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康润药业有限公司:为什么古代建筑屋脊上要装饰吻兽?(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9:36:39

相传明成祖建造紫禁城时,玉帝曾赐予“飞禽走兽”,为人间共主镇守紫禁城。
据传,明成祖迁都北京建造紫禁城时,天上的玉帝曾赐予“飞禽走兽”,为人间共主镇守紫禁城。所以在紫禁城的古宫殿建筑群中,我们看到这些宫殿的屋脊上,往往有造型不同、数量不等的琉璃装饰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吻兽。
那么,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的屋脊上要装饰吻兽呢?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建筑外观特征明显,都是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组成。而屋顶是整体建筑中最重要、最具独特风格的部份,其屋脊上的吻兽装饰,更是中国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
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顶一般是由一条正脊与四条垂脊组成。古代宫殿正脊两端各有一兽形装饰物,因形似鸱尾,故称“鸱尾”或“蚩尾”、“鸱甍”、“鸱吻”、“祠尾”。
  
紫禁城中栉次鳞比的宫殿群上的吻兽。
 
 
据《唐会要》上载:“汉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屋,以厌火祥。”大意是说,汉朝时柏梁殿发生火灾后,越巫说海中有神鱼,尾巴像鸱,卷起激浪就能降雨,所以建议汉武帝做鸱尾状的东西置放于殿脊上避火。
另唐朝苏鹗《苏氏演义.卷上》曰:“蚩者,海兽也。汉武帝作柏梁台。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鸱字。”大意是说,蚩是一种海兽。汉武帝修建柏梁台,有人上书说:“蚩尾是水中精灵,能避火灾,可以塑它的像安置在殿堂顶上。”
由此可知,越巫所说的神鱼应该就是指蚩尾,故鸱尾最初应作蚩尾。因蚩尾又像鸱,蚩与鸱同音,久而久之,蚩尾就成了鸱尾。历史上鸱尾的最早记载,始于晋朝,如《晋书.卷二十八.五行志》:“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六月,鹊巢太极东头鸱尾。”
吻,古代又作口、嘴之意,如《墨子.尚同中》曰:“使人之吻助己言谈。”因为蚩尾、鸱鸢的嘴长的很像,于是鸱尾又称为鸱吻。如苏鹗《苏氏演义.卷上》曰:“蚩者,海兽也。……今人多作鸱字,见其吻如鸱鸢,遂呼之为鸱吻。”
从汉至唐,鸱吻大多是造型简洁的尾翼,中唐以后出现龙形鸱吻,两两相向,张口翘尾咬住正脊,背插宝剑,故称为大吻;因其安放在正脊上,又称为正吻;又因其形似龙而称为龙吻。
 
鸱吻,两两相向,张口翘尾咬住正脊,背插宝剑。
 
 
由于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而龙吻衔接了殿顶正脊与垂脊之间的重要位置,因而让殿顶更加牢固、严密,并有防止雨水渗入的功能。所以古人很重视屋脊上的龙吻,视为镇宅避火的神兽。
在古代,龙吻并非一般建筑都能使用,大都用于宫殿或庙宇。宫殿的龙吻制成后,皇帝要派一品大臣前去迎接。安龙吻时须举行隆重仪式,要焚香、行跪拜礼,以示敬意。 
 古画中的脊兽:明《黄鹤楼图》
 古画中的脊兽:宋《瑞鹤图》
 明清时,出现了龙吻的颈背上插有宝剑,并露出扇形剑靶。据传,这把剑是晋朝道士许逊之物。许逊曾任旌阳县令,勤俭廉洁,为当地治水患、除瘟疫,深受百姓爱戴,人们敬称为“许旌阳”。 后来许逊弃官拜师学道,在他一百三十六岁时,全家四十二口同时白日飞升,连所养鸡犬亦随之而去。升天后,乡人就地立祠供奉,人称“许真君”,宋徽宗时赐封为“神功妙济真君”。
龙吻上插剑,目地是锁住龙吻,防止它擅离职守逃回大海;还有就是避邪,因为那些妖魔鬼怪最怕许逊这把扇形剑。

