族特征属拉美,墨西哥城首都所。  


78、大洋洲概述  
面积世最小,领土九百万。  
东西临二洋①,南极亚洲间。  
一陆带四岛②,群岛有三环③。  
地理位置重,海空枢纽站。  
岛屿成因异,大陆和火珊④。  
气候温且湿,南北回归间。  
椰蔗菠属经⑤,磷镍铬金产。  
①二洋,指太平洋和大西洋。  
②一陆,指澳大利亚大陆。四岛,指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和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  
③三环,指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  
④火珊,指火山岛和珊瑚岛。  
⑤椰蔗菠属经,指椰子、甘蔗、菠萝属经济作物。  


79、大洋洲气侯  
洲在赤道南,气候与北反。  
球北值寒冬,这里正夏天。  
东西地势高,气候布如环。  
中部酷又热,四周湿又暖。  


80、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地形三,东西中部不一般:  
东部山地分水岭,墨河入海向西南①;  
国土西部占一半,广阔低矮是高原;  
中部平原有特色,自流盆地是型典。  
袋鼠鸸鹋鸭嘴兽,古老奇珍演化慢。  
南回归线穿中部,副高控制气候干;  
降水三面向西减,气候植被呈半环。  
温湿港良经济宜,人口城市聚东南。  
羊毛小麦均出口,煤铁铝锰储世前。  
国家首都堪培拉,墨尔本居国南端;  
最大港市是悉尼,争得奥运2000年。  
①墨河,墨累河。  
81、南极洲  
南极大陆南极洲,全球最高冰雪陆。  
世称寒极和风库,至今没有人常住。  
极昼极夜两季有,极光现象悦人目。  
企鹅海豹鲸成群,矿产铁煤最丰富。  
中国长城中山站,探险考察世界瞩。  
82、时区日界线的计算  
邻区差一时,东加西去减;  
日界线两边,加减正相反;  
东西十二区,时差为一天。  
83、四条重要河流  
欧洲莱茵虽短小,运输周转位领先。  
密西西比流程长,美国南北运输繁。  
尼罗定期成泛滥,北非农业大发展。  
亚马孙河流速缓,水利雄厚利用难。  
84、四大洲农牧林业情况  
欧洲平原面积广,小麦产量列首榜  
亚洲地广水热足,米油棉粮最丰富。  
非洲草原雨林区,林木特产第一属。  
草原辽阔大洋洲,畜牧产品供全球。  
85、四大洲矿产资源  
非洲矿产多,黄金宝石列第一。  
欧洲金属少,煤炭石油多聚集。  
亚洲矿产杂,分布不均一。  
北美矿产齐,北多金属南沉积。  


86、八国特称  
日本号称樱花国,鲜花之国是荷兰。  
埃及本是棉花国,畜牧之国新西兰。  
赞比亚称铜之国,南非黄金世之冠。  
印尼名为千岛国,千湖之国是芬兰。  


87、国际交通①  
交通方式八大种,古多人畜现亦用;  
十八世后大改进,水运铁路公路新。  
火车汽车和轮船,飞机航道更先进。  
内河欧洲河网布,莱茵多瑙最突出;  
北美密河五大湖,亚洲长江黄金路。  
铁路运输陆为主,美中印度日西欧;  
俄罗斯西加拿大,西伯利亚大铁路。  
公路运输多短途,机动灵活特点优;  
普通公路在发展,高速公路竟相修。  
航空旅客占多半,主要分布北半球。  
管道运输地下建,输送气体与石油。  
①本节与后面第88、89、90节摘自王成功主编的《最新中学历史地理快速记忆》,并略加改动。  


88、海洋运输  
海洋运输大货物,积极发展外贸促。  
四大航区多航线,离靠海岸在港口。  
苏伊士和巴拿马,两条运河捷径走。  
直布罗陀马六甲,航运要道记心头。  
(1)亚洲  
亚洲俄罗斯港一,符拉迪沃斯托克;  
马六甲峡薪加坡,釜山基隆横须贺;  
上海天津与大连,香港广洲在中国;  
菲律宾都马尼拉,横滨大阪日本国,  
加尔各答孟买印,斯里兰卡科伦坡,  
巴基斯坦卡拉奇,也门亚丁红海扼。  
(2)大洋洲与太平洋  
大洋洲与太平洋,澳国悉尼珀斯港,  
新西兰都惠灵顿,檀香山港属美国。  
(3)拉丁美洲和北美  
拉美利马秘鲁国,智利瓦尔帕莱索:  
东岸里约热内卢,巴西港城第一座;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都海港阔;  
南端麦哲伦海峡,大船绕道必经过。  
中美巴拿马运河,科隆港口要冲握。  
北美东岸港口多,加拿大有魁北克;  
蒙特利尔温哥华,新奥尔良属美国;  
西部最大旧金山,东部港城是纽约。  
(4)欧洲和非洲  
西欧大西洋岸边,英吉利峡交通咽;  
英法货运多靠船,隧道铁路已相联。  
英国伦敦利物浦,荷兰港口鹿特丹;  
安特卫普比利时,汉堡港城德国管。  
波罗的海多航船,沿岸众多大港建;  
圣彼得堡俄罗斯,格但斯克属波兰;  
哥本哈根属丹麦,斯德哥尔摩瑞典。  
北冰洋岸不冻港,摩尔曼斯克在俄。  
最大陆间地中海,三洲两洋航往来;  
埃及亚历山大港,意热那亚法巴赛;  
土耳其峡连黑海,康斯坦察罗国在;  
直布罗陀峡通洋,苏伊士河接红海。  
埃及苏伊士运河,两洋三洲捷径捏;  
巨轮南绕好望角,开普敦港在南非;  
达累斯萨拉姆港,蒙巴萨港铁路接;  
达喀尔与拉各斯,西非港口不可缺。  


89、各国主要风景古迹  
亚洲风景古迹夸,新加坡城花园化;  
朝鲜半岛金刚山,日本富士山樱花;  
泰国曼谷玉佛寺,缅甸仰光大金塔;  
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泰姬陵如画。  
北美风光五大湖,尼亚加拉大瀑布;  
墨西哥城“壁画城”,金字塔大世界殊;  
日内瓦湖在瑞士,科罗拉多大峡谷。  
欧洲多景观,荷兰海坝建;  
千湖国芬兰,岩溶地形南;  
保加利亚赞,最大玫瑰园;  
俄都莫斯科,红场市中间;  
英国伦敦览,白金汉宫先,  
天文台原址,马克思墓蟾;  
法国风景点:巴黎圣母院,  
艾菲尔铁塔,高耸最壮观;  
意大利景三:维苏威火山;  
水城威尼斯,罗马“博物馆”。  
非洲名胜数,多于东半部:  
东非大裂谷,奇景世瞩目;  
乞力马扎罗,冰峰热山麓;  
尼拉贡戈山,火山口“钢炉”;  
赞比西河上,维多利亚瀑;  
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兽。  
南极冰雪陆,近海冰山游;  
北极圈附近,亦有极光睹。  

  

90、世界综合问题  
一大地球中间砍,东西南北各两半;  
一大地表不平坦,水域广大陆不显;  
一大美洲南北断,拉美又将中美含;  
一大海湾多油田,沿岸七国为靠山。  
两大山系多组联①,两类洋流暖与寒;  
两大山脉高平原②,世界之最分别占;  
陆地流域两大类,河湖相应分两焉。  
三大海洋船畅行③,大小海共三类型;  
海底地形三大部,大洋底亦有三种  
四大海洋水相通,海洋资源四类丰④;  
四大航区贷运重,苏巴运河两捷径。  
众多岛屿四类型⑤,人种黄白黑与棕。  
五带赤道对称分,陆表地形五类布;  
影响气候五要素⑥,五大资源各丰富。  
六条河流居世首⑦,七气压带夹风六;  
六大板块六大陆,九自然带七大洲;  
交通方式八大种⑧,九大行星太阳护。  
人口最多十城数;纽约里约热内卢,  
中国三市京津沪,墨日俄法英首都。  
①两大山系,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和横贯亚洲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东西向山东。  
②两大山脉高平原,两大山脉指安第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高平原指巴西高原、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和西伯利亚平原。  
③三大海洋,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④四类,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生物资源。  
⑤四类型,大陆岛、冲积岛、火山岛、珊瑚岛。  
⑥五要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地形。  
⑦六条河流,尼罗河、刚果河、多瑙河、伏尔加河、京杭运河、亚马孙河。  
⑧八大种,人、畜、铁路、公路、内河、海洋管道和航空。  

  
  

91、中国领土范围  
西起帕米尔高原,东止太平洋西岸;  
北连蒙古大戈壁,南海之南赤道边。  
面积九百六十万,世界列位居第三。  

  

92、中国领土四极①  
东极:黑熊岛上乌苏镇,  
北极:黑龙江心主航道,  
西极:葱岭中峰号屋脊,  
南极:曾母暗沙南群岛②。  
①以东极为起点,逆时针方向记忆。  
②南群岛,南沙群岛。  
93、中国疆界  
海疆一万有八千,辽冀鲁苏自北连。  
浙闽粤桂成一线。陆界二万二千里,  
滇藏新陇比邻居,内蒙黑吉紧相依。  


94、中国行政区划  
东北三省纬度高,自北向南黑吉辽。  
华北山西和内蒙,京津两市河北抱。  
华东七省有沪市,三江鲁皖闽台岛①。  
中南五省又一区,海南粤桂湘鄂豫。  
西南三省加一区,云贵川藏是高地。  
西北两区和三省,陕甘青宁新疆区。  
①三江,指江苏,浙江和江西。  
95、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①  
两湖两广两河山②,五江云贵福吉安③;  
四西二宁青甘陕④,还有内台北上天⑤。  
①该篇为周恩来总理所作,题目是编者加的。注意在记忆时还应补上海南省。  
②本句指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  
③本句指江苏、江西、浙江,黑龙江、新疆、(谐音)、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  
④本句指四川、西藏、宁夏、辽宁、青海、甘肃、陕西。  
⑤本句指内蒙、台湾、北京、上海、天津。  
96、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相邻关系①  
青甘新藏川,桂粤湘黔滇;  
皖浙苏鲁豫,鄂赣接西南:  
内冀辽吉黑,宁陕晋相连;  
还有京津沪,福建和台湾。  
①本歌诀先确定青、桂、皖、内蒙古四点,然后与其相邻省区按从正东开始,逆时针旋转的顺序排列。另外,记住京、津、沪、闽、台的位置就行了。  
97、省区的简称①  
春秋有鲁晋,分界一重山。  
山东鲁国地,山西晋国田。  
冀州位河北,蜀郡在四川。  
湖南有湘水,甘肃有陇山。  
①省区的简称多为古国、古城、山河的名称  


98、我国人口和民族  
人口世最多,十三亿突破;  
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策。  
民族五十六,平等团结歌;  
少数民族中,百万十五个。  
华侨港澳胞,广东福建多;  
世界各地有,心心怀祖国。  

  

99、我国地势  
西高东部低,地势呈阶梯;  
阶梯分有三:青藏高原一,  
大太巫雪山,东三西二级。  
海风入内陆,东流河源西。  
100、我国地形  
地形五大种,分布交错综;  
山地高平原,盆地和丘陵。  
西部多山地,山盆两相间。  
山有世界最,盆高世界奇。  
中部高原多,南北连一体。  
东部平原广,线丘分界域。  

  

101、我国主要山脉  
主要山脉拢,三大撇与横。  
东西三大横,天阴山北耸;  
昆仑山秦岭,南边是南岭,  
三撇西首称,大太巫雪峰;  
长白武夷中,台湾山脉东。  
贺兰横断纵,祁阿属捺形;  
喜横相连接,弧形山系成。  
喜马拉雅山,基本属西东;  
珠穆朗玛属。世界第一峰。  
①本节选自王成功主编的《最新中学历史地理快速记忆》。  

  

102、我国四大高原特征  
(1)青藏高原  
巍巍苍苍,冰峰千丈,  
百里悬河;山川相间,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2)蒙古高原  
坦荡荡,平沙无际;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黄羊成帮。  
(3)黄土高原  
秃山黄丘,川梁相间;  
沟谷纵横,地表破残;  
黄土深厚,世界罕见。  
(4)云贵高原  
洼地罗列,山川相间;  
溶岩地表,结构奇巧。  


103、我国四大盆地  
四川盆地述,周围高山矗;  
成都平原阔,一把扇斜铺。  
西北盆地三:塔准柴达木,  
沙漠成大片,绿州均分布。  
104、我国三大平原  
我国平原三,东北首堪赞,  
“沃野千里”平,稍高在中间;  
华北第二川,开阔又平坦;  
长江中下游,“水乡”河湖繁。  


105、我国南北温差  
领土面积广,南北跨度大;  
冬季温差显,北棉南穿夹;  
夏季普高温,南北差不大;  
青藏东秦淮,零度等温划。  
最寒在一月,高温七月夏。  

  

106、我国降水和干湿地区  
夏季多雨天,春季易干旱;  
东南至两北,降水呈递减。  
年降水量变,南小西北显;  
八百等降线,秦淮藏东南①。  
干湿地区言,降水蒸发联;  
湿润八百南,二百西干旱;  
半湿与半干,四百分界线;  
长白小兴安②,亦属湿润焉。  
①秦淮藏东南,秦岭一淮河至西藏东南边缘一线。  
②长白小兴安,长白山、小兴安岭地区。  

  

107、大陆风向与温度、湿度的关系  
东风多湿西风干,南风吹暖北风寒;  
东南风吹湿多温,西北风来干又寒。  

  

108、我国四季气候特点  
(1)春季  
风和日暖,少雨天干;  
飞沙扬尘,气象万千。  
(2)夏季  
烈日当头,风云多变;  
高温重湿,阴雨连绵。  
(3)秋季  
秋风送爽,天高云淡;  
雨过天凉,霜雾多见。  
(4)冬季  
朔风怒号,万里雪飘;  
寒海滚滚,地冻坚牢。  


109、我国气候主要特征  
大陆季风强,影响区域广;  
年际变化大,雨热同期旺。  
第二特征有,复杂又多样。  
地形千百态,气候受影响。  


110、灾难性天气对农业的影响  
春季最害倒春寒,各种秧苗难保全。  
北方春旱难播种,南方伏旱摘秧难。  
夏季台风多成灾,房倒屋塌粮减产。  
若遇寒潮霜冻早,庄稼未熟已枯干。  

111、我国主要河流①  
河流众多丰水量,水能巨大世界响。  
外流江河分三路,大多东入太平洋。  
黄河含沙世界首,综合治理日加强;  
华北海河短而广,五大水系扇形张;  
淮河皖苏流域广,东入黄海南入江。  
亚洲第一长江长,“黄金水道”多河港;  
东北边境黑龙江,支流松花江通航;  
华南珠江大流量,主干西江船来往;  
横断山区巨能藏,最大河流澜沧江。  
西藏雅鲁藏布江,水丰南入印度洋。  
京杭运河南通航,世界人工河最长。  
西北额尔齐斯河,唯一注入北冰洋。  
此外闽江与钱塘,位于福建和浙江  

  

112、我国河流的一般特征  
河流主特征,众多水量丰;  
水能蕴藏大,世界第一称;  
内外流域分,大阴贺祁东。  
水文变化南北同,枯水期为春与冬。  
夏秋两季是汛期,天气多雨需防洪。  
南水常流北水冻,北水浑浊南水清。  
西北河流多内陆,断流季节是春冬。  


113、长江概况  
滔滔入东海,涓涓青藏源;  
全长六千三,流域百八万;  
亚洲第一河,世界位居三。  
上中下游分,宜昌湖口断。  
十大政区过,青蜀藏与滇;  
中游鄂湘赣,下游苏沪皖,  
金沙经横断①,虎跳峡云南;  
上游落差大,龚嘴站四川;  
瞿巫西三峡②,电站正在建。  
葛洲坝枢纽,长江水横拦。  
中游江面宽,“九曲回肠”弯;  
洞庭鄱阳湖,沅湘汉江赣;  
支流南北布,汛期易排险。  
下游阔又深,江口与海连。  
自古航运重,“黄金水道”赞。  
①金沙,金沙江。横断,横断山区。  
②瞿巫西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114、黄河概况  
源于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湾;  
流经青蜀陇和宁,内蒙晋陕豫东山①。  
第二长河五千五,河口孟津分段三;  
上游一二阶梯过,龙羊青铜峡水电;  
中游河水多泥沙,支流汾渭三门峡;  
下游“悬河”遇洪险,引黄淤灌措施佳。  
①东山,山东省的倒称。  
115、黄河治理办法  
自古黄河称三“善”,善淤善决善搬迁。  
如果要把黄河治,三游方法不一般;  
上修水库调水量,中保水土是关键  
下游固堤分洪流,淤灌也能夺高产。  

