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的邮编:话说中国智谋17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30:34

指桑骂槐,郭舍人巧助乳母

 

  【原典】

  汉武帝时,有一个很受武帝喜欢的倡优叫郭舍人。作为倡优,郭舍人的职责是以说俏皮话开玩笑等来使皇帝高兴。他说的俏皮玩笑话虽然听起来不怎么正经,但却往往很有道理。因此,武帝对他另眼相看。

  武帝小时候有个乳母姓侯,是东武县人氏。乳母对武帝很好,武帝对她也很有感情,虽然长大做了皇帝,仍然称她为大乳母。

  大乳母经常去见武帝,通常一个月就要去年次。当然,武帝日理万机,不可能每次都见她。但即使不见也要叫身边的宦官送些衣料等东西出来赏给她,还经常给她一些吃的喝的。有一次,大乳母给武帝上书,说某地有一片公家的田土,希望能同意借给她种植。武帝读到上书后便召大乳母来见,问她是否愿意要这片田上。大乳母回答说愿意,武帝便下诏封给了她。总之,凡是大乳母有什么要求,武帝都是尽可能满足她,以报答她过去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由于武帝对大乳母这样好,当时的公卿大臣都要敬重她几分。但也带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她的儿女子孙甚至奴仆都因此而骄横起来了。他们竟敢在京城长安的大街上阻拦人家的车马,抢夺人家的衣服,真是无法无天了。

  这些情况被人告进了宫中,武帝知道后非常气愤,但又不忍心治大乳母的罪。常管这方面的官吏知道武帝的难处,便建议把大乳母全家迁徙到边远的地方去。武帝同意了。

  诏书发出,大乳母才感到问题严重,只怪自己平时居功糊涂,没有加强对家人的管束。现在后悔已来不及了,但自已又实在舍不得离开武帝去边远的地方。怎么办呢?这时,大乳母想到了郭舍人。对,去求求他,兴许他有办法让武帝改变主意。

  说动就动,大乳母立即去拜见郭舍人,见面就哭诉了一番。郭舍人都她临行前去向武帝当面告辞,告辞后便做出舍不得的样子,下殿边走边回头看武帝。

  大乳母果然照郭舍人的话去做。她请求临行前去向武帝告辞,武帝同意了。于是,她上殿去见武帝。见完后下殿,她边走还边回头去看武帝,眼里饱含着依依不舍的泪水。

  这时,站在武帝旁边的郭舍人突然大声骂了起来:

  “嘿!你这个老女人怎么还不快走呢?陛下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还要靠你的奶来养活他吗?你还边走边回头干什么呢?”

  武帝一听这话,倒像是在骂自己一样。想想也是,她毕竟把自己喂养大了啊!现在怎么好把她赶走呢?于是,武帝下令叫大乳母回来,赦免了她的罪过,只是要求她加强对自己家里人的管束,不再迁徙到边远之地去了。

  【新说】

  一般意义上的指桑骂槐,往往是指泼妇骂街的看家本领。这在鲁迅的《狂人日记》里有很传神的描写:

  “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她眼睛却看着我。”

  指着桑树骂槐树,指着这个骂那个,这就叫指桑骂槐,同义的说法还有指猪骂狗,指鸡骂狗等。

  作为计谋的指桑骂槐当然不只是泼妇骂街那样简单。稍有骂得不合时宜,骂得不艺术,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呀!

  以郭舍人指大乳母骂汉武帝来说,那真是太岁头上动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的。而郭舍人之所以敢这样,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在武帝面前的特殊身分外,还有赖于他对武帝和大乳母之间关系和感情的洞悉。所以,凡为计谋,说到底,都离不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大原则。

  做到了这一点,又抓准了时机,所以才有郭舍人那起死回生的一骂啊!

  具有这种起死回生的骂人本领的,在历史上不乏其人,著名的如战国时代有淳于髡、优孟、优旃,与郭舍人同代的也还有东方朔等,他们被《史记》作者司马迁称为“滑稽”人物,实际上是一些非常了得的特殊人才,所以,司马迁不仅为他们立传,与王公贵人们同列,而且还赞叹他们,“岂不亦伟哉!”

  嬉笑怒骂,皆成伟人。

  由此看来,骂人也的确大有学问可钻研,大有艺术可讲究啊。难怪荣宁二府里那些难缠的管家奶奶们个个都练就了这一身本事:“错一点儿她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她们就指桑骂槐。”

  【典源】

  指桑骂槐:“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语另见《金瓶梅》第六十二回:“他每日那边转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俺娘这屋里分明听见,有个不恼的?”

  郭舍人巧助乳母:事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