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高中路110号搬了吗:太极杂说 1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1:56:54
太极杂说114


太极网罗

    杨式还讲眼神,经过艰苦的练拳,会自然形成。


l         单鞭 (杨式) 太极拳中的基本劲法有八种,拳架中的各种招势都是这八种基本劲法在不同姿势、角度、特定条件下的具体应用。单鞭属按式的外延,是采与按的综合劲;单鞭一般适用于对方从正面快速进攻,由于单鞭动作大、发劲较长,所以在散手中一般是以“放人”见效果。运用单鞭时,必须以腰劲带动大臂,肩部放松,以小臂内侧轻接对方,由上向下向前发力。单鞭易和“砸”(如撇身捶)、“劈”(如穿掌)相混淆。由于单鞭是单手动作,另一只手必须注意配合,放在胸前,为后援,辅助。单鞭的单操有定式马步、弓步左右挥鞭;拗步、顺步左右挥鞭。退步左右挥鞭。最后必须强调的是,太极拳各种招式(单操)的运用必须是建立在懂劲的基础上,以“六合劲”为根本,否则,将体现不出太极拳的独特风格。


l         玩太极 练太极的人一般会认为苦练会出功夫。因此练时非常执著,非有要练出什么来的想法。这样就可能意重了,到练不出来了。实际上应抱着玩的态度,不必太用心。有意无意不去追什么,站桩时尤为重要。“高度清醒不执著,难得糊涂不昏沉”。再有现在练太极,技击故不可少,养生更重要。太极是一种艺术。


l         太极拳要说到手谈时,或者用神意打人,只是在平时大家的意识里。要真的自己也能做到,非常刻苦也要十年以上。我的师父在教授我太极拳的同时,也让我们练了内力入门之法。光是练神的时间,师傅守侯我们就有七七四十九天(当时我的工作是教师—假期)。每天用内力给我们疏通经络。可以这样说,师父老了十岁以上。没有可靠的感情,没有充分的时间,师父是不可能的传授的。练了三年或者五年,就想神意打人?肯定也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也只能到练血,并未到练气阶段,到了练气阶段,才能有可能,隔空碎物(注意,并非只是放到人)。师傅有一次外地有人来访,迫切要求动手,他老人家不想与人交手,对来访者说;我只有一点蛮力了。说着手对着一帐很厚的凳子,手指方向戳去。凳子断成两半,来访者站起来,就走了。可以说民间的功夫,并未完全开发出来。


l         武当赵堡太极拳,又称赵堡架,是中国古代传统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创始人为武当道士张三丰。因蒋发在赵堡村授拳之后的几百年内秘不外传,赵堡人称它为赵堡太极拳。它内容丰富,古朴典雅,变化多端,注重实用,具有独特风格。赵堡太极十三式手法,始由天道起,中包六十四势,每势练够十三手,即一圆、两义、四象、八卦。末以天道终。背丝扣为赵堡太极的善始善终工夫。一向一背,分顺分逆,一明一暗之曲丝。上中下三盘各有16明暗技法。上盘如按、採、挒、挤、肘、靠、扣、锁、掷、叠、撅等;中盘如起、落、进、退、腾、闪、圆、转、含、拨、通、环、管、挺、吞、吐等;下盘如缠、跪、挑、撩、劈、勾、挂、蹬、壁、卷、滚、点等。赵堡太极的拳架与推手练习中,须把这些内容融入进去,以不断提高层次,达到强身和防身于一体。愿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击之末也----张三丰。


