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出入境管理处:有一种毒药叫成功:成功学的泛滥与迷失(之三) 罗永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50:49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成功学的泛滥与迷失(之三)罗永浩@ 2008-11-21 5:11:53阅读(821)评论(11)引用通告分类:未归类

新周刊杂志授权转载:

成功是个恶劣的概念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

哪些人成功了?

无论是从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城乡收入比,还是“五等分”、“十等分”,这些国际上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体系来衡量,我们的贫富差距都是越来越大,这背离了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老说成功,无非就是得了手的骗子。没被逮着的在逃犯“成功”了,有奶就是娘的人“成功”了,1.5亿农民工都失败了,广大劳动人民都失败了,辛苦干一年活的,都失败了。古话说“朱门酒肉臭”,那不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国务院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160多家,厂长经理的年薪是员工年薪的12倍到14倍。如果员工10万,厂长没超过140万,那我觉得这是既没有大锅饭也没有过度的贫富差距。这样的企业,你老总140万,还是算成功,不然你上了亿,这就荒唐。这种事情给年轻人灌输,就树立了非常恶劣的榜样,怎么能以这样的人为成功目标?

破坏比赛规则也算成功吗?

于丹侃论语,说什么孔子教我们快乐生活。什么是快乐生活,快乐和悲痛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没有悲痛哪儿来的快乐。最近,她又在电视上侃了庄子,说了一个故事羚羊和小乌龟赛跑,羚羊跑了一段,问你在哪儿呢,小乌龟就在前面草丛里回答他,我在这儿呢。羚羊赶快又跑,问你在哪儿呢,小乌龟又在前面草丛里说,我在这儿呢。最后跑到终点,羚羊问你在哪儿呢,小乌龟还在前面草丛里回答,我在这儿呢。羚羊输了。原来,头天晚上,小乌龟家族事先排了一路,羚羊在哪儿问,都有前面的小乌龟回答它。最后,于丹就解释,这叫“智力比速度更重要,判断力比技巧更高明”。这是宣扬什么呢?这不就是有组织诈骗吗?这个例子非常典型,于丹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却在大肆宣传有组织诈骗。她认为这就叫成功,实际上,无非就是欺负羚羊辨别不出小乌龟们面孔和声音的个体差异。我跟朋友开玩笑就说,于丹你也辨别不出来啊,拿一盆小乌龟给你辨别,除非你是小乌龟专家。这明明是踢假球吹黑哨的行为,明明是破坏比赛规则的问题,人家昨天和你谈的是单项,你偷偷改成团体了。最后,还告诉我们“智力比速度更重要”,连小学都没毕业,3斤加5尺能得8吗?你能说5尺大于3斤吗?小学老师都告诉你,单位不一样不能比,怎么能叫“智力比速度更重要”,那刘翔找谁去啊?但是,这样一个言论还可以公然地说,书也据说卖了几百万册,于丹就这样成功了。但是,这种导向是非常错误的事,成功这个概念是非常恶劣的。

什么导致了浮躁心态?

我们曾经只追求GDP,这是个害人的指标。你要买车,GDP就上去一块;你开车去撞人,GDP也能上去,车坏了修车,GDP上去,人坏了修人,GDP上去;人死了去火葬场,GDP还能上去一块。所以,现在整个年轻人都被误导,造成浮躁的心态,一来就是成功,二来也是成功,这就是浮躁。比如股市,股市铁律是一个赚、两个平、七个赔,中国人都以为自己是那一个赚的。孔子有句话,邦有道。如果在法制的国家、和谐的社会,你是贫穷的,那你就是耻辱的。但是如果规则还没有构建完成,那么你的富裕就同样是耻辱的事情。所谓成功,也是一个错误的导向。在现在这个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农民穷苦、贫富差距大的国家,如果你成功了,无非就是坐着奔驰宝马、包着二奶、住着豪宅,而年轻人认为这就是成功了。有人曾经在上海进行过一个调查,年轻人愿意当农民的一个没有,愿意当工人的就一个,这太荒唐了。

