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收会议发言稿:让公共图书馆真正走进民众(转载)-竹帛斋主 - 新浪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50:23

让公共图书馆真正走进民众

 ——广州越秀区图书馆“平民书吧”模式调查

本报记者 陶达嫔 通讯员 越宣 杨亚明

 

    “从来没有一个图书馆能够这样让我的孩子着迷。”5月26日上午,广州越秀区图书馆门口,一位打伞护着孩子从暴雨中赶来的母亲,一脸的微笑,因为眼前的这座图书馆开始让她曾一度着迷网络游戏的孩子开始越来越喜欢。她从心底里感谢闹市中这样一个“书吧”的出现,让她找到了“让孩子走回正路”的信心。

     今年3月份,广州越秀区图书馆以“平民书吧”的定位出现人们的视线中。因为它的“平民、休闲、倡导全民悦读”,以及走进图书馆像家一样的轻松、方便,让周边及更多的小孩、市民、外来工开始喜欢上这里。一些在毗邻商业街逛街的女性,会在走累了的时候,到图书馆内喝杯咖啡、翻翻杂志;周边中小学校,一些中午放学后无处去的孩子干脆就把图书馆当成了午休的好去处;到了周末,四面八方的人都会来到这里“泡”上一天,从早到晚。

     我们开始发现,公共图书馆原来可以这么亲切地走进我们的身边和生活。根据统计,这个面积仅1万平方米、藏书20万册的“书吧”,在开业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迎来20多万来访、读者,平均每天近5000人。然而图书馆界的资深人士却在反思:“为什么建国以来只出现了一个越秀图书馆?”

    真正走进民众  “家”的感觉可以叹茶拍拖

    可以像坐在咖啡厅里一样悠然看书,也可以在这听听音乐、看看电视……你会问,那是欢乐沙龙吧?不!这是今年3月12日开业的广州首座“平民书吧”——越秀区图书馆。

    走进“平民书吧”一层,茶几、沙发、咖啡座,像是走进了一间情调浪漫的咖啡屋,灯光柔和,布置简约。一楼除了读者接待室外,还专门开辟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书吧。“这就是馆内阅读看书的场所”,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读者可约上三五朋友开座谈会;白领可以到这里办公,处理事务;情侣也不用避嫌,找个角落读书、拍拖。馆内还将提供咖啡、茶等饮品,除了饮品是低价服务外,其他项目全部免费。馆内一层除了读者接待室外,还专门开辟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书吧,并预设无线上网。图书馆三楼设有“动漫天地”、“亲子天地”。图书馆六楼,则设置多间VIP研究室,专供那些进行专题研究的市民使用。

    “让图书馆真正走进民众,变得亲切有吸引力”,担职馆长的著名画家董帜强认为,“现在的图书馆都是冷冰冰的,部分区级图书馆因此很难集聚人气,浪费了很多资源,也没有服务好民众。图书馆真正应该像家一样休闲、便利,所以我把图书馆打造成一个大书吧,就像咖啡厅一样,绝大多数市民并不是真的喜欢喝咖啡才去,而是去享受那种氛围。时间长了,进图书馆就成为了民众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平民书吧”紧邻农林下路、龟岗路两大商业街和广州著名老字号东山百货大楼,由原东山区机关办公大楼改造而成。据了解,是抛弃了2亿元国际财团收购做总部的“诱惑”,而选择闹市中建立的一座“知识森林”。

    可贵的尝试  非常像西方社区图书馆的模式

    “平民书吧”的出现,让我们开始发现,公共图书馆原来可以这么亲切地走进我们的身边和生活。原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谭祥金双手拉着董帜强说,这个图书馆是他目前看到的最好的社区图书馆。用原广东省中山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黄俊贵先生的话来概括是,改变了过去的阅读功能格局,让人愿意主动亲近。

    不仅仅是感官上耳目一新。中山大学咨询斋主注:资讯)管理系主任、图书馆与咨询斋主注:资讯)科学研究所所长程焕文认为,“平民书吧”办的非常像西方社区图书馆的模式,实现了国际公共图书馆的理念。

    “它的出现,意味着公共图书馆开始回归本位,真正走到民众的身边”,程焕文说,实际上中国一批图书馆专家一直以来都在呼吁并追求公共图书馆的民众性,他说:“公共图书馆的英译是popular library,意味着它是民众的,必须是走到公共身边的。”(斋主注:在20世纪初人们通常把基层公共图书馆叫做民众图书馆,英文为Popular Library,国内也译作通俗图书馆。本人在南京大学李小缘纪念会上所卖的官子就是指这个英文词。记者在整理录音时有误

    在多位中国公共图书馆专家、学者的眼中,“平民书吧”的出现,是中国公共图书馆才开始走到民众身边。那么,一直以来我们的公共图书馆,与民众的距离有多远?

    “图书馆通常给普通百姓的感觉是:太庄严、太神圣,是一个知识的殿堂,普通民众怀着一种敬畏心理”,程焕文认为,实际上,更多的市民并不需要为了求知、研究、写论文,而是需要闲暇的时候有个地方可去。现在民众休闲的时候更多想到的是,稍有钱的人去打高尔夫球、或者去桑拿、洗脚之类的,实在不行就在家里QQ或者打游戏。怎样让民众休闲的时间更高雅些?这个时候,去图书馆翻翻书报,会会友,或者一家人去图书馆看投影电影,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的民众还没有形成这样的意识:图书馆与我们的生活分不开的,社会民众还没有阅读的习惯和意识。”程焕文说。

   如何更好地服务  不能漠视生活中的阅读需求

    从上个世纪中期公共图书馆开始在中国兴起至今,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作为为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事业,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然而,是什么因素造成民众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距离?

