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凉柜温湿度要求:我们怎么越来越穷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05:02
    小时候我们并不觉得自己是穷人或富人,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中,贫富差别似乎只有万恶的旧社会、以及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社会才会有,直到有一天,国门大开,我们发现自己突然成了穷人,于是穷则思变。

  “三中全会”后,中国兴起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浪潮,在解放思想的旗帜下,中国开始重新认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虚心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并引进国外投资和管理机制,甚至理直气壮的要与国际接轨,仿佛社会主义加了“初级阶段”,什么事情都可以“摸着石头过河”了。

  于是,以前不敢赚的钱,现在可以赚得心安理得,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为,现在可以大摇大摆地招摇过市。中国的“一部分人”通过“敢为天下先”,成了今天富人俱乐部光荣的新贵,而另外更大部分的人,则成为固守传统生活方式的穷人,在中国,它有个含蓄而又体现被关注的名字:“弱势群体”。

  什么叫“弱势”——其实它并没有与之对应的名字,尽管社会学家把现实中的富人,作为穷人这个称谓的参照对象,但是,“富人”这个称谓,原本就是最体面、最值得尊敬的代名词,如果非要为他们寻找一个负有使命感的名词的话,那就是有人把他们叫做“社会的精英”,因为事实上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是这些“社会的精英”率先打破了所谓的“大锅饭”,走在了社会进步的前列,并且还肩负了带动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起来的重任。

  历史果真这样发展的吗?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个侧面,重温一下穷人的上帝——富人,是怎样带动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起来的。

  股票的风险

  穷人想脱贫,靠得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因为穷人脱贫既没有原始积累,又没有足够的才能,他们匮乏的经济资源,使他们又不敢去冒创业的风险,只能每天为了生计维持着他们现有的生活水平,他们整天为了生计奔忙,活动范围有限,从而失去了可能出现的创业机会,“脱贫”的梦想,只能等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一天了。

  90年代初,股票这块馅饼突然降临中国,穷人仿佛看到了“苦尽甘来”的希望,在舆论的指导下,很多穷人相信,股票涨跌的随机性和公正性,打破了富人垄断的财富,于是在一段时期,全民炒股成为中国特有的一道风景线,连毫无智商可言的小脚老太也仿佛成了某家企业理论上的“股东”。

  但是穷人哪里知道股票的本质,股票和证券市场原本是资本主义资本运作的方式,早期它是资本家榨取社会的一种融资行为,资本主义进入中期,随着国家对证券市场的严厉监管,有价证券才成为了老百姓投资未来的手段之一。

  今天,新中国的股票历史,只经历了短短十几年,在其尚不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资本主义早期阶段的各种症状,由于有关法律条款的缺位,市场先与法律的发展,使一些所谓的“社会精英”有了大展

  拳脚的机会而毫无顾虑,他们不惜官商勾结,暗中操纵股市,通过各种手段,大肆骗取股民的盲目投入,然后自己清仓溜之大吉,从中牟取暴利,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富,而让尚在贫困线上的人,加入了穷人的行列。

  可怜的穷人,又一次上了富人的当,他们哪里知道,没有大多数人赔进,哪有他卖出的赢余,股票,从来就不是穷人用血汗钱可以与之公平对决的。

  企业“产权改制”

  在目前中国大富的民营企业家中,有许多原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下,他们管理的企业倒闭了,却摇身一变,又成了原来倒闭企业的主人,这是所谓国外摆脱国有企业困境的先进经验,美其名曰:“MBO”(管理层收购),于是,这些国企领导人为了达到将国有资产占为己有,不惜通过官商勾结、财务造假、大幅度提高管理成本、资本运作等手段,蓄意做亏企业,使企业股价暴跌,然后他们利用国家法律尚不健全的空隙,以合法的名义,实现所谓“产权改制”,合法的吞噬国有资产,把老弱病残的劳动力“买断工龄”后,扔向了社会,让穷人去适应市场经济的残酷。

  穷人开始想不通,为什么社会主义到了今天,昔日当家作主的企业主人翁,突然成了改革的包袱,而那些民营企业家却在讲台上堂而皇之的大唱改革的赞歌,张扬自己的创业精神,从不坦诚他们是如何巧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大量攫取社会资源的,从不坦诚他们是如何不顾国家劳动保护条例,压榨和剥削工人的廉价劳动力和剩余价值的,他们似乎只会谈成功,却从不讲成功背后的原罪。

  他们的成功,使更多的人变成了穷人,当社会绝大多数资源被一小部分人占有的时候,穷人为了生存,便开始相互竞争,为得是能够在剩余的资源里,分得可赖以生存的一小杯羹,随着农民纷纷涌进城市,城市人口的失业率越来越高,发生了供大于需的现象,它为富人提供了压缩成本、获取更多利润的机会,而地方政府为解决失业问题,往往在劳工纠纷时,权利更偏向于用人单位,可怜的穷人,为了自己不会失业,甘愿为富人创造财富,成功之道,仿佛真的变成了“剥削有功论”。

  医疗福利“产业化”

