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新公安分局电话:上海散步 组图 一百零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57:43




北京海淀区花园路2号(牡丹园翠微大厦北侧)海碗居牡丹园店。麻豆腐17元。

“典型的”老北京馆子。进得门来,“人声鼎沸”,小二的吆喝“地动山摇”;再看摆设,“方桌、长板凳、旧京城风貌壁画”历历在目。炸酱面“每次必吃”,“一大碗”端上来,“酱香十足”,菜码“丰富得吓人”;爆肚、麻豆腐、芥末墩都“不错”;家常菜做得也“可以”。如果“家里来了外地的亲戚朋友”,这家是个“挺有特色”的款待地儿。


北京!?不是二锅头喝多了,脑瓜儿糊涂吧。否、请看上边网页。
闵行区畹町路99弄109号万科假日风景(近春申路) 吉祥胡同京味馆




2010年01月07日莘庄站



莘庄站南广场


广场南东西走向的莘朱路。图右为"名都新城"



名都新城的1楼部分




从宝城路进春申路,向东而行



703路 票价(2元)

颛桥->颛兴路沪闵路->沪闵路贵都路->申良花园->齐盛世纪花园->好世樱缘->腾谷苑->君临天下花园->银都新村->春申四季苑->春申路都市路->新申花城茉莉苑->新申花城->春申路->高兴花园->罗阳新村->莲花南路上中西路->镇西路(招呼站)->沪闵路虹梅南路->沪闵路虹漕南路->上海南站->漕河泾->漕溪路田林东路->上海体育馆


畹町路。右边为'万科假日风景'



万科假日风景



商店街内便有"吉祥胡同京味馆"了吧



“方桌、长板凳”也在大上海鸟枪换炮了



2010年01月13日17路巴士站对面的星美国际影城(海宁路330号)


国际的前身叫融光大戏院,建于1932年11月2日,是高档五层西式影院。后几度易名,解放后改名为国际电影院。一个老人说他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去融光看立体电影。40年代戴着专用眼镜看立体电影是很前卫的娱乐,看完可以向别人炫耀朝你头上开来的火车和口一张仿佛就吃了你的狮子。
1933到1936年间,鲁迅曾携家人友人多次光顾国际。他曾在日记中写到“午后与广平携海婴访蕴如,并邀阿玉、阿菩往融光大戏院观《四十二号街》,观毕至如园食沙河面,晚归”等话语。



胜利电影院(上海市虹口区乍浦路408号)


1930年7月开始营业,名为"国民"。1931年7月、移英资"高品洋行"经营,名为"威利"。日战领期更名「昭南剧场」。国民期名为「民光电影院」。建国后名为「胜利电影院」



乍浦路、北海宁路交叉口


乍浦路439号,是日本日莲宗在上海设立的传教所——本圀寺,1950年代后已成为民居。 


上海西本愿寺是20世纪上半叶日本佛教净土宗本愿寺派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区设立的一所寺庙,现在的地址为上海虹口区乍浦路455号。

1906年,西本愿寺继东本愿寺之后,也在上海设立别院,向中国人传教。初期地址在文监师路114号(今塘沽路)。1931年,西本愿寺迁址乍浦路、武进路,由冈野重久设计,建成一幢印度风格的白色花岗石寺院,特点是巨大的半圆形拱券及日式浮雕(莲花、禽鸟 )。寺内曾存有大量日本人的骨灰罐,还曾建有9层高的佛塔

二战结束后,西本愿寺作为敌性寺庙予以取缔,寺房改作他用。1999年被指定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曾用作虹口区健身房及梦幻柔情舞厅



从乍浦路进入武进路。这一带旧为日人旅馆街。有日人说:日本近代经营始验于上海


中国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183号沪北会堂


沪北会堂由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传教士施永福创建于1905年,是该会在上海建造的第一座教堂,也是后来该会在上海的传教士聚集的场所。1924年建造了1座2层的教堂,旁边的4层楼房开办了三育学校(大学部1927年迁往江苏句容桥头镇,改名中华三育研究社,这里保留小学部)。1929年,又在教堂东侧建造上海卫生疗养院分院(今武进路171号上海银行)。教堂空闲时也对外出租,1933年鲁迅曾租用场地举办“俄法书籍插画展览”。1966年8月文革中聚会停止。1979年,沪北会堂重新开放,但由于信徒增加太多,虹口区的联合礼拜次年就改到景林堂进行,沪北会堂开办饭店和溜冰场。

吴淞路560号(虹口消防中队)虹口救火会
虹口救火会工部局设计,1917年竣工。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虹口救火会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旧1918创刊的上海每日新闻楼


武进路86号虹口中学




武进路遇九龙路而终。运河对岸之景



九龙路、哈尔路一号轿处


过了桥、向西更是溧阳路611号1933老场坊。

“1933老场坊”的前身“工部局宰牲场”始建于1933年,出自英国建筑设计大师巴尔弗斯(Balfours)之手,由当时蜚声沪上的余洪记营造厂建造完成,整体建筑外方内圆、高低错落、无梁楼盖、廊道盘旋、布局宛若迷宫,空间却又次序分明,算得上是建筑艺术与生产工艺完美结合的典范。


据史料记载,建造这个宰牲场光建筑和设备就花费白银三百三十多万元

1933老场坊共有5层高。走进大楼,但见空间布局奇特,东南西北四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廊道盘旋,宛如迷宫,却又次序分明,加工车间采用“无梁楼盖”,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建筑技术


屠宰场在圆形建筑的顶层,四周有一间间牛舍,牛群顺着螺旋型的牛道走到顶层后,会在牛舍中小憩。然后是无痛苦地走向生命终点:在走向屠场的过程中,受到电击的牛在失去知觉后,工人们再进行宰杀。如今,昔日的牛道上还清晰地留着牛群经年累月留下的蹄印。


4楼

整体建筑可见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而外圆内方的基本结构也暗合了中国风水学说中 “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 “无梁楼盖”、“伞形柱”、“廊桥”、“旋梯”“牛道”等众多特色风格建筑融会贯通,光影和空间的无穷变幻呈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葩。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永远可以领略到1933老场坊不一样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