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医疗设备公司:《易经》养生大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25:18

第三章 《易经》八卦的时令养生

  1.农历是养生时间表(1)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充满智慧的二十四节气

什么东西最能反映中国人的智慧?我们可能会想到四大发明,想到万里长城。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个非物质的,可却与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的东西,它集历朝历代人民智慧于一身,经过几千年不断地完善而成,这就是中国的历法。中国人用什么历法啊?很多人说是“阴历”,这是不确切的,我们古代的历法不是纯阴历,伊斯兰教历才是纯阴历。我们的是阴阳历,也就是常说的“农历”又叫夏历。

顾名思义,农历是用来指导农民耕种庄稼的历法。二十四节气是农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根据太阳的位置划分。它起源于黄河流域,所以东南西北各地不能一概而论,还是有一定差异性的。

节气这个东西很有意思,它根据太阳的位置定制,也就反映了阳气阴气的消长关系。同时也能反映当时最重要的天气现象。比如霜降,看名字我们就知道这天要发生什么事了,事实上也就是这样,到了霜降这天也多是要下霜的,很准确,很神奇。

天人是相通的,天的寒热温凉必然反映到我们的身上,不但农民能根据节气耕种,我们也要善用节气,它在养生方面的作用非常巨大。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

黄帝说:“自古以来,人的生命之气,通达于天,是生命的根本,阴阳是这个根本的基石。天地之间上下四方六合之内,地之九州,人之九窍、五脏、十二关节等,都是和天气相通的。天地阴阳,化生五行;上应天之三阴三阳。时常违反了这种天地人相应之道,邪气就会伤害人,这个原理,就是寿命的根本道理。”我们怎么去找黄帝说的这股通于天的生命之气啊?怎么去找这种阴阳的基石啊?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根据节气来寻找,把节气当成养生的依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养生,那就方便多了。

八卦节气图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有八个最先出现,其他的节气是在其后不断完善而成的,这八个节气也就尤为重要。它们是四正和四立。四正: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八卦是节气与养生的结合点

其实,在《黄帝内经》之前的《易经》中,先人们早就从自然的规律中提炼出了一个大时空合一的模型,这就是与二十四节气相一致的“八卦时空说”。为什么我们这样叫它呢?因为它不但包含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更把这些与方位和八卦相结合,虽比后来完善的节气稍显笼统,但更全面、更宏大。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周易说卦传》

《周易说卦传》第五章,有六卦直接给定了方位,余下的坤、兑两卦,照顺序排也可以排定。这六卦是“震,东方也”“巽,东南也”“离也者南方之卦也”“乾,西北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艮,东北之卦也”。这六卦位置确定之后,坤在离卦后面,那坤就应该在西南,坤之后是兑,兑就在正西方。这样的排列就得出后天八卦的方位排列,这就是一个思维模型,一个思维平台,中国人用的就是这个思维平台。

这种方位应该说是《易传》的代表性方位,它还代表着时间的次序。这种方位与时序相配,就用来说明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时空合一的规律。以四正卦配上四时,

1.农历是养生时间表(2)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四正卦是正东方震卦、正南方离卦、正西方兑卦、正北方坎卦,四时就是春、夏、秋、冬。所以东方震就代表春分,离卦就代表夏至,兑卦就代表秋分,坎卦就代表冬至。再以“四隅卦”分别配以“四立”,就是艮为立春,巽为立夏,坤为立秋,乾为立冬。这就是宇宙模型,宇宙就是时空,“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是空间,宙是时间。再配以五行,因为从文献考察来看,“五方”观念是“五行”的源头之一,五方早期就有了五行的规定性,所以依据八卦的方位是可以配以五行的。而且《周易说卦传》在阐述八卦的取象时,已经说了“乾为金”“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而其他四卦也隐含了五行属性,如“坤为地”“艮为山”,地和山都属土,“兑为毁折,为刚卤”,隐含具有金的属性,“震为决躁,为蕃鲜”,隐含具有木的属性。那么就是乾兑为金,坤艮为土,震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还配上数字,这些数字依据洛书数安排,就是乾六、坤二、震三、巽四、坎一、离九、艮八、兑七。

由此看来,把节气与健康、养生结合在一起的就是八卦。根据“八卦节气图”我们能直观地看出这八个节气配应的卦,这就可以着手养生了。

2.艮卦 立春:护阳养身促复苏(1)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艮卦(),既是万物的终止,也是万物的开始。一年是从立春开始的,所以艮包括的三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

一般以立春为春天的开始,“立,建始也”,立就是开始建立的意思。而《尚书大传》上说:“东方为春,春者,出也,万物之所出也。”震属东,所以到了震卦春分才是木旺的时候,这时春天才真正来了。所以艮卦下两爻都是阴爻,说明此时还是阴气凝重,阳气还没有向上蒸腾。需过了立春,万物乃复苏,生机勃勃,于是这一年的好光景就开始了。

春寒尚早思温暖,欲做神仙定食粥

立春过后,一阳开始上升,冬天的时候我们把阳气蕴藏于内,这时天地刚刚升发的阳气就容易和体内的阳气相搏结,生出病来。

所以从立春往后,饮食中不要吃得过热,像冬季那种饮食习惯就要改变了。但同时又不能过凉,毕竟这时阴气才开始一点一点退去。所以,饮食尚温。我们常常会听到一句老话儿“春捂秋冻”,这时的捂可也不像冬天一样,要把阳气都蕴藏于体内,而是要有所选择地排出冬季的毒素,穿着上要“上薄下厚”,就是说上面可以少穿点,但腿部,尤其是脚,万万不能凉到。这时地下至阴之气正待升发,阳气开始由下而上,逐渐转暖,所以如果脚下穿得少,就会直接与地阴相接,受阴邪而成病。

艮卦这三个节气所经行的时期适合吃粥。有些家庭喜欢往粥里放些甜物或咸物,有时加一些药材也有利于补益,但物极必反,我们往往忽略了粮食本身的滋补作用。在很多有名的药方中都有“粳米”这一味药,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强调说,粳米能养胃气、长肌肉。陆游是个长寿的典范,写了一首《食粥》诗,说:“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这粥是指白粥,就是老百姓都会吃的大米粥。其实吃粥不止在艮季,如果能常年坚持下来最好,如果能在立春到春分这段时间每天早上空腹喝些粥,可以消散冬季积存下来的毒邪,有利于我们体内的新陈代谢。

以手摩面光不皱,保肾叩齿勤梳头

孟春正值阳气发陈,我们要帮助这些阳气外达,有一个方法其实很多人或少或多都用过,就是先把两手放在嘴边呼气使手变暖,然后就着这股热气马上摩搓全脸,直到脸发热为止。如果是吃完早饭,也就是喝完粥之后做这个动作,我们的胃刚受纳了滋养的水谷精微,身体的阳气开始增强,这个摩面的动作又使内外阳气相通达,可以让人面色光亮不发皱。女性最应多做这个动作,可以让你容光焕发,比什么化妆品都有用,而且还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副作用。“行之三年,色如少艾。”少艾就是年轻美貌的女子,现在女性用的那些化妆品其实有很多重金属毒素,时间长了到中年后就会生出许多色斑来,而用手摩面可以让血液循环加快,尤其是初春,还可以沟通内外,助阳滋阴,坚持三年,面光不皱。

春为木,肝属木,所以到了春季都注意养肝,但是艮卦时期肝气还不旺,而肾气开始衰微,所以立春前后要助肾温阳。

齿是骨的一部分,也是为肾所主。古代时不兴刷牙,而讲究漱口和叩齿。早上洗漱完毕,面阳而立,用手指叩击牙齿,可令齿坚。同时我们叩齿时牙齿一定都是露在外面的,会接触一些凉气,这更能让牙齿不惧寒冷,坚持下来真是“冷热酸甜,想吃就吃”了。