  
116、东北三省  
(1)地理概况  
东北三大省,黑吉辽简称。  
黑北漠河镇,“极村”“不夜城”。  
地形之特征,外山平原中。  
大小兴安岭,西北“人字形。  
东部长白山,天池绮丽景。  
东北大平原,松辽三组成①。  
肥厚耕地阔,“沃野千里”平。  
(2)气候与农业  
气候之特征,冬长又寒冷;  
河冰坚且厚,航运半年通。  
积雪和冻土,水丰好墒情。  
夏季短且暖,七八月为盛。  
农作物玉米,大豆最著名;  
春小麦甜菜,苹果产辽东。  
一年一熟主,农业基地重。  
(3)自然资源  
木材基地重,长白兴安岭;  
红松木优质,落叶松有名。  
貂皮鹿茸参,东北“三宝”称。  
东北之水库,最大松花湖。  
河流流量大,水能亦丰富;  
白山水电站,丰满须记住。  
本区矿产多种,石油煤铁为重。  
辽河吉林油田,最重须记大庆;  
鞍山本溪铁矿,阜鸡鹤煤著名②;  
露天采煤抚顺,矿产综合利用。  
(4)城市、工业、交通  
东北三大省,工业类型重。  
哈尔滨机电,长春“汽车城”;  
沈阳属机械,鞍钢最著名。  
铁路稠密网,骨架“丁”字形;  
哈尔滨沈阳,南北枢纽重。  
大连不冻港,航线八方通。  
①松辽,松辽平原。三,三江平原。  
②阜,阜新。鸡,鸡西。鹤,鹤岗  


117、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  
(1)地理概况  
黄河中下游,文明发祥地;  
陕晋豫和鲁,京津二市冀。  
地形之特征,太行分东西:  
平原丘陵东,西高原山地,  
高原黄土厚,广布世第一;  
秦岭大断崖,西岳华山立。  
华北平原阔,黄海淮冲积;  
半岛丘陵广,东岳泰山屹。  
(2)气候与农业  
位居暖温带,农业生产利。  
夏季长高温,棉花豫鲁冀;  
渭原和汾谷,①二地棉区亦。  
粮食冬小麦,高梁谷玉米;  
陕南亚热带,水稻种植宜。  
春季和初夏,干旱是问题;  
农业需灌溉,节用要合理。  
(3)矿产和工业  
本区煤矿赞,山西首先谈:  
大同与阳泉,太原并西山;  
平朔露天矿,神府正兴建。  
开滦位河北,河南平顶山;  
枣庄兖州鲁,京西亦堪赞。  
油田亦重要,南阳在河南;  
胜利山东省,中原豫鲁兼;  
华北分两片,任丘大港焉。  
靠近产棉区,棉纺工业繁:  
京津和青岛,石郑洛西咸②。  
(4)城市和交通  
铁路通全国,北京中心站;  
京包哈沪广,四大主干线;  
石太德胶济,陇海同蒲连;  
山西煤外走,大秦运输繁。  
首都北京位,永定冲积扇③;  
文化享盛名,工业高精尖。  
天津直辖市,港津塘新三;  
海盐化工重,引滦入津赞。  
西安开封洛,古都添新颜。  
①渭原,渭河平原。汾谷,汾河谷地。  
②石郑洛西咸,石家庄、郑州、洛阳、西安和咸阳。  
③永定,永定河。  

  
118、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  
(1)地理概况  
长江中下游,秦淮南岭间。  
六省一市记,湘鄂赣和皖,  
江苏浙江沪,沿江多平原;  
河汊纵横错,湖荡星罗繁。  
江口崇明岛,第三大岛焉。  
丘陵和山地,广布长江南;  
江南丘岭著,井庐黄衡山①。  
淮河综合治,灾域产粮棉。  
(2)气候与农业等  
气候亚热带,温润地区属;  
冬温零度上,一年二、三熟。  
梅雨春夏间,伏旱七月八。  
红壤宜茶园,油茶和杉木。  
平原面积阔,河网又密布;  
水田种水稻,小麦亦兼顾。  
棉花与油菜,太湖“丝绸府”。  
淡水鱼产区,湖北和江苏。  
(3)矿产  
矿产有多种,有色金属丰:  
大冶与铜陵,德兴盛产铜;  
大余锡矿山,钨锑各闻名;  
两淮徐州煤②,鄂磷湖南锰;  
马鞍山大冶,武马铁矿供③。  
(4)工业、交通和城市  
长江三角洲,工业区最重;  
沪宁苏无常④,南通工业城;  
秦山核电站,苏绣杭锦名。  
中游分三区,鄂西武湘中⑤。  
“黄金水道”赞,长江干流称;  
支流湘赣汉,运河南北通。  
铁路交通网,干线须记清。  
东西有三条;汉丹和海陇⑥;  
上海至贵阳,杭株枢纽中。  
京沪广焦柳⑦,南北干线纵。  
江苏连云港,宁波浙江省。  
南京金陵宁,历史称名城;  
革命烈士墓,紫金中山陵。  
武汉鄂省府,钢铁享盛名;  
铁路枢纽地,“九省通衢”称。  
上海长江口,全国最大城;  
陆海江航运,交通工业重。  
苏州园林美,杭州山水胜。  
①井庐黄衡山,井冈山、庐山、黄山、衡山。  
②两淮,淮南和淮北。  
③武马,武汉和马鞍山钢铁工业。  
④苏无常,苏州、无锡和常州。  
⑤武,武汉。  
⑥海陇,陇海线的倒称。  
⑦京沪广,京沪线和京广线  


119、南部沿海地区  
(1)地理概况  
南部沿海省,闽台粤和琼;  
壮族自治区,广西府南宁。  
曾母暗沙岛,南疆为国境,  
香港和澳门,世纪末还中。  
地形丘陵山,陵低分布广;  
武云五和台①,东北西南向。  
越都萌骑庾②,南岭分水忙。  
平原台湾西,三角洲珠江。  
桂林甲天下,山水好风光。  
南岛交通重③,资源在海洋。  


(2)气候与河流  
高温多雨地,台风常侵袭;  
雨多流量大,河流长汛期。  
珠闽两水系,珠江分三友;  
东江新丰江,大化水电“西”④。  

  

(3)物产  
主要农作物,水稻多两熟。  
“基塘”三角洲,甘蔗最突出。  
水果种类多,荔枝名最著;  
香蕉和柑橘,菠萝三大属。  


(4)台湾  
大陆之东南,台湾称宝岛。  
日月潭景美,雨极火烧寮。  
浊水溪最长,玉山峰最高。  
山地樟脑著,平原种水稻;  
“水果之乡”称,菠萝和香蕉。  
金铜煤石油,矿产最富饶。  
台北最大城,基隆高雄港。  
居民两千万,我骨肉同胞;  
两岸盼统一,分裂不能搞。  


(5)海南岛  
第二岛海南,五指山最高;  
作物属热带,经济是橡胶。  
石油天然气,铁矿品位高。  
海口为省会,经济特区搞。  
旅游避寒地,三亚游客招。

 

 

用“顺口溜”巧记物理知识

中学物理涉及到很多物理概念、公式、规律及现象,都需要记牢。在记物理知识时除了下功夫外,还应找窍门。若把这些物理知识编成“顺口溜”,不仅读起来顺口,而且易记好学,也增强记忆。下面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以示优点:

1 仪器读数

测量仪器要读数,最小刻度要记住;
天平游码看左边,量筒水面看底部;
压强计读高度差,密度表上标倍数;

电流电压先看档,电能表上有小数。

2 中学物理课本中涉及的物理学家
例如:伏特、托里拆利、伽利略、安培、库仑、帕斯卡、阿基米德、奥斯特、欧姆、牛顿、法拉第、焦耳和瓦特等12位,他们分布于:意大利、法国、希腊、丹麦、德国、英国。可编顺口溜如下:

意有伏托又有伽,法有安库还有帕;
希腊米德丹麦奥,德欧英牛第焦瓦。

3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虚像正,放大缩小要分清。

4 力的图示法

若要表示力,办法很简单,
选好比例尺,再画一段线。
长短表大小,箭头表方向,
注意箭尾巴,放在作用点。

5 电源、电压、电流

电源像有电源力,推动电荷到正极,
正负极间有电压,电路接通电荷移。

6 安培定则歌

导线周围的磁感线,用安培定则来判断。
判断直线用定则一,让右手直握直导线。
电流的方向拇指指,四指便指磁感线。
判断螺线用定则二,让右手紧握螺线管。
电流的方向四指指,N极在拇指所指端。

7 安装电灯要点

火地并排走,地线进灯头,
火线进开关,开关接灯头。

8 安全用电顺口溜

电灯离地六尺高,固定安装最重要。
广播碰到输电线,喇叭怪叫要冒烟。
如果有人触了电,首先要去断电源。
电线要是着了火,不能带电用水泼。

 初中物理实验口诀(四则)

(一)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物理天平进行称量之前,指针应指在刻度中央。若指针偏在标尺左侧,将横梁左端螺丝向左调,或将横梁右端螺丝向左调,均能使指针回到标尺中央。当指针向右偏时,横梁螺丝(不论左端或右端的螺丝)应向右调,横梁螺丝调节方向可概括为:

左偏左调,或者   左—左,

右偏右调,或者   右—右。

托盘天平的指针在横梁上方,故横梁螺丝的调节方向跟物理天平相反。只要熟记物理天平的口诀,联想记忆托盘天平螺丝要反调,就不会混淆了。

(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滑动变阻器分上下两层,上层钢杆和下层电阻丝各有两个接线柱,为了变阻,使用时应上下各用一个接线柱。可简记为: 一上一下,各用一个。 根据这一接法,连接实物时就不必拘泥于电路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方向,从而选择短距离,避免交叉的布线方式。

 (三)连接电路的入门方法

     连接含有并联电路的回路时,可先只连接并联导体中的一个导体,伏特表也暂不接入电路,即首先连接一个串联回路,然后再把并联的导体和伏特表接入电路,这种入门的方法叫先串后并。 这样做,对初学者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四)防止读错数据的一种方法

物理量具的刻度方向不尽相同。量筒和温度计的上刻度值比下刻度值大,而弹簧和比重计则相反。再如0.6安培表,每小格刻度值是0.02安培。当指针指在没有标值的地方时,粗心的同学常会读错数据。为防止读错,可以记住这样一个口诀: 匀中助读。

意思是说,可以先把指针相邻的两个标度值中点的值读出来,再读指针处的数据。

一组与鸡蛋有关的物理现象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体会。这里介绍一组与鸡蛋有关的物理现象和实验。

一、液体蒸发吸热

【实验】把刚煮熟的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膜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分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由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二、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分析】首先,蛋刚浸入冷水中,蛋壳直接遇冷收缩,而蛋白温度下降不大,收缩也较小,这时主要表现为蛋壳在收缩。其次,由于不同物质热胀冷缩性质的差异性,当整个蛋都完全冷却时,组织疏松的蛋白收缩率比蛋壳大,收缩程度更明显,造成蛋白蛋壳相互脱离,剥蛋壳就更方便了。

三、验证大气压存在

【实验】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热上一层沙子。先点燃一团酒精棉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去壳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缓缓“吞”入瓶肚中。

【分析】酒精棉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气体被排出。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鸡蛋被压入内。

四、浮沉现象

【实验】把一只去壳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后,鸡蛋却缓缓上浮。

【分析】物体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体积就是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以对应表示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因为蛋的密度略微比清水的密度大,当蛋浸入清水中时,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蛋将下沉。当浸没在盐水中时,由于盐水密度比蛋的密度大,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所以蛋将上浮。

五、惯性、摩擦阻力现象

【实验】选用外形相似的生鸡蛋、熟鸡蛋各一只,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使它们在原处旋转。能迅速旋转的是熟鸡蛋,缓慢旋转几圈就停止的是生鸡蛋。

【分析】生鸡蛋的壳内是液状的蛋清,外力作用在蛋壳上旋转时,蛋清由于惯性,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则它与蛋壳间存在摩擦阻力作用,使整个蛋只能缓慢转动。而熟鸡蛋内蛋清已凝固成蛋白,外力作用时旋转时,整个蛋就能迅速转动。

六、物体的稳定平衡

【实验】选用一只生鸡蛋,在小头一端开个孔并清除干净壳内的蛋清蛋黄。沿小孔滑入一块重物。以蛋壳的大头端为底部,扶好蛋壳。点燃一只蜡烛,滴入烛油,把重物封存在蛋壳底部。烛油大约封存至整个蛋壳高度的四分之一即可。把制好的蛋壳推倒后,蛋壳能自动立起。制成一个“不倒翁”。

【分析】在空蛋壳的底端封存的重物和烛油,使整个蛋体的重心移近蛋壳的底部,重心起低,稳定性越好。当蛋壳倾斜,偏离平衡位置时,使蛋体的重心升高。因为蛋壳底端是球形的,在蛋体的自身重力作用下,蛋体又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上。

七、分子运动现象

【实验】外壳完好的蛋,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一只咸蛋。虽然蛋壳仍然完好,但连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

【分析】因为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而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食盐分子扩散到蛋黄中,使蛋黄也变咸。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出1°C,甚至更多。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有时甚至比郊区高出6°C以上。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受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城市内有大量的人工构筑物,如混凝土、柏油 路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工热源的影响。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烧 各种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
    此外,城市里中绿地、林木和水体的减少也是一个主要原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建筑、广场和道路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却相应减 少,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被削弱。
    当然,城市中的大气污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城市中的机动车、工业生产以及居民 生活,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粉尘等排放物。这些物质会吸收下垫面 热辐射,产生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大气进一步升温。  
既然城市中人工构筑物的增加、自然下垫面的减少是引起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那么在城市中通过各种途径增加自然下垫面的比例,便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大力发展城市绿化,是减轻热岛影响的关键措施。绿地能吸收太阳辐射,而所吸收的辐射能量又有大部分用于植物蒸腾耗热和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增加环境温度的热量大大减少。绿地中的园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热量,降低环境空气的温度。
除了绿地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之外,水面、风等也是缓解城市热岛的有效因素。水的热容量大,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升温值最小,表现出比其他下垫面的温度低;水面蒸发吸热,也可降低水体的温度。风能带走城市中的热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因此在城市建筑物规划时,要结合当地的风向,不要把楼房全部建设成为东西走向的,要建设成为便于空气流通的模式;同时,最好将一些单位的高院墙拆掉,建成栅栏式,增加空气流通。
    同时,减少人为的热释放,尽量将民用煤改变为液化气、天然气,集中供热也是一条重要的对策。