  有个现象非常奇怪,今天,在一些被我们昔日称为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里,他们的医疗福利实行的是半社会主义化的政策,倒是我们这个社会主义中国,却要将人民的医疗福利,进行产业化推向市场,这种源于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将医院变成了公司性质去追求利润,而医院为了创收,不得不采取企业的管理理念,广告宣传无所不及,医生仿佛也成了一名产品营销员,把病人当成了他们的客户,于是多开药方、以关心病人健康作为幌子,为他们提供更多额外的服务。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农民基本不去医院看病,城市里的人,小病不敢去医院,白衣天使在治病救人时,居然还要收所谓“弱势群体”的“红包”,它几乎成了医生对病人履行承诺与否的潜规则,于是,穷人在要命还是要钱的痛苦中苦苦挣扎,如果“不幸”,家里四位老人尚在,且体虚多病,穷人的经济负担更是雪上加霜,时间一长,便“久病无孝子”,恨不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似乎是穷的结果,更像是穷人面临的道德选择。

  中国有句俗话:“人穷志短”,人到了赤贫,道德就会被冲破底线,连自己的养育之人都尚且这样对待,“和谐社会又从何谈起?中国有“孝为先”的传统美德,这种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美德,如今却成了百姓家庭的一种负担,也成了自己若干年后的真实写照。

  教育改革“市场化”

  中国义务教育是9年,高中实行自费分级制,重点高中分数线基本由学校控制,且每年上调,那些不到分数线的学生,想进重点高中,必须交纳数额可观的所谓“赞助费”,那些“望子成龙”不想继续受穷的家长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是掏空家里所有的积蓄,甚至不惜借钱。孩子到了大学后,每年是超过1,0000元学费负担,四年下来穷人几乎是清家荡产,钱从哪里来?每个家长心中都有一笔心酸的血泪往事。

  我们常常说,强国靠教育,但是把教育推向市场,使原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失去了将来报效祖国的机会,而那些学业优秀的学生,大都在大学一到三年级,就急着在准备考“寄托”(GIE和托福),等待出国生造,将来能衣锦还乡,或光祖耀宗、或替家长还债,国家四年的教育投入,就此都成了“为他人作嫁衣裳”,有媒体曾经还沾沾自喜的宣传,中国的某高校世界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你不想想,你培养的人才都去了国外,那还是自己的高校吗?

  我们以前都这样认为,是国家培养了大学生,按照这个逻辑,大学生一毕业理应听从国家的安排,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可现在是,普通大学生国家把他们推向社会,让他们自谋职业,高才生却一个也留不住,等他们“海归”现实吗?拿了人家的美圆,不“反华”算是有民族气节的了,——这能怪“没良心”的学生吗?大学四年寒窗,靠的是学生家长勒紧裤带,你国家凭什么要他们“爱国”?

  所以,教改市场化,不仅使国家人才流失,阻碍了国家的科技强国战略,也让家长为自己下一代能够摆脱贫困,献出整个中年美好时光,过着含辛茹苦的日子直到老,却未必能等到“乌鸦反哺之孝”的那一天。

  房产改革私有化

  也许中国房产商的暴利性,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特征,随着国家全面实行住房私有化和市场化,日靠单位分房的老百姓,一下子有了对房屋需求的自主性,也许这是国家“房改”最具人性化的一面,但是,由于中国目前的房产价格居高不下,穷人仍然无缘改善居住条件,这使得有能力购房者,不得不承受开发商和银行的双重压迫。

  由于国家对房产商的干预不够,政策不到位,长期以来,中国的房改处于一种畸形市场化的状态,开发商乘机热炒高楼,以牟取暴利,整个房产市场品牌一个比一个高,低价普通房却无人开发,就是经济状况稍好一点的工薪阶层,也只能靠银行贷款购房,现金购房无异于“痴人说梦”。

  一般来说,买房后连本带利偿还银行贷款的资金,有几个方面构成,一是多年的积蓄部分,二是单位公积金部分,三是每月从工资中提取部分,这三部分向一根绳索,牢牢的套住了“还债奴隶”,夫妻双方条件尚好的工薪阶层,尚且不得不毕生省吃简用生活,穷人就更难以说清,购房到底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还是掉入富人的陷阱。

  中国的房产开发在这种虚高的热炒中,不断在盘剥穷人的血汗钱,而国家现在所能做的,似乎只有靠出台相关政策,来所谓健全房产市场,中国穷人这么多,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他们更需要的是能够住得起的普通住房,而不是靠毕生还债住进豪华楼盘的享受,国家为什么不将目前闲置的2千忆公积金利用起来,自己经营国有的房产开发,大量建造适合被称为“弱势群体”居住的安乐窝,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呢?。

  后记

  改革开放前,我们都生活在一样穷的水平线上,或者说,我们在社会相对公平的环境下,生活得一样的富,我们常常说,穷人和富人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现在看来,其实不够准确,从现实的角度看,这个“相对”应该是“对立”才更为科学。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有穷人就有富人,富人越富,穷人就越穷、越多,原因是富人的财富,是通过对穷人的无情剥削获得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原始积累”的名词,并向我们揭示了“原始积累”血淋淋的构成,——这是19世纪末开始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写照。

补几句:

记得以前学马列的时候有一句话“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掠夺的血泪史” 这个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国家这个重量级别上已经很明显地体现最有效的方式:掠夺。纵观中外古今史,无不靠掠夺发展。古有向北荒南蛮扩展,六国合并统一。中有资本主义国家全球性的侵略占有抢掠。今有大企业吞并小企业,当官的搜刮无官的,富人压榨穷人,生物界也有大鱼吃小鱼。所以,只有掠夺才能发展,只有掠夺才能扩张,只有掠夺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有掠夺才能生存。掠夺什么?掠夺资本,掠夺财富,尤其是土地以及土地下边埋藏的资源…… ,今天来看马列---是全对?还是全不对?抑或半对半不对? 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