春季万物开始萌动,人也到了生长的时期。青少年时,春季就是要长身体,到了成年,我们的齿发皮毛也会重新生长,如同花草。所以此时要注意头皮的按摩,要用科学的方法保护头顶的毛发。最好十指弯曲,以指代梳,手指本身有一定的温度,而且不像梳子那样锐利,触觉还很灵敏,能够感觉到头皮舒适与否,所以做起来效果甚佳。从前发际开始,向后直梳到后颈,间或在头顶敲打几下,力道不能太轻。有些人在叩头皮的时候会有明显的痛感,有时轻轻摸一下都疼,这就更要多叩几下,到有些微麻的感觉最好。

2.艮卦 立春:护阳养身促复苏(2)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头顶就像两军争抢的制高点,谁占据了它谁就争取到了主动权。如果这个地方再不好好保养的话那可真是愚笨了。手足六条阳经再加上督脉都上行颠顶,还有什么地方能让你一次按摩到这么多穴位呢?中医按摩中专门有头部按摩,我们的十指梳头就类似于这种作用。如果从50岁左右开始做起,到了老年头发要比同龄人好得多,而且还有精神,不倦怠。

养生护生人舒畅,慈悲一念天地宽

《黄帝内经》中说:“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是说春天不是杀戮的季节,从自然界来看,很多动物都是在春天产崽、哺育,为适应自然,我们在春季也要注重护持生命,不单单是养我们自己,还有自然界众多的生物。比如在古代,我们看电视也都知道,处决罪犯的时候要“秋后处斩”,不是在春天执行死刑,要等到秋后问斩,国家的法律尚且都遵循自然的规律,更何况我们个人的养生。

放生的渊源来自慈悲,佛家说放生是一种大大的福德。我们现在虽然不是都要做形式上的放生活动,但要心存善念。人心善,必然舒畅,就不会因情志内伤身体。

北方立春的时候喜欢吃春饼,薄薄的饼卷以豆芽之类清淡的蔬菜,味比较清淡。这也证明了这个季节饮食适合选择植物,不适合宰杀动物,取其皮肉。我很喜欢那句老话:“劝君莫打春来鸟,子在窝中盼母归。”养生是个大观念,是养自己,也是养芸芸世间的众多生灵。

3.震卦春分:与春天一起舒张气息(1)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震卦()为正东,震包括的三个节气:春分、清明、谷雨。

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真正的开始。《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也就是把春季一分成两半,这一天跟秋分时一样,是阴阳之气平稳之时。

我们来看震卦,上两爻为阴,下面一爻为阳,这说明此时阳气开始正式入主东宫,掌握大权了。这个时候青草嫩芽,一派充满生机的景象,人们在养生时也要和春天舒张的气息相呼应。

需防形懒气血惰,必要健走消积食

春分前后虽然天气变暖了,但是气温并不稳定,乍寒乍暖的。老年人一般都有些老毛病,在这个时候体内的宿疾借着温阳之气都要发动出来。此时人容易困顿倦怠,俗话说“春困秋乏”,这个时候老年人更容易腰脚无力,形懒肢乏。

《黄帝内经》中说在春季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春分后,天气已经明显转暖,地气也逐渐转阳,这个时候大家可以多到外面去走走。肝在体主筋,步行可以把筋活动开,使得脉络得以流通。开始可以少走一些,然后慢慢增加。把筋都舒展开了后,四肢自然就会强健。如果懒得动,筋就会拘挛在一起,日子长了再想伸展开就难了。久坐会伤筋肉也就是这个道理。

散散步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刚开始走的时候要“徐徐行一度”,然后逐渐加快。散步时不要心事重重,你一边想着在单位里刚跟谁吵完架,想着谁欠我多少钱,这个起不到养生的作用。“散步”的“散”是什么意思呢?散就是不拘一格,比较随便,得在一种闲暇自如的状态中进行。这样在强身的同时还可以养神。我们常听到“吸取日月之精华”之类的话,不是在太阳月亮下边就会吸取到它们的精华,要有一种状态在那儿,这样才能“天人合一”,才能使天、地、人相交通。《南华经》上曾说:“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就是这种无忧无求的散步状态才是最好的,最值得提倡的。

散步最忌勉强,这不是几千米的耐力跑,也不是练兵,没有必须达到的强度,适可而止。也可以且行且立,走得累了就停一会儿,跟人聊聊天,听听鸟叫,看看蓝天。有时我们跟几个朋友一同出去,玩得高兴了,不觉疲倦,等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才发现累得不行,这就已经伤到了正气。老年朋友尤其要注意。

“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饱食后是需要消化的,如果饭后不动,食物就会停留在胃里,如果缓缓行走,就会调动脾气,脾胃合作也就使食物的腐熟更加容易。古人有个比喻,说脾胃都属土,就好像土地,要想让土地工作就得先耕锄,如果不动,那这块土地就要荒芜了。所以“动”就是耕锄脾胃这块地的锄头,散步故能消食。吃完饭,过半个小时,出去走走,即使年老体弱,不能出门的,也要在家里走几圈,对筋骨,对脾胃都是很有好处的。

勤脱勤换护肩背,养肝当食菊花粥

春分过后由于天气变暖,大家户外的活动就多了,天气寒热不一,时升时降,人就容易受寒。老年人气虚骨弱,不敌外寒,很怕冷。所以在减衣服时要一件一件来,不光老人,年轻人也是一样。很多十几二十岁的孩子一看到了春天,只要有一天温度高了一点,就马上脱了厚衣换单衣,早上公交车站经常能看到瑟瑟发抖的年轻人,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可笑。不是旧社会,却一样不让自己温饱。

这时的温差很大,早晚凉,老人又多喜欢早上出去晨练,要多穿一点,等到中午气温高了再脱掉。勤脱勤换,随天加减,最好是预备一件外套,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冷了就穿上,何必冻着呢?当然,像立春时一样,这时毕竟春天了,也不能上身太热,不然也是容易生病的。

除了全身的保暖,还有一个部位要特别照顾,就是后背。春夏相交,虚寒时热之气就会伤

 

3.震卦春分:与春天一起舒张气息(2)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人,冬月郁结在内的火气催痰上涌,这时老人容易多痰多咳。而背寒伤肺,年龄大的人最要注意。老人都要预备一件坎肩,专门用来护住前胸后背。

既然说节气主要是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定制的,那么南方跟北方就会有所不同。偏南地区这个时候气温一般都比较高了,而且阴雨连绵,雨水要比北方多得多,这个时候湿气就很重,穿衣不能太潮,注意干爽。南方人又喜欢喝汤,这时如果喝了太多的汤汤水水,就会聚而为湿,内外夹攻,必会坐下病来。

菊花是有名的养肝明目之佳品,还可以解毒疏风。菊花的种类很多,熬粥最好用花头小的,白色最佳,黄色次之。用的时候要去掉花蒂,花要干,最好研成粉。为了增加其滋补的作用,还可以在里面加上两片参片。这种菊花粥也是清淡之品,符合春季木的特性。

春燥肝怒阳上亢,忍耐平和是妙方

春分时正当木旺,中医讲肝在志为怒,怒会伤肝,同样,肝受伤了也会表现为易怒。怒会使气血上涌。我们常听到很戏剧化的描述,说“气血上涌,一口鲜血喷了出来”之类的。肝热被伤后严重的确实会引起吐血、呕血的症状,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除了怒,肝病还会表现为抑郁,也就是现在很多人说的“郁闷”。有的人平时特别喜欢叹气,那是因为他肝气不舒引起的。为了把郁结的肝气抒发出来,只能不时叹气。还有一个词叫“伤春”,在春天即将离去的时候,人会有些伤感,尤其那些感性的人,觉得良辰美景短暂,不禁就悲伤了起来。