可爱的汽车 可怕的尾气

"自从有了你,我的生活就变得异常美丽!"这句在手机短信中颇为流行的话道出了"架车族"的惊喜之情。的确,汽车有说不尽的可爱之处。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以每年3000万辆的速度递增,预测到2010年全球汽车量将增到10亿辆,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有望达到4亿辆。
  人们在享用汽车的诸多好处时,一个甩不掉的健康杀手像阿拉伯神话中的魔鬼,如影随形且迅速膨胀--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有那么可怕吗?请听中科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魏复盛的"专家说法"--
  由于汽油、柴油燃烧不充分,排放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直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简称PM2.5)。由于这些细粒子很容易随着呼吸进入人体肺部,又被称为入肺颗粒物。其,有30%-50%元素碳(碳黑)和有机碳,这些细粒子长期漂浮在空气中,使空气变得浑浊,对阳光有散射作用,使空气能见度下降。有机碳中大部分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氧化反应,变成醛、酮类化合物,还会生成过氧乙酰硝酸酯和臭氧等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条件。1998年,广州等大城市已经出现了光化学烟雾的前兆。光化学烟雾容易刺激人的眼睛和喉头,导致咳嗽、哮喘等疾病。
  汽油和柴油在燃烧过程中还产生半挥发性多环芳烃化合物,其中苯并(a)芘等强致癌物质(特别是肺癌)。许多大中城市空气中的苯并(a)芘超标,解放后一些大城市的肺癌患者呈上升趋势,即与此有关。此外,尾气中还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苯是致癌物质,通过肺泡进入血液,近年来儿童白血病(血癌)高发,与此有关。细粒子还包含了铅、砷、钒等重金属氧化物。目前,许多城市儿童血液中的含铅含量达到20-30微克/100ml,超过卫生组织的最高值10微克/100ml。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去年底发布的消费警示表明,根据专家近十年来对不同城市和区域儿童铅水平的动态研究推测,我国城市儿童约30%到40%血铅水平超标。即使没有明显工业污染的普通市区,亦有约10%到30%的儿童血铅水平超标。在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因素中,汽车尾气位居榜首。在汽车的发源地西方发达国家,汽车污染已不是什么新话题。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汽车城洛杉矶就开始出现化学烟雾污染事件。仅19550-1951年, 美国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就达15亿美元。1955年,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1970年,约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病。自此,汽车尾气污染就一直是西方国家头疼的环境问题。
在我国,近年来尾气污染已迅速上升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许多城市呈现汽车尾气与煤烟污、炊烟污染并存的混合污染台势,形势相当严峻。据了解,郑州市自2000年底摘掉"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黑帽"之后,2002年前11个月大气质量出现严重反弹,在全国96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排名中列倒数第11位。汽车尾气成为目前响郑州市区大气质量的三大要素之一。在广州,汽车尾气被市民评为"最不可忍受的污染物"。

   烟为什么迎着气流飘

  找一根筷子和一个火柴盒,把筷子插到火柴盒里,再点上一支香。请你用一只手把火柴盒举起来,另一只手拿起那支点燃着的香(如图),香要放在火柴盒的前边。如果屋子里没有风,香冒出的烟柱是竖直向上的,这时候,你用嘴向着火柴盒吹出一股气流,奇怪!香放出来的烟柱居然迎着气流的方向,向着火柴盒的背后飘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烟柱向火柴盒的背后飘,说明火柴盒背后的气体压强比较小,因而,周围的气体就向那里涌过去,烟柱也跟着飘过去了。用物理学来解释,就是:火柴盒背后形成了一个涡旋。

  如果你用比较小的力气吹,吹出的气流速度很小,烟柱就不向火柴盒后边飘。只有用力吹气才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又说明一定速度的气流才能形成涡旋。

  运动是相对的。气流吹到火柴盒上和火柴盒在空气里运动性质上是一样的。一个大方盒式的“面包车”在空气中快速行驶,它的背后便会形成涡旋,弄得尘土飞扬。

  为什么会产生涡旋呢?

  当物体快速运动的时候,它前面的空气不能及时地绕到后面,使物体后边暂时出现了一个接近真空的区域,这个区域一出现,四周的空气便要争先恐后地跑来填补,这样便形成了涡旋。

  有涡旋的地方空气压强小,因此,对于运动着的物体来说,前面受到的压强远远大于后边涡旋处的压强,这正象车子前边有个大力士向后推,后边却是个小孩子向前推一样,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向后的力,这个力和涡旋有关,我们管它叫涡旋阻力。

  总之,在气体和液体中运动的物体,它所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涡旋阻力。

有趣的喷泉

  在讲大气压强时,为了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的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和利用大气压的现象,我们总是喜欢做一些既能说明问题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小实验.以往我们做的各种喷泉实验就是一例,这里笔者给大家推荐一种能连续喷水的喷泉实验.

  1.仪器的装置 如图所示.

  (1)上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子越长效果越好,最好选用牛顿管之类的玻璃管.(2)喷水管:选用长度约20cm左右的尖嘴玻璃管,其一端接有橡胶管.(3)出水管:上端用玻璃管,下端用有一定硬度的橡胶管.(4)储水槽:可与自来水嘴相连,用来提供持续的水源.(5)接水槽:盛接出水管流出的水,也可直接把出水口与下水道相通.(6)橡皮塞:用于封闭玻璃管口.

  2.安装与调试

  (1)将喷水管和出水管插入橡皮塞,然后用止水夹夹住进水口和出水口.(2)将玻璃管装适量的水后并盖紧橡皮塞.将整个装置倒置,然后固定在支架上.(3)将喷水管插入储水槽后,再同时打开止水夹,这时喷泉就可以工作了.(4)如玻璃喷管中水面高于喷嘴时将对喷水高度有影响,这时可调整出水口到进水口的高度差.如果水面较低时由于管外空气压强要比管内空气压强大,这时空气容易通过出水管进入玻璃喷管,使整个装置停止工作.

  3.工作原理

  当水沿出水管流出时,封闭的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使管外大气压强大于管中空气的压强,所以水能从喷嘴喷出.喷射的水柱高度由储水槽到接水槽水平面的高度差来决定.

  水柱喷射高度的计算方法如下:设空气压强为p0,玻璃喷管中的空气压强为p,接水槽到储水槽的高度差为H,储水槽液面到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为s,喷射水柱高度为h.

  则储水槽液面的压强应满足

   p0=ρgs+ρgh+p

  接水槽液面的压强也应满足

   p0=ρgH+ρgs+p

  由以上两式可得H=h,即水柱高度等于出水口到进水口的高度差,由于水与管之间有阻力,因而实际上h<H.该实验不仅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同时也是利用大气压的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实验

  在烧瓶中盛半瓶水,用一只插有玻璃管和温度计的塞子塞紧瓶口,再用一段橡皮管把玻璃管和注射器连通(或者连接一个小气筒)。 

  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你可从温度计上看到,当温度接近100℃时,瓶里的水沸腾了。这时你用力推压针筒活塞(或者压气筒活塞),增大瓶里的压强,你会看到,虽然仍在加热,水的温度也略有升高,但是沸腾停止了。这说明,水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升高了。

  “高压锅”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只高压锅是在1681年发明的,发明人是法国的医生兼物理学家和机械师丹尼斯·帕平。这只高压锅做得十分坚固,锅盖是铁制的,份量很重,紧紧地盖在锅上。锅 的外围罩了一层金属网,以防意外爆炸。锅本身有两层,中央摆有内锅,要煮的食物就放在内锅里。加热以后,蒸汽跑不出来,锅内气压升高,水的沸点也升高了,食物就熟得快了。帕平在访问英国的时候,曾用他的高压锅作了一次表演。据在场的人记载,在帕平的高压锅里,就是坚硬的骨头,也变得象乳酪一样柔软。

  今天,在我国的许多家庭都用上了“高压锅”,用这种锅做饭熟得快,很省时间。特别是在海拔高度很高的地区生活,煮饭必须用“高压锅”。因为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据测定在海拔6000米的地方,水的沸点只有80℃左右。在这里用普通锅是很难把饭煮熟的,所以,必须用高压锅来提高水的沸点。

烧不着的布条

找一块棉布条,用水淋湿,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象烛焰穿过了布条。拿下布条一看,真奇怪,棉布条并没有烧焦。

  还可以做一个实验:

  用一张纸摺成一只小纸锅,里面盛上水,四角穿上四根线绳把它吊起来,下面点一支蜡烛。要是在通常情况下,纸锅很快就被烧着了,可是这一回水都烧开了,纸锅仍未着火。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只要有水存在),温度不会再升高,始终保持100℃,而布和纸的燃烧温度都超过100℃。因此,虽然酒精燃烧了,水也烧开了,但是在水的保护下,布和纸没有被烧着。“烧不着的布条”是魔术师经常表演的一个节目。

  现在,我们来讲一个有关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费米的故事。费米一生有很多杰出的发现和发明,他所以能有那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非常善于把理论知识同实验结合起来。据说他在罗马大学当教授的时期。喜欢和学生讨论一个个的实际问题。他一边分析,一边实验,问题解决了,学生也学到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一次,费米问一位女同学:烧菜用的橄榄油,它的沸点比锡锅的熔点高,但人们却能够在锡制的平底锅里用橄榄油煎东西,看起来油沸腾了,锡锅并没有烧坏,这是什么缘故?

  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这个问题是这样解释的:煎东西的时候,看起来好象是油沸腾了,实际上油并没有沸腾,而是食物里的水分在沸腾,我们知道水的沸点是100℃,它沸腾时,要变成气体跑掉,带走大量的热,这样油的温度不会升得很高,比锡的熔点(232℃)低,所以锡锅不会熔化。

神奇的“惯性”世界

惯性是物理学中力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物体总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的大小由质量来量度。刚体力学中,转动惯量则是量度转动惯性的大小。

  其实,除力学外,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领域也能找到惯性的影子,甚至在自然科学中的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也能找到惯性。

  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动势(或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就体现了惯性:如下图所示,当穿过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要增加时,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为顺时针,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电路中的磁通量的变化,若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增大则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阻碍磁通量的增大,即线圈本身有保持原来磁通量大小的性质。楞次定律不就是电学中的惯性定律吗?对于线圈的自感现象,自感系数L正是量度线圈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热学中的惯性现象的写照。水在外界环境温度降低过程中要不断地向外放热,去抵抗环境温度的降低,相反,要解冻,则低温的水不断吸热,以阻止环境温度的上升。就是说,我们周围的环境在任何情况下总有保持原来温度的性质。熔解热、比热、汽化热等概念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衡量各种物质在热现象中惯性的大小。

  又如:对气体的状态的改变过程,如等温压缩过程中,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就会增大,以阻止气体进一步被压缩,即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也体现出保持原来状态的性质,如果气体不受外界影响,它将始终保持原有的状态。

  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同样反映了气体总有保持原来状态的性质。等温压缩系数、体胀系数、压强系数这些概念也分别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气体的惯性的大小。

  光学中,光在均匀媒介质的直线传播最能说明光传播规律中的惯性,光只有在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才发生折射,说明外界条件是改变其直线传播的影响因素,光本身是具有直线传播的本性的。

  在原子物理学中,天然放射现象中的半衰期的概念很能说明放射性元素的惯性,半衰期正好可以量度其惯性的大小。半衰期长,则该种元素的平均寿命长,即惯性也大。

  上面所说的是物理学中的“惯性”。其实,惯性现象在化学,生物学领域也有体现。

  化学中,化学平衡理论其实就是化学反应里的惯性原理,当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其实只有这样才能阻碍温度的升高,压强增大时,反应向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阻止压强的增大,而减压情况正好相反。减少产物浓度时,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以阻碍产物浓度的减少。

  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反映了大自然的惯性。系统中某一因素的涨落,会导致系统中其它因素的变化,使整个系统经过一定阶段的调整后又恢复为新的平衡,只要外界的影响不超过生态系统的最大承受能力,这平衡将永远进行下去。生物学中细胞的分裂,DNA复制,遗传特性等,从一定侧面上也反映了生物世界中的惯性。

  总之,自然现象中,惯性是一种普遍现象,推广到社会现象也能找到惯性的踪迹,如人的生活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深厚的历史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让人改变的;当社会发生重大改革时,总是困难重重,如果不大刀阔斧则很难见效。

  是不是惯性的概念有更大的适用空间,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家庭节电小常识

照明节电 日光灯具有发光效率高、光线柔和、寿命长、耗电少的特点,一盏14瓦节能日光灯的亮度相当于75瓦白炽灯的亮度,所以用日光灯代替白炽灯可以使耗电量大大降低。在走廊和卫生间可以安装小功率的日光灯。看电视时,只开1瓦节电日光灯,既节约用电,收看效果又理想。还要做到人走灯灭,消灭“长明灯”。

  电视机节电 电视机的最亮状态比最暗状态多耗电50~60%;音量开得越大,耗电量也越大。所以看电视时,亮度和音量应调在人感觉最佳的状态,不要过亮,音量也不要太大。这样不仅能节电,而且有助于延长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有些电视机只要插上电源插头,显像管就预热,耗电量为6~8瓦。所以电视机关上后,应把插头从电源插座上拔下来。

  电冰箱节电 电冰箱应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决不能靠近热源,以保证散热片很好地散热。使用时,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和时间。电冰箱内的食物不要塞得太满,食物之间要留有空隙,以便冷气对流。准备食用的冷冻食物,要提前在冷藏室里慢慢融化,这样可以降低冷藏室温度,节省电能消耗。

  洗衣机节电 洗衣机的耗电量取决于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和使用时间的长短。电动机的功率是固定的,所以恰当地减少洗涤时间,就能节约用电。洗涤时间的长短,要根据衣物的种类和脏污程度来决定。一般洗涤丝绸等精细衣物的时间可短些,洗涤棉、麻等粗厚织物的时间可稍长些。如果用洗衣机漂洗,可以先把衣物上的肥皂水或洗衣粉泡沫拧干,再进行漂洗,既可以节约用电,也减少了漂清次数,达到节电的目的。

  电风扇节电 一般扇叶大的电风扇,电功率就大,消耗的电能也多。同一台电风扇的最快档与最慢档的耗电量相差约40%,在快档上使用1小时的耗电量可在慢档上使用将近2小时。所以,常用慢速度,可减少电风扇的耗电量。

如何进行人工增雨

过去,人们将人工增雨叫作人工降雨,是人们在深入了解降水成因之后,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等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人工增雨分为暧云增雨与冷云增雨。要使暧云(温度高于0℃的云)降水或增雨,要在云中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促使大云滴生成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若要冷云(温度低于0℃的云)降水,就要用飞机等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从而产生大量冰晶,使冷云上部的冰晶密度增大,促成或增加降水。

  人工增雨是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进行的,只要及时对积雨云、浓积云、雨层云、层积云进行催化作业,就能增加降水量,达到预期效果。人工增雨是巧取天上水,妙用空中水资源的科学举措。

外出如何在野外判断方向

在野外活动,诸如地质考察、登山、徒步旅行、探险、旅游等,为防止迷路,正确地判定所在位置和方向,必须掌握定位和侧向方法。在自然界,某些动物具有辨别方向的本能,如鸽子,人类的某些成员也具备这种能力,但绝大多数人不具备,或者只有这种潜能,因此野外确定方向主要依靠经验和工具。

  野外判定方向和位置的方法有许多,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利用罗盘(指北针)

  把罗盘或指北针水平放置使气泡居中,此时磁针静止后,其标有“N”的黑一端所指的便是北方。除了测出正北方向外,罗盘或指北针还可以测出某一目标的具体方位,方法是开罗盘将照准器对准目标,或将刻度盘上的0刻度对准目标,使目标、0刻度和磁中点在同一直线上,罗盘水平静止后,N端所指的刻度便是测量点至目标的方位,如磁针N端指向36°。则目标在测量位置的北偏东36°。

  利用罗盘或指北针辨别方向虽然简单快捷,但需要注意:1、尽量保持水平;2、不要离磁性物质太近;3、勿将磁针的S端误作北方,造180°的方向误差;4、掌握活动地区的磁偏角进行校正。

  利用手表和太阳 

  在晴朗的白昼,根据日出、日落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东方和西方,也就可判断方,但只能是大致的估计,较准确的测定有下列几种方法:1、手表测向“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一般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可以很快地辨别出方向,用时间的一半所指的方向对向太阳,12时刻度就是北方,如下午14:40的时间,其一半为7:20,把时针对向太阳,那么12指的就是北方,或者是把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时刻度平分线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或者置手表,将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表中央转动手表,使小棍的影子与时针重合,时针与12时刻度之间的平分线即是北方。

  必须注意:(1)判定方向时,手表应平置;(2)在南、北纬20°30′之间地区的中午前后不宜使用,即以标准时的经线为准,每向东15°加1小时,向西15°减1小时。2、日影测向为晴天,在地上竖立一木棍,木棍的影子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移动,这些影在中午最短,其末端的连线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垂直线为南北方向。在一张50×50cm的绘图纸上绘制一系列同心圆,同心圆的半径以1cm递增,钉在平板上并水平固定好,将一根12-15cm长的细钢针或针状物垂直插在圆心上。当太阳位置变化时,影子的端点总会与同心圆相交,标绘出这些点,然后把同一个圆上的两点直线相连,把这些直线的中点与圆心相连,这条连线就是南北方向线,圆弧顶的方向为北方。

  夜间星体

  当夜晚时,可根据北极星和南十字星来判断方向。

  1、北极星: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其出露高度角相当于当地纬度,据此可以很快找到北极星。通常根据北斗七星(大熊星座)或W星(仙后星座)确定。北斗星为七颗较亮的星,形状象一把勺子,将勺头两颗β向α连线并延伸约5倍处便是北极星。当看不到北斗星时,可根据W星,即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仙后星座由五颗较亮的星组成,形状象“W”字母,字母的开口方向约开口宽度的两倍距离处是北极星。

  2、南十字星:在北纬23°30′以南地区,夜间有时可见南十字星,由四颗较亮的星组成,形同“十”字,在其右下方,由γ向α两星连线长度的四倍半处(无星)为正南方向。

  地物和植物特征

  有时野外的一些地物和植物生长特征是良好的方向标志,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你快速地辨别方向。

  1、地物特征:
  a.房屋:一般门向南开,我国北方尤其如此;
  b.庙宇:通常也是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
  c.突出地物:向北一侧基部较潮湿并可能生长低矮的苔藓植物。

  2、植物生长特征:
  a.一般阴坡,即北侧山坡,低矮的蕨类和藤本植物比阳面更加发育。
  b.单个植物的向阳面枝叶较茂盛,向北的阴地树干则可能生长苔藓。
  c.我国北方的许多树木树干的断面可见清晰的年轮,向南一侧的年轮较为疏稀,向北一侧则年轮较紧密。

[思维拓展]成语中的趣味物理知识

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它不仅具有文字简练、意味深长的特点,而且有些成语中,还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刻舟求剑”这个成语中就包含着物理知识。

  “刻舟求剑”来源于《吕氏春秋·察今》,说的是楚国有一个人带着宝剑乘船过江,当船正在行驶的时候,一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立即用刀在剑落水的船帮处刻上记号,并宣布说:“这儿是我的宝剑掉下去的地方。

”到对岸后,船停了下来,他便根据船上刻下的记号下水去捞剑。结果怎么也捞不到。

  这个成语故事告诫人们,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不能不看事物的发展变化墨守成规。而应当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求剑者所以捞不到剑,是因为选错了参照物。如果船在静水中不动,剑沉底后,相对船的位置不再改变,这样在船上的记号下方可以捞到剑。现在船在流水中,并从剑掉下的地方驶到了对岸,所以在船上的记号下方就不能捞到剑了。

[趣味物理]思维拓展-解释船吸现象?

