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野朝阳不配做母亲:孩子的成长,家长首要重视的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45:21

孩子的成长,家长首要重视的是什么?

默认分类 2010-04-28 08:58:23 阅读124 评论16 字号:大中

 

 孩子的成长,家长首要重视的是什么?

(主讲人:山东理工大学副教授·王红梅老师)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首先感谢闻韶院提供机会能与大家交流。有些朋友第一次来,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王红梅,是理工大学的一名教师,在大学教龄接近二十年,主要从事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今天我给大家交流几点,这些年来给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上课,也曾给函授学员代过课,主要授课对象是本科生,与即将迈上社会、踏上工作岗位的大量大孩子接触,有些体会与思考。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虽然我不教小学、中学,我所处的位置,对教育的看法,由于所处的视角不同,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能能给大家有一点点启发。若将教育孩子的学校教育看成生产线,我处在接近成品的工位,大家都清楚若成品质量有问题再修正、弥补是相当困难的,有时是不可能的。成品中的质量问题反馈到前面的初始工位则极有意义,在座的家长孩子都还小,我看了一下签到表,有的上幼儿园、小学、大一些的也就上初中,我谈到大学生时,多放在他们负面方面,以期望能给大家以警示,望大家能正确理解。(大学生中也不乏优秀学子,能积极奋发,做人学业都很出色)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一个叫莎拉,一个叫迈克尔。当莎拉6岁,迈克尔4岁的时侯,父母决定为他们养一只小狗。小狗抱回来以后,他们专门聘请了一位训兽师来训练它。

     在第一次训练开始之彰,训兽师问他们:“小狗的目标是什么?”夫妻俩面面相觑,颇感意外,他们一脸迷惑地嘟嚷着说:“一只小狗还有什么目标?它的目标当然就是当一只狗了!”

他们实在想不出,作为一只狗,还能有什么另外的目标?

 训兽师极为严肃地摇了摇头说:“每只小狗都得有一个目标,否则我们根本没法训练它。你们是想训练它守门,还是为了和孩子们一道玩耍?或者只是作为你们的宠物?我必须知道这些。这就是它的目标。”    在训兽师的精心引导下,这只小狗被成功地训练成孩子们的好朋友,它可爱的举止,忠诚的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使它成为这个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听了这个故事,大家怎么想呢?在座的不少是孩子家长,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目标是什么?我听到不少孩子说,我长大了考北大、清华、或哈佛、剑桥,这可能是孩子自己的想法,也可能更多的是家长的期望,相当一部分家长把此作为孩子的目标,另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其他的期望。但总起来说,普遍对孩子的升学、特别是考大学还是特别地关心。对于孩子的将来升学,我们不必担心太多,看看这些数据吧: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报名人数是1010万,招生567万人;

2008年招收599万,报考1050万;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招生数为629万,(比08年减少了3.8%,约40万人。适龄人口总量减少是直接原因。平均录取率预计接近62%,比2008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

 

 

年度

 

高考报名人数(万)

 

录取人数

 

录取率%

 

2007

 

1010

 

567

 

56.1

 

2008

 

1050

 

599

 

57

 

2009

 

1020

 

629

 

 62

 

2010

 

预计《1000

 

 

 

 

 

 

 

 

 

 

 

省份/市

 

报名人数

 

招生人数

 

录取率

 

09年报名人数

 

 

 

 

 

 

 

 

 

北京

 

8.1万 ↓

 

 

稳定80% 

 

10.1万

 

 

 

 

 

 

 

 

 

上海

 

6.7万 ↓

 

 

 

8.3万

 

 

 

 

 

 

 

 

 

山东

 

约66万 ↓

 

 

约80%

 

70万

 

 

 

 

 

 

 

 

 

河北

 

50.3万 ↓

 

 

 

55.9万

 

 

 

 

 

 

 

 

 

湖南

 

41.3万 ↓

 

 

超80% 

 

50.7万

 

 

 

 

 

 

 

 

 

湖北

 

49.2万 ↓

 

 

 

51.95万

 

 

 

 

 

 

 

 

 

江苏

 