那么容易动怒的人怎样磨炼自己的性格呢?有人觉得这类人不适合玩棋类游戏。围棋象棋虽然也能消遣,但易动火。因为总要分出个胜负,在玩的过程中也总有你悔棋我不让的情况,一言不合,就容易计较起来。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只要对一件事物专注,都可转移注意力,如果有这种嗜好的人也不妨生气的时候就把棋拿出来下一盘,把火气消磨在游戏里。肝火旺的人更适合养鱼种花,写字听琴。养鱼种花不求什么名种,只是为了愉悦,最好养些不同季节的花草,这样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青叶娇花,每天跟家里人浇水施肥,可说是赏心悦目,陶性移情。

也不妨多做些小事,男性在家的时候洗洗碗,扫扫地,一些小事情也能磨炼我们,让火气消磨在这些事情里。

春季阳气上升,木又处在生长期,如果蒸腾得太过就会出现上面提到的状况。所以在心理上,要时时告诫自己忍耐平和。跟人吵了架,生了气后,反省一下自己,下次再要想大吵的时候就换个角度想一下。比如过马路,我们总觉得车不让人,但反过来看,开车的人也想快点过去,也怕一旦让开了,后面的人跟着都上来,自己就寸步难行了。这样将心比心,把自己当成别人,即便不能做到完全的理解,也多少能在心理上找到一些平衡。常常换位思考,不但能解决很多想不通的问题,时间久了,还会发现,这也是个愉悦心情的小游戏。

4.巽卦立夏:初入夏时防热病(1)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巽()包括三个节气:立夏、小满、芒种。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变得旺盛。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 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的时候只有南方一些城市能达到这个温度,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才刚相当于春季。

我们来看巽卦,巽上两爻为阳爻,最下面是阴爻。立夏虽然在节气上标志着夏天的到来,阳气已然蒸腾于地上,但还有一阴深陷其下,此时既要防热之为病,又不可不防那一阴在我们无所防备时偷袭。

日为阳精壮阳气,一觉闲眠百病消

万物皆可分阴阳,而阴阳的由来本于太阳和月亮。所以日也就是自然界中最大的,也是最本质的阳。我们说天道自然,养生就是要紧随自然的规律,这最自然、最盛大的阳可以给我们多少补益啊,如果浪费掉了就太可惜了。

古人云:“日为阳之精。”日是阳的精华所在,当春夏交接的时候,天气不冷不热,是采阳的最佳时刻。老年人不妨把晒暖阳作为每天的必修课。大家知道的晒太阳的好处莫过于可以补钙,但这只是阳光作用中的九牛一毛。

中医中有一种灸法叫日光灸。就是把艾绒铺在要灸的穴位上,然后到太阳光下曝晒,太阳光的热度可以起到类似于灸法的疗效。古人认为:“日,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事实上也确是如此。打个比方,植物一般在阳光充足、土地湿润的地方长得又快又大,在阴暗不见光的地方就只能生些苔藓而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阳光是万物生长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规律,是人也应效法和遵守的,既然动植物都需要阳光,那人也就不例外。

《列子》中有一个小故事,说一对老农,家里十分贫寒,也没有过冬的棉衣,冬天的时候老头儿就在外面背阳而晒,直晒得通体温暖,很是舒服。回家他就跟老伴儿讲:“这晒太阳太好了,这么好的事别人都不知道,多暖和呀。我们要是把这事儿告诉给了皇上,那能得多少奖赏啊!”故事听着好像笑话,不过却已经把太阳的作用讲清楚了。太阳最大的作用就是温煦。在我们身体上,背为阳,腹为阴,让太阳晒晒背对心肺有很大的好处。背部有很重要的穴位,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屏障,易因受寒而影响到心肺的健康,特别对于有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气管炎等各种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来说,晒晒太阳可以把寒气逼出体外。

晒太阳也要讲究季节跟时间。像上面小故事中说的就是冬天晒太阳。但是北部跟西部冬季气温太低,人不适宜在气候那么恶劣的条件下久坐于外。老年人更是不敢冬天的时候在外面过多活动。有些人说那我们站在窗户前面晒晒不行吗?还真是不行。玻璃阻隔过的阳光虽还有温度,但像杀菌等作用就失去了,所以还是让皮肤直接接触阳光的好。

南方从春天开始,北方一般就从立夏开始到夏至,这段时间太阳不会特别酷烈,温度又适宜,在上午9点多钟的时候,到外面溜达溜达,累了就背阳而坐,晒上半个小时,让自然的阳气驱除我们身体里的阴毒寒邪,何等惬意。

阳光还能振奋我们的精神,上班族一般压力都比较大,睡得晚起得早,白天工作易困,效率也比较低。晒太阳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年轻的小姑娘总怕被晒黑,又听了很多化妆品广告宣传的太阳对皮肤的害处,就都躲着太阳走。其实如果能在上班的路上走一走,或者上午能到外面小晒5分钟、10分钟的太阳,精神头会好得多,又可以神采奕奕地工作了。

除了晒太阳,立夏后人还要注意小睡。白居易在《闲眠》中写道:“暖床斜卧日曛腰,一觉闲眠百病销。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夏天天气转暖,本来人在热的环境中就容易困乏,所以中午小睡一下也合情合理。老年人更要注重小睡。夏天昼长夜短,老人本来就觉少,这个季节更是起得早,所以要在白天补充一下。

早上5点左右是阴气最重的时候,如果脏腑、骨节有什么病症就会在这个时候显露

4.巽卦立夏:初入夏时防热病(2)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出来。凌晨3点~5点是寅时,正是肺当值的时间,然后是大肠,如果这段时间睡不好就会影响到这两个脏腑。在白天小憩可以使人在平静的状态下重新调节身体的脏腑平衡,是夜觉不足的补益。

对于老年人来说,也不用择时,不一定偏要在中午才能睡,什么时候困了就睡一下,对缓解疲劳,调节精气很有必要。

夏风莫吹诸阳会,桑葚久服固阴精

到了立夏后天气转暖人的防寒意识就下降了。尤其在睡觉的时候,更是不注意。中医看来,温度高毛窍就会大开,腠理容易受风。关节筋骨接合处也容易被风邪所伤。但是这些地方都可以用被子盖住,只要不直接暴露于风下就没事了。而我们的头,更确切地说是颠顶,却没有那么好命了。中国人没有戴睡帽的习惯,把头蒙起来睡又是很不健康的,所以在睡觉时它也就没有什么遮蔽。而头部又是诸阳之会,阳经和很多穴位都在此汇集,一旦有风邪窜入,可令嘴目歪斜,风性善行,若风邪深植于经脉,可沿经游走,到时候就不光是头部的问题了,全身都会跟着遭殃。夏天虽然暖,也不能当风而睡,让风直接吹到头部,须知四季皆有风邪,不提防就会伤人。

到了五月,就是桑葚开始成熟的季节了。桑葚的果实期很短,不是四季都能吃到的,尤其北方地区,本不产此物,所以吃到的就更少一些。桑葚由青一转而成红,再由红转而成紫,最后竟有些发黑。若不小心弄到衣服上好似血污。桑葚本像血色,很能补益阴血,对阴虚血亏的头晕耳鸣,失眠遗精等都有很好的作用。古时候甚至把它和何首乌并列在一起,认为是长生不老的妙药。其味酸甜,能生津润肠清虚火,老年人如果能每日里吃几颗可比其他的水果强得多。即使没有新鲜的果实,把桑葚晒干或泡酒,也能保持功效。桑葚性味甘寒,能入肝、肾两经,所以有很好的固精作用。

百鸟喧嚣花似锦,空屋静坐也修心

以前有个老和尚,在山上闭关多年,大家都觉得他是位得道的高僧,就请他下山来给大家讲法。老和尚下山后备受追捧,时间长了心中就生出欢喜来,觉得自己佛法独步当世了。有一天,他的一个同为和尚的朋友来看他,对他说:“现在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师,经常在繁华的地方给人讲经说法,一方面觉得自己已经悟道,足以度人;一方面又觉得这样很烦累。”老和尚听了说:“这样哪里是悟道啊,他的心里已经被俗事搅扰了,一点都不清静了。”接着又问道:“不知您说的是哪位高僧啊?”他的朋友笑笑说:“就是你啊。”