一个平凡人对成功的渴望

————一切从“知道了坐宝马车的感觉真好”开始

文/朱慧憬大学生王扬勇花了一个月的生活费从武汉坐火车来广州听一场成功学的现场演讲,他周围的人都说那是疯子的行为。对于这类说法,王扬勇根本不屑于理会。他给记者念了一段他的日记“我们一行8人从武汉赶到广州听演讲,被很多人看来是疯子。成功学里做过调查,这个世界上成功者只有3%,当你所作的决定被大多数人所反对而被少数成功者所赞同时,你所作的决定往往是正确的。我个人为了找到人生的世界级教练来了两次广州,遇到了不少挫折,投资了不少钱。想来曾经也有过抱怨,不过回想起我的经历来就好比武侠小说里所描述的那样,不少的英雄豪杰在成为英雄前都曾经找到过一个世界级的教练,而且为成为教练的徒弟付出了艰辛的代价,有的在师父门前跪拜了一个月,有的缠了师父10年,最终都归入师父门下……”王扬勇闲暇时爱看武打剧,他发现电视剧里英雄主角的“镜头”特别多,而门卫、店小二之流的“镜头”少。所以,他说他要做英雄。王扬勇出生在一个小镇的平常家庭,父母并没有指望他出人头地,而他自己也曾经只想着毕业后找份工作过日子。可是,从一堆盗版碟中,他偶然看到了成功学讲师陈安之的演讲,他被触动了。陈安之教育大家,只要敢想,你一定能成功,人生需要有目标。于是,王扬勇立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因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王扬勇认为,他生命的第一个贵人是武汉一个师承疯狂英语、教授狂人英语的杨老师,他觉得杨老师就是他身边看到的成功人士——“他靠做培训教育,27岁买了宝马,买了两套房子。”在杨老师身边做了半年助教,王扬勇觉得自己学到很多,比如终于知道了坐宝马车的感觉真好。“从小父母对我们的教育,都是要多体会穷的感觉,说如果你读书不好就会过得那么差。其实我们也该体验富人的感觉,那样我们才能更想成功。”成功需要执行力。目前就读大四的王扬勇和他的同学利用暑假开始在宁波招生,开设狂人英语学习班,他相信自己的英语能力是可以教学生的——“好比做家教是一对一,开培训班就是1对多。”因为想成功,所以王扬勇迫切想挣钱,“陈安之老师说成功一定需要投资,但是作为一个学生我没那么多钱去学成功学,交学费。那么,我首先就该努力挣钱。”王扬勇认为自己一步步走在成功的路上。“人生可能不成功么?”他断然否认这种说法:只要敢想,任何人都可能成功,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北京某高校的一名大学生在招聘会上举着“我是金子,我要发光
!”的纸牌。竞争日益激烈,大学后们也愈加渴望成功与出众。

成功学大师封神榜

戴尔•卡耐基
如何发挥语言的魅力,是现代人由沟通走向成功的必然。
成功来自于85%的人脉关系,15%的专业知识。作为“第一代成功学大师”,他的“人际关系训练班”遍布全球。《时代》周刊说,“或许,除了自由女神像,戴尔•卡耐基就是美国的象征。”
拿破仑•希尔
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委屈。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就能享受别人不能享受的一切。
这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美国版本。拿破仑•希尔被称为“百万富翁创造者”的励志成功学泰斗,也曾为罗斯福组建了那个国家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智囊团。
安东尼•罗宾
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他是过去20年来最负盛名的西方成功学大师。从一个洗碗也只能在浴缸里洗的穷小子,到当今最成功的世界顶级潜能开发专家,罗宾成功地从潜能学传道中赚取了亿万身家。
奥格•曼蒂诺
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他的《羊皮卷》被追随者奉为“成功圣经”,影响了美国人几近一个世纪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这个最早以《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蜚声全球的美国人,也成功地向全世界推销了3000万册他的“自我帮助”书籍。
乔治•克拉森
成功就是比别人优秀一点点。
这位出生于1874年的个人理财导师,仍在激励着21世纪的银行、保险公司职员以及无数梦想致富的普通人。
奥里森•马登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碍我们走向成功。如果有,就是我们自己。
他被公认为美国成功学的奠基人和最伟大的成功励志导师。虽然这位成功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早在1924年就去世了,但他创办的《成功》杂志至今仍致力于个人成功学的传播。
阿尔伯特•哈伯德
热忱,是取得成功的过程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
100年来,一篇不足2000字的杂文《把信送给加西亚》以不同的方式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也因此声名远扬,并造就了一大批渴望自己能有幸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员工,和一大批埋怨找不到“送信人”的管理者。
罗伯特•清崎
如果你像一个穷人那样思考问题,那么无论你赚多少钱,仍会把钱全部花光而一无所有。
1985年,在他第三次成为百万富翁后,这个第四代日裔美国人“离开”商界,开始大卖他的“财商”教育。在全世界《富爸爸,穷爸爸》的fans心目中,他就是“百万富翁的教父”。
齐格•金克拉
名人名言能帮你成功。
“他有办法说服他的听众定时用牙线清理牙缝或替家里的盆栽浇水,而且其中的一万人还会把他说话的内容做成笔记,至于那些没动笔的人则是因为听得太过入神而无法分心。”这是某杂志对金克拉的描述,其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史蒂芬•柯维
通向成功的七个好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知己、协同效应、不断更新。
他最著名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在全球以32种语言发行过亿册,史蒂芬•柯维博士的高效能洗脑行动正在向整个世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