1912年秋天,“奥林匹克”号正在大海上航行,在距离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远洋轮的100米处,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正在向前疾驶,两艘船似乎在比赛,彼此靠得较拢,平行着驶向前方。

  忽然,正在疾驶中的“豪克”号好像被大船吸引似地,一点也不服从舵手的操纵,竟一头向“奥林匹克”号闯去。

最后,“豪克”号的船头撞在“奥林匹克”号的船舷上,撞出个大洞,酿成一件重大海难事故。

  我们知道,根据流体力学的伯努利原理,流体的压强与它的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反之亦然。

  用这个原理来审视这次事故,就不难找出事故的原因了。原来,当两艘船平行着向前航行时,在两艘船中间的水比外侧的水流得快,中间水对两船内侧的压强,也就比外侧对两船外侧的压强要小。

  于是,在外侧水的压力作用下,两船渐渐靠近,最后相撞。又由于“豪克”号较小,在同样大小压力的作用下,它向两船中间靠拢时速度要快得多,因此,造成了“豪克”号撞击“奥林匹克”号的事故。现在航海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船吸现象”。

  鉴于这类海难事故不断发生,而且轮船和军舰越造越大,一旦发生撞船事故,它们的危害性也越大,因此,世界海事组织对这种情况下航海规则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它们包括两船同向行驶时,彼此必须保持多大的间隔,在通过狭窄地段时,小船与大船彼此应作怎样的规避,等等。

[每日阅读]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有两个相同的玻璃瓶,一个空着,一个灌满了水,同时从相同的高度落到地面上,哪个瓶子容易破?一般说重的瓶子容易破。可是,当瓶子灌满水后,瓶子里的水还有另外一个作用,能减少瓶子的形变,反 而使瓶子不容易破了。

  玻璃瓶破裂,大多是由于形变引起的。空瓶子落地,地对瓶子产生一个压力,瓶子从外向里形变,终于破裂。瓶子装满水,由于水是不可压缩的,从而减少了形变,使得瓶子不易破裂。瓶子里装满水,再拧 紧瓶盖,就更不容易摔破了。

[趣味物理]过山车中的物理知识

过山车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那种风驰电掣、有惊无险的快感令不少人着迷。如果你对物理学感兴趣,那么在乘坐过山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冒险的快感,还有助于理解力学定律。

实际上,过山车的运动包含了许多物理学原理,人们在设计过山车时巧妙地运用了这些原理。如果能亲身体验一下由能量守恒、加速度和力交织在一起产生的效果,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这次同物理学打交道不用动脑子,只要收紧你的腹肌,保护好肠胃就行了,当然,如果你的身体条件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制,无法亲身体验过山车带来的种种感受,你不妨站在一旁仔细观察过山车的运动和乘坐者的反应。

  在开始旅行时,过山车的小列车是靠一个机械装置的推力推上最高点的,但在第一次下行后,就再也没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事实上,从这时起,带动它沿着轨道行驶的惟一的“发动机”将是引力势能,即由引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又由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这样一种不断转化的过程构成的。

  第一种能,即引力势能是物体因其所处位置而自身拥有的能量,是由于它的高度和由引力产生的加速度而来的。对过山车来说,它的势能在处于最高点时达到了最大值,也就是当它爬升到“山丘”的顶峰时最大。当过山车开始下降时,它的势能就不断地减少(因为高度下降了),但它不会消失,而是转化成了动能,也就是运动能。

  不过,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于过山车的车轮与轨道的摩擦而产生了热量,从而损耗了少量的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这就是为什么要设计成随后的小山丘比开始时的小山丘要低的原因:过山车已经没有上升到像前一个小山丘那样的高度所需要的机械能了。

  过山车最后一节小车厢里是过山车赠送给勇敢的乘客最为刺激的礼物。事实上,下降的感受在过山车的尾部车厢最为强烈。因为最后一节车厢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比过山车头部的车厢要快,这是由于引力作用于过山车中部的质量中心的缘故。这样,乘坐在最后一节车厢的人就能快速地达到和跨越最高点,从而产生一种要被抛离的感觉,因为质量中心正在加速向下。尾部车厢的车轮是牢固地扣在轨道上的,否则在到达顶峰附近时,小车厢就可能脱轨甩出去。车头部的车厢情况就不同了,它的质量中心在“身后”,在短时间内,它虽然处在下降的状态,但是它要“等待”质量中心越过高点被引力推动。

  到达“疯狂之圈”时,沿直线轨道行进的过山车突然向上转弯。这时,乘客就会有一种被挤压到轨道上的感觉,因为这时产生了一种表观的离心力。事实上,在环形轨道上由于铁轨与过山车相互作用产生了的一种向心力。这种环形轨道是略带椭圆形的,目的是为了“平衡”引力的制动效应。当过山车达到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时,事实上它会慢下来,但如果弯曲的程度较小时,这种现象会减弱。一旦过山车走完了它的行程,机械制动装置就会非常安全地使过山车停下来。减速的快慢是由气缸来控制的。

[趣味物理]浅谈常见的几种电光源

最早使用的电光源是白炽灯,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电灯。它是根据热辐射原理制成的,钨丝达到炽热状态,只有少部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消耗的电能大多转化为热能,发光效率很低。所以白炽灯照明浪费了大量的电能。

  钨丝到500℃时开始发出可见光,随温度的增加,从红→橙黄→白逐渐变化。

白炽灯发出的光是全色光,但各种色光的成分比例是由发光物质(钨)以及温度决定的,比例不平衡就会导致颜色偏色,所以在白炽灯下物体的颜色不够真实(即显色性不高),这也是在商场等公共场所不使用白炽灯照明的原因之一。

  为提高光效,在40年代初发明了荧光灯,因其光色接近日光又称日光灯。日光灯管两端各有一灯丝,灯管内充有稀薄的汞蒸气,灯管内壁上涂有荧光粉,两个灯丝之间的气体导电时发出紫外线,使荧光粉发出柔和的可见光。与白炽灯相比,日光灯光效有了很大提高,节省电能。

  日光灯的一个主要部件是镇流器,它利用自感原理,日光灯启动时提供瞬时高压;灯管正常工作时,降压限流,保证日光灯在稳定的低压环境下工作,延长日光灯的使用寿命。但镇流器功耗大,重量重,体积大,又有噪音。日光灯在50Hz的交流电压下工作,随着电压、电流的变化,日光灯的发光也有周期性的明暗变化,从而产生闪烁。这种闪烁虽然不易被人觉察,但长期在日光灯下工作,眼睛容易疲劳,会影响视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几年又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电光源──节能灯,电子节能灯的核心部分是灯管和电子镇流器。灯管涂有三基色荧光粉,三基色荧光粉是一种高效荧光粉,能发出更亮的光,比标准日光灯更接近太阳光,这种荧光粉可以大大提高发光效率。

  电子镇流器的工作原理:由整流电路将50Hz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再由高频发生电路将直流电转变成30kHz左右的高频交流电,然后经过LC电路后对灯供电。节能灯中的LC电路利用了自感现象。电子镇流器采用电子元件,功耗小,重量轻,可以方便地安装在灯内,大大减小灯的重量,更突出的特点是提高工作频率后,感觉不到灯的闪烁,启动方便,无噪音,节约电能。一只9W的节能灯相当于60W白炽灯的光效。另外灯管可以做成各种形状,可以起到装饰的效果,所以节能灯成了室内装修的时尚灯。由于电子节能灯发光效率高,无污染、无噪音、无闪烁,被人们誉为“绿色光源”。它将成为家庭使用的主要电光源。

[趣味物理]证明液体会从下往上加压力

关于液体会向下加压力,压向容器的底部,会向侧面加压力,压向容器的壁,那即使没有学过物理学的人,也都知道得非常清楚。但是,液体还会向上加压力,这一点却有许多人没有想到。其实只要用一只普通煤油灯的灯罩,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种压力确实存在。用厚纸板剪一个圆片,要比灯罩口略大一些。把它盖在灯罩口上,倒转来放到水里去,像图46所示。为了使那圆纸片不会从灯罩上脱落,可以用条细线穿在圆纸片中心。通过灯置引到上面来,用手拉着线,或者,也可以直接用手指在底下托着纸片。等到这个灯罩渐渐沉到水底下一定的深度,这个圆纸片就会自己留在灯罩口上,不必再用线拉住它或者用手指托住它:现在托着它的已经是容器里的水了,是水从下向上向圆纸片在加着压力了。

  

 

 

  你甚至可以测出这个向上压力的大小。这很简单,只要小心地慢慢把水注到灯罩里去,等到灯罩里的水面接近灯罩外容器里的水面,这个圆纸片就会跌落下去。这就是说,纸片底下的液体向上所加的压力,恰好给纸片上面那个水柱的下压力平衡了,这个水柱的高度等于纸片沉在水面以下的深度。这就是液体对于一切浸在液体里面的物体所作用的压力的定律,有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的,物体在液体里重力的“损失”也是从这里产生的。

  

 

 

  如果找到几种罩口大小相同但是形状不同的灯罩,你就可以再做一次实验,来证明另外一个有关液体的定律,就是液体对于容器底部所加的压力,只跟底部面积和水面高度有关,却跟容器的形状无关。可以这样来证明:按方才所说的实验方法用形状不同的灯罩来一次一次地做,每次把灯罩浸到一样深度(事先可以在灯罩的同样高度上用纸粘一条标志)。那么,你就可以看到,每次当灯罩里的水面达到了同样高度,那纸片就会跌落下去(图47)。

这就是说,各种形状容器里的水柱,只要它们的底面积和高度相同,它们的压力也相同。请注意,这儿重要的只是高度而不是长度,因为比较长的。倾斜的水柱和比较短的、竖直的水柱,如果水面高度相等,它们对于容器底的压力(在相等的底面积上)也完全相等。

趣味物理学

通知匹克威克先生说,他要留在这里,等懂这种窍门的人们所谓“坐 着让人画像”的仪式完成。
“坐着让人画我的画像!”匹克威克先生说。 “把你的肖像画下来啊,先生,”胖狱卒说。“我们这里都是画像的
能手,这一点你应该早就知道。不一会儿就画好的,而且都很象。请进来 吧,先生,不要拘束。”
匹克威克先生同意了这个邀请,坐下来;那时侯站在椅子背后的山姆
①对他耳语说,所谓坐着画像,在这里应当了解它的譬喻的意义: “这是说,先生,那狱卒要仔细察看你的面貌,以便把你跟别的犯人
辨别清楚。”
  好戏开场了。那个肥胖的狱卒随意望了望匹克威克先生。另外一个狱 卒坐到这个新来的犯人面前,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第三个狱卒还一直跑到 匹克威克的鼻尖前面,聚精会神地一一研究匹克威克的特征。
最后,肖像画好了,匹克威克先生接到通知说,现在他可以进监狱了。