佛教说“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尤其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要想制心就先要制身。那制心跟入夏的养生又有什么关系呢?夏季炎热,升腾的阳气易使人烦躁,这时心神就不能把持自己的行路。有一个词叫“魂不守舍”,神也是如此,中医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既包括生理方面的,又包括心理方面的。如果神的活动正常,我们的气血津液就流畅,情志也舒畅。如果神衰弱了,人就懒惰乏闷;如果神躁动了,人体功能就逆乱,气血会妄行,情志会亢奋。

夏季本身就燥热,加上外面繁花似锦,鸟语声喧,更容易让人心神荡漾。所以在还没有到立夏的时候,我们就先要把持住心神,让它不易动摇,这样即使夏至了,哪怕到了三伏天,也能够心静自然凉。

当我们在外面散过步,晒过太阳后,就该回到屋子里“守神”了。尤其是下午四点钟左右的时候,在屋子里不要被太多思虑搅扰,安静地坐一会儿,或做点简单的家务,尽量不去劳心。这样能够在气平神静的情况下吃晚饭。这时神慢慢地向内收敛,再过几个小时就能够安然入睡了。

说到修心守神,古人有句话:“就寝即灭灯,目不外眩,则神守其舍。”晚间阳气入内,阴气浮外,就好像太阳西落,月亮东升一样。但是现在的城市到了夜晚一般也是灯火通明的,即使房间关了灯,如果身居闹市,屋子里还是很亮。这种光就不是自然光了,会扰乱我们的心神。心神

4.巽卦立夏:初入夏时防热病(3)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的动静行止也是按照一个规律进行的,中医认为神由心住。心就像是神的家,《素问》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白天我们醒着的时候,神就在我们全身周游,所以人神采奕奕,精力充沛。当夜晚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休息了,神也要回到它自己的家里,在心里面休息,等待第二天重新工作。

如果我们的神到了夜晚还不能回心,那会怎么样?人就会失眠。而神又能驾驭我们的气血津液的运行,所以神不休息,我们身体其他的机能也就都别想休息了。《云笈七签》曰:“夜寝燃灯,令人心神不安。”光亮会引诱心神外出,因此晚上睡觉最好关灯,临街的屋子要用厚一点的窗帘。还有一些朋友睡觉时喜欢有些光亮,那样可以买个小夜灯,一点点微光,对人体不会有太多的刺激。

5.离卦夏至:防治冬病的好时节(1)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离卦()包括三个节气:夏至、小暑、大暑。

“至”有“极”的意思,夏至这天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这时天之阳最为强盛,万物也向最旺盛的顶点冲刺。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短,天之阳也就开始减少了。

《易纬通卦验》上说:“夏至,暴风至,暑且湿大暑,半夏生。”这里提示我们一个问题,夏至虽然热,但里面却有湿的气候特征。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离卦,离上下为两阳爻,中间是一阴爻,象征阳中有阴,暑必挟湿之象。所以夏至虽然天之阳达到最盛,但是在地则有暑湿。

我们夏天时越热,空气中湿度越大的时候,人也就越感觉头昏脑涨、胸闷困倦,没有精神头,这就是暑湿伤人的现象。

补肾助肺三伏天,慎补六味敷背安

仲夏之月,万物以成,天地化生,勿以极热,勿大汗,勿曝露星宿,皆成恶疾。忌冒西北之风,邪气犯人。勿杀生命。是月,肝脏已病,神气不行,火气渐壮,水力衰弱,宜补肾助肺,调理胃气,以顺其时。卦值姤,姤者,遇也,以阴遇阳,以柔遇刚之象也。生气在辰,宜坐卧向东南方。

《遵生八笺》

仲夏也就是农历五月,夏至一般在此前后。夏至,金胎水死。肾为水,肺为金。水和金一个在冬,一个在秋。所以根据《素问》中“春夏养阳”之原则,除了要注意当季的心以外,还要注意养秋冬的脏器。

《巧对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医生,很擅长对对子,有一次一户富贵人家的主人请他去看病。医生到的时候正赶上这富人在做衣裳,桌面上摆放着整匹的绸缎。富人想试探试探这位大夫,就指着绸缎说:“一匹天青缎。”大夫脱口而出:“六味地黄丸。”大夫的“才思”也算敏捷,我们也能从侧面看出,在古时候,六味地黄丸这个药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现代人一提到补肾,首先想到的都是这个药,再加上很多药厂铺天盖地的广告,把它做得好像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能吃的补益品。老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什么药都是为了治病的,过犹不及,吃多了不但没有好的作用,还会吃出许多毛病来。还有一些药,比如逍遥丸,广告上宣传得也好像是女性滋补的佳品,其实逍遥丸是疏肝理气,健脾调经的好药,治疗女性病只是其中的一个功效而已。药名的“逍遥”就有可以化解肝气不舒的意思,吃了这个药就不会郁闷了,情志就畅达了。所以像六味地黄丸和逍遥丸之类的药千万不能当成补药来吃,更不能看成是日用的保健品。药就是药,补是养生的一方面,慎补也是养生的一方面。

春夏为阳升阳旺之季,其中又以三伏为最。三伏天指的是夏至过后第三、四个庚日及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庚日属金,与肺相配,此时是温煦肺阳、祛散寒气的最佳时机。

现在很多人都有贴三伏贴的习惯。到了这三天,大家都挤到中医院,患者之多,可谓盛况空前。地域不同,医院不同,三伏贴的用药跟穴位也会有所区别。一般是把调配好的药敷贴在背部的肺俞、定喘等穴位,这可以强健肺气。盛夏人体腠理开泄透达,人体之阳气得天阳相助,这时药物容易透过穴位深达脏腑,故能疏通经络、温补肺脾肾。

哮喘的病人最适合这种方法了,如果能坚持每年都到医院敷贴药物,效果是很理想的。哮和喘在中医上是两种病,但一般都关乎肺、脾、肾三脏,正好是这种方法的对应病。

夜来虽热穿衣卧,绿豆胜冰消暑烦

人觉得热了的时候无非就是这么几种办法:一是脱衣服,二是找个阴凉点儿的地方避暑,三是开个电扇空调之类的吹吹风,再有就是吃点冷饮之类的。

这些方法都有效果,但哪些是比较好的,哪些会有些害处呢?我们先来看看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是怎么避暑的。动物都有皮毛,但是它们只是在秋天才会换毛,夏天就算天气再热也没见谁家的小猫小狗把自己弄得只剩下光板没毛一张皮的。这说明哺乳动物中的大部分是不把

5.离卦夏至:防治冬病的好时节(2)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皮肤直接暴露在外面而达到降温效果的。人的汗毛早已没有保暖的作用了,所以靠加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动物不能褪毛,但人却可以脱衣服。有些男性盛夏时即使在外面也裸露上身,这不但不雅,还容易生出许多病来。不要说在外面,其实为了健康,在家的时候也不要把前胸后背赤裸出来,尤其是夜晚的时候,最忌赤身在开风扇或空调的房间里睡觉。

一年四季都有风邪伤人。《黄帝内经》中就有八风之说,其中风从南方来的,叫做大弱风。它内可侵入心脏,外可侵入血脉,被它伤害有犯热性病的症状。古人避风犹恐不及,现代人睡觉时就更不能袒胸冒风而睡了。受热张开的毛孔很容易窜入风邪。风跟别的病邪还不同,风入人体后,很难疏泄掉,既不能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又不能自己再从毛孔窜出去。风性善行而数变,内可入脏腑经脉,外可停滞在皮肤之间。夏季之风易为心风,如果受到这种风邪的侵扰会有多汗、恶风、内热不通、大喜大怒、面赤舌红、疼痛不安等症状。在夏天的时候可要特别留神。

