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哪家的好:1江西省萍乡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09:51

萍乡市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最西部,是江西的西大门,处于赣湘交界处。东、北与宜春市相邻,南、东南与吉安市相接,西与湖南省长沙、株洲相连。素有“湘赣通衡”、“吴楚咽喉”之称。全市总面积3287平方公里,总人口180万,萍乡历史悠久,于公元267年置县,1970年改为省辖市,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萍乡市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沪昆铁路横贯东西,320、319国道纵横交错,沪瑞高速、萍洪高速贯穿全境,构架了与浙、湘、闽、粤互联的“八小时经济圈”,在江西实现中部地区率先崛起中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性作用。萍乡历来是湘、赣间的重要走廊,以产煤著名,还有铁、瓷土等矿藏。萍乡有天然溶洞孽龙洞,全长4公里,有“地下艺术长廊”之称。

目录

·                                 • 基本概况

·                                 • 行政区划

·                                 • 名称由来

·                                 • 历史沿革

·                                 • 地理气候

·• 基本概况

·• 行政区划

·• 名称由来

·• 历史沿革

·• 地理气候

·• 自然资源

·• 民族宗教

·• 名优特产

·• 名胜古迹

·• 城市建设

·• 经济指标

·• 改革新风

·• 地方旅游

·• 民俗文化

·•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萍乡市-基本概况

 

萍乡市荷尧镇

江西省辖市,江西最大煤炭基地。位于省境西部湘江支流萍水上游。辖4区,面积2765平方公里,人口139.69万;其中城区面积71平方公里,人口39.20万。三国吴置县。1960年设专区辖市,1970年改为省辖市。市境多山,中部为湘、赣二流域的分水岭。与吉安地区交界的武功山主峰白鹤峰为全市第一高峰,海拔1918米。萍乡历来是湘、赣间的重要走廊,以产煤著名,还有铁、瓷土等矿藏。安源等矿区的优质煤远销省内外。浙赣线的西段经市境。此外,萍乡至安源、泉江至高坑均有运煤专用线。市境东南的安源为江西最早著名矿区,也是中国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市北清溪的孽龙洞为旅游佳地。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地理坐标北纬27°20′-28°01′,东经113°35′-114°17′。东、北与宜春市相邻,南、东南与吉安市相接,西与湖南省长沙、株洲相连。全市总面积3827平方千米,总人口18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3.4万人。其中,市区面积1065平方千米,人口8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7万人。

萍乡,是一块美丽的土地,是镶嵌在赣西土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境内武功山绵亘东南,扬祈山纵贯南北,中部 多为丘陵和合谷盆地,袁河; 萍水东西分流,琴水:栗水;草水碗蜒 其间。气候温和,景色宜人。尤有武功山; 孽龙洞; 明 月湖;杨歧寺 ;安源纪念馆等多处风 景名胜。英雄的 业绩与壮丽的山河交 相辉映,向人们展现了革命人文景 观与 秀丽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独特风姿。令人留连忘返, 叹为观止。萍乡,是一块古老的土地。 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 石器时代, 人们就 劳动敷衍生息 在这块土地上, 公元 267年, 正式设立萍乡县, 迄今已有 1700多年历史。

萍乡市城市建設

自汉冶萍公司创办萍乡煤矿以来,萍乡的近代工业已有上百年历史。以煤炭为基础,萍乡已形成了煤炭、冶金、电力、机械、建材、化工、家电、纺织、塑料、烟花鞭炮等行业的工业体系。  

萍乡是江西的煤炭基地,煤炭储量6亿吨,年产煤量占全省1/4。萍乡农业有一定优势,是中国最早研究杂交水稻并获得成功的地区之一。萍乡培育出的“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被国家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属国际首创。水稻亩产量在全国处领先地位。 

萍乡有天然溶洞孽龙洞,全长4公里,有“地下艺术长廊”之称。

萍乡市-行政区划

 

萍乡市行政区划

萍乡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即安源区、湘东区,莲花县、上栗县、芦溪县。全市共有7个街道、28个镇、18个乡,120个居委会、636个村委会。其中市辖区共有7个街道、12个镇、2个乡,94个居委会、180个村委会。市人民政府驻安源区。邮编:337000。代码:360300。区号:0799。