    民众自身对公共文化服务权益的意识淡薄和图书馆服务方向的偏差,成为了多位关注、研究中国公共图书馆专家对“民众与公共图书馆之间产生距离原因”的共识。

    程焕文认为,除了民众意识中还没有形成对图书馆的不可或缺之外,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一直都是在被动地服务民众。图书馆的服务方向是有误差的,更多的是向上服务,一个比较恰当的比喻是“向上服务,向下要钱”,办个证要钱,借阅也要钱。

    为党政决策、科研、教学服务,是一种向上的模式,这种服务模式是否合适呢?黄俊贵先生认为,如果是一个省、市的图书馆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县以下的图书馆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漠视了民众生活中的阅读需求。

   “所以真正的图书馆应该是‘向上要钱、向下服务’”。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程焕文教授的这一观点,是图书馆从业者和普通读者的共同愿景。番禺区番禺中学的初三学生刘星(化名)这样告诉记者,看到一座很豪华的图书馆,首先会想到的是,进去是否需要证件?借书是否需要钱?或者图书馆里面的服务员脸色会否难看?资料是不是一样难以检索?

    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达的国家,我们可以知道,不管是图书管理员还是图书馆本身,“主动服务”永远是他们的第一服务宗旨。比如在国外图书馆,读者一进门就可以听到热情的招呼:“What can I do for you?”(可以为你做些什么?)

    “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现状,似乎让我们必须明白,在公共图书馆发展事业立法之前,需要靠民众阅读的自觉”,一些高校图书馆系毕业的学生,在初步认识到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的瓶颈时,多少有些无奈。

    “自觉是需要唤醒的”,在许多图书馆系毕业生表示悲观的同时,程焕文常常向学生们提出,公共图书馆原则就是为更多民众提供便利、休闲、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所以公共图书馆承担着唤醒、培养民众阅读习惯的职责,我们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公共图书馆成为民众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无奈的真相  图书公共服务长期处于贫困线

    谭祥金教授2006年随广东省流动图书馆工作队到连平、阳西、仁化、乐昌等县市图书馆调研。当时,阳西县宣传部长等都告诉他们说有图书馆,但始终没有让他们去看,后来他们打听到,说是在当街有两间门面,经常锁着。仁化倒是有独立的建筑,但一楼门面已经租出去,到书库一看,全是破烂的旧书;连平县好点儿,有独立的建筑,报纸和期刊多点儿,但没有新书;南澳县图书馆则20年没有买过一本新书。

    尽管面临这样一种残酷的事实,谭祥金教授告诉记者,广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全国算是比较靠前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图书公共服务长期处于“贫困线”?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资金单一化。现在仅仅由政府财政拨款,不仅加剧政府财政压力,而且因为资金的紧张,同样让公共图书馆事业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这也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公共图书馆开始创收的主要原因之一。创收不仅改变了公共图书馆的本义,还会造成恶性循环。”在列举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时,从1963年开始在中国图书馆事业“效力”至今的谭祥金多少有些“义愤填膺”,他说,一定要呼吁多渠道筹建、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让资金不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负担,尽早回归公共图书馆本位。

    按照这批多年来追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前辈的期待,公共图书馆实际上是一个社会教育中心,是一种非常贴近民众生活的服务。它的一个很重要的使命是,吸引民众。所以公共图书馆不能始终强调文化、教育等大的理念,而是应该从贴近民众生活的角度去考虑。让市民有些基本的生活问题,都可以到图书馆里去找答案。比如年终报税问题,就可以到图书馆去咨询如何报税等。又比如最近股市很热,民众可以去图书馆查找一些关于股市建议的资料等。

   与经济利益博弈越是闹市越应建公共图书馆

    黄俊贵先生认为应该反思:“为什么从建国到现在,才出现了一个越秀区图书馆?现在很多地方为了建设图书馆,光选址环节就折腾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可能还需要某个领导认为重要,才能够受到关注和重视。另外,很多图书馆斥巨资建设得很漂亮、很堂皇,但是很偏远,这样并不能给民众带来很大实用。”

    图书馆选址原则首先应该便利,然后是均衡。市民至少15分钟左右可以到达,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等各层次的图书馆均衡地分布。“如果一个小孩子从小生活的环境中有图书馆,那么他一生中都会有阅读习惯。”黄俊贵认为,城市建设图书馆,不应以工业区、商业区来分,应该建在都市人口最稠密的地方,最方便民众到达的地方。但事实上,能够像广州市越秀区这样有文化远见的地方政府太少了,大多不舍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在当前的中国,当经济利益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博弈时,经济利益占上风是不言而喻的。

    “这两个方面最终是不会矛盾的,文化的积淀会是一个商业区域的后劲,会提升所在商业区域的商业品位,从而更大程度上促进商业的‘含金量’。”程焕文认为,闹市建设公共图书馆并非舍弃经济利益。他认为,现在很多地方把经济作为一个很单纯的概念来看,而实际上经济增长的后劲一定需要文化支持。从国外的很多发达商业区可以看到,里面都有很多文化的元素包含在里面。因为有了文化元素,才能注入更多经济活力。比如,一个很休闲的图书馆在商业街中出现,它带来的人气本身就是带旺商业街的人气,而当人们逛街累了,可以到图书馆内休闲。

文章引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