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执事中文配音第一季:看看曾国藩的用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0:41:36
曾国藩,一介书生却封武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  走近曾国藩只是一个偶然,在此之前他只是我眼中的一个历史人物,尽管他生前声名显赫,尽管他身前政绩彪炳,但在我的眼里依然如一页发黄的日历,辉煌只属于他的那个时代。
  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走进了曾国藩,开始看他的家书、家训,开始看他的政治策论,也开始读他的故事,试图走进这个百余年前力挽大清江山;一介书生却封武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之所以有这样的影响,不仅仅因为他将儒家治学之道运用于兵法,虽屡战屡败,却最终名垂青史;不仅仅因为他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清江山,更多的是因为他为当时的清廷的举贤荐能,组建了大清王朝的另一个朝廷。李鸿章、胡林翼、左宗棠,彭玉林、李树斌,曾国荃等人,在当时哪个不曾声名显赫,权倾一方,而他们几乎全都出于曾国藩的门下。或者是他极力地推荐,或者是他的提拔,这些人都因为有了曾国藩,他们才成为了军事大臣,又因为军功而进入政界,最终成为国家的股肱重臣。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人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当时,曾国藩无疑是一名优秀的伯乐,有史记载:当时曾国藩身边人才很多,不仅有军官、幕府、候补官员等怀才之志士,更有法律、算学(数学)、天文、机器等专家。到底是什么力量使他周围汇集了这样多的人才呢?
  “爱才还要有容才之量”是他的人性魅力之一。
  历史上爱才的帝王将相不乏其人,但是能做到容才的却寥寥无几。我们不能忘记杨修看曹操的最后一眼,也敬佩长孙皇后的机智和勇敢,前者的死因爱才的曹操不相容,后者的敬只因一次次挽救了能臣良将的性命。而曾国藩是真心实意喜爱人才的,更有博大的胸怀来容纳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一步步走向自己的理想。每每看到他在家书、日记中提到某个人的时候,他都是称赞这个人,说这个人有哪些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溢美之词随处可见。我总是想到那句话:比海更大的是人的胸怀。胡林翼带六百个贵州兵,前去援助武汉,可是偏逢武汉城已经陷落了,胡林翼进无路、退无响的时候,曾国藩给朝廷写信,请求把胡林翼的这支子弟兵留在湖南,请求胡林翼与他共事。难得的是,这时他在给朝廷写的奏折中还说“胡林翼之才,胜臣十倍”。这是怎样的胸襟和气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不容争辩的真理。掌握科学技术的是人才啊!当今社会已经把人才的竞争划为国际竞争的核心。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已清晰地认识到,人才是决定事物走向的因素。他曾经给咸丰皇帝上书说:今日所当讲求者,唯在用人一端耳。他曾给很尖锐地指出“将来一有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患”。为了能得到人才他更是不遗余力,他的弟弟要来带兵了,他跟他弟弟说,带兵第一条就是要体察人才。他希望他的朋友,尽量给他多推荐各个方面的人才。而他自己平时做的一项最重要工作也就是去发现人才,去网罗人才。
  人才有了,但是怎么样用,才能像一项资源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就是曾国藩的另一个可贵之处,曾国藩讲“人才是要靠培养而成,气势靠理念而就”。他和李鸿章联手向朝廷建议选派聪明子弟出国留学。于是中国有了第一批120名留美学生,中国有了第一批海归派,历史证明,他们中有詹天佑等成为中国铁路、电报、矿山的开山鼻祖;他们中有晚清政府的大臣;他们更有李鸿章的幕僚,袁世凯的顾问;他们中间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位总理——孙中山。120名留美幼童整整影响了近代的政治、教育,经济,甚至是历史。
  “历史造就英雄,英雄改变历史。”其实真正很了不起的人又有多少?人只要有一颗正直上进的心,有正确的成才之路,有施展和实践的广阔空间,其实谁离人才也不远。曾国藩正是为他们提供了这些,所以他手下才能有那么多的人才层出不穷。这与他的培养、擢用的方式是分不开的。
  历史掩映的书册一页页发黄,历史中的古人一天天远去。历史中所有的一切只能是我们寻着斑斑驳驳的痕迹找寻出来的。想想当年的霍光张安世,想想当年的长孙无忌,想想当年的张居正,想想当年的多尔衮鳌拜,我忽然由衷的敬佩曾国藩,活着的时候实其才,展其华,死后仍有人把他的理想发扬光大!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毛泽东)确实是对历史的精辟概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