萍乡市   面积3802平方千米,人口176万人(2003年)。
安源区   面积 212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337000。区人民政府驻萍安中大道。辖6街道4镇。
湘东区   面积 853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337016。区人民政府驻湘东镇。辖1街道8镇2乡。
莲花县   面积1062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337100。县人民政府驻琴亭镇。辖5镇8乡。
上栗县   面积 712平方千米,人口49万。邮政编码337009。县人民政府驻上栗镇。辖6镇3乡。
芦溪县   面积 963平方千米,人口27万。邮政编码337053。县人民政府驻芦溪镇。辖5镇5乡。
* 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4)》,人口截至2002年底。 *

萍乡市-名称由来

 

楚昭王朱桢纪念馆

古代萍乡生有一种水面浮生植物萍草,是萍草之乡,故称。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在公元806-820年编的《元和郡县志》记载了萍乡地名,并说明“此地多生萍草,因以为名”。

一说春秋战国时,楚昭王路过萍乡,在过河时见河面上游有东西顺流而下,“直触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问群臣,莫之能识。”楚王派使臣带着那物和礼品去请教孔子。孔子见物惊喜地说:这是萍实,乃吉祥之物,只有成霸业的国君才能得到呀!使臣听了有些不解,:问:先生怎么知道是萍实呢?孔子说:我过去周游列国的时候,曾在楚国境内问渡口,顺便听到一首民谣,说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圆而赤,剖而食之,甜如蜜”。所以我知道。使臣又问:萍实经常能得到吗?孔子说:这怎么可能呢?萍实集天地之精华而成,千年也难得一遇啊,现在楚王得到了它,是楚国将要振兴的征兆。你回去后,可代我向楚王表示祝贺。使臣回去后,将孔子的话告诉楚王。楚王听了很高兴,对孔子的博学多识赞叹不已。后来,人称这里为萍实里,又叫萍乡。 

萍乡市-历史沿革

 

萍乡之名传说有二,其一:因楚昭王渡江得萍实;其二为以地多萍草。

春秋属吴国,战国为楚地。秦隶九江郡。汉高祖时为豫章郡宜春县西境。

萍乡市

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年)析宜春县西境置萍乡县,县治设芦溪古岗,属安成郡。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属袁州,大业初属宜春郡。唐武德二年(619),县治从芦溪古岗迁至萍乡凤凰池(今市治所)。武德五年(622年)属袁州,贞观元年属江南西道袁州府,天宝元年(742年)属宜春郡,乾元元年(758年)属袁州。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萍乡州,属袁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县,属袁州府。清属江西省袁州府。1912年直属省。1914年属庐陵道。1926年复隶省。1932年属江西第八行政区。1935年属江西第二行政区。

1949年7月析城厢置萍乡市,郊区仍为县,隶袁州分区;9月撤市存县,隶袁州专区。1952年隶南昌专区。1958年隶宜春专区。1960年9月萍乡县改市。1970年3月改为省辖市。1976年2月21日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萍乡市设城关、湘东、上栗、芦溪4区(非县级区,实际成立于1971年——本站注)。198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赣府字[1980]85号)批准:同意萍乡市设立城关区、上栗区、湘东区、芦溪区(县级区——本站注)。1992年8月吉安地区莲花县来属。1993年城关区更名安源区。1997年撤销上栗区、芦溪区,设立上栗县、芦溪县。

2003年底,总人口18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9万人。2004年底,总人口181.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8万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萍乡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7个街道、28个镇、18乡。

2007年12月12日,萍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将清泉村划入萍乡经济开发区管理和昌金高速萍乡收费站出口挂线以南土地调整给新城区开发建设的通知》(萍府办字〔2007〕203号):经2007年12月5日第19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将上栗县福田镇清泉村划入萍乡经济开发区管理,将昌金高速萍乡收费站出口挂线以南土地调整给新城区开发建设。

萍乡市-地理气候

 

萍乡市旅游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东与本省宜春市、南与吉安市、西与湖南省株洲市、北与湖南省浏阳市接壤。地处东经113°35′-114°17′,北纬27°20′-28°0′之间。萍乡市江西和华东的"西大门",在赣西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中心位置,素有“湘赣通衡”、“吴楚咽喉”之称。萍乡处于长株潭经济圈的辐射核心区域,同时接受泛珠三角经济区和闽东南经济区的辐射。境内沪昆铁路横穿市内腹地与京广、京九两大动脉相连,随着沪昆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的完成,中国第一条设计时速200公里/小时的铁路干线将成为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重要通道。319和320国道呈十字型在市区交汇通过,沪昆高速、萍洪高速贯穿全境。市中心城区距湖南长沙黄花机场仅120公里,具有优越的区位地理条件。

 萍乡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天气类型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极端最高气温达41℃,极端最低气温-9.3℃,年平均气温17.3℃。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603毫米,日照数约1600小时,无霜期270天。