那为了消暑,除了物理的方法还有别的解内热的方法吗?民间的往往是最智慧的。中国人在夏天的时候喜欢喝传承了成百上千年的绿豆粥,那就是一剂消暑的好方。

绿豆性甘寒,能入心经和胃经。夏天体热小便黄赤的时候喝起来效果最好。很多人不知道煮绿豆的时候要不要把豆衣去掉。其实绿豆衣也是一味中药,药效跟绿豆一样,只是稍弱而已。所以作为一般清热消暑之品的话,不用特意将豆衣去掉。喜欢吃甜的人还可以加些蜂蜜,对热毒的痈肿也有很好的效果。

但绿豆毕竟是寒性的,体质虚弱的人不宜多食。久服会把体内的虚寒坐实,这样以后就更不容易调理了。

有言宣泄多倾吐,心脑不禁大喜悲

阳,在天为日,在地为火。夏至时天之阳就已经到达顶点了,这时人的精神活动受到阳气的鼓动,所以人容易烦躁,容易发火。在春天的时候我们让大家调养情志时尽量平和,但夏天时就不能只靠平和来压抑心火了。

夏至的火已经盛大,就像山火一样,当还只是星星之火时,还有可能扑灭,但如果已经成燎原之势,就很难扑灭了。这时我们的方法就是宣泄。我们可以适量地把心中的火气释放出来,让内外的阳气能够交通。

跟家里人,跟亲戚朋友多聊聊天。做一些运动也可以把身体中过剩的能量释放出去。大家一起吃饭时尽量不要吃上火的东西,像羊肉、狗肉这样的食物就要少吃了。

如果家里有老人的话这时还要注意家里要保持通风,尤其东南地区湿热严重,这种天气很容易酝酿心火,再没有适当的自然风能促使空气流动的话,就会使老人感到心里烦热、憋闷。

夏季是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的高发季节,人的情绪波动大的话我们的血管可是受不了的。所以夏天更要注意,不要大喜过望,也不要大悲伤心,要保养好我们的心气。

6.坤卦立秋:安逸宁静养脾胃(1)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坤卦()包括三个节气:立秋、处暑、白露。

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从这天起,气温应该逐渐下降。但是事实上,进入立秋后天气还是很热的,不但南方,就是北方地区也没有黄叶飘零的感觉,只是昼夜温差拉大而已。这从下一个节气处暑中也可以看出来。“处”有止息的意思,就是说暑热的天气结束了。前面说三伏中的第三伏也是在立秋之后的,这也说明了立秋后其实还有一段高温的延续。

木床厚褥穿软袜,早卧早起待鸡鸣

立秋过后,天虽炎热,但已经是阳降阴生之季了。年轻人对这季可能不是很有感觉,但年老体虚的人则要开始在早晚频繁地加减衣服了。骨瘦体弱的老年人在立秋尤其是处暑以后,就不应再用凉席等物了。一方面这些东西寒凉之性大,另一方面,影响睡眠质量,老人容易觉得硌得慌。老人要想睡得安稳,褥子就要厚软,所以从这时开始,就可以加一层薄褥,一年四季老人的被褥都要渐加渐减,不能嫌麻烦。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睡席梦思,弹性好,感觉也很软。但是这种软跟棉褥的那种软可是两回事。早前就有很多报道说睡弹簧褥垫之类的容易给筋骨造成不好的影响。老年人跟小孩子就更应该尽量睡木床,嫌硬的话就铺厚点的褥子,这样又暖和又养骨。

这时除了要适当地加褥子外,体弱虚寒的人还要注意,不能再光脚或穿丝袜了,而应穿上布质或棉质的袜子。中医认为水性就下,火性趋上,表现在人体就是脚怕冻,头怕热。以前人们认为即使盛夏穿袜也是应该的。现在夏天一般都穿丝袜,但是到了秋天,一部分人最好穿软的,舒适的薄棉袜,这样可以提前护持我们的阳气。须知这时阴开始复生,地气虽热,但天气已转性。

为了养气,到了秋天要早睡早起。秋主收敛,在这个时候就不能像在夏季一样,让大家把心火宣泄出来了。一般秋天的时候大家都开始囤积一些东西,留着冬天用。动物也都是该藏食物藏食物,该蓄积脂肪蓄积脂肪,道理是一样的。养生要积攒的不是脂肪,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不用储存那么多食物。所以回归初始,我们要积攒的是过冬的气,是能抵御寒冷的阳气,是能抗病的正气。早睡就是为了收气,将阳蕴于体内。

《黄帝内经》上说:“早睡早起,与鸡俱兴。”古代人计时设备匮乏,尤其是农民和平常百姓家,都以鸡来看时间,鸡叫就是要起来干活了。所以《黄帝内经》上也是告诉我们说要跟鸡一同起来,它叫了,我们就该醒了。但是肺气在寅时最旺,秋燥又伤肺,所以建议大家还是不要过早起来,老年人觉少的,也尽量在五六点再起床,以便保养秋季的肺气。

量腹食瓜防不化,多进甘滑脾益佳

“秋收冬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各色瓜果这个时候多半都上市了。而且这时的水果都当季,味道比人为催熟的好得多,价格上又便宜。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吃水果的也就比较多。但瓜果都是生冷之物。有的人说这个季节的水果也不凉啊,有些买回家还要用凉水泡一下才吃。但在传统观念中生食都含凉性,不易多吃。

胃喜暖,胃暖了才能腐熟食物,如果胃吃了太多生食就会凝住,这样胃就容易受伤,胃伤了,脾的运化也会受到影响。中医五行归类里在夏和秋之间有个长夏,属土,对应脏腑为脾胃。其实长夏也就相当于这个时间段。由此也可见中医与《周易》的关联。立秋以后,秋分之前,外暑阳仍炽,内微阴渐生,这时最宜调节脾胃。所以要提醒大家的就是这个时期少食生冷食物,尤其是瓜果,一是要卫生,二是要适量。那这个量究竟是多少呢?就是“量腹”。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体壮年轻的多吃点可能没事,但是老幼体虚的人,不能贪嘴。

那要保养脾胃应该吃些什么呢?秋为金,金主燥,燥表现在人体就是毛发枯焦,皮肤干涩,大便秘结,喉干易咳等。为了避免出现这些情况,就要吃些甘滑的食物。“甘之以悦脾性,滑之以舒脾阳。”木酸、火苦、肺辛、肾咸、脾甘,吃点甜的对脾

6.坤卦立秋:安逸宁静养脾胃(2)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很有好处。

我们希望自己的皮肤、头发都是顺滑的,尤其小姑娘,更是用一些护发素啊、身体乳液啊什么的,但这些可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想想我们身体里的津液都枯竭了,被燥邪伤害了,怎么还可能显出水润的样子呢?还有些老人,一到秋季便秘就特别严重,很多运动少、挑食的女孩子也都有这个毛病,这都是身体津液被煎着的表现。所以这时我们要吃能让肠胃、让身体发肤变“滑”的东西。

古人润滑的办法是“食麻”。麻在古代特指大麻,中药中有一味火麻仁,就有很好的润肠通便的作用。但是如果燥的情况不是特别严重也不用特意去药店买这味中药,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东西可以代替。比如干果中的松子就很好。把松子去皮打碎,熬一碗松仁粥,又香浓又润肠胃,还能生发脾阳。选松子的时候最好选那些白色饱满的,发黄有油味的就不好了。

