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红粄图片:浅谈职业教育中教师队伍的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8:02:17
浅谈职业教育中教师队伍的建设 2008-10-15

  

[摘 要]职业教育重要性和特殊性及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中的教师不但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应具备过硬的技能,而实际中的职业教育教师素质难以满足需要。如何加强职业教育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众多教育管理在思索和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在奥地利学习所得及平时的工作体会,谈了职业教育中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内涵 实施途径

  

  “名师出高徒”,教育者能力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劳社部函〔2002〕12号文——《关于加强职业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是推动职业培训事业蓬勃发展,培养经济发展需要的大批技艺精湛的劳动者的重要保证。

  一、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1、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很久以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等诸多思想影响着数代人。殊不知,光有“劳心者”而无“劳力者”的社会是无法协调发展,随着社会分工日趋细化,人们认知能力的务实化,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个人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能实现谋生和个体发展的统一,“学历社会”将逐渐转向“职业资格社会”,职业教育必须肩负起市场所赋予的艰巨任务。1996年9月1日,《职业教育法》开始实施,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职业教育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职业教育成为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

  《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提出:“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它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这就表明: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首先是有其它类型教育都具有的一般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同时又有其它类型教育所不具有的特殊属性。它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包括行业建设服务的;它是直接为人的就业服务的;它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这些特殊的属性,就确定了职业教育具有其它类型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讲话中强调,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受教育者虽都是学生,后者更侧重于学历教育,而前者的定位是培养技术性、技能型人才。中国职业教育的伟大先驱者黄炎培老先生认为职业教育宗旨有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为个人谋生之准备”,其具体目的在于“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主要是对受教育者主要是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因此职业教育中的教师不但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应具备过硬的技能。

  2、社会的需要

  随着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和现代科技在生产中日益广泛地应用,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职业培训师资队伍仍然存在整体素质偏低,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技能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的诸多工作均是围绕教学展开的,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能力的高低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欧洲一些国家,由于在对教师聘用上的一些特殊限制,所以他们的专业教师不但是专任教师,也是师傅。而我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普遍存在着专业教师学历达标率偏低、专任教师对口率偏低、缺乏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问题。据统计:全国职业学校教师达标率仅27.3%,而84%左右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教师年龄结构重心偏低,在众多职业学校里,专业教师最根本的问题是难以充当“师傅”的角色。因此加强对职业教育中的教师队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

  社会职业中没有任何职业的对象能像教师职业的这种对象有如此的复杂性。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教师的要求比其它职业的人员高许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共属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大范畴,具有教育的共性,但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又有许多差异:首先职业教育必须确立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教育宗旨,其次职业教育在施教的对象、目的、内容、时间、方式等方面有许多特定的或特别的要求,因此,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建设有其自身的内在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职业道德建设

  “德高为范”。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职业教育要求该领域的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双重性”,即教师职业道德及专业职业道德。

  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员,职业教育教师一方面要具有“教育职业”道德高尚。韩愈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明确指出了教师的职责,即传授为人之道、传授知识。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其产品是具有纷杂思维的人——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主要用自己的思想、常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任何一名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并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正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教育家孔子说过的一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此外教师也应具备高尚的“专业职业”道德,这是对职业教育教师“双师型”的要求,很难想象一个“小病大治、收受病人红包、吃药价回扣”的医师或一个惯于“做假账、偷税、贪污”的会计师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这是对职业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良好师德的培养,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对陶冶教师情操,转变教师气质,提高教师素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培养大批为教育事业献身的新师资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专业素质建设

  “学高为师”。作为一名职业教师,在对知识的把握上除了具备有相应的科学基础知识外,还应具备有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前沿性和专业技能的操作演示与规划协调性。目前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由“学科体系”向“工作导向”转化,在我国,专业教师不全是由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当,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专业能力不够的问题就更加突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应具备比教学大纲的规定还多许多倍的知识。教学科目对他来说是科学的基础知识。”换而言之,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做一个“专才”;同时,还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懂得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富于时代特点的思想信息和科技信息,从而达到既融会贯通本专业知识,又广泛涉猎其他学科领域,扩大知识视野,也做一名“通才”。这样,对学生在自己所教学科知识范围内提出的问题,能比较深透地予以解答,对在自己所教学科知识范围以外提出的问题,也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努力做一个“全才”,成为学生心目中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老师。这些是对职业教师知识魅力的塑造。

  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模式和实施途径

  (一)师德培养内化

  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现代教师是以育人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如今越来越多管理者意识到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据了解,不少职业学校为培养教师的良好的职业道德,都会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如开展“师德讲座”等,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可我们也要意识到:教师也是常人,也有人的七情六欲,面对外界的诱惑,面对复杂的职业学校的学生,有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导致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动摇。所以,我们所关注的并不是规范外在的概念,而是如何把这些规范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和心中的常明灯。