52.7万 ↓

 

 

 

54.6万

 

 

 

 

 

 

 

 

 

江西

 

31.2万 ↓

 

 

 

35万

 

 

 

 

 

 

 

 

 

福建

 

29.2万 ↓

 

 

 

30.5万

 

 

 

 

 

 

 

 

 

     高职(专科)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名单(截至2006年4月18日) ,共1800多所院校

  

孩子的升学问题,从外在环境来看,越来越有利,但是要考取较理想的学校还是有待于孩子的学习,(上重点还是普通学校对于孩子是不一样的,从长远来看,对孩子一生来说,但实际上并不是最关键的,当毕业后让接受单位看完毕业证或学位证后,一般很少有人再去关心你是那个学校毕业的)。但有家长对孩子的升学极为重视,如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以后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这不是不可以的,但不要变成惟一标准,更不能作为最终的目标。比如有人从淄博要去北京,坐火车去,上大学如同坐火车,而目标是北京,而不是火车,考上大学如同买到火车票。孩子是有差异的,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要走考大学这一条路。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要认同这一点,不要拿自己孩子的弱项和别的孩子强项比。不管对孩子期望是什么,存在多大的差别,有一点是共同的,所有家长期望孩子能够生活幸福,不仅现在、尤其未来,即使父母不在世了,我们希望他能够过得好。没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痛苦。除非不正常的人。但是如何保证孩子的学习、生活快乐幸福呢?由于目前的现状,可以说大多数家长极重视孩子的学习,学习成绩,而对于其他方面关注,如孩子的人品,与人交往、自立能力远不及对学习的重视。我们如何保证孩子能够幸福,现在特别是未来,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只学习好、成绩好就可以吗?

看看在校的大学生吧:

     一、在校的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1、学习状况堪忧,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一部分学生多门不及格。目标不明确、无动力或动力不足

     孩子小学、中学都有老师家长催促、监督,他也习惯了老师家长的监管,学习基本上是靠管。到大学,情况发生很大改变,如我所在的学院,学生总数:2452人,三个辅导员管理学生的,一人平均要管八百多人,根本管不过来,主要靠学生自我管理(班干部协助辅导员)。任课教师不向中学那样,一门课有的30学时,有的40或多些,上完这课就另换老师,有要求但多数靠学生自觉,不向中学老师那样。因而学生从外在看,管得人少,家长鞭长莫及;

   时间宽裕,有了更多自由支配时间;一些学生终于有了玩的时间,于是上网、谈恋爱等,导致学习直线下滑,我上大学时,同学中就有不少这类的,目前学生不再少数。原因是什么?一部分学生认为目标已达到(原中学目标是考大学),此时不玩,更待何时?于是逃课、不做作业,考试时难以通过。另有一部分学生很迷茫,他不知道该做什么,无明确目标,觉得玩不对,但又听说学校里学的以后工作用不上,学习没有动力左右摇摆。以我上课班级看,从完成作业、老师布置学习任务等看,真正学习的学生大约占10%至20%,不学习很差的大约占10%至20%,60%~80%居于中等位置,作业也做,有时抄袭,有时参考别人的作业加上自己做一点,总体状况基本呈正态分布。

大学考试难通过?不是的,以自己所教课程为例说明:平时成绩20分,试卷80分(卷面53分左右即可通过)。补考试卷更宽松。

2、恋爱成风,已不新鲜,但恶果令家长担忧。一次范跃进书记从办公楼回家,遇上两学生谈恋爱,行为肯定出格,看了他们一眼,竟然说,“看什么?我知道你是谁,你不是范书记吗?”令其郁闷。

大学生恋爱可以说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同居、堕胎之事:如一女孩曾堕胎两次。

3、生活空虚、网络迷恋成瘾,个别无力自拔,自毁前程。如2007年某学院05级一男生跳楼身亡,因上网成瘾2/3课程不及格,休学半年后又返校试读仍陷于网络难以自拔,学校勒令退学,父母双亲为他恳求院领导以致下跪,但他最终走上绝路。