世态炎凉皆看透,思虑半点不萦怀

去年我给一个国学班的学生讲课,其中有一位40多岁的女老总,她说自己说不上什么时候就腹泻,也不用吃药,过几天就好。她说话的时候双眉紧锁,据我平时的观察,她是那种心思细腻的人,又好操劳,成天大小会不断,隔三差五地还要作作报告。我问她腹泻有没有什么规律,她想了半天说:“没有。”我又问:“那你上次腹泻前都干什么了?”她说:“吃的应该没问题,我吃东西一直很注意,况且第二天还要去开个很重要的会,头天晚上我都没吃进去什么。”听她这么说我心里就有底了,然后又问:“那你为开会做了什么准备没有?”“有啊,每次如果有重要的会议要开我都很紧张,也不知道为什么,都开了这么多年的会了,还是这样。我会准备要讲的内容,有时要想到半夜才睡,晚上开始就腹泻,过了第二天就好。”

我这个学生的情况其实在很多人身上都发生过,有些上学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吃不下或腹泻,有些人第二天要出去旅游时,头天晚上也会腹泻。这种腹泻时间不会太长,一两天自己就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给我的学生开了个方子,告诉她:“我有一个办法,一点药不吃,就能让你痊愈。”她很惊讶,不太相信。我说:“你这种腹泻是脾的问题。不是说你脾有毛病,而是你的思虑太过,伤到了脾脏。脾在情志主思,就像我们说怒伤肝一样,思则伤脾。这不是中医随便说说的,像你这种情况的大有人在。如果你能减少思虑,这种现象自然就好了。”

“那思虑怎么能减少呢?”她还是很迷茫。“下次开会的时候你试试把材料准备好后就不要重复地再考虑,晚饭后过一个小时运动运动,该看电视看电视,该跟家里人聊天聊天,总之尽量不要管它,你觉得你不多想几遍最坏的情况能是什么?”“也没有什么吧?我平时思路很清晰的,其实在会上发言,作报告都很好的。”“对呀,所以你索性不管,你试试看。”

再来上课的时候她很高兴,一直说这太神奇了,怎么这样就好了呢,居然不用吃药就可以治腹泻。其实很多情况都可以靠我们情志进行调解的,平时保养脏腑,调解心情,健康就不期而至了。

要想保证脾脏的健康不止是要少思虑,还要注意在这个季节的保养,因为这是脾气旺盛的时期,所以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上面说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解,还可以每天利用半小时按摩下脾胃上的经穴。比如大横穴,它在脐旁四寸,脐旁四寸也就是乳头与胸正中线的距离。在大横和脐之间还有一个穴叫天枢。天枢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这样左右一共就有四个穴位,这是每天都可以按揉的,尤其对于平时易腹泻、便秘的人,应该多按,还有在腹痛时也可指压按摩。

7.兑卦秋分:深秋防干防咳嗽(1)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兑卦()包括三个节气:秋分、寒露、霜降。

秋季共九十天,秋分就是平分秋季,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这时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北半球的秋天一般从秋分才真正开始。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时的阴阳相半一是指它处于夏冬之间,二是说秋分这天昼夜平分,各12小时。

秋燥之气,轻则为燥,重则为寒,化气为湿,复气为火。

重则为寒者,寒水为燥金之子也;化气为湿者,土生金,湿土其母气也。

《温病条辨上焦篇秋燥》

兑卦下两爻为阳,最上面一爻为阴,说明这一卦既有燥阳又有寒湿。正像《温病条辨》中所说,秋天的燥气轻则为燥,还可根据当年气候的不同,分别化成寒、湿、火等外邪。兑属金,金生水,所以能化寒。土又能生金,湿土为金之母,所以又能掺杂着湿。

搓热双手熨眼目,健体轻身冻头脑

到了秋分,大江南北就都能感觉到秋的气息了。秋分金旺,金克木,所以秋又为木死之季。这时要注意两方面的保养。一是养肺,因为这时肺为当季之脏腑;二是养肝,因为肝气极弱,必须保存这一点点种子,到了冬季,肝气就能重新孕育,到春季生发。

到了秋天我们都会觉得空气里的水分特别少,尤其是黄河以北的地区。人跟人的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有的人从这时开始皮肤就易起皮、干燥;有的人觉得嗓子干,喉中好像有痰,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还有的人眼睛特别干,使劲一闭眼又觉得酸疼难忍 这些都是燥的表现。症状虽然不一,但原理是相同的。

春季的时候我们教过大家把手搓热敷脸,这里再教大家一个防燥伤眼的小方法。将两手搓热,然后手掌整个敷压在眼睛上。手上的温度可以促进眼周的血液循环,微微的压力可以促进视距的回调。这个方法对三种人特别有效,一是老人,二是久用电脑的上班族,三是学生。人到老年气血虚,精血不能向上濡养双目。电脑族跟学生都大量用眼,“久视伤血”,这类人肝血必然受到损害。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把眼睛闭上时,也就暂时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再以温热的压力促进血的运行,这样就能起到行血养眼的目的。怕眼周会长细小皱纹的女性,也可以使用这个小方法。尤其在洗完脸,涂了眼霜之类的保养品后,能促进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到了秋分天气已基本转凉,但还没到不敢出门的程度,这是老年人强身健体的好季节。老人最好能学学太极拳之类的活动筋骨的运动。不用打得很精准,只是这些动作中的开合比较大,从肉到筋到骨都能运动到。身体不好的老人可以学学“甩手功”之类的。主要的目的就是让肉跟筋都能得到锻炼,而且秋天的运动要稍微用点力,跟春天的健走还有所不同。秋天草木凋零,整个自然界的阳气都在寻找归息的地方,就等着冬天到来,蛰伏聚藏。所以人也容易沉静,身体会变得沉硬。这样一来就必须人为地把筋骨肌肉拉开,提醒它们继续健康地工作。因此适当的体育锻炼,尤其是让人精神振奋,能增加人气力的运动更是应该常做。

从立秋开始,我就提醒老年人要开始注意保暖了,但这里我却说要“冻头脑”,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不是的,头为诸阳之会,阳气都蒸腾于上,而且人身最高点是头顶,也最接近太阳,所以头可以说是人体最经冻的部位了。我们要暖脚,同时也要适当地冻头。“脑为髓之海”,是元神的寄居地,如果脑不清明了,那我们的精神就会被搅扰,而凉爽的温度有利于我们保持清醒。再者,先适应寒冷的天气才能培养耐寒的体质,在秋天我们不妨冻冻头,给身体一个缓冲。

肺怕伤津多饮水,痰咳虚热梨子粥

炎热的夏季,心火已经亢盛到顶点,所以必须有秋的肃杀、收敛来对其加以制约。秋为阳中之阴,这时既有阴有阳,又怕阴阳有一方偏盛,跟人的肺脏特点相同。“肺为娇脏”,它娇贵之

7.兑卦秋分:深秋防干防咳嗽(2)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处就在于冷也不行热也不行,燥也不行湿也不行。就像恒温动物,总要在一个固定的点上,它才能运行正常。

秋天干燥的空气对肺是个不小的挑战。肺的作用之一就是把脾运输来的津液中轻清的部分向外向上输送,把混浊的部分向内向下输送。如果肺不能促使皮肤排出汗液,就容易导致水肿,或皮肤干燥,脱皮。对付这种情况的最好、最经济的办法就是多喝水。因为体内的津液在秋天容易被燥炼掉,所以补充水分是最根本的方法。水源充足才能保证肺的正常运动,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秋天风大,尤其北方一些城市,常感觉沙石漫天,好像空气里一点水分都没有。同时也觉得嗓子好像被风沙吹干了一样,或者有痰停在气管里,憋闷得很。

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家庭都会吃冰糖蒸梨,又甜润又治病。一般把梨拦腰切开,去核儿,内部的梨肉稍微弄碎点儿,放进去些冰糖或蜂蜜,把上半部的梨盖上,然后蒸熟就可以了。可能有的人还会觉得这样有些麻烦,再简单点,可以把梨削成小块,放到电饭锅里,加点水和少量的冰糖或蜂蜜,跟煮粥似的煮一下就可以了。

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去皮,如果虚热咳嗽的症状很严重还可以在里面加几粒川贝母,但不要用得过多。