l         神意谈。首先以我的经验和水平,本不敢谈神意。但随便说说,您认为可笑也好,认为骗人也好,请自己分辨。神意是一种先天的东西,不需经过思考和想象。任何想出来的所谓神意,都经不起实际检验的,应让他自然的出。我只说一种现象,一种神能打人的现象。例如,有人站在五米之外,手拿石头打你,你本能的会反应躲避。第一次你躲了,第二次你又躲了,第三次那人手中没有石头但仍做打你的动作,你并不知道他有手中已没有石头,这时你还会躲,为什么因为你认为他手中还有石头会打你,这个石头可以说是意。上面只是一个比方。说实际的有人做一个动作,你突然感到这个人对你会有危险,本能的做出反应,这就是神意打。我第一次接触他时,我不相信我会动。我的老师说,你过来看我截你,我就走过去了,谁知还有五米时,老师突然一动,我也跟着突然反应,这种反应是本能的。旁边师兄对我说你为什么会动,这是东西。我又让老师试了几次,结果都是一样,我本能反应动,实际上我真感觉到有东西会打着我。各位可以一试,你让其他人站在五米之外做动作,看他动不动,我敢说他根本不会动,换句话说您在五米之外做打我的动作,我敢说我不会受您的任何影响,因为您没有神意打的东西。我的老师又对我说,你照我的头打,要真打看你是否打得上。我打去,老师盯着我的拳头看过来,一下我就打不下去了。不是我不想打,是真打不下去了,好像有东西给我截了。师兄又说了,为什么打不了了,这也是东西。


l         神意打人的事,我在89年就被打过了。是我的恩师在3-5米远打的。感觉是在老师前面出现一片白色光,就不自觉中往后急倒。那是老师说让我体会一下的。在北京北航我的黄师叔是沾手打人,我的感觉是后脑一片白,即被发出,好不舒服!由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用脊听劲”都是我们门中讲的(当然,不知别人讲不讲),所以我感觉我们是一个门派的。顺便说一下,本门对“气沉丹田”讲法之外,还讲“气散丹田,气从丹田散,浑身处处皆丹田,无处不丹田”四个阶段。


l         陈发科曾说,谁能合住对方谁就赢了。


l         去年我曾与一个山西的拳友见面,他非常喜爱太极拳,也有一定的功夫,他把太极的一些理论用于生活。他说,人都有一个圈,在圈外什么事都没有,如果有人进了我的圈,我就要反应将其推出圈外。上个月我又见了另一位拳友,他功夫不高。他也把太极的理论用于实际。他看到陈发科曾说,谁能合住对方谁就赢了。他把这句话用于实际,每当与其他单位或同志谈工作时,总是用合,先合住对方,然后看看是否有相同的东西,再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使劲。与同志交流也是一样,结果屡试不爽,每次都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对方还都很满意。我听了深受启发。


l         太极拳本有吐纳于拳架中,呼吸导引之法,动中求静之妙。


l         通读武禹襄《十三式说略》,应分三段。从“一举动中周身俱要轻灵”至“上下前後皆然。”讲的是气,是第一段。第二段从“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断句为“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至“无令丝毫间断耳。”讲的是意,是说明“意”是达到第一段气的境界的关键和如何用“意”。这两段一气呵成,令人“意气”风发。而后面讲十三势,表面看来全不衔接。其实,恰恰说出了按照五行八卦运转意气后得到的主要着和劲。整篇“意、气、着、劲”,自然顺畅。其关键,正是“主宰于腰”,中一段的“意”使得全文上下贯通、沛然天成,是全文理解的核心。该段又分三节。第一节“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承上启下。第二节“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後,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即加以挫之之意。 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讲的是“意”的折叠,是用法。“折叠”,叠什么?是折叠阴阳。去意为阳,回意为阴,两意互相包含渗透。是太极图上白中的一点黑,黑中的一点白。可比喻为:阳的意是外显的,是有一定方向的速度,正在起作用;阴的意是内含的,是该速度反方向的加速度,暂不起作用,准备起作用就是说,我正在往左打时,却一直时刻准备往右打。反之亦然。亦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了。第三节“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呼应第一节和第一段,用“意”的“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呼应“气”的“总须完整一气”。解读太极拳论,着眼点不同,理解自不相同。

道中情 发表于 2009-4-22 15: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