  更早以前,这种“像”是用各部特征的“清单”代替的。你记得普希 金的《波里斯·戈都诺夫》里,在沙皇的命令里提到葛里戈里,说“他身 材矮小,胸脯宽阔,两手略有长短,蓝眼红发,颊额各有一痣”。现在呢, 只要附一张照片,就一切都解决了。
       很多人还不知道应该怎样看照片 照相术还在前一世纪四十年代就渗进我们的生活里来,虽然当时还只
是用金属板来拍摄的(所谓银板照相法)。这 种拍照方法的最大缺点在于
被拍的人一定要长时间坐在照相机前面——往往要坐上几十分钟?? 而群众对于可以不要画家就能够得到自己像片这一点,也认为过分新
奇,而且近于奇迹,因此并没有很快就相信。在一本古老的俄国杂志(1845 年)上,对这个问题有一段极有趣的记述:
许多人到现在还不肯相信银板照相法果真能够拍出照片来。有一次,
① 山姆是匹克威克的仆人。
一位衣冠楚楚的人跑去拍照,店主人①请他坐下来,校正了玻璃,装好一 块板,看了看钟,就走开了。店主人在室内的时候,这位想拍照的人一动 不动地端坐在那里;但是,店主人刚一走出房门,这位客人为了急于看到 自己的照片,认为没有继续端坐的必要,就站了起来,嗅了嗅鼻烟,仔细 看了看照相机的四面,把眼睛凑近到玻璃上,然后摇了摇头,说了声“这 玩意儿真怪”,就在室内来回地踱起方步来。
店主人回来了,他吃惊地停在门旁边,喊了起来: “你怎么啦?我对你说过,要端坐在那里啊!” “是呀,我是坐着呀。我只是在你出去之后才站起来的。” “那时候你还是应该坐在那里的呀。” “咦,我为什么要无缘无故地坐在那里呢?”
  读者一定以为我们现在对于照相已经不会有这样幼稚的看法了。其 实,即使在今天,许多人对照相还并没有很好了解,譬如说,就很少有人 知道拍好的照片应该怎样看。你一定以为这根本没有什么怎样看的问题: 把照片拿在手上看就是了。但是事实上并不这么简单。照片跟许多日常接 触的东西一样,虽然接触很多,但是我们却不知道正确对待它。大多数的 摄影师和爱好摄影的人——更不用提一般群众——在看照片的时候,完全 不是照应该用的方法看的。照相术知道了已经将近一百年,但是竟还有不 少的人不知道应该怎样看他的照片。
    看照片的艺术 照相机在构造上说,等于一只大眼睛:在它的毛玻璃上显出的像的大
小,要根据透镜跟被拍物体之间的距离来决定。照相机拍下来的底片上的
像,就跟我们用一只眼睛(注意——一只眼睛!)放在镜头的位置上所看 到的相同。因此,假如我们想从照片上得到银原物完全相同的视觉上的印 象,我们就应该:
1.只用一只眼睛来看照片,
2.把照片放在眼前的适当距离上。 如果我们用两只眼睛看照片,我们一定会看到前面只是一幅平面的图
画,而不是有远近不同的图画。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因为这是根据我们
视觉的特性所产生出来的现象。我们看一个立体的东西,两眼网膜上所得 到的像是不相同的,右眼看到的跟左眼看到的并不完全一样;正是这个不 完全一样的像,才使我们能够感觉到东西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在我们 的意识里会把这两个不同的像融合成一个凸起的形象(大家知道,实体镜 就是根据这个道理造成的)。假如在我们面前只是一个平面的东西,譬如 一堵墙壁,那时候情形就完全不同,那时候两只眼睛会看到完全相同的 像,这样我们的意识里就知道它是平面的。
现在我们就可以明白,假如我们用两只眼睛来看照片,是犯了什么样 的错误;这样做就等于我们要自己感觉到前面是一幅平面的图画!我们把 应该只给一只眼睛看的照片交给两只眼睛看,就妨碍了自己看到照片上应
① 就是摄影师。
该看到的东西;因此,照相机这么完善地造出来的像,就给这个大意的行 动完全破坏了。
 应该把照片放在多远的地方看? 第二条规则也同样重要,——应该把照片放在眼前的适当距离上来
看,否则,也要破坏正确的形象。
这个距离究竟应该多大呢? 如果要得到一个完全的印象,照片所夹的视角应该跟照相机的镜头望
到毛玻璃上的像所夹的视角一样,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应该跟照相机的镜 头望到被拍的东西的视角一样。从这里可以找到应该把照片放在多远来看 的答案:这个距离和原物离开镜头的距离的比,应该跟照片上的物像和原 物的长短的比相等。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把照片放在眼前大约等于镜头焦 距的距离上。
  假如我们注意到大多数小照相机的镜头焦距多是 12?15 厘米,那我 们就可以知道,我们向来没有把照片放在正确的距离上来看:对于正常的 眼睛,看东西最清楚的距离——明视距离——大约是 25 厘米,这个数目 几乎等于照相机镜头焦距的两倍。至于挂在墙壁上的照片,因为人们都是 从更大的距离上来看的,自然也只给人一种平面的感觉了。
只有患近视的人(以及能够在近距离看得清楚的孩子们),他们的明
视距离比较短,在用正确的方法(用一只眼睛)看一张普通照片的时候, 才会看到这种效果。他们照习惯把照片拿在眼前 12?15 厘米的地方,因 此他们看到的不是单纯平面的图画,而是象在实体镜里看到的那种立体形 象了。
现在我相信读者一定会同意,过去由于自己的无知,没有能够从照片
上得到它所能够提供给我们的全部效果,以致时常埋怨照片的呆板平淡。 全部问题在于我们没有能够学会把眼睛放在照片前面的适当距离上,而且 用了两只眼睛去看那种只预备给一只眼睛看的东西。
          放大镜的惊人作用 方才我们说过,患近视的人会把照片上的像看成立体的。那么,有正
常视力的人要怎么办呢?他们不能把照片放到眼前很近。还好,幸亏放大
镜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个困难。如果透过一面放大率两倍的放大镜去看照 片,他们就很容易得到方才所说患近视的人所得到的便利,就是可以不必 使两眼过分紧张就能够看出照片的立体形象。这样看到的照片上的像跟我 们通常从远距离用两只眼睛所看到的照片上的像,有极大的不同。这个着 普通照片的方法,几乎可以代替实体镜。
  为什么用一只眼睛透过放大镜看照片,会看到它的立体形象,这在现 在已经明白了。其实这个事实是早已知道的,但是对于这个现象的正确解 释,我们听到的却还不多。《趣味物理学》的一位读者在这个问题上写信 给我说:
  下次再版的时候,请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透过普通放大镜看照片会 呈现立体形象?我的意见是,所有实体镜的一切复杂解释,都是经不起批
  
评的。你用一只眼睛向实体镜望去,不管理论怎么说,看到的还仍旧是立 体形象。
  读者现在当然已经明白,这个事实一点也不会使实体镜的理论有什么 动摇的。
  玩具店发售的“画片镜”也是根据同一原理构造成功的。用一只眼睛 透过这个小巧玩具里的放大镜来看里面的普通风景照片,已经可以得到立 体的印象了。一般还喜欢把照片里比较前面的物体剪出来,放在照片前 面,我们的眼睛对于近地方物体的立体形象是很敏感的,而对于那比较远 的物体的立体形象感觉得比较迟钝,因此整个立体印象也就更加强了。
照片的放大 能不能让正常的眼睛不用放大镜就能正确地看到照片上的立体形象
呢?这是完全能够的,只要拍照的时候用一只焦距大一点儿的镜箱就行
了。根据以前各节所说,只要用焦距 25?30 厘米的镜箱,拍出的照片就 可以拿在普通的明视距离上来看(用一只眼睛),——这时候照片就会显 出适当的立体形象。
我们还可以拍这样的照片,使你即使用两只眼睛从远距离来看,也不
是平面的形象。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如果左右两眼从一个物体上得到两个 相同的形象,就会感到这是一个平面的画面。但是这种两眼看到的差别随 着距离的增加很快地减低下来。实验告诉我们,用焦距 70 匣米的镜箱拍 出来的照片,可以直接用两只眼睛看仍旧看得出立体形象。
但是,要照相机全都是长焦距的,也是一件很不便当的事情。因此我
们再提出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把普通照相机拍得的照片放大。照片经过放 大以后,看照片的正确距离也随着加大了。譬如把焦距 15 厘米的镜箱拍 得的照片放大到 4 倍或 5 倍,那就可以得到所要求的效果了:放大以后的 照片已经可以用两只眼晴从 60-75 厘米的距离上来看了。放大照片上可 能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但是并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作用,因为从远距离 上看,这些地方是并不显明的;而从得到立体形象这方面来说,无疑是成 功了的。
          电影院里的好座位 常看电影的人一定注意到一件事情,就是,有些画面上的物体,有非
常显著的立体形象:人像仿佛从背景上脱离开来,而且凸出得使人几乎忘
记了幕布的存在,仿佛台上有真实的景物和活的演员一般。 这种立体形象,许多人以为是由于影片性质的关系,这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原因是由于看的人坐的位置。电影片虽然是用焦距极短的镜箱拍出 的,但是它放映到银幕上却用极大的倍数——大约一百倍——给放大了, 因此可以用两只眼睛在很远的距离上(10 厘米×100=1000 厘米=10 米) 来看。我们在电影里看到最大限度的立体形象,是当我们看向银幕的视角 跟拍制影片时候镜箱“看”向演员的视角相同的时候。那时候在我们面前 的就会是跟原来景物一样的形象。

  那么,怎样求出跟这个视角相合的距离呢?这就应该把座位选择在正 对画面的中央,还要跟银幕保持这样一个距离,这个距离跟银幕上画面阔 度的比,就等于镜头焦距跟影片阔度的比。
  拍制影片用的镜箱,一般要看所拍的对象不同,分别采用焦距 35 毫 米,50 毫米,75 毫米或 100 毫米的。影片的标准阔度是 24 毫米。那么, 举例来说,对于 75 毫米的焦距,得到:
  
所求的距离
画面阔度
焦距
影片阔度
75 ≈3。
24
这样,要知道在这情形下的好座位跟银幕的距离,只要把画面的阔度
乘 3 就可以。例如映在银幕上的画面阔 6 步,那么最好的座位应该是在银 幕前 18 步的地方。
给画报读者一个忠告 画报上时常印有许多照片,这些复制出来的照片,当然跟它们的原来
照片有同样的性质,假如用一只眼睛在适当距离上来看,也会更显出立体
形象来。但是,由于不同的照片是用不同焦距的镜箱拍出的,因此,究竟 要用什么距离来看的问题,只好用实验来解答。你把一只眼睛闭起来,把 画报拿在手里,手臂伸直,使画报的平面跟你的视线垂直,把你张开的一 只眼睛对正你想看的照片的正中央。然后,把这张照片逐渐向你眼前移 近,你那一只张开的眼睛看着它不要间断,这样你就很容易找到照片最显 出立体形象的距离。
许多照片平常看来都模糊不清而且都只是平面的,但是如果采用上面
的方法去看,却都显出它的立体形象,而且看得很清楚。用这种方法去看, 照片里的水光和许多别的实体形象就时常可以看到。
让我们再来注意一件事情。假如照片在放大以后可以显得更加生动,
那么当它缩小以后,就恰好得到相反的效果。缩小的照片自然显得更加清 楚明晰,但是它们都只能够给人平面的感觉,而没有立体形象的感觉。这 从上面所讲的道理,应该是很容易明白的:照片一缩小就跟用焦距更小的 镜箱拍出来的一样,而普通的焦距本来就已经嫌小了。
以上所说对于照片的一切,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画家画出来的图画也都
适用:看图画的时候最好也取一个适当的距离。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 才能够看到画面上有远近不同,而图画也就显得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 了。看图画的时候,最好也只用一只眼睛,不用两只眼睛,特别当图画不 大的时候。
实体镜是什么? 我们从现在起,要从图画转到实体上来了,首先我们要提出一个问
题:为什么我们能够把物体看成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呢?在我们眼睛的
网膜上所得到的像都是平面的呀!究竟什么缘故使得我们感到物体并不是 平面的图画,而是占三度空间的立体呢?
  这里有好几个原因。第一,物体表面各种不同的明暗程度使我们有判 定它的形状的可能。第二,我们的眼睛要看清楚的物体上远近不同的各部
  
分,眼睛所感受到的张力是不同的:平面图画的各部分跟眼睛的距离是一 样的,而立体的各部分的距离却各不相同,要看清楚它们,眼睛就应该做 不同的“对光”。但是这儿给我们最大帮助的,还是两只眼睛所收到的同 一物体的形象各不相同。这一点很容易证明,只要你先后只用左眼或者只 用右眼去看附近的同一个物体就知道了。左右两眼所看到的物体一定并不 完全相同;两只眼睛得到不同的形象,就正是这个差异给我们提供了立体 的感觉。
  现在,设想有两张图画,画的是同一物体,左边一张画出左眼所看到 的,右边一张画出右眼所看到的。假如你看这两张图画的时候左眼只看到 左边的一张,右眼只看右边的一张,那么你所看到的已经不是两幅平面图 画,变成一个凸起的、立体的物体了——甚至比你用一只眼睛看实体所看 到的更显出立体的形象。要用这样的方法来看两张图画,是靠一种特制的 仪器帮助的,这仪器就是实体镜。要使两个像能够融合在一起,在旧式实 体镜里是用反射镜的,在新式实体镜里是用凸面三棱镜的。这种三棱镜能 够把光线屈拆,使得看的人在意识里把光线延长以后,两个像(由于棱镜 凸面的作用,像略有放大)会互相重叠。这样看来,实体镜的原理实在是 非常简单的,而更奇怪的是这个作用竟可以由这么简单的方法来完成。 大多数读者大概都看见过各种风景之类的实体照片。也许还有一些人 用实体镜看过研究地理用的立体模型图。下面我们不打算去谈这种大家多 少已经知道的实体镜的应用,只想谈一点许多读者大概还不知道的东西。
          我们的天然实体镜 在看实体图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不用什么仪器,只要我们“把自己的
两只眼睛做一番训练,使得能够适当地向实体图望去就可以。这样做法所
得到的成绩,和通过实体镜所看到的情形一样,唯一的差别,只是这样看 法所看到的形象,没有经过放大罢了。实体镜发明以前,大家就正是使用 这种天然的方法的。
下面我预备了一系列的实体图,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次序排列,希望
大家不用实体镜,练习用自己的两只眼睛直接去看。在几次练习之后,就 会得到成功的①。
请从图 115 的那两个黑点开始练习。把那张图放近你的眼前,凝视两
个黑点中间的空隙,这样一直继续几秒钟光景,不要把眼光转移;看的时 候仿佛要想看清楚图背后更远的物体的样子。这样,不久之后,你就会看 见两个黑点变成了四个黑点,——仿佛黑点已经一个分成两个了。接着靠 外边的两个黑点渐渐移远了,中间的两个却渐渐接近,最后融合到一起, 变成了一点。
请你用同样的方法来看图 116 和 117。在图 117 上左右两部分融合到 一起以后,你会看到眼前仿佛是一根伸得很远的长管子的内部。
学会了这个以后,你就可以练习看图 118 了——这儿你应该看到几个
① 应该顺便提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得到立体的图形的(即使是通过实体镜),有些人(例如斜眼的
人或习惯用一只眼睛看东西的人)就完全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另外一些人,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练习才能 达到目的;但是也有一些人,主要是年轻人,却能够很快地——一刻钟里面——就能够把这本领学到。
悬空的几何形体。图 119 应该是一座石头建筑的长廊或者隧道,图 120 会使你看到一只透明的玻璃鱼缸。最后,图 121 会给你看到海洋的景致。 学会这种直接看两张并列的实体图的方法,比较并不困难。我的许多
熟人都在极短时间里面经过不多几次的练习以后,就学会了这个能力。戴 眼镜的患近视或远视的人,可以不用把眼镜脱下,就用看随便什么图画的 样子来看。把这些图画拿在眼前前后移动,一直找到合适的距离为止。在 不管什么情形,做这种实验的时候,一定要光线充足——这会帮助你得到 成功。
  你学会了不用实体镜来看上面这些图画之后,就可以用这个本领去看 随便什么实体照片,不必用实体镜来帮助了。本书后面图 122 和 125 的实 体照片,你也就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去。
  这儿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要对这个练习过分热心,免得两眼过度疲 劳。
  假如你没有办法把两只眼睛训练出这个能力,而手头又没法找到一个 实体镜,那么你可以找远视眼镜的镜片来帮忙。用一张硬纸板剪出两个圆 孔,把这两块镜片粘在圆孔里,使你只能够通过这两块玻璃去看,再在两 张并列的图画之间放一块纸片做隔板。这样简单的实体镜就能够很好地完 成任务。
用一只眼睛和两只眼睛
  图 122 是几张照片。上排左中两图上各有三个药房用的小玻璃瓶,这 几个瓶仿佛是一样大小的。无论你怎样仔细去看这几张照片,你也不会发 现各瓶的大小有什么差异。但是实际上这几个瓶的大小是有差异的,而且 还差得很多。这些瓶所以使我们认为同样大小,是因为它们的位置跟我们 眼晴或者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并不相等的缘故:大瓶比小瓶离得远些。那 么,图上的三个瓶,究竟哪一个离得远,哪一个离得近呢?这是不可能用 看法来判定的。
但是这个题目也很容易解答,只要我们请实体镜或者方才学到的看实
体图的方法来帮助就可以。那时候你会清楚地看到,三个瓶最右边的那个 要比中间那个远得多,而中间那个又比左边远。这三个瓶实际大小的比 较,就象右图所示。
图 122 下面一排的照片更加奇怪。那照片上有两个花瓶、两枝蜡烛和
一架钟,看起来两个花瓶一样大小,两枝蜡烛也一样大小。但是事实上它 们的大小差得很多;左边的花瓶几乎有右边的两倍大,而左边的蜡烛却比 钟和右边的蜡烛低。这也只要用上面说的看实体图的方法来看,就可以发 现原因:原来这些东西并不是排成整齐的一列,而是摆在远近不同的位置 上的——大的东西摆得比较远,小的东西摆得比较近。
  这样看来,用“两只眼睛”看实体画的方法要比用“一只眼睛”好这 一点,在这里可以充分证明了。
         揭露假票据的简单方法 假定我们有两张完全一样的图画,譬如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黑方块。我
        
