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彩钢房厂家直销:箫起梅落月色残——解读“雪堂箫声”之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03:16
          雪堂前的梅花,开得是那样的幽艳,幽艳得让人看了心寒。
         寒夜里的箫声,吹得是那样的幽怨,幽怨得让人听了心酸。
         悠长的旋律,深沉的音调,表现出箫声特有的凄凉。
         凄凉的箫声,肆意地拨弄着多愁的人那根满是伤疤的心弦。
         多年来的执着,以及心灵里最底层的防线,彻底崩溃——仅仅为了那箫声,为了箫声里的那份凄凉,为了那份凄凉里所韵含的幽怨,为了那份幽怨中所蕴藏的人类最质朴的感情。
        质朴,才是音乐的真谛。
        为什么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有人感慨于高山流水?
        为什么更为文明的今天,依然有人陶醉于信天游?
        为什么幸福着的人,依然会伤感于粱祝?
        质朴,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为什么陶渊明的诗文,那么为人所欣赏?
        为什么老庄的世界,那么为人所向往?
        因为质朴,箫声才具有催人泪下的魅力,感人肺腑的神奇。
        箫,是所有乐器中最难演绎的一种。只有曾经沧桑、依然善感的人,才有吹箫的内涵。
        没有曾经的沧桑,演绎不出洞箫特有的凄凉;不再善感,投入不了相应的感情;不投入自己的感情,那还靠什么去感动别人?
        这就是为什么野地里飘飞的无名箫声,会比舞台上专业的演奏更幽美。
        这就是为什么寒夜里的几声呜咽,会打破夜的沉寂,进入酣睡人的梦乡。
        窃取东坡之句:“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深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箫,也能演绎出欢快的音符,但即便是欢快,那也只是粱祝的前段,怎么听怎么感觉出后面的无限凄美。
        尽管我也是人世中一个善感的过客,但还没看够世间的沧桑,对红尘还有着太多的眷恋。
        自认为还算有音乐的天赋,却没有演绎箫的内涵。
        而从雪堂飘逸而出箫声,清雅悠扬,婉转中自有一分不识人间烟火的纯净,听过让人心地澄明,静气凝神。
        箫声变得慷慨激昂,恬然的曲调按压不住一股勃勃生机,仿佛春蚕吐丝,百花齐放。
        突然,箫声忽作杀伐之音,曲调愈奏愈急,一声高似一声。
        我听得血脉贲张,全身内力不住游走,丹田中一股热气直烧到脸颊。
        箫声到了极高处,声细如蚊,只觉得天地间所有的重量都排山倒海般压在心头,不能思考亦不能呼吸。   
        箫声蓦的一转,复又清新起来,宛如久夏之后一阵飒飒急雨,浇透了大地,霎时间清爽了许多。
        箫声渐凑渐低,变得婉转绵长,仿佛吹箫之人渐渐走远,消失在天际,难觅踪影。
        记起一楹联:何处箫声怨吹散梅香吹残月色,杯中酒味浓斟来寂寞斟满相思。                                                    (原载2000年2月2日《黄冈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