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区西乡人口:五代山水四家:董源画选 夏景山口待渡图卷(百幅中国名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0:26:28
南唐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卷 绢本淡设色 纵50厘米 横320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写江南夏景。开卷处平沙浅岸,江河横陈,小舟往来其间,山峦叠起,丛林中微露村舍,卷末沙岸延伸,垂柳成行,岸边有待渡者,展现出平远辽阔的江景。全卷用披麻皴加墨点表现山峦林木,画法与《潇湘图》一致,画幅高度亦相同,因而有的鉴赏家认为二者为一卷,后来被人分割,中间有缺损,因而不能连贯。本图无款印,董其昌于卷前引首题“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图真迹”。
董源
董源(?-约962年),五代南唐画家。源-作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南昌)人,自称“江南人”。事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南唐亡后入宋。据画史记载,董氏善山水人物、云龙、牛虎,无所不能,尤以山水画最为著名,开创南派山水。其山水多以江南真山入画而不为奇峭之笔,记载说他山水多画江南景色“平淡天真,唐无此品”。米芾曾盛赞其山水曰:“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五代的《画鉴》里记载:“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皴文甚少,用色浓古,人物多用红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种皆佳作也。”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董源善画,龙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山峭之笔”,又称“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擅画水墨及淡着色山水,喜用状如麻皮的皴笔表现山峦,上多矾头(山顶石块)苔点,多画丛树繁密,丘陵起杖,云雾显晦和溪桥渔浦、汀渚掩映的江南景色,后人称其所作平淡天真,为唐代所无。也有设色浓重之作,山石皴纹甚少,景物富丽,近于李思训格调,而较放纵活泼。兼工龙、牛、虎和人物。
五代至北宋初年是中国山水画的成熟阶段,形成了不同风格,后人概括为“北派”与“南派”两支。董源的《潇湘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现存世作品有《潇湘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夏山图》卷,藏上海博物馆;《夏景山口待渡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龙宿郊民图》及《洞天山堂》二轴,均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
董源 潇湘图 绢本设色 纵50cm横141.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董源 洞天山堂 绢本设色 纵183.2厘米横121.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文
五代南唐 董源 夏山图夏山图 绢本水墨淡设色 纵49.2厘米横313.2厘米 现上海博物馆藏
五代 董源《夏山图》 绢本 水墨淡设色 纵49.2厘米 横313.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五代南唐 董源 寒林重汀图南唐 绢本淡设色 纵:181.5、横:116.5厘米 日本兵库县黑川文学院藏
董源 江隄晚景 絹本設色 179 x 116.5 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張大千先生遺贈
董源 溪岸图 绢本设色 纵221.5厘米 横110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董源 龙宿郊民图 绢本设色 156x160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