们用实体镜去看,就会看到只有一个方块,这个方块的形状跟原来两个方 块中的每一个都没有一点不同。现在,假定每个方块的正中央都有一个白 点,那么用实体镜去看,自然也看到这个白点。但是,只要在随便哪一个 方块上这个白点略略移动,使它离开正中央的位置,那么就会得到意想不 到的效果:你通过实体镜去看,仍旧可以看到一个白点,但它已经不是在 方块的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在这个平面的前面或后面了!只要两张图画上 有少许不同,通过实体镜去看就会产生立体的感觉。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辨别假支票和假造文件的简单方法:只要把需要 辨别的假票和真票并排放在一起,装在实体镜里,就可以把假票辨别出 来,无论这假票造得多么精细,随便哪一个字母,一条线纹上的最小差异, 就会立刻给你的眼睛一个特别的感觉,因为在实体镜里看来,这个字母或 线纹会孤立在别部分前面或背后了①。
巨人的视力 当物体离我们非常远的时候——超过 450 米的时候,两眼之间的距离
就已经不能够引起视觉上感象的差别了。很远的建筑物、山林、风景等等,
因此只给我们一种平面的感觉。根据同一个原因,天上的星也仿佛都离我 们一样远,虽然实际上月球要比行星离开我们近得多,而行星又比那些不 动的恒星近得不可计量。
总而言之,对于距离我们在 450 米以上的物体,我们就完全没法直接
看出它的立体形象。它们在我们左右两眼里看起来完全一样,因为两只眼 球之间有限的那 6 匣米距离,跟 450 米比较起来,实在太小了。因此,在 这种条件下面拍得的两张实体照片,就会完全一样,也就不可能通过实体 镜看到它的立体形状。
但是这件事情也有办法解决,只要在拍照的时候,从比两眼距离大的
两个地点拍摄就可以了。这样拍出的照片,用实体镜望去时候所看到的形 象,就跟两眼距离增加了许多倍时候所看到的一样。实体的风景照片正就 是这样拍来的。人们一般都用放大棱镜(有凸面的那种)来看它们,因此 这种实体照片时常会显出原来物体的大小,得到的效果是非常惊人的。 读者大概也已经想到,我们很可以造出一种双筒望远镜,用来直接看 出这些风景的立体形象,不必再经过照片。这种仪器——实体望远镜—— 的确是有的:它的两个镜筒之间的距离要比平常两眼的距离大,两个像是 由反射棱镜投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来的。当你向这种仪器望去的时候,真难 描写出你所受到的感觉——这感觉竟是不寻常到这样的程度!大自然的整 个面目都变了。远山变成凹凸不平的了,树木、山岩、房屋、海上的船只
——一切都变得凸起来了,已经不是像平面的布景似的,而是在无穷广阔 的空间里面了。你会直接看到很远的海轮怎样在动,而这当你用普通双筒 望远镜去看的时候是看不出的,就好象它是静止的。象这样的地面上的风 景,过去是只有神话里的巨人才能够看到的。
① 这个方法最早是在十九世纪中叶提出的,但是对于近代纸币却不完全适用。因为近代纸币的印刷技术使
印出的东西不可能在实体镜里得到平面的形象,即使两张钞票都是真的也是这样。但是这个方法却可以用 来辨别两张同样的书页是同一版印刷的,还是一张已经重排以后印刷的。
  假如这个实体望远镜有 10 倍的放大率,而两个物镜间的距离等于平 常人两眼瞳孔距离的 6 倍(就是等于 6.5×6=39 厘米),那用它所看到的 像就会比用肉眼看到的凸出 6×10=60 倍。这一点可以从下列一个事实说 明,就是离开 25 公里远的物体,用这种望远镜望去,仍旧能够看得出显 著的凹凸。
  这种望远镜对于大地测量工作者、海员、炮兵和旅行家都是很重要的 仪器,特别是那种附有测量距离的刻度的实体测距镜更有用。
  棱镜造成的双筒望远镜也有这种功用,因为它的两个物镜间距离比两 眼距离大。而观剧镜却相反,它的两个物镜间距离比较小,削弱了立体的 感觉,可以使布景不会显出它是假的。
实体镜里的星空 但是,假如我们把实体望远镜向月球或者别的天体望去,我们就看不
出一些立体形象。这一点应该是预料得到的,因为天体距离对于实体镜来
说实在太大了。你不妨想想看,实体镜两个物镜之间只有 30-35 厘米的 距离,跟地球和某一个行星之间的距离比较,还能够算得什么呢?即使我 们能够造出一个巨大的实体镜,使两个物镜之间有几十或几百公里,使用 它来观察千万公里以外的行星,也是不可能得到什么实体的效果的。
这儿我们又要靠实体照片帮助了。假定我们昨天用照相机拍出了某一
个行星的照片,接着在今天又拍了一次;这两次虽然都是从地球上相同地 点拍的,但是拿整个太阳系来说,我们是在太阳系里两个不同的地点拍摄 的,因为我们的地球在一昼夜里已经沿着它的轨道走出了成百万公里的路 了。因此这样拍出的两张照片是不会完全相同的。假如把这样拍出的两张 照片放在实体镜里,那么你看到的就会不是平面的形象,而是立体的了。 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地球的公转,得到从两个相距极远的地点拍摄 出来的照片;这样拍出的照片就是实体照片了。你不妨设想一个巨人,他 的两眼之间的距离要用百万公里做单位来量,这样你就可以了解,天文学
家靠了天体的实体照片的帮助,得到多么不平常的效果了。
  把拍成的月球立体照片拿来仔细观看,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显著地圆 凸起来了,仿佛一位巨人雕刻家用他神奇的刻刀把这平面的、没有生气的 大石块给雕刻得生气勃勃的一般。它面上的凹凸是这么清晰,甚至我们能 够利用这些照片量出月球上山的高度来。
  实体镜在现在也用来发现新的行星,——那些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绕转的许多小行星。不久之前,发现这种小行星还只是碰运气的事情。但 是现在只要用实体镜把不同时间拍得的某一部分天空的两张照片比较一 下就够了。假如在所拍摄的那部分天空有这种小行星,实体镜就会把它显 示出来,因为它是要从总的背景里突出来的。
  用实体镜不但可以察觉两个点在位置上的不同,而且也可以察觉两个 点在亮度上的不同。这使得天文学家有可能去找寻所谓“变星”,就是周 期地变换亮度的星。假如某个星的亮度在两张照片上显示得不一样,那 么,实体镜就会把这变化亮度的星报告给天文学家知道。
  最后,人们还拍出星云(仙女座星云和猎户座星云)的实体照片;要 拍出这种照片,太阳系已经嫌不够大了,因此天文学家就利用了我们这个
  
太阳系在众星中间的位置变动:由于太阳系在太空中的这个移动,我们经 常是从新的地点去看星空的,而且在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我们所 看到的星空的差别会达到连照相机也可以感受到的程度。于是我们先拍一 张照片,以后隔一段很长时间再拍一张,这样拍出的两张照片就可以放在 实体镜里去观察了。
三只眼睛的视力 用三只眼睛看东西?难道你有三只眼睛吗?
请往下面读下去吧,我们这里正是要谈三只眼睛看东西。科学虽然不
能给人再生一只眼睛,但是它能够使人看到仿佛有三只眼晴才能看到的东 西。
  让我们从头说起。一个只有一只眼睛能够看东西的人,仍旧能够看实 体照片,并且从实体照片得到他原来不可能直接得到的立体感觉。这方法 就是把预备给左右两眼看的照片很快交替地在银幕上放映出来就可以 了:两只眼睛的人同时看到的东西,独眼的人可以在它们很快的交替中间 先后看到。这样所得的结果完全相同,因为很快交替看到在视觉上所引起 的感觉,会跟同时看到的一样融合成一体的①。
但是假如这样的话,那么有两只眼睛的人就可以用一只眼睛看两幅很
快交替着的照片,同时另一只眼睛去看从第三个地点拍摄的第三张照片。 换句话说,可以从一个物体,在三个不同的地点拍出三张照片,就仿 佛从三只眼睛看到三个不同的形象。然后把这三张照片里的两张很快交替 地出现在看的人的一只眼晴前面:在很快交替的作用下,两张照片给这只 眼睛提供了立体的感觉。另外一只眼睛在这个时候去看第三张照片,得到 的第三个感觉就会跟方才那个立体感觉连结到一起。在这种情形下,我们
虽然只用两只眼睛看,但是得到的印象却跟用三只眼睛去看完全一样。这
时候立体的感觉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光辉是什
  图 125 也是复制出来的实体照片,表示两个多面体:一张是白底黑 线,一张是黑底白线。假如把这两张图放到实体镜里,你会看到些什么呢? 这真使人意想不到。让我们听听赫尔姆霍茨的叙述吧:
如果一个平面在一张实体图上用白色表示,在另外一张实体图上用黑 色表示,这两张图的像融合的结果就会得到有光辉的感觉,甚至在两张图 所用的纸都是非常不光滑的时候也是这样。用这种方法制出的结晶体模型 的实体图,会使人产生一种印象,仿佛结晶体的模型是由光辉的石墨做成 一般。利用这种方法,水和树叶等等的光辉在实体镜里会显现得更好看。
① 有时候我们在电影上可以看到非常显著的凸起的画面,这原因除了前面所说的各项以外,可能也有一部
分是由于这里所说的效果,就是说,假如电影照相机在拍摄电影的时侯均匀地轻微震动着(它是经常这样 在震动的,因为受到卷动底片机构的影响),那么各张照片会不完全相同;而当它们在银幕上很快变换的 时候,在我们的感觉上就会融合成立体的形象了。
在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著的《感觉器官的生理学·视觉》(1867 年)
里,可以找到这个现象的非常中肯的解释:
  把明暗程度不同或着色深浅的表面,用实体观察的方法融合到一起的 实验,可以使我们看到物体发出光辉的实在条件。粗糙的表面跟光辉(打 磨光滑)的表面实际上有什么区别呢?粗糙表面把光漫射到各个方面,因 此,无论眼睛从什么方向向它望去,它都使眼睛感到同一的明暗;光滑的 表面呢,却只能够把光向一定的方向反射出去。因此甚至可能发生这种情 形:人的一只眼睛向这表面看去可以得到许多反射来的光线,但是另外一 只眼睛却几乎一点光线也得不到(这些条件正好跟黑白两个表面的实体图 融合起来一样)。观察的人两眼分配到不同的反射光线,就是一只眼睛得 到的光线比另外一只多,这在观看发出光辉的、打磨光滑的表面的时候是 不可避免的。
  这样看来,读者可以看到,实体观察法看到的光辉,实在就说明了在 两个图形的实体融合上,经验起着首要的作用。只有在视觉器官依靠经 验,能够把两眼视野的差异跟某一个实际看到的熟悉情形连系起来的时 候,两眼视野的冲突才会变成实体的感觉。
  我们的结论是这样:人们所以能够看见光辉,原因(至少是原因的一 个)是左右两眼得到的像的光度不同。这个原因,假如没有实体镜的话, 就恐怕很难发现了。
         在很快动作时候的视觉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同一个物体的不同形象很快交替地映入眼帘,就
会产生立体的感觉。
  于是发生了一个问题:这种立体感觉的产生,是不是只限于不动的眼 睛接受到交替着的形象的时候,还是在反过来的情形也可以产生同样的效 果,就是形象不动,看这形象的眼睛却很快地移动?
这一点,大家一定猜到,就是在这情形下一样可以得到立体的效果。
大概许多读者一定曾经发现到,从行驶的火车里拍摄的电影画面会给人一 种不寻常的立体感觉,不比实体镜里看到的差。当我们乘火车或汽车很快 行驶的时候,如果适当注意我们看到的视觉上的印象,也能够直接证明这 一点:这样观察的风景,会使你有立体的、远近分明的感觉。我们知道一 只不动的眼睛看的时候只能够分辨 450 米以内物体的远近,现在在车上看 的时候,这个距离的限度会显著增加,可以比 450 米远很多。
  我们从行驶很快的车窗口望出去,看到外面的风景觉得很生动,这个 原因不正就是在这一点上吗?从车窗口望出去,远的地方仿佛正在后退, 我们从那四围伸展得很远的地平线能够清楚地看得出大自然的宏伟。当我 们乘着行驶很快的汽车驶过树林的时候,也由于同一个理由,我们觉得每 一株树、每一根树枝、每一片树叶都显得很突出,分得清清楚楚的,而不 是混在一起,象一个固定不动的观察的人所看到的那样。
当我们的汽车在山地上沿着公路很快行驶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也能够

直接看出整个地面的起伏,山和谷也显得格外高低分明。 这一切,独眼的人也都可以看到,这在他们简直是完全新鲜的,是从
来没有见过的。我们已经指出,要得到立体的视觉,完全不象一般人所想 象那样一定要用两只眼睛来看,这种立体视觉也可以用一只眼睛得到,只 要有不同的画面用足够的速度交替着就行①。
  要证明方才所说的很容易,只要你坐在火车或汽车里看外面的时候多 注意一点就行了。这时候你可能发现另外一个现象,这个现象人们早在一 百年前就已经知道(但是,已经忘了的东西也不妨算是新的!):在车窗 近旁很快闪过的物体仿佛缩小了一般。这个事实跟实体观察法很少有关 系,这只是因为我们看见这么快闪过的物体,就错误地认为它离我们很近 罢了;因为我们知道物体放得近的,我们看起来多大,它实际大小也不过 这些,物体放得远的,我们看起来不大,实际上要比看到的大,因此我们 平常判断一个物体大小,常常不自觉地把这一点估计进去了。这个解析是 赫尔姆霍茨提出来的。
           通过颜色眼镜 假如你通过红色玻璃去看写在白底上的红字,你会只看到一片红色,
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什么字迹都不可能看见,因为红颜色的字迹和同样红
色的底子融在一起了。但是如果经过红玻璃去看写在白底上的灰色字迹, 你就会看到红色底子上的黑色字迹。为什么是黑色字迹,这一点很容易明 了:红色玻璃不让灰色光线通过(正因为它只让红色光线通过,因此它才 是红色的);因此在灰色字迹的地方,你应该看到那里没有光,也就是说, 看到了黑色的线纹。
所谓“凸雕”的作用,就是根据颜色玻璃的这个性质的(凸雕画是用
特别方法印制出来的,有跟实体照片相同的效果)。在凸雕画上,左右两 眼所看到的两个形象是重叠地印在一起的,两个形象的颜色不同:一个灰 色,一个红色。
要从这两个颜色形象看到一个黑色立体形象,只要戴上颜色眼镜去看
就可以了。右眼通过眼镜的红玻璃,只看到灰色的形象,就是只看到右眼 应该看到的那个形象(当然右眼所看到的是黑色而不是灰色的);左眼呢, 通过灰色的玻璃也只看到这只眼睛应该看到的红色的形象。每只眼睛只能 看到一种形象——它应该看到的形象。这样一来,我们又有了跟实体镜相 同的条件,因此结果也应该相同,得到立体的印象了。
“影子的奇迹” 电影院里时常可以看到的“影子的奇迹”,也是根据方才所说的原理
来的。
所谓“影子的奇迹”,就是在走动的人映在银幕上的影子会给观众(戴 有双色眼镜的观众)提供立体形象,仿佛从银幕前面凸出了一般。这也是
① 从转弯中的火车拍电影,假如所拍的物体是在转弯曲线的半径方向上,拍出的影片就会有极显著的立体
形象。这一件事实也可以用同样的理由来解释。这种所谓“铁路效果”,电影摄影师都知道得很清楚。
利用两种颜色所起的实体的效果。如果我们要把某一个物体的影子凸出在 银幕上,就把这个物体放在银幕和两个并列光源——红绿两色——中间。 于是银幕上就得到两个颜色的影子——一个红色,一个绿色,有一部分互 相重叠。观众呢,是透过两片颜色玻璃(红绿两色)的眼镜向这两个影子 望去,而不是直接用眼睛去看的。
  我们方才讲过,在这种情形下,就会看到形象仿佛从银幕平面上向前 凸了出来一般。这种“影子的奇迹”非常好看,有时候就好象一件东西丢 出来,正向观众飞过来似的;或是,一只巨大的蜘蛛正在空中向观众走来, 使得观众不由惊呼起来,掉转头去。
  这儿整个“机关”是非常简单的,看图 126 就可以明白了。图上左侧 表示红绿两灯,P,Q 是放在灯和银幕中间的物体;旁边注有“红”、“绿”
字样的 p 和 q 表示这两个物体射在幕上的颜色的影子,P1 和 Q1 表示看的
人通过红绿两玻璃片能够看见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当幕后做道具用的“蜘 蛛”从 Q 移到 P 点的时候,看的人就会觉到它仿佛从 Q1 爬到 P1 一样。
  一般说来,那物体在幕后向光源接近,使得幕上的影子放大,就会使 有的人产生一个错觉,仿佛这物体从银幕向看的人走来。看的人感到仿佛 从银幕向他飞去的物体,实际上恰好是依相反方向——从银幕向光源—— 在移动的。
颜色的意外变化 有一个“趣味科学宫”里面,有一套实验极受观众欢迎;把这套实验
在这里提出来,应该是很合适的。一个大房间的角落里,有跟大客厅里一
般的陈设。在那里你可以看见罩有暗橙色布套的木器,覆着绿色台布的桌 子;桌上是盛着红色果子汁和花朵的玻璃瓶;书架上排满了书,书脊上有 各种颜色的字。起初,这一切都是在白色灯光下的,接着,旋动了开关, 白色灯光换成红色。这使得客厅里起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木器变成玫瑰色 的了;绿色的台布变成了暗紫色;瓶里的果子汁变成跟清水一般没有颜色 了;花朵也全变了颜色,变成了另外一种花了;书脊上的字呢,连痕迹也 不留地消失了??
继续把开关旋动,室里就充满了绿色的灯光,整个客厅的陈设于是又
变得使你认不得了。 这些有趣的变化可以很好说明物体色彩的理论。这理论基本的一点就
是,物体表面的颜色总不是它所吸收的光线的那种颜色,而是它所反射的 光线的颜色,也就是投向看的人的眼里的那个光线的颜色。这情形可以归 纳成这样:
  “当我们用白色光线照射物体的时候,红色是因为绿色光线被吸收而 形成的,绿色是因为红色光线被吸收而形成的,在这两种情形,其余的颜 色是都显了出来的。可见,物体是用不寻常的方法得到它的颜色的:有颜 色不是加上什么的结果,而是减去什么的结果。”
  因此,方才那块绿台布在白色灯光下所以显出绿色,就是因为它能够 反射绿色的以及在光谱上跟绿色相近的光线;至于其余的光线,绿色台布 只能反射微小的一部分,大部分却给吸收了。假如把红紫两色的混合光线 射到这块台布上,这块台布反射的就几乎只是紫色的光线,而把大部分红
  
