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机房里有什么设备:为啥要心诚才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18:01

不管信不信佛,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心诚则灵”这个说法。这句话一般是用在大家有求于佛菩萨的时候。虽然有“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的说法,可是根据大家的直观经验,求佛菩萨好像还是有灵的时候也有不灵的时候。于是才有了“心诚则灵”这样的解释出来。

虽有解释,恐怕还是有很多人未必心服。别人不说,末学自己没有学佛之前,对这句话就很抵触。因为现代人大都信奉科学,科学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可重复性”。大概意思是,如果你声称发现了什么规律,或者做成了某个试验,那么,这个规律或者这个试验,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定要能“重现”,这样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

而这个“心诚则灵”的解释,明显不符合“可重复性”原则,那自然也就难以获得经历过“科学洗礼”的人的认同。甚至认为这种解释是故弄玄虚的人恐怕也不在少数。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实际上,“心诚则灵”也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也好,都是一些随顺众生的方便说法。佛门中正式的名词,叫“感应道交”。感应的原理,深究起来是非常大的课题,古大德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用了很多比喻。其中有两个比喻给人印象很深。

一个是把佛菩萨比喻为钟或者鼓。你敲得重,钟声就响,你敲得轻,钟声就小。所谓“小叩则小鸣,大叩则大鸣”。钟本身并没有分别执着,也没有喜好厌恶,你听到什么样的钟声,完全是你自己决定的。这个比喻,主要是讲佛菩萨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他们对于众生的“应”完全取决于众生的“感”。这个比喻比较接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只要你敲,钟一定会响,只是声音大小不同而已。

还有一个是用天上的月亮比喻佛菩萨,地上的水比喻众生。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只要是有水的地方,都能照出月亮的影子。我们知道,水越清越静,里面照出来的月影就越圆越清楚。如果是浑浊的波动的水,你看到的就是不清楚的,支离破碎的,甚至不成形的月亮。这个比喻更接近“心诚则灵”。

综合前面两种比喻,我们可以看到,众生有感,佛菩萨一定是有应的,可是,具体是怎么个应法,却跟很多条件有关。在钟的比喻里面,我们看到,佛菩萨应的“力度”,跟众生感的“力度”有关系;在水月的比喻里面,我们看到,众生接收到什么样的“应”,跟自己的清净程度有关系。

回到我们前面的问题,感应的道理,跟科学里面的“可重复性”原则有没有抵触呢?答案是没有抵触。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可重复性原则要求“相同的条件”。在现代科学里面,精神和物质基本上是被人为割裂的。以至于有所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精神科学等等这样的区分。因此,一说到相同条件,我们习惯性的就想到所谓的“客观条件”,诸如什么温度、湿度、酸碱度,或者具体什么物质的环境,却从来没有想到人心也是条件之一。

而佛陀告诉我们,整个世界,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其实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体。精神和物质的相互关系,比我们目前的认识要紧密得多。因此,我们看到各人求佛菩萨的“客观条件”好像是一样的,都是在佛菩萨面前烧香、叩头、求愿,可是结果却有很大不同,就是因为我们没想到“心诚”也是条件,而且是最重要的条件。

净空老法师常常引用曾国藩对“诚”字下的定义,告诉我们,要“一念不生”才能称为诚。可能有朋友要问了:要这么说,那有任何求愿,心都不可能绝对清净,那岂不是变成根本就不会有灵的时候了?也不然。前面说过很多,清净是有程度的,佛菩萨的应,并不要求绝对的清净。你看,只要水平静到一定程度,月亮就现出来了,并不需要绝对平静。

关于感应的道理,净空老法师还特别提到过,就是你的求愿要合情合理。他曾经举例说,有一位法师跟他讨论到有求必应这个问题,那位法师也有些怀疑,因为他求一台冰箱,总也不能如愿。老法师就问,你们道场有多少人?他说就他一个人。老法师哈哈一笑说:一个人,有什么必要呢?我要是佛菩萨,我也不会给你啊:)

末学个人体会,老法师所说的这个合情合理,还暗含着一层意思,就是佛菩萨一般不会轻易干预因果律的运行,除非这种干预对当事者或其他相关众生的觉悟有重大影响,或者这种干预有非常合理可行的补偿措施。

比如说,阿弥陀佛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件事,就是佛对因果运行的重大干预。因为这件事情对当事者太重大了,他往生就一定能当生成佛,那佛菩萨就不惜暂时中断此人在当前世界的因果循环。等他成就了,他原来的那些因果关系,就成了他度生的因缘。

另外一种情况,比如说有人得了重病,在佛菩萨面前发愿吃素和放生,求佛菩萨帮他。一般来说,这些重病多数都有因果关系在背后操纵,那佛菩萨怎么可以随便干预?但确实有人奇迹般的好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关键就是他发愿吃素和放生。你想想,因为这一个愿,解脱了多少众生?救人(众生)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有这样的愿行,佛菩萨就可以拿这些功德去跟他的冤家债主做协商调解,如果冤家债主能同意,病就能好。这就是有合理可行的补偿。

有些人生病以后,对冤家债主生起嗔恨心,希望佛菩萨把“害人”的冤家赶走甚至除掉,这都是不明理,当然也就没办法如愿。

总结来讲,世出世间法,一切都不离因果,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个大原则,不管面对何种境缘,就都能做到理得心安。这心一安了,自然就诚了,这一诚了,自然也就灵了:)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