有人说:“我也经常吃梨啊,为什么还是会肺燥咳嗽呢?”梨味其实是甘、酸的,其性为寒。吃多了还容易损伤脾胃呢。所以古医书说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无论蒸煮,每次吃得都不要太多,最好一天两次。早上也可以把梨切片,加粳米煮成粥,当早饭吃。

金主肃杀思振奋,秋虽寂寥胜春朝

“秋三月,此谓容平。”秋天是万物成熟,容受平定宁静的季节。“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时要收敛我们的精气神,减少秋季的杀气,使其平息。一直不要外驰,要让肺气清静。这就是保养收敛秋气之道。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中秋节也在秋季,一般家里人都聚在一起吃水果、月饼,赏月。但是秋天给人的感觉却跟这种丰收的喜悦大不相同。到了秋天人们看到草木凋零,感觉冷冷清清,阳气在做回藏前的最后挣扎,阴气渐渐充盈于天地之间。

古时候为了避开农时多在秋天开始结兵打仗,打仗就要兵戈相见,就要死人。而萧瑟的秋风又容易让人心情不好。有首很有名的宋词,开头两句就是“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什么是愁?就是心上加个秋。秋瑾也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可见古人悲秋不是没有原因的。

那在秋季,尤其是深秋,怎样调养我们的精神,不使它受到这种阳收阴长的影响呢?那就要安宁。思维要趋于平静,不要张扬,这样就符合秋天阴阳消长的特征了。再有,让精神平静不等于低迷,我们不能让生气随秋天泄掉,还是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别到了秋天就跟古人似的悲起秋来。秋高气爽,积极振奋的心态可以让我们的身体也觉得轻松起来,过一个开心的秋季,人也会觉得年轻的。

8.乾卦立冬:养骨温阳初冬始(1)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乾卦()包括三个节气:立冬、小雪、大雪。

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孝经纬》上说:“霜降后十五日,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冬是指一年的田间劳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就要结冰了。

冬季叩脚最养骨,早卧晚起待日光

肾主冬,主骨生髓,在冬季要注意肾脏和相应功能的保养。其实在立冬到冬至之间按周易八卦来看,还是属于秋冬之间的。乾卦也属金,而不是水,说明还没到深冬,冬至才是肾气最旺的时候。但老话讲未雨绸缪,所以要想保养某个脏腑和身体的某种功能就要提前着手,最好不要等亡羊了再补牢。

一入冬就要注意骨的保养。尤其对老年人,骨简直太重要了。老年人的骨关系到晚年时光的质量。骨健就能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能行动,不易骨折受伤,也不会成“弓背奶奶”“弓背爷爷”。

要保证骨的健康就首先要保证肾的健康。火性炎上,水性就下,我们也都知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所以人体的脚便显得非常重要。我们的脚底只有一个穴位 涌泉,脚心有个人字沟,它就在脚掌前1/3人字沟的交点上。

这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根”。什么是根?根就是根本、开始,是肾气的起始。这类穴也叫“井”,我们看到井就会想到是出水的地方,也就是源头,是精气的源泉。而肾经的起穴又叫“涌泉”,就是让精气源源不断,喷涌而出。此处也接地气,只有它直接贴在地面上,大多时间都与地气相接,因此我们才总是强调脚要保暖。

立冬后,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过脚,就用两手大拇指在这个穴位上按揉,脚掌皮层一般比较厚,老年人多体虚乏力,力道不容易渗透,这时做子女的最好能帮帮忙,一边陪父母聊聊天,一边帮父母按按涌泉穴。丈夫妻子也不妨互相帮帮忙,今天你累了我帮你按按,明天我累了你帮我按按。如果没人帮忙也不要紧,自己慢慢按,边看电视边做既不耽误事儿又能保健。

按完涌泉后用两手手掌搓双足内侧面,也就是脚大拇指侧面这边。这上面可是有很多重要的穴位,肾经、脾经都从这里经过。搓到温热就行了,如果能再按按这里就更好了。

这些好用的小方法我告诉过很多朋友,有一次我问一个人按我说的做了没有,他说:“你说完我就想做啦,但过几天才是立冬呢,我好不容易才忍住。”我听了之后不由得大笑。不光是节气养生,其实其他的养生方法多没有那么拘泥的。非要几时几刻做什么,错开一点也不行的方法不是没有,但太少太少了。对于保健,要掌握阴阳的大规律,《周易》告诉我们的也无非就是阴阳,其他的都是从这两个范畴派生出来的,是人为的细分,所以把握总则,然后适时而行就可以了。我们说什么节气做什么也是个大概的情况,北方和南方气候相差那么大,也不可能都统一啊,所以再告诉大家一次,养生不要刻板。像按揉涌泉穴,要是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做那还更好呢。

在秋季的时候我们说要早卧早起,按古代的计时法就是早也不要早于鸡叫前起。到了冬天就还要晚一点,一般要等太阳出来了才起。这时候开始见阳气,年老体虚的人不易被阴气所伤,使人体之阳接于自然之阳。但很多上学的上班的人都是天不亮就得爬起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有条件的人就尽量多睡一会儿。当然,多睡可不是要太阳晒脊背了才起,那样阳气不得生发,所以我们才会有越睡越不清醒,越睡越累的体会。

固气少酌山药酒,性防积冷定需姜

山药本来叫薯蓣,因为唐代宗名叫李豫,为了避讳,山药只能改名。到了宋朝,宋英宗又叫赵曙,为了避曙字的音,它最后就改成叫“山药”了。

山药是平补的药物,它的作用很和缓,能入脾、肺、肾三经。不但滋阴补气时用它,脾胃虚弱的时候也可以食用。爱喝酒的人可以到药房买些处理过的山药来泡酒,如果肾虚严重的话

8.乾卦立冬:养骨温阳初冬始(2)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还可以连带山茱萸和熟地黄一同泡,每天喝上两盅,对固肾气养阴津很有好处。不过要注意,酒不可过量,别以为是药酒就可以随便喝,再有,山药酒不用全年都饮用,跟上面我们讲的按摩涌泉穴不一样,一般喝到立春就可以停了。

喜爱《红楼梦》的朋友肯定对大观园里吃螃蟹的那段故事记忆深刻。薛宝钗作了一首螃蟹诗,其中有一句是“性防积冷定须姜”。古人在吃螃蟹时都要配上姜,因为螃蟹性寒,要吃点姜把寒气化开。

有句俗话叫“男子不可百日无姜”,姜是温阳的圣品,不但男性,对女性也一样重要。到了冬天,无论外面天气多冷,可能冻到我们的皮毛,但千万不要冻伤我们的脏腑。这时不妨在做菜的时候加些姜,对家里人都有好处,女性多吃些姜还不容易生老年斑。

姜喜欢长在温暖湿度适宜的环境中,阳光要温煦,又不可太燥烈,想想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植物,上不失阳,下不失阴,得阳又非大刚大烈之曝阳,得阴又非寒冻霜凌之至阴,其温阳的作用必然强盛,又不会大伤阴津。不单单是吃,用它洗头洗脚都如小药。

但姜也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吃的。宋朝奸臣秦桧一直想通过拉拢权臣来控制朝廷。一次,他写帖请大臣宴敦,宴敦早就知道席无好席,宴无好宴。不仅谢绝赴宴,还叫使者带口信给秦桧,说:“姜桂之性,到老愈辣。”民间所谓的“姜还是老的辣”跟这个故事如出一辙。姜毕竟是辛辣之物,老姜更胜新姜,所以体虚寒盛的人宜食。阴不足、阳偏亢的人就不宜多吃了。

身要息止心要静,无怨无惧百病消

《阴符经》说:“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气功里也有一门“龟息功”。练功时只需静坐潜心,然后按功法运气修炼即可。可为什么要像乌龟那样呢?龟是好静而长寿的,它最懂得息止对于生命的意义。

