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brt换乘收费吗:历史悠久的广州市精神病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1:01:29

  很多人一提起芳村,就立刻想起顶顶大名的广州市精神病院,有时候甚至把“芳村”当作精神病院的代名词,那是十分错误的。今天翻开广州日报一看,今年居然是广州芳村精神病院诞生110周年,那就结合广州日报材料来说说这地方的传奇故事吧!

 

  110年前(1898年)的今天, 这间医院并不叫做精神病院,而且,那时候中国并没有专为精神病人服务的医疗机构,人们不知道精神病是一种疾病,而认为是邪气、冤孽所致。有些病人发作时又唱又跳、 神志失常,其村人还以为是神鬼附体,对之顶礼膜拜,或者当作是妖魔附体,动不动就用符咒驱邪消灾。还有更夸张的,那时还有贵妇人专门到精神病院来,就像参观动物园一样,把精神病人当西洋景看(题外音:怪不得鲁迅兄弃医从文了!)。后来,“芳村惠爱医癫院”(民间习俗称之为“癫狂院”)成立,成为中国首家精神病专科医院。

  “芳村惠爱医癫院”的创办人叫约翰·克尔,是美国俄亥俄州的基督教长老会牧师。1854年间来广州行医和教学,长期在广州博济医院(现今之孙逸仙纪念医院)担任院长之职。孙中山于1885年从香港来广州时,曾访问过约翰·克尔,受到他的器重,并在该院学习医学一年之久,故此孙中山先生的《伦敦遇难记》中也有叙述说:“其民族革命之思潮,实成于该院实习医术之一年。” 约翰·克尔亲眼目睹当时人们的惨况,意识到中国在精神病治疗上的空白,便立志创办一间专门为患有精神病的不幸之人解决痛苦的医院。但他也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如开办经费之不足,并且也遭受到当时的两广总督张之洞的阻挠。约翰·克尔却自己出资在上芳村大沙地购了十七亩的土地,初步建立起“惠爱医癫院”。1927年,当时的国民党广州市政府从美国手中接管了“惠爱医癫院”,扩充床位,扩建病房,并改名成为“广州市精神病院”(现在也叫“广州市脑科医院”)。

 

当年的芳村惠爱医癫院原址,现在作为精神病院的一部分使用

  早期的精神病医院,到处是铁窗,就和牢房差不多。西方社会把精神病当作一个学科来看待也还不到百年的时间。更糟糕的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全世界都没有发明出任何可以治疗精神病的药物。患者躁狂发作的时候,会丧失神志,动手伤人,甚至自伤自残。一碰到这种民间所谓的“武疯子”,医生和护士只好准备好铁笼状的罩子及约束椅,以禁锢病人的肢体,有时甚至干脆用铁链把病人绑在水泥地或铁门铁窗上。一直到上世纪30年代,医学界才发明了几种治疗躁狂发作的办法:“电休克疗法”、“胰岛素治疗”以及“水疗”。这几种方法虽然比捆绑更有效,但也可能给人体带来比较大的损害。比如早期的“电休克疗法”会引发患者抽搐,但现在已经不会了。上世纪50年代以后,氯丙嗪等药物的诞生,一系列抗抑郁、抗焦虑的药物相继问世,治疗精神病的时代终于开启了。

 

 ↑ 建院初期的落后设施:水疗池

 

↑ 建院初期的落后设施:约束保护病人的网罩

  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广州精神病医院飞速发展。当年用来暂时限制狂暴患者的铁笼已经成为历史陈迹,病房拆除了铁窗,而代之以钢化玻璃。护理人员每15分钟在病区巡回一次。以前洗澡时没有单间的,精神病患者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意外伤害;现在,一方面加上门闩保护患者隐私,另一方面在病人洗澡时让护工在旁边保护,越来越人性化!与此同时,精神病分科越来越细,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音乐治疗、绘画治疗乃至游戏治疗、园艺治疗等,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对于慢性精神病患者,在治疗稳定之后,则提倡社区康复。

  总之,精神病只是和其它疾病类似——人体出现异常而已。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认识加深,精神问题已卸下神秘的面纱。建立精神病院让精神病患者接受治疗,体现社会对他们有力的保障和人文关怀,不也是广州人文精神之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