4、思考问题的方式:思维方式决定一个人的行为。目前大学生思维方式我自己认为存在两点:

(1)不喜欢提问,不善于提问题,问题越来越少;本学期第一次上课,给5分钟时间,要求每人提出3个问题,自愿主动说出自己的提问,结果失望,竟无一愿意回答。

讲课后要求学生自学部分内容,对讲过的知识阅读提问,但下次课时问他们“有什么问题吗?”得到的回答常常是:没有。我常给学生们说:你们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古人说学问学问一边学一边问,只学无问题还是没有学问。

(2)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直线型而非发散型的思维方式。

看待一个问题,本应有很多方法和角度。大多数情况下,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但是多数大学生都习惯于一个问题一个答案,而实际很多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我上的课程属专业基础课,较接近工程实际了,不象他们一二年级的高数,力学,答案唯一。实际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比如说,机器上用的齿轮,材料有的选用木质的,有的用钢、合金钢、或铸铁、塑料,在选时即使相同机器上的齿轮也有多种选择,对甲可能选普通碳钢、对乙可能选合金钢,能否说甲对而乙是错的吗?对类似问题不少学生总爱问,老师你说怎么选好呢?他们已经习惯做题,做单项选择题。认为非黑即白,非对即错。在课堂上,特别在指导他们做实践性大作业时,常鼓励、希望他们多提几种方案,方案自己提的,与人不同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加分,但是对于学生们来说,实勉为其难。

    (李开复简介: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研究院(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等,彼尔盖茨七大智囊团之一,美国杰出华裔社团“百人会”副会长,大学生中享有盛誉,“我学网”。)

李开复博士给了我很多启发,他给刚考上大学的女儿的信中说:“看待一个问题不应该非黑即白,而是有很多方法和角度。当你意识到这点的时候,你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者。这就是“批判的思维”——你的一生都会需要的最重要的思考方式,这也意味着你还需要包容和支持不同于你的其他观点。我永远记得我去找我的博士导师提出了一个新论题,他告诉我:“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多年后,我认识到这不仅仅是包容,而是一种批判式思考,更是令人折服的领导风格,现在这也变成了我的一部分。我希望这也能成为你的一部分。”

由于单向、直线型思维方式,思维的广阔度(空间、深度、发散度)不够,当学生碰到问题时,往往很容易走极端,出现种种问题。

5、自杀轻生等过激行为(每个高校普遍存在)

   (1)2009年我校计算机学院一学生,因多门不及格跳楼自杀;

  (2)、2009年04月15日上午10时许,北京理工大学一名大四男生从新一学生公寓8层坠楼身亡。

今天上午11时30分,海淀警方已对男生坠楼的现场及宿舍楼1层南门进行了封锁。在对现场进行勘查后,该男生的尸体被拉走。据坠楼男生隔壁宿舍的一名学生称,自杀的男生姓张,系学校大四在读生,就读专业为材料系,在此之前的学习中有几门不及格的科目,猜测其自杀原因与因考试不及格拿不到毕业证及学位证有关。据这名学生称,当时宿舍里的其他几名同学都去上课了,而自杀的男生独自一人待在宿舍。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学校方面暂时没有透露任何相关信息。

(3)、2009.4.14傍晚6时许,中国传媒大学一男(2006级)一女(研二)两名学生,先后从靠近北门的47号宿舍楼(静思苑)13层坠楼身亡。据同学透露,两人为恋人关系,事发前在女方宿舍楼内发生争吵。

  (4)、因两次考试不合格被勒令退学,大三学生持刀将教务处处长扎伤。2009年2月16日15时许,李琦龙在本市朝阳区北京工业大学西区环境化学楼教务处办公室内,因退学事宜持刀将该校47岁的教务处处长徐庆辉扎伤,致徐庆辉“左耳廓、躯干及左手创口多处,左食指屈肌腱断裂,现全身遗留条状瘢痕多处,累计长度为21.5厘米”,经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为轻伤。李琦龙在大一下半学期时三门功课不及格,依照校规被列为试读生,大三上半学期又因成绩不合格被二次列为试读生,学校规定两次试读就勒令退学;