色光线吸收,因此眼睛就得到暗紫色的感觉。 那个客厅里的一切颜色变化,原因大概就是这样。值得怀疑的只有一
件事情:为什么那瓶红色的果子汁会在红色灯光下面变成仿佛没有了颜 色?这问题的答案,是因为这个瓶下面垫着一块白色的布,这块布铺在绿 色的台布上。假如把这瓶从白布上拿下来,那么就会发现,在红色光线下 面,瓶里的液体不是没有颜色,而是红色的了。这液体只在跟白布放在一 起的时候才会显得没有颜色,原因是白布在红色灯光下面变成了红颜色, 但我们由于习惯并且由于跟深颜色台布的对比,继续把它认做白色的,而 瓶里液体的颜色跟我们认做白色的台布的颜色一样,因此我们会不自觉地 把瓶里饮料也看成白色;于是它在我们眼里就已经不是什么红色果子汁, 而成了没有颜色的水了。
  上面这个实验,也可以简化一下:只要找些不同颜色的玻璃片,透过 它们去看四周的东西,就可以得到相仿的效果。
            书的高度 试请你的朋友用手指在墙壁上指出,他手里拿着的一本书,假如齐墙
根竖立在地板上的话应该有多高。等他指出之后,你把那本书放到墙根上
去比一下:书的实际高度竟几乎只有你那朋友所指的一半。 假如你不让你的朋友弯下腰去在墙上指出高度,只叫他口头说明这本
书应该高到墙上的什么地方,那么这个实验就会得到更好的效果。自然,
这实验不只限于拿书来做,也可以用灯泡、呢帽或别的我们平常总是用眼 睛平看的东西。
这儿发生错觉的原因,是在于我们顺着某一个物体的长度方向望过
去,这个长度会显得短一些。
        钟楼上时钟的大小 方才你的朋友在判断书的高度时候所造成的错误,我们在确定很
高地方的物体大小的时候也经常会发生。譬如,在我们确定钟楼上时钟大 小的时候,得到的错误会特别显著。我们大家自然都知道这种钟是非常大 的,但是我们所想象的它的大小,总要比它实际的小。图 127 是伦敦韦斯 敏斯德寺院顶上的时钟钟面卸下到马路上的情形。人跟这只钟相比,简直 小得象甲虫一样了。还有,你看到图上那座钟楼,再看马路上的时钟,你 一定不肯相信那钟楼上的圆孔会装得进这只时钟的。
白的和黑的
  请从远处向图 128 望去,告诉我下面的黑点跟上面随便哪一个黑点之 间的空隙里,能够容纳得下几个一样大小的黑点——四个呢还是五个?我 想你一定会很快回答,放四个太宽,放五个怕又放不下。
  但是,假如我现在告诉你,说那个空隙里一共只能够容纳三个黑点, 不能够再多放了,你一定不会相信。那么就请你拿一条纸条或者两脚规去 量一下,证明我的话并没有错。
  
  这里黑色的一段距离在我们的眼睛里看去觉得比同样长短的白色的 一段距离短,这个错觉叫做“光渗现象”。这个现象是由于我们眼睛不够 完善所产生的,因为我们的眼睛如果当做一种光学仪器来说,还不能够百 分之百地适应光学的严格要求。眼睛里折射光线的介质在眼球网膜上造成 的像的轮廓,比不上在校准得很好的照相机的毛玻璃上所得到的那么清 楚:由于所谓“球面像差”作用的结果,在每个光亮的轮廓外面有一圈光 亮的镶边围绕着,这镶边就会把这轮廓在眼球网膜上放大,结果使得光亮 的部分看起来仿佛比跟它相等的黑色部分大了。
  大诗人歌德,是一个自然现象的精细的观察者(虽然不一定是一个足 够深入的理论物理学家),在他的“论颜色的科学”里,写过下面的一段 话:
  深颜色的东西看起来要比同样大小的鲜明颜色的东西小。假如把画在 黑色背景上的白圆点跟画在白色背景上的同样大小的黑圆点
同时放在一起看,会觉得黑圆点要比白圆点小 1 。假如把黑圆点适当地放
          5
大,那么两种圆点看起来就仿佛相等了。一弯新月看起来仿佛是比月面的 阴暗部分(有时候它是可以看得出的)有更大直径的圆的一部分。穿深色 衣服的人,要比他穿鲜明颜色衣服的时候显得瘦些。从门框后面看一只 灯,可以看到正对那灯的门框旁边仿佛缺了一些。放在烛光前面的一支 尺,在正对烛光的地方显出有一个凹痕。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地平线上都 仿佛有一个凹陷似的。
  歌德的这些观察,大体上都是正确的,只有一点,就是白圆点并不一 定比黑圆点大几分之几。这个差数是随着我们看这两个圆点的距离的增加 而提高的。下面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是这样了。
试把图 128 移得远些,那么你所得到的错觉也就更加厉害,更加惊
人。这个解释是那镶边的阔度总是不变的;因此,假 如它在近距离的时候把光亮部分加阔了 10%,那么在远距离的地方当形 象的本身减小了的时候,这加阔的就不只是 10%,而会是加阔了 30%或
50%了。
  我们眼睛的这个特点,一般还解释了图 129 的那个奇怪的性质。这个 图当你近看的时候,看见的是黑色背景上的许多白圆点。但是如果你把书 移到比较远的地方,从 2-3 步远的地方,或者,假如你的目力好的话, 就从 6-8 步远的地方向它望去,这图就完全变了一个样子:你看到的已 经不是白圆点,而是象蜂房一样的白色的六角形了。
  有人把这个错觉用光渗现象来解释;但当我发现,虽然光渗现象不会 把黑圆点放大,只会缩小,可是白底上的黑圆点从远地方看仍旧会象六角 形,这个说法就不能使我满意了。我们应该说,关于视觉上的错觉,现在 所有的解释都不能够认为十分完备的,许多错觉甚至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它 的解释。
哪一个字母更黑些?
  图 131①使我们认识了人的眼睛的另外一个不够完善的地方,认识了 所谓“像散现象”。
  假如你用一只眼睛向图 131 望去,你会感到这四个字母仿佛并不是一 样黑的。就请你认出哪一个字母最黑,然后从图的侧面再向这四个字母望 去。这样就会发生一个意外的变化:方才那最黑的字母已经变成灰色的 了,而现在最黑的字母,已经是另外一个了。
  实际上这四个字母黑的程度都是一样的,只是涂着不同方向的阴影线 罢了。假如眼睛的构造跟最好的玻璃透镜完全相同,那么阴影线的方向就 不会影响到字母的黑色程度。可是我们的眼睛对于各种方向上的光线并不 完全一样地折射的,因此我们就不可能同时清楚地看到垂直、水平以及斜 向的线条。
  完全没有这个缺点的人是很少有的,有些人的眼睛,像散作用达到了 严重的程度,以致显著地妨碍了他的视觉,降低了视觉敏锐的程度。这种 人要能够清楚地看到东西,就得戴特制的眼镜。
  人的眼睛还有别种缺点,可是制造光学仪器的技师却会把这种缺点克 服。赫尔姆霍茨对于这些缺点曾经这样表示:“假如有一个光学仪器制造 家想把有这些缺点的仪器卖给我,我认为我有权利用最不客气的方式指出 他的工作的不经心,把他的仪器还给他,并向他提出抗议。”
但是,除了这些由于人体构造上缺点所引起的错觉之外,我们的眼睛
还会接受一系列的欺骗,这些欺骗是有完全另外一套原因的。
            活的像片 我想大家一定看见过两眼向我们望着的像片,像片上的人不但一直向
我们看着,而且还用他的两眼监视着我们的行动:我们走到东,它就望到 东,我们走到西,它就望到西。这种像片的奇异特性还在很久以前就给人 们注意到了;许多人对它都感到谜似的难解,而神经质的人时常会被它吓 得惊惶失措。
这种情形,在果戈里写的《像片》一文里,有很好的描写:
  那两只眼睛盯住了他,就好象除他之外,不愿意再看别人一般??像 片不顾四周所有的一切,一直向他盯着,仿佛要盯进他的身体里去似 的??
关于像片上的眼睛的这种特性,有过不少迷信的传说(就在那篇《像 片》里也有提到),但是实际上这个谜底却很简单,揭开来,也不过是视 觉的一种错觉罢了。整个的解释只有一句话,就是因为这种像片上的两只 瞳子都画在眼睛的正中央。一个向我们望着的人,他的两眼就正是这个样 子的;但是当这个人向我们旁边看去的时候,他的瞳子和整个眼球的彩 帘,我们看去就已经不在眼睛的中央,而是略向一边移转了。我们离开像 片向一边走去,像片的两个瞳子并不改变它们的位置,就是仍旧留在眼睛
① 在地心的两个地点中间不见得会全是空气,很可能中间隔着岩石,而声音在岩石里的传播速度并不是每
秒钟三分之一公里,这一点小说的作者大概也是疏忽了。

的正中央,而且我们看到的整个面孔也仍旧在原来的位置上,于是我们会 很自然地感到像片仿佛向我们这边掉转了头来监视着我们了。
  同样的方法,可以用来解释某些图画上相似的特点:一匹马在图画上 一直向我们奔来,不管我们避开到什么地方;一个人永远向我们指着,他 的向前伸出的手永远一直指向我们,等等。
  图 132 就是这种情形的一个例子。这样制出的大幅图画常常用来做宣 传鼓动工作或者用来做广告。
  假如我们把这一类错觉的原因好好想一下的话,那么就会明白,这里 面不但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地方,而且恰恰相反,假如图画没有了这种特 性,倒是值得惊奇的了。
插在纸上的针和视觉上的别种错觉
  图 133 画着一组大头针,初看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现在请你 把书放平,提高到跟眼睛相齐,闭上一只眼睛,用一只眼睛从针尖那一边 望过去,使你的视线恰好沿着每一根大头针滑过《要把眼睛放在这些直线 的延长线相交的一点)。这样,你就会觉得这些大头针不是画在纸上而是 直插在纸上。把头略向一旁移动,你就会看见,仿佛这些大头针也都向这 方向倾斜过去一般。
这个错觉可以用透视定律解释:图上的直线恰好跟你用上面所说方法
看去的时候许多竖立着的大头针的投影一样。 我们时常要听从错觉的支配,但是这一点不能够完全认为是视觉上的
缺憾。它也有非常有利的方面,一般人就时常忘记了这一点。问题在于,
假如我们的眼睛不受任何错觉的作用,那么就不可能有绘画,我们也要失 去欣赏一切美术的机会了。美术家正是广泛地利用了人类视觉上这个缺点 的。
十八世纪的学者欧拉在他的有名的《有关各种物理资料书信集》里写
道:
  整个绘画艺术是建筑在这个欺骗上的。假如我们习惯按真实的情况去 判断物体,那么,美术就没有地位,跟我们瞎了眼睛一般。那时侯美术家 会枉费了放在调色上的全部心机;我们会对他的作品这样说:这儿是一块 红斑,这儿是灰色的,那儿呢,一片黑的和一些白线;这一切都在同一个 平面上,看不到什么距离上的差别,而且也一点不象什么东西。无论这幅 作品上画着些什么,对我们说来,就会象纸上写的信一样??在这种情 形,我们失去了愉快的有益的美术每天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不是会觉得可 惜吗?
  光学上的“欺骗”非常之多,我们可以把视觉的错觉的各种例子收集 成整本册子,这里面有许多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也有一些知道的还比较 少。下面让我再举几个大家不大熟悉的有趣的例子。
图 134 和 135 是画在格子背景上的图,这两张图的效果都很好:你的
眼睛一定不肯同意说图 134,上的字母①是竖直的,而你更难同意的是,
图 135 上画的图竟不是一个螺旋形!你只好用直接的实验来断定:把铅笔 尖放到你认为是螺旋的线纹上,沿着那曲线画过去,就会知道你自己的判 断错了。同样,你可以利用两脚规来证明图 136 上 AC 线并不比 AB 线短。 至于图 137,138,139,140 的详细情形,可以看各图的说明。
  图 139 所生的错觉,竟严重到这样的情形:这本书最初某一版排印的 时候,发生过一件趣事,当出版者从制锌版的人手里拿到了这图的锌版, 竟认为那锌版还没有做完,准备送回制版的人,叫他把白线交叉地方的灰 色斑点去掉,我凑巧走进去,才给他解释明白了。
         近视眼怎样看见东西? 患近视的人没有眼镜的话,是看不清楚比较远的东西的;但是他们在
不戴眼镜的时候究竟能看见些什么,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情形,
这却是有正常视力的人难以理解的。但是患近视的人既是那么多,因此, 了解他们所看到的周围世界,应该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首先,患近视的人(自然这里是指没戴眼镜的人)永远不可能看到线 条分明的轮廓,一切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有模糊的外形。一个视力正常的 人,向一株大树望去,能够清楚地在天空背景上辨出个别的树叶和细枝。 患近视的人却只看到一片没有显明形状的模糊不清的幻觉般的绿色,细微 的地方是完全看不到的。
对于患近视的人,人的面孔要比正常视力的人所看到的更年轻更整
洁,因为面孔上的皱纹和小斑疤他们都看不见,粗糙的红色的皮肤也象是 柔和的苹果色。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奇怪,某人判断别人的年龄往往会差了
20 岁,对于美的鉴别力很奇怪,他时常一直把头伸到我们面前来向我们
看,仿佛从来不认识一样??这一切常常不过是由于他近视的缘故罢了。 一个患近视的人不戴眼镜跟你谈话的时候,他根本看不到你的面孔, 至少他所看到的,跟你所预料的不同:在他面前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看 不出面孔上什么特点,因此,一小时后假如他再碰到你,他已经不认识你 了。患近视的人辨别一个人,大多是根据对方的声音,而不是根据对方的
外形的。这里视觉上的缺憾从听觉的敏锐上得到了补偿。
  研究一下夜里的情形对于患近视的人是怎么一回事,也是很有趣的事 情。在夜里的灯光下面,一切光亮的物体,象电灯、照得很亮的窗玻璃等 等,对于患近视的人都变成很大,他所看到的就是不规则的光亮斑点和一 些黑影。街灯在患近视的人看来只是两三个大光点,笼罩了街道上别的部 分。他们看不见驶近的汽车;看到的只是两个明亮的光点(头灯),后面 只见黑漆漆的一大片。
甚至连夜里的天空,患近视的人所看到的也跟正常视力的人大不相 同。患近视的人只能看到前三四等星,因此,他所能够看到的,不是几千 颗星,而只是几百颗。但是这几百颗星在他看来却象一些很大的光球。月 亮在患近视的人看来显得非常大而且好象非常近;“半月”在他看来形状
① 在地心的两个地点中间不见得会全是空气,很可能中间隔着岩石,而声音在岩石里的传播速度并不是每
秒钟三分之一公里,这一点小说的作者大概也是疏忽了。
很复杂,很奇怪。 这一切歪曲以及仿佛放大的原因,当然是由于患近视的人的眼睛的构
造上有毛病。患近视的人眼球太深了,它收到的外面物体上每一点所发的 光线,不能够恰好集中在网膜上,而是在网膜的前面。因此光线射到眼球 底部的网膜的时候,已经又散了开来,就造成了模糊的像。
第十章 声音和听觉
怎样寻找回声?
谁都没有看到过它,
听呢,——每个人都听到过, 没有形体,可是它活着, 没有舌头——却会喊叫。
——涅克拉索夫
马克·吐温写过一个笑话,说到一位不幸的收藏家想搜集??你猜搜
集什么?搜集回声!他不辞劳苦地收买了许多能够产生多次回声的土地。
  首先,他在乔治亚州收买回声,这地方的回声可以重复 4 次,接着跑 到麦里兰去买 6 次回声,以后又到美恩去买 13 次回声。接下去买的是堪 萨斯的 9 次回声,再下去是田纳西的 12 次回声,这一次买得非常便宜, 因为峭岩有一部分崩毁了,需要加工修理。他以为可以把它修理好,但是 担任这个工作的建筑师却向来没有过把回声变成三倍的经验,因此终于把 这件事情搞坏了,——加工完毕以后,这地方恐怕只适宜给聋哑的人去住 了??
  这当然只是开玩笑;但是很好听的多次回声却也的确在地球上各地方 存在的,有的很早就已经引起大家注意,变成全世界出名的地方了。
这里可以提几个有名的回声的例子:在英国的武德斯托克,回声可以
清楚地重复 17 个音节,格伯士达附近迭连堡城的废墟能够得到 27 次的回 声,后来一堵墙壁给毁坏,这回声才“静默”下去。捷克斯洛伐克的亚德 尔士巴哈附近一个圆的断岩,在一定的地方上可以使 7 个音节做 3 次重复 的回声,但是离这个地点几步,即使步枪的射击也不会发生回声。更多次 数的回声曾经在米兰附近的一座城堡(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听到过:从侧 屋窗子放出的枪声,回声重复了 40-50 次;用大声读一个单字,也能够 重复 30 次之多。
山地里的回声跟平地上不同,种类很多,可是听到的机会反而少。在
山地里,要听到回声比在树林环绕着的平地里困难。 你就会明白这是什么原因。回声实际上就是从某个障碍物反射回来的
声波,它和光的反射一样。“声线”(就是声波传播的方向)的入射角也 等于它的反射角。
  现在请设想你站在山脚下,而那会把你的声音反射回来的障碍物比你 站立的位置高,例如在 AB 的地方。这儿不难看到,沿着 Ca,Cb,Cc 等线 向前扩展的声波,经过反射,就不会到达你的耳朵,而在空间沿 aa,bb,
cc 等方向散射开去。假如你站立的位置和障碍物在同一水平或者比障碍 物高,那么情形就两样了。沿 Ca,Cb 向下传播的声音,沿 CaaC 或 CbbC 折线,从地面反射一二次后,会又回到我们的耳边来。两点之间地面的凹 陷,会使回声更加清晰,起着象凹面镜一样的作用。相反的,假如 C,B 两点之间的地面是凸起的,那么这回声就很微弱,甚至根本不会传到你的
耳朵里;这样的地面会和凸面镜一样,把“声线”散射开去。 在不平坦的地面上寻找回声,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甚至已经找到了
最合宜的地方,还得知道怎样把它“召唤”出来。首先,你不可以站在离 障碍物太近的地方:应该让声音走过一段相当远的路,——否则回声回来 得太快,会跟原来发的声音汇合到一起。我们知道声音的速度是每秒 340 米,那么就不难了解,当我们站在离障碍物 85 米的时候,你应当在发出 这声音以后半秒钟,听到这个回声。
虽然回声的产生是“由于一切声音在空旷的空间产生自己的反映”,
——但是并不是所有声音反映得同样清晰的。“野兽在森林里吼叫,或者 是号角在吹,或者是雷声在轰鸣,或者是一个女孩子在土丘后面歌唱”, 所得到的回声都各不相同。所发声音越尖锐、越断续,所得到的回声就越 清晰。最好是用拍手来引起回声。人的声音引起的回声比较不清晰,特别 是男子的声音;妇女和孩子的高音调可以得到清晰得多的回声。
           声音代替量尺 知道了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在某些情形就可以用来测量不可接
近的物体的距离。这件事情在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小说里也有过
描写。小说里的两位旅行家——教授和他的侄儿——在地下旅行的时候走 散了。后来他们能够听到对方的声音,这时候两人之间曾经有过这么一段 对话(这段故事是用侄儿的口吻叙述的):
“叔叔!”我喊道。 “什么事,我的孩子?”一忽儿之后,我听到了他的回答。 “首先我想知道,我们两个人离开得有多远?” “这个容易!”
“你的表走得好吗?”
“好的。” “请你把它拿在手里。喊一声我的名字,并且就在喊的时候,记着表
上的秒数。我一听到你的喊声,就立刻重复一声我的名字,你就把听到我
的声音的时刻记下。” “好的。那时候从我发出声音到我听到你的声音这个时间的一半,就
表示声音从我这里走到你那里所需要的时间了。你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注意了!我喊你的名字了!”
  我把耳朵贴着墙壁。一等“亚克谢立”①这个声音传到我的耳朵里, 我立刻重复了这个喊了一声。
  “40 秒,”叔叔说,“因此,声音从你那里到我这里一共走了 20 秒。 声音每秒钟大约走三分之一公里①,20 秒钟大约走 7 公里。”