萍乡市-自然资源

 

杨岐山

萍乡自然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的金属矿30余种,非金属矿22种。主要有煤、铁矿石、铜、铝、汞、锑、黄铜矿、高岭土、耐火粘土、石灰石、石英砂、大理石、硫磺等。其中以煤最丰富。因此享有“江南煤都”的美称。此外,石灰石、石英砂等不仅品位市,而且储量丰富。 历史上就以矿产资源丰富而著称。煤炭远景储量达8.52亿吨,铁矿储量6760万吨,优质石灰石67亿吨。

萍乡以煤立市,1898年清邮政大臣盛宣怀在安源创办萍乡煤矿,1908年又创办了当时中国第一个股份合资企业――汉冶萍公司,修筑了株萍(至安源)铁路,萍乡煤矿为该公司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南最早采用西法机器生产、运输、洗煤、炼焦的煤矿,1916年就产原煤95万吨、焦炭25万吨,被誉为“江南煤都”。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4%,植物物种1200余种。

水资源十分丰富,有袁水、萍水、草水、莲江五条河流,地表水径流量为26.46亿立方米/年,水能源可开发量4万千瓦,地下水储量为4亿立方米。

萍乡市-民族宗教

 

萍乡历史悠久,人文蔚起。全市民族以汉族为主,其他各民族和谐并存的结构组成,共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土族、达尔族、仫佬族、羌族、毛南族、仡佬族、塔吉客族、怒族、俄罗斯族等32个民族。

萍乡历史悠久,人文蔚起。吴、楚文化的相濡浸染,构成了萍乡风情独具的民风民俗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傩文化底蕴深厚,储藏丰富;杨歧山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杨歧宗发祥地,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涉及海内外。 

萍乡市-名优特产

 

萍乡鞭炮

萍乡特产主要为腊肉、花果、苏式蜜酒和烟花鞭炮。

腊肉:入冬后,农村过年杀猪,将猪肉切成十余斤一块放入大缸中,撒上盐,十余天后将肉挂在取暖的火炉上熏,30-40天后将肉洗净可食。 

花果:选用本地生产的蔬菜瓜果的根、茎、叶、花、果实,通过切、雕、织等工艺造型,再经过蒸煮、烘干等共3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并保持原形、原色、原味。它集“色”和“香”于一体,色泽鲜艳,花纹别 致,味道甘美,营养丰富。视之有剪纸、雕塑之美,食之有香甜可口之味,且具健脾开胃、止咳化痰等功效,是宴会待客、馈赠贵宾的珍贵礼品。 

苏式蜜酒:挖掘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蜜酒酿造古法,结合现代酿造技术研制而成,口味柔和、营养丰富, 具有提神益智、舒筋活血等功效。 

烟花鞭炮:是萍乡一大传统产业,年出口20余万箱,产量居全国第四,产品种类达数百种,远销欧美、东南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8月,在西班牙举行的第 24届国际烟花节上,萍乡烟花以其构思奇特、造 型独特、音色交织的燃放效果,获得第二名。 

此外,萍乡本地还有众多的风味小吃,包括:原汁地羊、家常海参、花酿鸭掌、铁板牛肉、芙蓉鱿鱼、酥炸石鸡腿、五彩鱼钱、杨胡子米面。 

萍乡市-名胜古迹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

萍乡旅游资源丰富,集历史、文化、自然、人文、宗教与民俗风情为一体,呈全方位立体之势,旅游开发前景非常广阔.萍乡市所属的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祥地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

在这里,革命斗争薪尽火传,绵延不绝;革命志士,舍生取义,前仆后继,留下了大量的红色历史遗迹与革命文物,著名的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总平巷、谈判大楼,张家湾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等。解放后,这里建造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收藏革命文物8000余件;市内新建有占地346亩的秋收起义广场,内设大型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气势恢宏;

萍乡芦溪县境内的武功山,历史上与庐山、衡山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山,是江西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其主峰白鹤峰海拔1918.3米,为江西境内第一高峰,高于泰山、黄山、庐山、衡山等名山川,武功山山体雄伟,奇峰罗列,瑰崎幽谷、悬崖峭壁、涌泉飞流,开成了“峰、洞、水、石、云、松、寺”齐备的山水风光,连绵十万亩的高山草甸更是堪称一绝;萍乡上栗县境内的杨岐山环境清幽,风景秀丽,野趣横生。登巅远眺,北里风光,尽收眼底。山南阴水洞,状如漏斗,溪水四聚,终年不满;奇特的子午泉,每逢子时和午时,巨泉喷涌,逾时则细流潺潺。