  (5)其它如饮食不习惯等自杀:2005.9月9日晚上,广州某大学一名入学仅一周的新生,因“不能忍受这种生活”,从学校的7楼纵身跳下,当场殒命。其时,他的父母正特意从家里赶往学校,准备在附近租房子陪读一段时间。他的一名同学回忆说,跳楼前他曾经抱怨“饭菜不合胃口,衣服也不会洗,不太适应这种生活”。据介绍,自杀男生是大一新生,9月4日入学,正在参加新生军训。该生是番禺人,还有一个多月就满20周岁。可能是以前很少独立生活,该生入学后感觉不适应,据一名与他同一班级的男生说,跳楼之前男生曾经说过饭菜不合胃口,衣服也不会洗,好像不太适应。9日上午,其父母特意从老家来到学校,准备在附近租套房子陪读。出事当天,他母亲看中华景新城的一套房子,但每月租金要2000多元,她觉得太贵,就没有租。和儿子一起吃晚饭时,她告诉儿子,她不在附近租房子了,但会每天从番禺的家里做好饭菜送过来。当时儿子十分失望,吃完饭后,儿子说要回宿舍一会。到了晚上7点多钟,就出事了。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05年,各地共报道281名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209人死亡,72人存活,自杀死亡率为74.4%。另据媒体报道,2005年,在全国23个省份近100所高校内,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116起,其中83人死亡。

     大部分大学生自杀的事件,其所在学校都会对消息进行封锁。如:江苏镇江某大学大一新生分别在2004年10月和2005年10月自杀,上海某重点大学在2003年8月、2004年2月、2005年1月、2006年4月均分别有一人自杀身亡。这些自杀事件媒体均没有报道。因此上述所列举的自杀事件只不过是中国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冰山一角。

   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项调查显示,26%的受访大学生有过自杀的想法。而另一项确切的统计是,2008年,仅教育部直属高校(76所)就发生6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仅在2009年的上半年,北京市共发生了14例大学生自杀身亡案件。有关数据表明,自杀已经取代突发疾病和交通意外,成为大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

     二、在校的大学生成长环境

     1、 社会环境:八十年代末,九十初出生,电视开始普及,但还不象现在这样铺天盖地,网络开始逐渐兴盛;

 2、城市为独生子女家庭居多,但农村多为多子女家庭,经济条件多数良好,个别贫困。

按我现在正上课的一些学生,学生总数76人,独生子女11人,只占14.5%,85.5%为非独生子女。这些孩子总体还是可以,对老师还有恭敬畏惧之心,当然少数不懂事的也有。今年开学第三周补考,即上学期不及格的,开学初补考,第二周我的电子信箱里有封信:

老师,上学期机械设计没通过,这学期要考研,你尽快把补考试卷和答案发到我信箱。(无名无落款)

     还有一次,我关着门在办公室备课,猛然闯进一个学生,吓我一跳。小学生都知道进老师办公室要敲门,他不知怎么还做不到。

  三、现在孩子所处环境:

 1、社会环境:网络资讯泛滥、电视不健康节目充斥:诸多不健康的影视、书籍、网络游戏等随处可见,孩子们很容易接触。包括大人很多也迷恋其中,前段时间听说不少人迷恋于“种菜”,我周围也有一些成人,除了上班就是上网,上班紧张,下班到家打游戏视为放松,或看电视作为放松和调节,不好的东西不用教就会,最容易染上。更何况又有好多“老师”示范呢?一个朋友的孩子,今年四年级,已经戴上了二百多度的眼镜了。见面聊起来,孩子爱上网打游戏,每天至少半小时多达两三小时,不然孩子不愿意,我说上学和玩相比,肯定愿意去玩,干脆在家玩好了,事情随她愿意就行吗?

  近来有良心的记者提议:网络暴力游戏杀人不负责,久而久之,导致青少年产生在现实中杀人也可以不负责的幻觉!