  1、情感中培养

作为管理者,在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的道德时,应关注教师择业动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组对北京、南昌及山西运城等地青年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反映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表明,青年教师的择业动机具有多样性。在对800人的调查中,认为当教师可以为社会做贡献的(奉献型)为139人,认为把教师作为职业,可以成为生活来源的保证的(生活型)为101人;认为自己的性格适合做教师的(性格型)为233人;原来没想当教师,听从了老师、朋友、父母的劝告才做教师的(受劝型)为186人;原来没想当教师,因考分不够或其它原因,不得已选择了当教师的(被迫型)为97人;还有53人因其他原因(其他型)当的教师。

由此可见,要让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在过程中管理者尽可能突出情感化的管理特色,真正体现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需要管理者多给他们以关怀,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爱是具有传递性,当教师感觉到集体的温暖,他们会将这种爱倾注到工作中,倾注在学生身上,从而激发出对教师这一职业深厚的感情。爱上了这一行,职业道德规范也就深化于心了。

  2、成果中培养

  教师劳动的成果是人的成就或精神生命的变化,在学生的成就中,教师感受到职业的伟大;在学生的感恩中,教师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学生成长的每一步体现“师德”的魅力。如“教师节”,管理者可安排在校学生给教师写“感谢信”,或是在校园内公布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的成就,让教师能体会自己感觉到的成功与欢乐。当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各条战线上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哪一位教师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事业的成就感会让教师于无形中注重自身道德修养,这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该是这种人。”

  (二)专业能力培养的多元化

  根据职业角色认同程度、心理素质发展水平、职业能力成熟程度、工作作用发挥状况,可以将教师成长过程划分为适应期和发展期两大阶段。适应期是将新大学毕业生培养成合格教师,打下他们从教的基础,使他们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而发展期是要将合格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使他们从“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

  职教教师成长与学生成长一样,最重要的能力要通过直接经验获得,必须改革以往单纯靠课堂授课、听讲座的培训方式,才能培养出实践型的师资人才。

  1、师徒式培训

  即由优秀教师和新教师结对子,通过他们的互动,使新教师尽快适应的方法。

  在奥地利的职业学校中,对于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需进行为期一年的岗前培训。在此培训阶段,学校不安排其它任何教学任务,而是让其跟随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完成“师傅”布置的课题。在这一年中,学校不给新教师发放薪水。在我国,此种模式也普遍采用,为使培训效果显著,应做好“四定”:

  (1)定岗

  在每学期开学之初,确定“师傅”及所带“徒弟”的名单,若条件许可,最好是“一对一”,即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带一名新教师。

  (2)定期检查

  每隔一段时间,由教学管理者检查培训的效果。一方面可向老教师了解新教师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从新教师了解老教师的“传帮带”情况,还可向学生询问有关新教学的教学状况,并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3)定期汇报

  可在学期结束时,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听取新教师的汇报课,从而检查培训的效果。

  (4)定时记录

  在培训环节完成后,教学管理要做好培训记录。记录要点有:培训对象、培训实施人、培训内容、完成情况,作为今后对教师考核的依据。

  2、校企合作式培训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企业服务,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这就要增加教师去企业实习的机会。教师通过到企业实习,把企业最新科技、最新设备、最新工艺及现代管理理念,及时地到了学校,带到了教学中去,并通过企业实习,又可以把调查研究的结果,跟踪的知识信息,引进的先进管理经验,充实于教学中,并给学校的发展及决策提供参考。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师就成为企业先进观念、管理方式的引进者。

  在奥地利,职业学校的专业理论和实习指导教师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大部份人虽走上教学岗位,但仍与企业保持良好的联系,而且还可获得为企业承担的课题开发的任务。如在奥地利北部最大的一所培训学校——HTL机械系主任通过以前在企业的私人关系,寻求到了两个课题——“风洞”实验装置和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系统。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钻研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弱点是缺乏具有先进、科学的职教教师教育的理论指导,因此,培训模式上必须打破普教师资培训的桎梏。中职教师培训的组织机构创新方面要有新举措,应该与企业、行业建立实质性的管理关系。比如高级数控机床要几千万元,在资金上的筹措上学校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和企业合作就可以利用企业的资源。同时,经费投入要到位。所谓的“到位”不是到学校的位,而是到教师的位,真正用在教师身上。与企业的合作培训的可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

  (1)送出去

  利用寒暑假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到对口企业实习,打造“四新”人才。培训结束后填写“校外实习鉴定表”,内容包含:实习者、时间、实习单位、实习内容、自我鉴定、实习单位评价。

  (2)请进来

  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请企业的技术骨干来学校传授新的前沿技术理念,拓展教师的视野。此外,在讲座结束后,可安排企业人士与教师座谈,交流心得,了解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使职业教育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评价式培训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个人的知识容量毕竟有限,可通过对他人教学的评价吸取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具体培训方式有:听课和评课、教学观摩等。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将教师学习到的用理论和文字表述的抽象评价目标,置换为具体的评价目标,使教师自觉地对照评价目标改进自身的工作。以公开课为例,实施过程中可凭专业划分组别,环节如下:

  (1)定课题

  由被评价教师确定要讲授的内容,注明讲授方法,并指出相应内容的重点、难点、及解决的方法和所使用的教具。

  (2)听课

  即走进课堂,听该教师授课,时间可以一节课或两节课为单位。在听课中观察同伴以便于认识自身的体验。

  (3)填写听课评价表

  通过对授课教师教学内容、教学艺术、精神面貌和教学风格进行量化评价,并写出具有指导性意见。

  (4)面对面式评价

  在授课结束后,由听课者指出授课人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互助反思式学习,反思自己在知识、技能、态度上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4、核心式培训

  受条件所限,某些外出培训不可能人人参与,因此管理者可选择一批在教学方面有较高积极性的中青年教师,以他们为主体,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培训,逐步提高他们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逐渐成为有独到专长的教学骨干,通过观摩课、“结对子”等形式来带动其他教师也学会在教学中使用相应技能,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四、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需注意的问题

  1、优化人才聘用模式

  人是有惰性的。有些青年教师在执教之初,各方面表现均佳,但一旦拿到“铁饭碗”后,心中的石头落地了,人性中的懒散表现出来了,从而给整体教学造成了不良影响。在奥地利的职业学校,对执教之初的人员,聘用合同期限是一年,若表现尚佳,可续签(一年或两年),经过五年的试用后,再有成为正式教师的可能。此种用种方式,虽不能从根本上产生激励源,但也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此外他们对专业教师的聘用上有一定的条件,他们职业学校的教师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文化理论基础课教师,必须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第二种是专业理论课教师,从工科院校毕业但至少有4年在公司或研究所等学术部门工作的实践经验;第三种是实习指导教师,则至少有6年在公司工作的实践经验。通过在选用教师上的严格把关,因此他们的职业教育教师不但具备相应的学历,而且具备相应的行业的实践能力,从而保证了职业教育的质量。激励机制带来的“优胜劣汰”虽会让一部份人痛苦,但从职业教育的长远效益,无疑是有利的。

  2、强化团队意识

  在职业教育中,专业学科知识是个相对概念,并不是指教授专业课的教师才具备了专业知识,而是几乎每个科目的教师都要求有“宽厚精深”的本专业学科知识。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有一桶水,但“术业有专攻”,因此教学中的团队合作意识显目前职业教育中在知识的传授上容易出现两种情况——脱节或重复。主要表现在:其一,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内容上容易出现脱节,这样基础课不能为专业课起到支撑的作用,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其二,理论课和实习课理论部份内容的脱节或重复,所以在实习时,要么没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指导,造成实习的盲目性;要么某些内容重复讲解,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可采取如下方法:

  (1)同一专业,在学期末,可安排专业带头人组织同一专业理论和实习指导教师,并邀请基础理论课教师进行座谈,结合实际确定该专业课程的重点、难点,做到有的放矢。

  (2)同一课程,教学管理者安排资深教师组织,就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探讨,确定讲授的方式和要点,必要时还可给出讲稿,以帮助年青教师尽快进入状态。

  3、健全培训档案

  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教师个人基本情况(姓名、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学历、工作岗位、专业技术职务、学习进修简历、工作简历等)

  (2)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规划

  (3)学年个人培训计划

  (4)学习笔记。包括读书笔记,培训纪录内容,教学反思等。

  (5)教案。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有创意的教案。

  (6)学科教师、班主任撰写经验交流或论文:每学期至少写一篇。

  (7)获奖情况:(优质课、课件、论文、个人荣誉等证书复印件)。

  通过建立培训档案,一方面可让管理者掌握教师培训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吾身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而当今每年新增职业近31个,就要求职业教育中的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思想、观念、知识、能力或素质结构,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4、培训的连贯性

  众所周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成熟的教师需要经过三至五年的时间,所以对教师队伍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职业的产生要求教师学会终身学习,势必要求对教师培训是终身的。过去那种蜻蜓点水式、关注外在形式的培训只不是昙花一现,不能使教师的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层面。只有长期的培训才能让教师的知识框架体系完整,从而使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万钟:《浅谈“双元制”模式中教师的基本作用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中国二十一世纪·教育论坛》,2007年,第三期

  2、劳社部函〔2002〕12号文《关于加强职业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4、http://www.hengqian.com,《论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构成》,黄 骥

  5、杨春茂:《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为什么更高》, 2000年8月30日

  6、邱婧玲,《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过程看教师培训的意义和模式》,《教育探索》,2002年,第五期

  7、刘琴:《中职教师培训模式亟待突》,《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5日第1版

  8、http://www.cnnse.com, 《以创新思路架构盲校职业教育教师》路荣喜 李炳俐李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