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 英文:图解羽毛球内旋外旋击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58:23
图解羽毛球内旋外旋击球




是寻找基督圣杯的达.芬奇密码?……
是隐匿武林秘诀的屠龙、倚天?……
是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的谜底?……
还是“芝麻开门,芝麻开门!”
阿里巴巴开启财富之门的咒言?……
我凝视着羽毛球教科书中频繁跃出,
却被我屡屡忽略的两个词组,
一道灵光在脑海中闪现。……

我欣赏着专业选手的高远球表演,
写意似的挥拍动作,轻松、随性、飘逸、自然。
像一朵美丽的鞭花儿在空中抖出,
划出一道好似8字的绕行弧线。
仿佛并不费力的凌空一击,
羽毛球却像插上翅膀一样飞的又高又远。

我当然崇拜高手潇洒的挥拍动作,
心中却难免升起不解的疑团?
直接挥臂击球岂不干脆利索,
却为何在空中绕起夸张的曲线?
我相信这不该是花哨、卖弄,
高超的技艺早经过千锤百炼。
任何运动都有它的内在规律,
奥妙之门的开启需要认真地探索和不懈地实践。

我也想轻松地把羽毛球打的又高又远,
我也想扣球速度疾如流星、快似闪电;
我也想平抽动作突然、迅猛,
我还想后场下手球能化解被动、转危为安。
但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是呀,
我知道我对羽毛球的理解,还差的很远,很远……

于是我再次打开了教科书,试图从中寻找答案。
于是,“外旋”“ 内旋”,
像两个幽灵在眼前晃动、在脑海中盘旋,……
是的,
一定是神明之手拨动了我愚鲁的心弦。
猛然间,恰似醍醐灌顶,我突然醒悟,
哇!这就是我忽略的地方,
小臂的外旋!内旋!
……

根据生物力学的观点,
击球过程中的肢体动作好似一条有机的动量传递链,
肢体各部分环环相扣,协调发力,
其中小臂动作是链条中重要的一环。
小臂的动作看似简单,
新手却常常忽视它的要旨、内涵。
不要认为小臂摆动只是发力的随动动作,
想一想掰手腕比赛时旋臂的力道吧,
难道还不足以让你对其重视有加、另眼相看?

小臂的内、外旋不可或缺,
存在于羽毛球击球动作的方方面面。
不管是正手还是反手,
不管是大力扣球还是平抽快弹;
或者希望下手发出又高又远、垂直下落的高远球,
还是想把上手高远球从后场轻松打到对方底线。
如果你能正确地运用小臂的力道,
你会技高一筹,你将受益匪浅。

旋臂的动作并不复杂,
以正手击球为例略做示范,
此时旋臂的顺序是先外旋,后内旋。
先做适度的外旋十分必要,
有利于引导球拍留下发力的空间,
如此才能扩展加速运动的距离,储备更大的动能,
就象是必须拉满强弓才能放出利箭。
紧接着要随着身体的发力过程,迅速、有力的小臂内旋,
带动手腕闪动将动能传递于发力的末端——球拍拍面,
在如此强大的力道弹击下,
羽毛球势必象离弦的利箭,飞的更高、更快、更远。

正手如此,反之亦然。
反手的发力更需借助小臂的内旋、外旋。
只不过旋臂顺序与正手颠倒:
既,先内旋,后外旋。
首先,提起肘关节、曲臂、小臂内旋、引拍、储力,
然后,用力加速、展臂、小臂外旋、拇指顶拍、抖腕。
如果你能合理的运用旋臂动作,
反手将毫不逊色于正手,
甚至更加突然、迅猛,
恰如迅雷不及掩耳,快似霹雳闪电。

呵呵,
这就是我的一点儿小小体会,
朋友,
世事万象辩证、变通、相似、相鉴;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小臂发力,“外旋”“内旋”。
羽毛球技巧千变万化,
实践中请灵活对待“四字真言”。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预祝您得心应手、技艺精湛。

朋友,
在羽毛球运动的实践中,
请牢记:
正手,小臂外旋,内旋!
反手,小臂内旋,外旋!

注1:本文只是强调小臂内、外旋的重要性,决非忽视发力过程中身体其它部分的作用。本人曾经就小臂内外旋问题请教过北京体育大学羽毛球专项老师戴劲、以及业余高手——我最不怕冷,他们都认为这是新手很容易忽略的动作要领。例如本人,就曾自以为是地认为教科书上讲的小臂的动作,不过是大臂发力的随动过程,而没有主动地在击球过程中旋转小臂引拍和发力。
注2:小臂内外旋动作并非一成不变,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例如平抽球和下手高远球的引拍动作,可能需要更多的外旋(正手时)或内旋(反手时)来加大发力的距离,而正手的上手高远球和扣球的引拍主要是借助侧身的拉动来加大引拍距离。
注3: 附图选自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的《羽毛球教学》。该书在北京海淀图书大厦有卖。如果图像看不清楚或看不全,下载该图能将其放大。 图1、内旋击球

外旋击球



摆臂挥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