 如 2003年6月15日,北京某郊县17岁的初中学生吴治,因为拿不到钱去玩网络游戏,打算趁爷爷奶奶熟睡之时偷钱,结果将爷爷砍成重伤,而奶奶则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2 家庭环境:独生独养、物质环境优越,以孩子为中心的教养方式

 出生于这样时代,不少父母“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少家庭对孩子关怀备至,以孩子为中心。有一次,一位妈妈给孩子买了一支雪糕,因天热溶化,妈妈在下面滴水处吃了一点,那个孩子就不干了,躺在地上打滚,因为“坏妈妈”先吃了他的雪糕,妈妈哄了半天,答应重买一只才算解决。

  一朋友的孩子在实验中学上高中,为了他的吃饭,忙坏了他的妈妈,妈妈中午时间紧张,孩子还要回家吃饭,我说,干脆在学校食堂吃算了,何必赶得那么紧。她说,你不知道,孩子嫌学校食堂饭不好吃,我反问,那以后上大学怎么办?你去跟着做饭?“到时没有办法,他不吃也得吃了”;还有一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吃饭,营养不够,花大量时间研究食谱为给孩子做可口的饭菜。这样暂时的对孩子提供种种舒服、方便假如能够给他的未来带来长久的利益倒值得,可是是不是增加孩子的脆弱,降低对环境的适应性,增加他出问题的概率而已?现在不少人过分地夸大了物质营养作用,而忽视了精神营养的重要性。

    假如我们这儿也象青海玉树发生地震(这虽是假设,但又有谁能保证我们这儿一定不会出现这种灾难呢?时事无常谁能知?),救援物资若一时两三天到不了,我们的孩子能有勇气希望活下去吗?假如我们家庭出现变故,父母一方或双方出现意外,我们的孩子会怎样?他或她能为家庭承担一部分责任吗?很多人认为这样说不吉利,但平安、健康总归是美好的愿望,现实毕竟是现实。我亲自看到身边与我同龄的同事朋友突然的逝去(因车祸、癌症等),以前总认为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可这几年似乎觉得有一点长大了,思考问题具有了少许的理性,真正觉得以前的愚痴,有什么理由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如果我哪一天从这个世界离去,我的孩子能很好地生存吗?能让故去的亲人放心吗?我们给孩子暂时的安逸、令他舒服究竟有多大的价值?  

  以孩子为中心的教养方式,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使得孩子自私、骄奢、不懂感恩、只想得到,不愿付出。一旦遇到什么变故,即使是轻度的变故,也会如温室花草般难以承受。若家长不能认识此点,可以预料现在的孩子长大,甚至成长过程中要比目前的大学生状况好,还是比他们更糟糕。现在相当一部分家长只管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考虑得不多,但学习好是不是就够了?   

震惊中美的卢刚事件:卢刚是北大物理系高材生,学习极其优异,本科毕业后考为出国留学生,在爱荷华大学攻读学位。拿到博士学位后约半年,在十分钟左右时间内,枪杀了六人,一人重伤。亲手开枪射杀了他的博士导师(47岁的戈尔咨教授),本系的一名教授史密斯、物理系的系主任、一名留学生同学(他的“竞争对手”原中国科技大学高材生山林华博士),还有副校长安妮克黎利(Anne Cleary)女土,致使秘书重伤,自己饮弹身亡。

中外媒体基本的评论是卢刚“狭隘,自私和冷酷” ;和卢刚同属“空间物理理论小组”在杀人现场昏迷的李新说,近来因为美国经济萧条,政府裁减预算的缘故,系里在毕业生中发起募捐。卢刚用支票开了一张捐款,面额是一分钱。

另一位物理系的学生说,卢刚与人合住一个公寓,夏天天热,他睡在客厅里,经常把冰箱打开一整夜,根本不顾别人存放在冰箱里的东西酸馊腐败。卢刚在很多留学生口中,是一个攻击性很强,让人下不了台,又十分自私的人。久而久之,几乎没有人愿意再和他来往。

