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卖锡蒙鲜羊肉吗:十二灵穴能让人体固若金汤 二十九种按摩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3:40:08
如何养生?我还是那句话,道理懂了,就要自己悟了。大方向是把后背膀胱经的区域按摩、揉搓、敲打到就可以了,不必拘于哪种具体做法。

    这两年,中国传统的经络穴位养生法大行其道,从简单的“敲胆经”到“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全面保健,真可谓是“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迷人眼”。作为中医大夫,我听到的最多的提议是:

    能不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让喜欢中医的人迅速了解经络的精髓,甚至能够立刻用经络来为自己保健养生呢?

这就需要在全身20多条经脉、300多个穴位中,寻找最能“浓缩经穴精华”的关键经络和穴位。

    临床多年,我惊喜地发现一条经络上的十二个穴位,恰巧浓缩了人体精气神、五脏六腑的全部信息!

    一年有十二个月,人体有十二大穴

    精气神五脏六腑穴位(俞穴)

 肺俞

大肠俞

厥阴俞

心俞

三焦俞

肝俞

胆俞

小肠俞

脾俞

胃俞

肾俞

膀胱俞

    这条“浓缩精华”的经络,就是人体后背的膀胱经。膀胱经上依次排列的12个穴位,分别代表了人体各个脏腑。真是太奇妙了。一年有十二个月,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岁月印痕。而人体的这十二个要穴,分别体现着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

    对于有经验的中医来说,点按这十二个穴位之时所遇到的疼痛、结节等异常状况,就诉说了你五脏六腑相应部位的疾病。而再进行持续不断地点按,也就是在调治你的疾病,手指就相当于针灸,“以指代针”就能让很多疾病在不知不觉中减轻或消失。

    有人也许会质疑:真有这么神奇吗?

    其实,这就像西医通过一滴血,就能检测出人体的很多重要健康指标一样,中医通过一条经络上的12个穴位,也能检测出身体内部脏腑的大致健康情况。

    后背自我诊断法

    简单地说,当身体的某个脏器(比如心脏)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在相应的经络、穴位上产生异常反应(比如:疼痛、结节等)。比如,肺部有病,通常会在肺俞穴出现疼痛、结节反应;心脏有病,通常会在心俞穴出现疼痛、结节反应 通过对这些穴位的点按,就能够大致对自己身体的五脏疾病有所了解。

    同样,通过对五脏穴位的点按,也能够进行养生治病。比如,如果心脏有病,就可以通过不断地按摩心俞穴,来改善心脏的气血功能。持续的按摩,会让心俞穴上的疼痛、结节等异常反应逐渐消失,这也就意味着心脏功能得到恢复。其他脏腑疾病的养生治疗,也是这个道理。

    五脏六腑,是中医所讲的全部脏腑。

    中医认为,“脏”和“腑”相互对应,比如说,有个成语叫做“肝胆相照”,脏有肝,腑就有胆;同样,“脾胃”也是一个联在一起的词语,脏有脾,腑就有胃;同样,脏有肾,腑就有膀胱。有人会说了,肺和大肠、心和小肠有什么联系啊? 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事情做类比:人在大便(属大肠)的时候,通常要憋气(属肺),肺与大肠的关系就很容易记住了;临床上常可见心烦(属心)而出现尿少、尿赤的现象(属小肠),这么一想心与小肠的关系也容易记住了。

    且慢,我们常说的是“五脏六腑”,但是刚才只提到了“五腑” 大肠、小肠、胆、胃、膀胱,还有一个腑没有提到。这个腑就是“三焦”。

    又有人会说,脏和腑都是一一对应,有六腑,是不是就应该对应六脏呢?是的,五脏之外的第六脏其实就是和“三焦”相对应的“心包”,指心外的包膜,通常附在“心”所在的条目之中,所以,“五脏”的说法,其实也就算是“六脏”的简称了。“五脏六腑”已经包含了人体最主要的12个器官。而人体后背的这12个穴位,就是人体全部重要内脏的“缩影”,当然也就包括了调理人体“精气神”的要穴。

    这些穴位甚至都不需要你去死记硬背,你只需要知道:后背上这些穴位的上下排列次序,基本相当于人体内脏的排列顺序,而且名称基本相同。比如,肺在人体内脏的最上方,心(心包)在稍下方、肝胆在更下方、脾胃再下,肾、大小肠和膀胱在最下方,那么,相对应的穴位,也大致按照这样的上下顺序排列,瞧,不用记忆就轻松记住这些穴位了吧。

    但还是有朋友会说:“我们自己毕竟不是医生,能不能教我们一个更加简便而有效的保健法呢?”

    当然可以。那么多的保健方法,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当你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甚至你自己都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保健方法。

    既然后背这条脊柱两侧的“健康要道”如此重要,那么,只要点按、推拿、敲打等,就会起到特别好的保健作用。为什么中医拔罐治疗,通常要在脊背部位下火罐,其实,就是为了畅通十二个要穴的气血,让健康的气血重新贯通,精气神就能重焕光彩。那么,可不可以换种更加便捷、好学、安全的养生法呢?当然可以,道理你明白了,你就可以自己探索了。

    比如,为了加大对十二要穴的点按力度,使得养生治病效果更大,可以将脊柱两边的皮肤(十二经络所在的区域)进行捏提,双手交替捻动向前,一直沿着十二经络线进行捏提。

    有人风趣地把这种对经络穴位的连续刺激称之为“地毯式轰炸”,它能够有效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具有调整五脏六腑的功能。这种养生法,通常在中医学上被称之为“捏脊”。无论是孝顺的子女为年迈的父母亲、年轻的父母为自己的可爱宝宝,还是夫妻之间为亲爱的“另一半”,都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养生保健。道理明白了,具体的手法就没有必要那样机械,只要能把经络穴位点按、按摩或推拿得“开”,就可以了。

