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公安处交警大队:《末法消灾录》第一章 尘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24:30
南海古佛  降                     九十六年七月十八日  第一章  尘劫    众生本自俱足清淨灵慧,皆为理乡佛子,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而(天界、人界)原本是往返密切,出入无阻,曾几何时?佛子开始产生(我欲)。天地之间本是万物「共存互依」之空间,无奈佛子心生我欲,将(共有)之一切认为是(我有)之范围,于是由小欲衍成大欲。从互相关怀照料,演成我喜欢之范围、我讨厌之范围。于是佛子先天真如本性,逐渐被我欲所佔据,形成(我有),相对便是(我没有),而从我没有而你有开始,心生欲求,心中被太多的欲求所佔满。    因此,心变得沉重,「灵慧」从清澈转化成溷浊,从此灵神受贪欲所束缚,导致沉沦于红尘之间。而天界乃清淨之地,佛子真如既已沉浊,便与天界断除路径,无法再自由往返天人之间。而「真如渐塞,五蕴(色受想行识)日重,三毒(贪嗔痴)感染」,从一个我的欲求,感染到多个我的欲求,最后形成人人都在欲求当中。    有求便产生(求得)与(求不能得),有些人因为「福德饱满」,福份俱足,于是在某些难关时,禀持真诚向天地神灵(祷求),天地神灵鉴纳其人之心诚,而于其应有之福德中,拨转某些等级之福份,以应此众生所求,而了其心愿。另有某些人,本身之福德薄弱、福田浅隐,在面临诸难关时,用要求之心态,向天地神灵(无端要求)许多欲求,一旦不能应允所求,未久便「指天骂地,怨天尤人」,而不肯省思自我在这个世间裡,对父母恩德回报了多少?对兄弟姊妹情谊又回报了多少?对于朋友恩义回报了多少?夫妻间恩义又回报了多少?对社会温暖回报了多少?对国家福利又做了多少有利益的事?这些若无彻底省思,欲求只能成为「妄念」,因为本不俱足之故。    佛子在凡尘必须有认知,「生、老、病、死」为人生四大苦,任谁也脱离不了。但「富、贵、贫、贱」则能转圜,「富裕」之众生,若能勤修身以立德,身能修则不犯诸厄业,更无法引动媒介而影响富裕之长存,因为立德。子曰:「君子以财润身。」因此,富者更能喜捨而乐助众生所需,使「福上增福」。「贵人」出于仕,常保「见贤思齐」而「拔举贤能」之才,使众生更蒙福荫,使国家贤才辈出,不断富国,不断富民,则国强而百姓安乐。「贫穷」之众生,多因「福少业深」,在过去生以来,鲜少佈施济众,更不必说供养三宝,甚至于施而常悔,其福无法积累,而沦为「贫穷」之格。「命贱」之众生,则在过去多为倚强欺弱,乃至于仗势凌虐善良,毁损五穀,而成「命贱」之者。    众生欲令我身能随心所欲,理当在平时审视能力,或多或少,尽力施予。佛云:「福田由佈施中来。」(清淨)之施予,(平等心)之施予,长期积累,福田便不断增生。又因为「无欲之喜捨」,「德」乃因此而生,有德必有果,修行之内功也。由于(真诚)之施予,受益者众,生生世世福德深俱,善缘相随,而永不孤寂,一切灾横无从扰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