故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三大殿中等级最高者,其垂脊上走兽共十个,是唯一例外最多,有十全十美、至高无上的尊贵象征。
鸱吻是正脊的装饰物,其实屋顶的垂脊、戗脊(中国古代歇山顶建筑自垂脊下端至屋檐部份的屋脊,和垂脊成45度,对垂脊起支戗作用)等也各有饰物。从汉至唐的建筑,屋脊上并无过多的装饰。
到了宋朝,每条垂脊或戗脊前端各饰有一排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明清时就有完整的定型饰物。另除正脊的龙吻外,垂脊上也各有一龙吻,但体形较小,又称垂脊吻。
 
(网路图片)
脊兽一般为瓦制,高级的宫殿建筑则采用琉璃瓦,其最初的功能主要是为了保护木栓与铁钉,防止漏水、生锈,对屋脊的连接处有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后来,古人将建筑功能与艺术造型巧妙的结合,脊兽有了装饰功能。
清朝时,依殿堂大小、等级规定檐角走兽的使用数量与排列顺序。垂脊上的走兽多为古代传说中的吉祥神兽造形,安置在垂脊檐角上,造型生动活泼、线条优美、朴拙浑厚、神态各异,是祥瑞、镇火、消灾驱邪的象征。
 
走兽的排放顺序(网路图片)
据《大清会典》中记载,走兽的排放顺序为骑凤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ānni )、押鱼、獬豸(xiè zhì)、斗牛、行什。檐角上的走兽是置于骑凤仙人与垂兽或戗兽之间。
走兽的数量规定必须是单数,骑凤仙人除外,最多九个。走兽随宫殿等级的降低而递减,从行什依次往前减少。但故宫太和殿是唯一例外,多增加了一个行什,共有十个飞禽走兽,是十全十美、至高无上的尊贵象征。
 
殿堂大小、等级檐角走兽的使用数量与排列顺序是有规定的。(网路图片)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三大殿中等级最高者,其殿顶为重檐垂脊琉璃瓦,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构大殿。明清两朝皇帝即位,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及其它国家重大庆典,均在此殿举行。
 
骑凤仙人排在最前面,其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片。(网路图片)
此外,再说明檐角垂兽各自的象征寓意。排在最前面的是骑凤仙人,其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片。
相传,这位仙人是战国时代齐国国君齐湣(mǐn)王的化身,他在位时做了许多坏事,因此被太阳曝晒的走投无路,危急中,飞来一只凤凰,问他是否愿意改过,他答应痛改前非,于是他骑上凤凰飞走,化险为夷。后人将骑凤仙人立于檐首,有告诫君王要行仁政及转危为安、逢凶化吉的含意。
骑凤仙人之后是龙,能兴云作雨,为鳞虫之长,四灵之一,是古代帝王的象征。龙之后是凤,为百鸟之王,比喻有圣德之人,是祥瑞的象征。凤之后是狮子,有兽王之称,象征勇猛、仁德,是能驱魔辟邪的瑞兽。
接着是天马、河马。天马为天帝所乘的神马,是尊贵、权威、祥瑞的象征;海马为海中飞马,是吉祥的化身。天马、河马象征君王的威德能通天入海、畅达四方。然后是狻猊,古书记载为与狮子同类的猛兽,能食虎豹,古代有刻镂成狮子状的香炉就是指狻猊,有护佑平安之意。
狻猊之后为押鱼,相传为海中异兽,能兴云雨、灭火防灾。再来是獬豸,传说能分辨曲直的神兽,见人争斗,会用角触理亏之人,是公正无私的象征。獬豸之后为斗牛,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据《宸垣识略》记载:“斗牛,即虬螭(qiú chī )之类,遇阴雨作雾。”是护宅镇邪的吉祥物。
最后是行什,俗称猴,为人形猴面有双翼、手执金刚杵的压尾兽,其形似在执行监押任务。太和殿檐角除九个走兽外,又增加的第十个,故称行什。
 
太和殿比其它宫殿的走兽所多出的就是行什(网路图片)
这些屋脊上装饰的吻兽,都有象征避火消灾、遇难成祥、驱邪镇宅、公平正义的祥瑞象征,所以古人都要在屋脊上设置吻兽。
中国古典建筑,无论是皇家的富丽堂皇,或民舍的小巧精致,各有特色,在其优美的外观下,以其寂静而丰富的建筑语言,展现了古人对天道的敬畏,及天人合一的中国建筑意境,砖瓦之间,更蕴涵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本文来自神州智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