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应急预案演练表格:秋菊入诗分外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34:32


 
秋菊入诗分外香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云安九日》)。深秋时节,“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曹丕《燕歌行》其一),惟有“不畏风霜向晚秋,独开众卉已凋时”(明·高启《晚香轩》)的秋菊,凌寒怒绽,给凄清萧瑟的秋日大地平添了几分亮丽与温情。
菊花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花,我国民间自古就有秋日赏菊的传统习俗,历代的文人诗客们对菊花更是喜爱有加。他们赏菊赞菊,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咏菊诗词。这些咏菊诗有的以叠字、比喻或拟人的手法描绘菊花的丰姿秀色、清香逸韵,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菊花》)、吴履垒的“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菊花》)、陈叔达的“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咏菊》)、白居易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重阳席上赋白菊》,以及宋代大词人苏轼的“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赵昌寒菊》);有的则借花言志,托菊抒情,赞美其不畏风寒、傲霜独立的品格,寄寓自已不苟时俗、不为外物所移的气节,清人许廷荣的《白菊》一诗堪称这类咏菊诗中的代表之作:“素心常耐冷,晚节本无瑕。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而陈毅元帅的《秋菊》一诗更是把这一主题抒写得淋漓尽致:“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其他如白居易的“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咏菊》)、苏轼的“粲粲秋菊花,卓为霜中英”(《次韵子由所居六咏》)亦是这类咏菊诗中的佳句。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花开花谢本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但开放时看似柔弱无比的秋菊却有着不屈不挠的韧性,在历经风霜雪雨的吹打之后,菊花却“宁可抱香枝头老”,也“不随黄叶舞秋风”(宋·朱淑贞《菊花》),堕地遭污为泥。对菊花的这一品性,古诗中多有咏赞,如:吴履垒的“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菊花》)、宋代词人梅尧臣的“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残菊》)等。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明·沈周《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郑思肖《画菊》)。菊花绽放于岁寒霜降之季,既不争春花之艳色,又不夺夏绿之风采。它自香自珍,在晚秋的风霜中散发着清幽的芬芳。菊花的这高洁品性也历来是诗人们歌咏的题材。如在唐代诗人李白的“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感遇》)、宋代诗人史铸的“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咏菊集句》)、明代画家文征明的“菊裳荏苒紫罗表,秋日融融小院东。零落万红炎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咏菊》)等诗句中,都咏及菊花的这一品性。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宋代爱国主义大诗人陆游对菊花更是赞赏有加,在他的笔下,菊花是正直不阿、刚介守节的“端人”:“菊花如端人,独立凌冰霜……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岁晚弥芬芳(《陶渊明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盖以菊配松也。余读而感之,因赋此诗》;是虽死犹香、坚守晚节的“志士”:“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眷言东篱下,数株弄秋光……”。
在难以胜数的咏菊诗中,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两首在风格与其他的咏菊诗迥然不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是黄金甲”(《不第后赋菊》)、“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题菊花》。这两首诗以菊喻志,抒写了诗人不屈服于封建恶势力的压迫、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凌云之志。无独有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尚未登基称帝之前,也曾写过一首风格类似的《咏菊诗》:“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骇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见明·顾元庆著《夷白斋诗话》),诗句的字里行间已现帝王之气。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在一个落叶萧萧、寒风瑟瑟的寂寥秋日,从郊外赏菊归来,坐在临窗而设的书桌之前,忽然就想起了这些脍炙人口的咏菊佳句,恍惚中仿佛有幽幽的菊香再次盈面而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