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二十九种按摩方法如下: ­

   1、浴头部­

   两手掌心按住前额,稍用力擦到下额部,再翻向头后两耳上,轻轻擦过头顶,还复到前额,这算1次。 共擦10次,接着用指肚均匀轻揉整个头部的发根十次。能调和百脉,使气血不衰,面色红润,减少皱纹。­

­   2、扣攒竹­

  用拇指弯屈的突出部左右交替叩击双侧攒竹穴(位于眉头陷中),每穴15~20次,用力以微感不适为度。有消除额痛、眼胀、恢复视力疲劳等作用。­

­   3、旋眼睛­

  端坐,两眼向左旋转5次,然后向前注视片刻,再向右旋转5次,前视片刻。对保护视力极有好处。­

­   4、点睛明­

  以两食指分别点按双侧睛明穴(眼内角内上方0.1寸)15~30秒,以微感不适为度,有止眼痛和明目的作用。­

­   5、揉眼皮­

  以两手拇指轻按开双侧眼皮上,然后旋转揉动,顺逆时针各揉20次。有消除眼痛和明目的作用。­

­   6、按太阳­

  用两手食指端分别压在双侧太阳穴上旋转,顺逆时针各揉按10~15次。有止痛醒脑的作用。­

­   7、叩牙齿­

  口轻闭,上下牙齿相互轻叩20~30次。有防止牙齿松动脱落,促进消化功能的作用。­

­   8、磨鼻背­

  用拇指背用力磨擦双侧鼻背至局部发热。有助于通气,预防感冒。­

­   9、干洗面­

  两手互相指并拢,由额向下洗脸20~30次。有醒脑、降压的作用。­

­   10、假梳头­

  两手指尖接触头皮,从额到枕后,从头顶到颞侧进行梳头,以头部有热感为度。有醒目、止痛、降血压的作用。­

­   11、鸣天鼓­

  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孔,两手中三指轻击后枕部10次,然后掌心掩按耳孔,手指轻按后枕部不动,再突然抬离,接连开闭放响10次,最后两食指插入耳孔内转动3次,再突然放开。这样算做1次,共做3~5次。有醒脑、增强记忆、强化听力、预防耳病的作用。­

­   12、揉胸脯­

  以两手掌按在两乳外上方,旋转揉动,顺逆时针各揉10次。有加速血流,减少胸肌疲劳的作用。­

­   13、抓肩肌­

  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配合捏起左肩肌,左手则捏起右肩肌,交叉进行,各10次,有松肩去疲劳作用。­

­   14、点膻中­

  以拇指肚稍用力压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即膻中穴),约30秘后突然放开,如此重复5次。有豁胸、顺气、镇痛、止喘作用。­

­   15、苏华盖­

  端坐,心神宁静,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重复10次。有吐故纳新,健肺顺气,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

­   16、豁胸廊­

  两手微张五指,分别放于胸前两旁的胸壁上,手指端沿肋间隙从内向外滑动,重复10~15次。有开胸顺气、止痕止喘作用。­

­   17、舒大肠­

  一手叉腰,另一手五指张开,指端向下,从心口窝,沿脐两旁向下腹部,再向右向上至右肋下再向左。即沿大肠走行方向擦揉10次。有疏通大肠、增进消化、预防便秘的作用。­

­   18、分阴阳­

  以肚脐为中心,两手虎口相对,平置于脐眼左右,两手向内向外揉抚,共10次。有顺气、消胀、增进消化功能的作用。­

­   19、揉环跳­

  坐位或站位,左拇指端揉左侧环跳穴(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处),再用右手拇指端揉右侧环跳穴,交叉进行,各10次。有通经活络,壮筋强足作用。­

­   20、搓腰眼­

  两手紧按腰眼,用力向下搓到骶尾部,左右手一上一下同时进行,共30次。有壮腰强肾、防治腰痛的作用。­

­   21、甩双手­

  两臂自然下垂,向前向后甩动30~50次。有放松肩、臂、腕、指关节,通畅气血,增强手臂功能的作用。­

­   22、捶两肩­

  左右手握空拳,在对侧上肢从肩到手腕扑打共20~30次。有通经活络、灵活关节、防止关节炎及手臂酸痛的作用。­

­   23、顶十指­

  两手掌心相对,左右手指用力相顶共10次。有活动指关节,促进手部功能的作用。 ­

­   24、捏虎口­

  以右手拇、食指捏左手虎口,再以左手拇、食指捏右手虎口,各10次。有增进手部功能,治疗头面部疾患的作用。­

­   25、旋膝盖­

  两手掌心紧按双膝,先向外旋转10次,再向内旋转10次。有驱逐风灵活筋骨、增强膝部功能以及防止关节炎的作用。­

­   26、擦大腿­

  两手抱紧一侧大腿根部,用力下按到膝盖,然后擦回大腿根部,来回共20次。有促使关节灵活,增强腿肌,防止腿病等作用。­

­   27、揉腓肠­

  以两手掌挟紧一侧小腿肚旋转揉动,每侧30次,有疏通气血,加强肌力的作用。­

   28、掐跟腱­

  以拇、食指掐跟腱,每侧掐20次。有改善足部功能、消除下肢疲劳,增强脚力的作用。 ­

­   29、搓脚心­

  两手搓热后,用手搓两脚心,左右各搓80次。有导虚火、舒肝明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