假如在这一段里所讲的内容你能够完全明白,那么你就会自己很容易
① 亚克谢立是侄儿的名字。
① 亚克谢立是侄儿的名字。
地去解答同一类的问题了。 我在望到离得很远的火车头放出汽笛的白汽以后,过了一秒半钟,才
听到了汽笛声。问我离这火车多远?
声音的镜子 树林,高院墙,大建筑物,高山,总之,一切反射回声的障碍物,都
可以说是声音的镜子;这些东西反射声音的情形,跟平面镜反射光线的情 形相同。
  这种声音的镜子不但有平面的,还有曲面的。凹面的声音的镜子作用 跟反射镜一样,会把“声线”聚集在它的焦点上。①
  你只要找两只盘子来,就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请把一只盘子放在 桌子上,把你的怀表用手拿在离这只盘底几厘米高的地方,拿另外一只盘 子侧放在头旁边耳朵附近,象图 143。假如表、耳朵和盘子的位置都选得 正确(在几次试验以后就会成功),你会听到表的滴答声仿佛是从头旁边 的盘子上发出的一样。假如你把眼睛闭起来,这个错觉就会更加厉害,那 时候就真会不可能单凭听觉来判断,你的表究竟拿在哪一只手里——拿在 左手还是右手里。中世纪城堡的建筑师时常造出一些声音上的怪事,他们 把半身人像安放在声音的凹面镜的焦点上,或者放在巧妙地隐藏在墙壁里 的传声管的一端。附图 144 是从十六世纪一本古书上复制出来的,那儿可 以看到上面所说的那些异想天开的装置:拱形的天花板把经过传声管从外 面送进来的声音送到石膏像的嘴上;暗装在建筑物里的很大传声筒把院子 里的各种声音送到大厅里的半身人像旁边,等等。走进这种房间里的客 人,会觉得云母石的半身像好象会说话唱歌一般。
          剧院大厅里的声音 时常到各种剧院和音乐厅去的人,一定都清楚地知道:有些大厅里,
演员的言语和音乐的声音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听得明了清楚,但是在有一些
大厅里,虽然坐在前排,也听得不大清楚。这现象的原因,在一部讲声波 和它的应用的书里有很好的说明:
  在建筑物里发生的随便什么声音,会在声源发声完毕以后继续传一个 相当长的时间;它在多次反射作用下,绕着整个建筑物传了好几次,—— 但是在这同时,别的声音又接着发了出来,使听的人时常不可能把各个声 音一个一个辨别清楚。例如假定一个声音要继续存在 3 秒钟,又假定讲话 的人每秒发出 3 个音节,那么那相当于 9 个音节的声波就会一起在房间里 行进,因此产生了一团糟的噪音,使得听众没法听懂讲话人要讲的意思。
  在这种情形,讲话的人只好一个字一个字分得非常清楚地讲下去,而 且不要用太大的声音。但是一般的情形恰恰相反,讲话的人在这种情形往 往更提高了声音,这样就只会把噪音更加增强了。
  还在不久以前,能够建筑出合于声学要求的剧院,是认为侥幸的事情 的。现在呢,人们已经找到方法去消灭这种扰乱声音的现象(这现象叫做
  交混回响)。这本书不打算详细谈这个问题,因为这只有建筑师才感觉兴 趣。我们只指出一点,就是,消灭交混回响现象的方法,主要是建造能够 吸收剩余声音的墙壁。吸收声音最好的是打开的窗子(就象孔吸收光最好 一样);人们甚至把一平方米的打开的窗子采用来做吸收声音的计量单 位。坐在剧院里的观众也很能够吸收声音,虽然他们的吸收能力要比打开 的窗子小一半:一个人吸收的声音相当于半米打开的窗子。一位物理学家 说过,“观众吸收讲演人的演词,所谓'吸收’可以照这个词的表面意义 讲”,如果他这句话说得不错,那么,空虚的大厅对讲演的人是不利的, 这句话也就可以照它的表面意义来讲。
  反过来说,假如声音的吸收太强了,这也会使声音听不清楚的。第一, 过度的吸收会把声音减弱,第二,会把交混回响的作用减少得太多,使得 听起来声音仿佛断断续续,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因此,我们固然应该避 免过度的交混回响,但是太短的交混回响也不好。那么交混回响究竟要有 怎样的程度才合适,这对于各种大厅是不一样的,应该在设计每座大厅的 时候来决定。
  剧院里还有一个东西,从物理观点上看是很有趣的,这东西就是在台 前提词用的台词厢。你可曾注意所有剧院的台词厢都是同一形状的吗?这 原因是,台词厢的本身等于一种声学仪器。台词厢的拱壁等于一个声音的 凹面镜,它起着两种作用:阻止提词的人发出的声波传播到观众方面去, 还把这些声波反射到舞台上。
从海底来的回声 人们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从回声身上得到一点好处,后来才想出
一个方法,利用它来测量海洋的深度。这件发明是偶然得到的。1912 年,
一只很大的邮船“泰坦尼克”号跟冰山相撞沉没了,几乎全部乘客遭了难。 为了保证航行的安全,人们想在浓雾里或者夜里行船的时候,利用回声来 发现前进路上有没有冰山。这个方法实际上并没有成功,但是引出了另外 一个想法:利用声音从海底的反射来测量海洋的深度。这个想法已经得到 了成功。
图 145 是这种装置的简图。在船的一侧的底舱里靠近船底的地方有一
个弹药包,在燃烧的时候发生激烈的声音。这声波穿过水层到了海底,反 射以后的回声折回到水面上来,由装在舱底的灵敏的仪器接受下来。一只 准确的时计量出了发出声音和回声到达相隔的时间。我们已经知道了声音 在水里的速度,就很容易算出反射面的距离,换句话说,就是测出了海洋 的深度。
  这种测量海洋深度的装置叫做回声测深器,在测量海洋深度的工作上 起着极大的作用。应用从前的测深器,只能在船只不动的时候测量,而且 要花许多时间。那系测锤的绳要从它缠绕着的轮盘垂下去,而且垂下得相 当慢(每分钟约 150 米);把它从海底提出也是这么慢。因此,要测量 3 公里的深度,用这个方法就得花 3 刻钟。如果采用回声测深器,那同样的 测深工作只要几秒钟就完事了,而且测量的时候轮船仍旧可以照旧行驶, 所得到的结果也比用测锤的方法可靠得多,精确得多。最新的测深工作所 得到的误差不超过四分之一米(这时候时间的测量要精确到误差不超过
  3000 分之一秒)。 如果说深海的深度的精确测量对于海洋学有重大意义,那么,在浅水
的地方进行又快又精确可靠的测探工作,是对于航海有真正的帮助的,这 可以保证航行安全:由于回声测深器的帮助,使得船只能够大胆而且很快 地向岸靠近。
  在现代的回声测深器里,已经不是用一般的声音,而是用非常强的“超 声波”,是人的耳朵听不到的声音,它的频率大约每秒几百万次。这样的 声音是从放在很快交变的电场里的石英片(压电石英)振动产生的。
           昆虫的嗡嗡声 为什么昆虫在飞的时候时常会发出嗡嗡声来呢?它们大多数是没有
发出这个声音的特殊器官的;这个嗡嗡声是只有在昆虫飞行的时候才听得
到,原因是昆虫飞行的时候,每秒钟都要振动它的小翅膀几百次。振动着 的翅膀事实上就是振动着的膜片,而我们知道,所有振动得足够频繁的膜 片(每秒钟振动数超过 16 次的),都会产生出一定高低的音调来。
  现在你可以明白,人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各种昆虫飞行时候翅膀振动 的次数的。这件事情很简单,只要从听觉上判定昆虫发出嗡嗡声的音调高 低就行了,——因为每一种音调都是跟一定的振动频率相当的。在“时间 放大镜”(见第一章)的帮助之下,人们确定了各种昆虫的翅膀振动次数 是几乎不变的;昆虫要调节它们的飞行,只是改变翅膀振动的大小——就 是“振幅”——和翅膀的倾斜度;只在受到天冷的影响的时候才增加每秒 钟振动翅膀的次数。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昆虫在飞行的时候发出的音调总 是不变的??
人们已经测定了,譬如说,苍蝇(飞的时候发出 F 调音)每秒钟振动
翅膀 352 次。山蜂每秒钟振动翅膀 220 次。蜜蜂在空着身子飞的时候发出
A 调音,每秒钟振动翅膀 440 次,如果带着蜜飞行,只振动 330 次(B 调)。 甲虫飞行时候发出的音调比较低,两翅振动得比较慢。相反的,蚊子每秒 钟要振动翅膀 500-600 次。为了使大家对于上面这一些数目有比较进一 步的了解,让我来告诉你一个数目:飞机的螺旋桨,平均每秒钟只转 25 转。
           听觉上的幻象 如果我们由于一个什么原因,认为一个轻微的声音不是从近处,而是
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那么,这个声音听起来就好象响得多。我们时常可
以碰到这种听觉上的幻象,只是不大注意罢了。 下面这个很有趣的例子,就是一位美国科学家威廉·詹姆士在他著的
《心理学》中所描述的:
  有一天深夜,我正静坐着看书,突然,从房子前面传来一阵可怕的响 声,接着,响声停止了,一会儿又响起来。我跑到客厅去,想细听一下这 个声音,但是没有再听到。我刚回到房里坐下,把书拿起来,那个可怕的 声音又强烈地响起来了,就象风暴或者泛滥的河水快要到来一样。这个响
  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我被弄得极度不安,再次走到客厅去,那声响又没有 了。
  当我重新回到房里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声音原来是一只睡在地板 上的小狗打鼾时候发出来的!??
  这里有趣的是,一找到响声的真正原因,不管怎么努力,原来的幻觉 就再也不会重现了。
  读者可能也会从自己日常生活中回想起同样的例子来。我就不止一次 地碰到过这种情形。
蟋蟀在哪里叫? 一个发出声音的物体在哪里,我们时常容易弄错的,不是它的距离,
而是它的方向。
  我们的耳朵能够很好地辨别枪声是从左边发出的还是从右边发出 的。但是假如这声源是在我们的正前方或
  者正后方,我们的耳朵就时常没有能力辨明声源的位置:正前方放出 的枪声,听起来时常象是在后面发出的一样。
在这种情形,我们只能够根据声音的强度辨别枪声的远近。
  下面是能够使我们学到许多东西的一个实验。叫随便哪一位包起眼睛 坐在房间中央,请他安静地坐着不动,也不要把头转动。然后,你拿两枚 硬币敲响起来,你所站的位置要总是在他的正前方或者正后方。现在请他 说出敲响硬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