卢刚的另一位同学赤旭明说他在1987年夏天与卢刚、山林华合租一个一房一厅,他与小山住卧房,卢刚住客厅。卢刚从不打扫屋子卫生,喝牛奶从不用杯子,打开盖对着嘴咕噜咕噜喝完就随手扔在地上。赤旭明比他大十岁,以长辈的口气告诫他,结果卢刚“目露凶光”,表现得非常凶恶。他形容卢刚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自视甚高,经常以“物理尖子”自居。说话喜欢揭别人短处,以嘲弄别人为快乐,时常“出口伤人”。他说卢刚不仅人品素质极差,而且十分好色。他曾幻想所有的女孩子都拜倒在他这个“天之骄子”的脚下,也费了不少工夫追了许多女孩子,但屡遭挫折。他经常入酒吧,把自己打扮得很“美国化”,以示与其他中国同学的“风度不同”。有一次他去拉斯维加斯赌城,想用90美元嫖妓,结果被拒绝。这使他恼羞成怒,耿耿于怀。

  卢刚就学习方面可以说是优秀的,但他的结局如何?只学习好,是否就行呢?究竟是什么毁了卢刚?  

   2003年6月19日发生日本福冈灭门事件,三名中国留学生王亮、杨宁、魏巍将松本真二郎一家4口杀害(本人及妻子松本千加、11岁的儿子松本海、8岁的女儿松本雏),造成极坏的影响。

   可能有些家长想这是现在大学生的事情,我的孩子不会出现这类事情,当然最好是我们的孩子学生都能很好,这是我们期望的。但是我们有什么来保证呢?我自己来说是没有把握的。

   四、对孩子成长,最关键的是什么?

    学习好是不是孩子长久幸福之根本?真正的幸福在于什么?看看当代成功人士的看法。

     俞敏洪简介:1985年从北大学毕业,留校担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1年9月,俞敏洪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 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担任校长。截止到2000年,新东方]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俞敏洪身价暴涨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报告显示,新东方2007财年第一季(2006年6月1日到8月31日)净营收为4.293亿元,同比增长31.4%;净利润为1.651亿元,同比增长100.8%。目前,新东方占有全国60%以上的出国英语培训市场。)

      2009年9月17日 俞敏洪先生在“首都家长学校”的首场讲座讲到:“…我本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不是因为我有新东方,我赚了钱,而是我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心中没有邪恶念头的人,从小到大,我没有做过一件伤害别人的事情。当然有时候话语上一不小心说了一句伤害别人的话,这是有可能的。有些话脱口而出,别人会觉得不舒服,我可以向他表示道歉,但是伤天害理的事情我肯定没有做过。

   我觉得我成功的第二点,在于我非常愿意去帮助别人。其实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位都是可以帮助别人的。我现在有条件可以向甘肃的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可以为甘南建造一所新东方希望小学,我很乐意去帮助他们。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也可以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有什么好处?俞敏洪老师说“我相信好处是会有的,你做一件善事,它的回报今年可能会出现,也有可能是10年后出现。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当天就要求回报,那你一定是个势利眼,也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你不要求回报,回报也会来。”

他在演讲中还讲到: 1995年,新东方已经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那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过,“只教人知识而不教育其品德,对社会是一个威胁”。

  2010.3.23发生的福建南平凶杀案,做医生的郑民生在南平实验小学门口,连续砍伤砍死13名小学生,其中8名孩子死亡,5名孩子受伤。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真实不虚!

     李开复博士 在给刚考上大学的女儿的信中说(就女儿交友):

“…你是一个真诚的人,任何人都会喜欢跟你做朋友的,所以要自信、外向、主动一点,如果你喜欢某人,就告诉她,就算她拒绝了,你也没有损失什么。以最大的善意去对人,不要有成见,要宽容。人无完人,只要他们很真诚,就信任他们,对他们友善。他们将给你相同的回报,这是我成功的秘密——我以诚待人,信任他人(除非他们做了失信于我的事)。有人告诉这样有时我会被占便宜,他们是对的,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以诚待人让我得到的远远超过我失去的。在我做管理的18年里,我学到一件很重要的事——要想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只有先去信任和尊重他人。无论是管理、工作、交友,这点都值得你参考。” 