义龙洞

坐落此山的杨歧普通禅寺,始建于唐代,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杨岐宗的发祥地,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杨歧宗传入日本,影响至今。寺寺后有一高36米、直径22米的参天古柏,苍劲挺拔。后山葬有晚清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文廷式。杨歧寺现已列为江西省24个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杨岐山下有被国内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教授誉为“天下第一洞”的义龙洞,洞长4千多米,蜿蜒曲折,溪水相伴,洞中钟乳石千姿百态,洞中有山,山中有洞;山水交融,瀑布飞流直下,水随洞转,洞随水活,鱼在水中游,花在水中开, 洞中景色变幻无穷,时而是秀丽的江南春色、垂杨倒柳,时而是壮丽的北国风光、冰山银川,时而又如神秘游人的海底,瑰丽壮观。“洞中大厅”富丽堂皇,“深山茅舍”清雅幽静,“仙乐厅”的敲击声悠扬清悦。洞中奇景,令人目不暇接、为之陶醉。萍乡城内有建于清代的孔庙,是省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文庙,市郊有始建于唐代的宝积寺,金碧辉煌;有始建于宋代的横龙洞,这里的古建筑群,布局统一,精美壮观。环境幽静奇绝。其十八拱长廊与后殿顶拱的建筑艺术属国内罕见。寺内有久旱不涸的涌泉,泉水清冽如露,颇为奇特。

还有清新、优雅的玉壶山、群峰竞秀的大屏山和万顷碧波的明月湖等。萍乡民风淳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独特的指掌画、多管书法、农民铜管乐、采茶戏、傩艺在全国乃至国外都有一定影响,尤其傩文化以“傩庙、傩面具、傩舞”三宝俱全而蜚声海内外。

萍乡市-城市建设

 

萍乡市人民剧院

萍乡是省级园林城市、省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城市,也是全国“三连冠”双拥模范城。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2.7平方公里,人口54.8万,城市化率达到4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2%。近年来,萍乡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工业瓷、烟花鞭炮、建材等多门类工业体系具有了较强优势,其中化工陶瓷占全国市场份额八成以上,电瓷产品占全国市场半壁江山。萍乡的农业硕果累累,“籼优二号”成为我国主要杂交水稻之一并获国家特等发明奖,“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还被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萍乡显性核不育有中水稻”,农业专家钱怀璞、颜龙安享誉国内。

萍乡城市人口已达54.8万,中心城区面积达52.7平方公里,城市品位日益提升,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园林城市,并成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之一,其城市标志性建筑秋收起义广场号为江南第一大广场。萍乡科教兴市战略稳步推进,多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技部已授予萍乡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萍乡素有“赣西文化堡垒”之称,历来文风鼎盛,涌现了梅花奖得主赵一青等戏剧人才,一批影视创作精品也相继推出,其中《毛主席去安源》获得华表奖优秀影片奖,长篇电视连续剧《铁色高原》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迈入新世纪,萍乡人正以“开明开放,求实求新”的城市精神,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不动摇,向东抓对接,向西找机遇,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致力于将萍乡建设成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和江西对西开放的窗口。

萍乡市-经济指标

 

1978年到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0.2%。20

萍乡市

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08.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9.55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34.25亿元,增长9.8%。第一、二、三产业增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构成的比例由1978年的33.3:43.8:22.9变为2001年的13.6:54.8:31.6。全市财政收入8.6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4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8亿元,对外贸易出口总额680万美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16元。全市公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59.54公里,沪瑞高速公路及320、319国道经过全境,浙赣铁路贯穿境内76公里。萍乡汽车集装箱中转站已投入使用。全市拥有程控交换系统总容量为2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0余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8万户,以光缆为主的大容量、高效率的传输网基本实现了城乡无缝隙覆盖,市区建立了宽带多媒体通信网。全市37座变电站,输变电容量84万MVA,每小时供电能力达23万千瓦,2001年完成供电量13亿千瓦时。全市已形成城市煤气化和市镇供水网络,2001年全市煤气日供气量3万立方米,日供水量8万吨以上。目前,工业园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亿元以上,先后有38家国内外企业入园。

