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讨书此致敬礼格式::《三十六计》的智慧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40:46

“《三十六计》的智慧启示”开发纲要

洋浦实验学校   朱涛

 

课程名称:《三十六计》的智慧启示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

课程资源:新编

主持开发:朱  涛

参与开发:

学习对象:高中学生

规模预设:60人左右

学习时间:每周四第八节,共18学时

学习场地:一个多媒体教室

课程说明

《三十六计》是古代一部最通俗的阐述谋略思想的兵书典籍,它归纳了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

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人人都迫切需要提高个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智慧。《三十六计》中的谋略思想,对大家为人处世、学习工作都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因此,本课程想用中华典籍所蕴涵的智慧之道启发中学生的智慧,增强他们选择恰当策略的能力、自如地应对现实生活的本领,努力促使他们成为一个聪明、明智、幸福、快乐的现代人。

课程目标

1、学习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继承其传统,吸收其精华,增进民族自豪感。

2、扩展知识视野,了解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培养对我国古代兵家计谋和军事谋略学的兴趣。

3、用中华典籍所蕴涵的智慧之道启发中学生的智慧,进一步提高个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智慧,努力成为一个聪明、明智、幸福、快乐的现代人。

4、培养智慧,也要增强道德修养,注意“德智兼备”。

教学方式

教学以《三十六计》为教材内容,辅以观赏电视连续剧《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要求学生逐步阅读《三十六计》,并通过观看电视故事来形象地理解其中的计谋、智慧,从而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启发自己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智慧。

教师结合多媒体手段主讲,并组织学生讲故事讲感想,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与信息,针对生活实例来分析智慧的应用,得到有益的启示。

课程提纲概览

第一讲:绪论:中国古代著名兵法典籍——《三十六计》(补充:《孙子兵法》)

第二讲:具体学习《三十六计》:瞒天过海 、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

第三讲:具体学习《三十六计》:趁火打劫 、声东击西、无中生有 、暗渡陈仓

第四讲:具体学习《三十六计》: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 、顺手牵羊

第五讲:具体学习《三十六计》:打草惊蛇 、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

第六讲:具体学习《三十六计》:抛砖引玉 、擒贼擒王、釜底抽薪 、混水摸鱼

第七讲:具体学习《三十六计》: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 、假道伐虢

第八讲:具体学习《三十六计》:偷梁换柱 、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

第九讲:具体学习《三十六计》:树上开花 、反客为主、美人计 、空城计

第十讲:具体学习《三十六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 、走为上。

第十一讲:观看电视连续剧《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第十二讲:观看电视连续剧《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第十三讲:观看电视连续剧《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第十四讲:观看电视连续剧《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第十五讲:观看电视连续剧《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第十六讲:观看电视连续剧《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第十七讲:观看电视连续剧《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第十八讲:考查

课程实施方案

1.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发展需求,是课程发展的基点。

    智慧是个体面对现实情境来解决问题,以求得到更好的生存、发展的机智和策略。中学生特别渴望提高自己的智力,希望获得各种智慧,从而增强应对学习、生活的能力。这就是学生在现实中的真实需求,也是青春成长期自发的愿望。本课程正是因为能帮助学生增长适应现实生活的智慧和能力,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求,才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所以我的感想是:校本课程的出发点主要是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发展需求。我们只有把学生的兴趣、需求放在第一位,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营造出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最终获得教育的最佳效果,培育出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  2.使用恰当的激励措施,加强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使用恰当的激励措施,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学习保持高亢的劲头。如在欣赏片子之后,不能只是看热闹就行了,应及时组织学生谈感想或进行讨论。对积极发言的学生,要给予口头表扬,并记录下来当作他的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成绩。

2.课程学习中引导正确的价值意义是课程教学的核心:

在教学中,我进一步认识到:《三十六计》涉及到智慧的学习,但千万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教育,特别是面对现实情景注意培养良好的品质品格。计策的学习,就是个人智慧的学习,但一般的智谋是一种“双刃剑”,如同一件精良的武器,好人可以用来谋取幸福,坏人也可以用来谋取非法的利益,从而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我们应当引导学生认识真正的智慧必须是以良好的道德为基础的生存能力,要把真善美的品德包容其中。

评价方案

(一)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本课程建议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因为这样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有利于调控学习情况,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善学习方式及效果。如作业、课堂表现、活动情况,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要求学生自己对本人进行评价。

(二)注重“同伴评价”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因此,本课程建议:进行阶段评价时,要让小组里的同伴互相写出评价性的评语。这样,有利于评价的客观性,注意到评价的多样层面。

(三)注重评价方式的灵活性

    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学习特点,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如学生的某一次作业不好,教师可以暂不记录等级,允许其有二次完成机会,最后取优良成绩记录。

(四) 最终评价标准:

1. 学生自评占10%

2. 同伴评价占10%

3. 书面作业占30%

4.考察成绩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