到了闭藏的冬天,就如同土地一样,人的身体也要休息休息了。我们说早卧晚起,说保精养气,其实都是给身体一个环境,让它能歇过来,等来年春天再跟万物一同复苏。这时我们的神,我们的心也要休息。心神要静,静不是完全的不动,出家人尚不能完全做到,我们也就不必这样做。所谓的静、止是说我们的思虑不要太杂,不要太多。

冬属水,在情志主恐。对于老年人来说,恐的是什么呢?常听到很多年纪大的人说“不知道今年还能不能过去”“真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对生命的渴望和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往往让人心生惶恐。但我们再想想,这世界上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活到七八十岁的,我们能活到这个岁数,每天吃饱了,还能出来聊聊天,晒晒太阳,跟朋友打打小牌,享享天伦之乐,不是应该庆幸,应该感激的吗?这样一想,还有什么可怕的,还有什么可愁的呢?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身体养好,每天快快乐乐地生活。

 

9.坎卦冬至:最宜护阳养气血(1)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坎卦()包括三个节气:冬至、小寒、大寒。

冬至这一天,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冬至以后,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

“冬至日阳气归内。”正如坎卦所示,这时虽然气温最低,但中间已有一点阳气开始凝聚。冬至,水旺。我们的肾阳已经达到顶点。就像夏至的离卦中有一阴一样,我们须知天气与地气其实是不同时的,所以在天之阳高的时候,气温都会很高,但地气却会有残余的阴气。

年高少浴不早出,大热生汗恐春伤

现代人都很注重个人卫生,而且生活条件也好了,数九寒天的时候也大江南北各显神通,或暖气或空调或小太阳,把室温弄得高高的。这时大家都觉得跟夏天似的洗个热水澡对身体没什么,反正屋子里不冷,又不会感冒。

其实在冬天即使室内温度再高,老年人也不宜洗澡洗得太多。现在的人冬天也能享受到的温暖是跟自然界规律相悖的。天地有四时,阴阳有消长,人在冬天身体也应处在闭合的状态。说得通俗点,洗澡的时候腠理毛窍是开着的,体内的阳气容易散掉,在夏季,外面也充满阳气,这样人与自然的气息交流置换,以阳易阳,符合自然规律。但冬季即使人为地把室温升高了,天地间还是阴盛阳衰,老年人体弱,阳气本来衰微,所以以养、以保为要,适当减少洗澡的次数是必要的,这也不代表就是不卫生,比起古人“一生三浴”我们的卫生情况可是好得太多了。

早上外面有雾气或能见度低时,尽量等雾散了,粉尘沉淀了再出去。冬季早上的温度又很低,起床尚要迟一些,晨练什么的就更要推迟点,等天地阳气渐充时我们出去就不容易生病了。

再有冬主收藏,大汗伤津,所以尽量不要让自己出太多的汗。有些朋友觉得汗是体内没用的水分,出出汗能把身体里一些有害的物质排出来。汗液确实会带出毒素,很多中药都是靠发汗达到治病目的的。《灵枢》中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它有温养肌肉、皮肤的作用。因为汗是走皮肤的,所以它为阳,而津液中的“液”走的是骨,是脑髓,所以为阴。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大汗伤阳的原因了。冬天我们养身体里的本真,等到春天的时候就像有了萌生的种子,如果冬季时常大汗,就会使阳气轻浮,体内无根,到了春天就会生温病。

男子保精枸杞膏,女养气血大枣汤

古语说:“去家千里,不食枸杞。”为什么离开家远的时候不吃枸杞啊?难道它不好?恰恰相反,不食就是因为它养精固阳的作用太好了,男子阳精太壮又不在家中岂不容易乱性?所以古人说了这既智慧又有趣的话。

枸杞能入肝肾两经,是补虚的圣药,因为是平补,药效比较缓和,所以平时吃一些或加在食物中也没问题。上了岁数的人,或本身肝肾不足的,平时爱腰酸头晕,视力下降,男子遗精,都可以吃一些。民间盛传枸杞膏,比我们一般生吃药效要好,大家不妨试试。

把枸杞子用水洗净,捣烂,加点水用慢火熬煮。熬的时候多搅一搅,不要熬烧糊粘底。要熬得稠一点,晾凉后装在密闭性好的容器里,每天早晚吃上一匙,吃到立春即停。古人说能“轻身壮气,耳目聪明,须发乌黑”。

枸杞也是滋阴补精的常用药,酸甜,口感很好,还能抗衰老,提高免疫力。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宜长期服用的,比如低血糖的人就不要天天吃枸杞膏了。

女子赖血而生,血为体之阴,正符女阴之性。大枣在中药里其实首用于补气,并兼有养血的作用。传说古时候宫里有位娘娘,派了亲信去给她找驻颜益寿的方子。这亲信有一天走到了一个破旧的村子,实在口渴,就敲了一家门,想要口水喝。给他端水的妇人双手粗糙得很,看这双手的粗糙程度此人足有50多岁,但看脸紧实光泽,身体硬实,气力颇好,也就30岁上下。于是他好奇地问妇人多大年纪,妇人说已经50岁了。这亲信大惊,问她吃了什么好东西才保持不老的。妇人苦笑着说:“还好

9.坎卦冬至:最宜护阳养气血(2)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东西呢,一天到晚都吃不饱。有时就靠几个枣子顶着。”原来老妇人家着实穷得很,打的粮食不够吃,每年秋天就把家里几棵枣树的枣子晒干,放在大缸里,冬天粮食不够了就吃枣充饥。几十年下来,虽然年纪渐增,却体力气血一如青年。

我们很多人都像这位娘娘一样,费尽心思想找些偏方秘法延年长生,但真正有效的其实就那么简单,古就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礼泉饥食枣”之说,可见,大枣真是温补的好东西。

枣最好是色红肉厚的,吃起来香甜黏软,但作为养生来讲每次不能多吃。每天生吃几颗,或放在粥饭里都可。那为什么不给女性介绍一些直接补血的东西,而是这补气兼补血的大枣呢?血就像是江河里的水,流动起来才能保持里面的生态平衡,干净清澈。这就是所谓的“流水不腐”的道理。血在我们的血管里也是要不停流动的,如果流得慢了,里面有害的东西就容易堆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血管就像堆满淤泥的河床。那怎么能让血正常地流动呢?中医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是血液生成和运动的动力,血又是气的载体和化生的基础,所以在冬天万物运行都放慢脚步的情况下,我们身体的运行也是缓慢的,这时不但要养血,更要养气,养推动我们体内运动的原动力。所以女性在冬季每天都能吃几个大红枣的话就再好不过了。

不拘不纵温和性,水火相交迎初阳

冬至是一年中阴到尽头,阳开始复生的时候。如果用十二消息卦来划分节气的话,则此时是复卦,也就是一个阳爻五个阴爻的一阳来复。为了迎接阳气的到来,这时我们的精神要处于一种休息、静养的状态。

为什么我们说这时要水火相交呢?冬属坎,坎为水,水为肾所主,好像跟火没什么关系啊。《周易》中有一卦“水火既济”,既济就是已经过河了。这卦上为坎,下为离,水在上,火在下。如果按照我们惯常理解的来看,水性是就下的,火性是炎上的,好像倒错了,应该是个不太吉利的卦。但正因为水在上,才能向下流,浇灭心火。所以,水和火交织在一起时,心火就不会过于亢盛而肾水也不会过于凝聚。

养精神其实养的就是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心肾不交就会出现失眠、心悸、健忘、遗精等症状,所以要掌握好水与火的关系。冬季要温和,既不对情志过分地拘控,也不要放纵。比如说还可以如常跟朋友家人出去吃吃饭,小酌一番,但是不要喝得大醉;晚上可以出去娱乐一下,但不能直到筋疲力尽才回家 凡事有度,像醉酒、透支型的娱乐都是伤身的,全年都应该避免,只是在冬季尤其如此,在冬季不注意这些方面,受到的伤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