萍乡市-改革新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萍乡的经济建设和

萍乡市

各项社会事业都有高速发展,成效显著。1979年至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以上,“八五”期间年均递增达15.3% 。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 99.4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4.39亿元,第二产业 63.98 亿元,第三产业 31.12 亿元。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萍乡交通便利。浙赣铁路复线横贯全境,地方铁路连通各主要矿山、矿点。境内 319 国道和 320 国道交织贯通,形成东西、南北十字型运输网络。通讯事业日益发达,全市已实现电话程控化。市政设施建设加强,市区电力、自来水、煤气供应正常,城市功能更趋完善,鹅湖公园已全面开放,体育中心也已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4.62万平方米的秋收起义广场已建设完工,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招商引资政策完善,对外经贸事业发展迅速。“八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达2277万美元。一个全方位、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萍乡逐步形成。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萍乡将力争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到201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要达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以少胜多”的路子,全面实施“五百工程”,建立农业综合开发、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三位一体”的有萍乡特色的农村经济体系。必须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发展,大力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选择和培植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围绕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各项配套改革。必须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充分运用科技第一生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还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保障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萍乡市-地方旅游

 

武功山

萍乡是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城市。绿色、红色、古色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被称为“江南三大名山”之一的武功山。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张家湾军事会议旧址、安源煤矿总平巷等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分别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和“秋收起义纪念碑”题写了馆名和碑名。杨岐山禅宗佛教文化远播海外,在日本、韩国有大量信徒,至今还存有唐塔、唐碑、唐柏、文廷式墓等人文景观。此外,萍乡还保存有国内最古老的傩面具和完整的傩文化,被称为“中国古文化瑰宝”,其傩舞、傩庙、傩仪三宝俱全,令人叹为观止。

萍乡有着著称于世的历史文化和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有总平巷、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以及秋收起义军事会议会址、红一方面军前委机关所在地等大批革命旧址。自然景观有义龙洞、武功山、杨歧山等。天然溶洞-义龙洞位于萍乡城北17公里处,全长4公里。 

武功山

洞内景致令人目不暇接,主要有“四人厅”、“龙牙穴”、“擎天柱”、“千丘田”、“仙女池”、“雨打芭蕉”、“峡谷”、“鸳鸯池”、“童子拜观音”、“千丈瀑布”等,尤其是“洞天飞瀑”、“银河飞泻”等景为国内溶洞罕见之奇观。武功山位于罗霄山脉北段,绵亘起伏 120 公里,主要景观有“龙王潭”、“尽心桥”、“仙池”、“风火洞”、“泡盐”、“吊马栓”、“冠岩”、“千丈崖”、“万松岩”、“潭口瀑”、“三叠泉”、“乌龙潭”、“迎宾松”等,不少珍稀动植物在这里繁衍,有“天然动物园”和“天然植物园”之称。


萍乡市风景秀丽,历史文化古迹众多。其中市内有安源纪念馆、孔庙,横龙寺,鹅湖公园等;市郊有号称“天下第一洞“的义龙洞、佛教禅宗的发源地——杨歧山;风光绚丽的武功山、明月湖等名胜古迹和风景区。

萍乡市-民俗文化

 

傩神庙

傩文化可以说是萍乡最古老的社会文化遗产,80年代初在收集整理时被挖掘出来,现已发现500多个古傩面具、10余处傩神庙和一批傩艺术者表演队伍,还发现了据传有年历史的傩服饰和大量的傩法器、道具,成为全国罕见的傩文化遗产聚集地区之一,1991年,上栗、湘东傩文化展览应邀参加中国“民协”举办的中国建党七十周年献礼展出,上栗傩舞队应邀参加广州中华百杰博览会,引起中外专家、学者极大的兴趣。法国民间艺术考察团对萍乡丰富的傩文化遗产表示惊讶和钦佩。1999年,上栗县、湘东区被江西文化厅命名为“傩文化之乡”。

春锣是流传在萍乡一带的由“报春”演变来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每逢春节之后,报春人身背锣鼓,挨家挨户去告诉人们当年的农事季节,提醒人们注意及时播种、耕田。

民间艺术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以上介绍的,它还包括:田歌、莲花闹、围鼓、花锣鼓、萍乡农民铜管乐队、萍乡农民画等。除此之外,萍乡还有风情独具的风俗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

除傩之外,带有浓厚的萍乡当地风俗的民间艺术还有——春锣。

采茶剧

地方戏剧

萍乡民风淳朴,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且颇具地方特色。尤以 农民画;铜管乐;打春锣与萍乡采茶戏等最为有名。

在演技上是唱做并重,丑角 的矮子步;扇子功,旦角的手巾功及梳妆;挑水;刺绣等。 萍乡采茶戏的唱腔曲调最常用的有40多种,分采茶灯类;神灯类;民歌小调类;词调类;歌腔类。萍乡采茶戏的 音乐伴奏以管旋为主,有唢呐;二胡;板胡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