  对做人德行重要性,我们不是不知道,但是是表面认同,还是内心真的感到这的确很要紧?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诚恳,但孩子诚恳后又在外面受别人欺负,我们教育孩子善良,结果我们发现善良的孩子有时会吃亏,是不是该教孩子投机取巧一点,是不是该教孩子更加凶悍点?的确以诚待人,与他为善的确可能暂时看来会吃亏,会受欺,但长远来看,因真诚、善良得到的远远超过失去的,暂时的受损吃亏也是一种收益。这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要让他体会真实的现实,感受不愉快,增加他逆境生存能力(当然孩子受伤害时,家长还要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我们要目光放远些。

  如果我们要交朋友或找合作伙伴,没有人愿意交一个欺诈不实之人, 如果要做生意,无一人愿意自己的客户言而无信,做老板的,没有人愿意员工是欺上瞒下之人.可是一般我们希望别人如何如何,而我们自己不从自己做起,能行吗?李开复博士说“要想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只有先去信任和尊重他人”,是不是如此?

   孩子未来的幸福关键在什么?成功与否掌握在家长手中,家长是关键。家长做人准则是什么直接影响可以说传输给孩子,家长重视什么,孩子就重视什么。所以首先家长先要心中明晰,对做人之根本理念上首先自己要清楚,否则对孩子谈何教育。有些人将孩子德行教育寄希望于学校、老师,学校老师的作用是有的,但主要还是依靠家长。

我们作为家长,首要的是从自己开始,要内心反思,我最看重的是什么?是钱,权势地位,房子车子?还是人品德行?若是前者,如父母认为重要的是赚钱,孩子就会觉得挣钱最重要,做工程师设计制造宇宙飞船能挣钱,倒卖军火、抢劫也能挣钱,不重视做人,为了钱,孩子可能什么都能干出来。

钱财等外部的东西是不是可靠呢?目前很多人视之为成败标准,有钱、有财富、居高位即为成功人士。钱财若为永恒不变,能带来长久的幸福和快乐,则值得我们追求,事实是否如此?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Forbes)》,曾公布了“2009年全球富豪排行榜”,结果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上榜人数大幅减少,拥有超过10亿美元资产的富豪人数,2008年还有1125人,2009年就减少了近三分之一,只剩下793人。中国某财经杂志也发布了2009年本土富人排行榜,其中2008年财富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人有8位,而2009年1位也没有;2008年财富超过200亿元的人有26位,而2009年只有1位。在短短一年中,亿万富翁人数锐减,有些人一下子从高处跌入低谷,可见财富势力皆为无常,没有什么可靠。以前亚洲女首富叫龚如心,她与丈夫白手起家,共同建立一个地产王国。后来她丈夫不幸死了,为争夺巨额遗产,她和公公打了九年官司,并最终获胜。1997年7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世界超级富豪榜中,龚如心以70亿美元个人资产,名列世界华人女首富,比英女王还要富有7倍。据香港市场人士估计,龚如心的身价可能超过400亿港元,稳居亚洲女富豪榜第1位。但没有想到,争取到遗产一年半后,她就因患癌症而离世了。稍有智慧者,可以很清楚地了知金钱是否能作为人生之根本目标?

   关于为人之根本古圣先贤已经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论语》学而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德行是做人根本,财者,末也,不是说财富没有用的意思,而是财富是由根本发展产生的枝末,树根不牢固,枝叶怎会茂盛?已经再明确不过了,古往今来已成定论。但一些人,“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走”。 

    如果做家长的真正认识到,孩子未来的幸福之关键在做人,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孩子光明的未来才有可能性,有了理念,才有可能性;否则父母在理念上尚不认同,或者只是表面上认同,我们的孩子未来会变成什么样,真的不好预测。   

一位老师说过,三句家庭教育的“金玉良言”:第一、如果你真爱你的孩子,请把人间最宝贵的财富——智慧与道德尽可能多地给予他;第二、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孩子百依百顺;第三、如果你把孩子捧为皇帝,你自己也就悄悄地变成奴仆,你能希望皇帝为奴仆做事吗?

 最后以俞敏洪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  

   最后,希望所有的家庭幸福!所有的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