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开头题记怎么写:《周易参同契》里的内炼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2:14:07

《周易参同契》里的内炼方法

    从天人一体的观念出发,魏伯阳注意到了天地之道和人道、丹道的基本规律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特别是人同天地、主体和客体是相依而存在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小天地,它和外部的大天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要使人与天地合为一体,即当以内丹固其性命,外丹护其形体。

    在本质上,内丹与外丹是一致的,故应当内丹、外丹兼修。正是出于这种思想,《周易参同契》主张内外丹并修。《通幽诀》说:“气能存生,内丹也;药能固形,外丹也。”因此,魏伯阳主张内丹、外丹兼修。但在具体的处理中,魏伯阳表现了重视内丹的倾向。

    《参同契》中记载了一些外丹烧炼的方法,如“六一泥”、“黄舆”、“还丹”的操作法。但对外丹术中最重要的内容即各种药物的成分、比例以及操作火候,却语焉不详,草草带过。何况象“黄舆”、“还丹”一类的烧炼,后人多以内丹术去理解。现存在世的二十余种《参同契》注本,大多数都是讲内丹学的,这也反映出《参同契》中的丹法倾向。

    内丹之称,虽首见于南朝时期,其肇始时代更早,其理论与法诀至魏伯阳时已成体系。在《周易参同契》中,即记载了一套系统的内炼方法。

    《参同契》说:“辰极受正,优游任下,明堂布政,国无害道。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元本隐明,内照形躯,闭塞其兑,筑固灵珠,三光陆沉,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这里所说的“养已”、“安静”、“内照”、“闭塞”、“筑固”、“温养”就是具体的炼养功法。

    养己,指修身炼己。修炼者必先炼己,苦行忍辱,待入室之时六根太定,忘无可忘,乃能就事。这包括几个内容:一是宝精裕气,一是对境忘心,一是常静常应,一是积德就功。按照丹经所说,己为离中土,指元神、心性、真意。清柳华阳说:“己即我心中之念耳。”

    可见炼己即涵养性情,排除杂念,集中注意,一心炼功。内丹炼己不纯,容易“入魔”,反而使神经出毛病。故《参同契》强调说:“近在我心,不离己身。”即要炼丹,须重修心养性。丹经中亦有以修炼精气神的筑基功夫为炼己的说法,术语称作“流戊就己”、“取坎填离”等。

    有关的说法虽不一致,但强调炼养心性则是相同的,都是指入手阶段的操作功夫。张伯端《悟真篇》说:“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合四象不成丹。”提名吕洞宾的《沁园春·丹词》说:“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这些都点出了炼己功夫的重要性。

    安静虚无,此为内养之要。循天地运行之理则安,无思无欲则静;安静之中,外之五官不用,内之七情俱忘,收视听于一身之内,藏神气于百骸之中,此即虚无。《黄庭外景经》说:“正室之中神所居,洗心自治无敢污,历观五藏视节度,六府修持洁如素,虚无自然道之故。”

    《金丹四百字·序》说:“精神魂魄意,相与混融,化为一气,不可见闻,亦无名状,故曰虚无。”此之虚无并非枯坐顽空,乃动中之静;非一切不依,而是心依于息,息依于心,浑然而定,寂然而照。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卷2说:“王重阳《全真集》云:‘玄关妙用不难穷,只在无言静默中。’盖心安而虚,道自来居,虚极静笃,则元阳真气自复也。”

    内照,亦称内视,回光返照,收视返听等。《参同契》指出,欲使人的真气元神“潜深渊”,“守规中”,必须收敛精神,内照形躯。具体的方法即陆沉三光、固塞三宝。所谓“三光”,在外为日、月、斗,在人为耳、目、口,在内为精、气、神。

    《参同契》说:“耳目口三宝,固塞勿发扬。”修炼之士以固塞三宝,为其三要。《黄帝阴符经》亦说:“九窍之邪,在乎三要。”这个道理如用锅煮饭一样,“关盖密于上,薪火燃于下,外无纤毫之罅隙,内有热气之盘郁,俄顷之间,米皆蒸熟为饭。”因此入室修炼,必须收视返听,闭口含津,敛耳目之聪明,缄喉舌之真气,勿此纤毫真气漏泄,然后意守规中,筑固灵珠。 
    所谓“筑固灵珠”,董德宁解释说:“灵珠者,言下源水火之根基也。谓修养当闭塞其上关之孔缺,并筑固其下关之根株,则庶乎内外无漏,而神芝可得。”下关,即下丹田,内藏元精元气,然易随情欲而漏泄,筑固则坚实完好,而精不泄。内炼家以元精为炼丹基础,必须生之补之;《参同契》说:“人所禀躯,体本一无,元精云布,因气托初。”

    人之躯体所禀,本来原无一物,因父母交合,元精元气托初,自无而生有,性命遂立。仙家修丹,以阴阳内感,神气交结,于无中生有,这与男女胎孕之理实同。其温养功夫,真息绵绵,昼夜如一,亦同婴儿未生以前无异。《灵源大道歌》说:“但看婴儿胎处时,岂解将心潜算计,专气致柔神久留,往来真息自休休。”盖婴儿在母胎之时,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口鼻皆闭而以脐滋补。

    可见脐为生之根,气之蒂。吕纯阳《玄牝歌》说:“穷取生身受气初,莫怪天机都泄尽。”张伯端《梧真篇》说:“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源是药王。”人能穷取筑固,守精气于下丹田,意守于此,采药于此,炼丹于此,便能立命。这段功夫,丹经中谓之命功。

    《参同契》说:“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施曲以视览,开阖皆合同,为己之轴辖,动静不竭穷,离气内营卫,坎乃不用聪,兑合不以谈,希言顺以鸿。三者既关键,缓体处空房,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证难以推移,心专不纵横,寝寐神相抱,觉悟候存亡。”这又是一段功夫。宋朱熹按:“此一节乃涵养本原工夫,尤为要切。”

    首先需要解释的是几个名词。“真人”,指元神,它至神至妙,若有若无,往来于大渊,微茫仿佛,浮沉不定。萧廷芝《金丹大成集》说:“得道那堪正少年,玉炉养火不曾闲。昆仑山上黄华路,时引元神去复还。”昆仑即“深渊”,指上丹用。

    其异名甚多,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卷6就载有68个称谓。“规中”,指中丹田。朱元育《参同契阐微》说:“上下四方之中,虚悬一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谓之规中。时有主宰,谓之真人。守而勿失,谓之抱一。然其妙诀,全在不勤不怠,勿助勿忘,有浮游之象。故曰‘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此四句(前两句即“耳目口三宝,固塞勿发扬。”)乃养性之要功,一章之纲领也。”

    丹家修炼,以修命立根基。待精满气足,以意引导精气沂流百脉,上补泥丸,脑实则神全,神全则形全。常常握固即聚气,念念守默即凝神,随真息往来,任真气升降,元神常栖泥丸。真意常守规中,这就叫“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离气内荣卫,是指收目内视而光不漏。因目为心寓,象离,离为火为神,火动则神狂而忿生,内守荣卫,则惩忿而心火下降,神即定矣。坎乃不用聪,是指返耳内听而聪不泄。因耳乃肾俞,象坎,坎为水为精,水泛则精摇而欲生,不用其聪,则窒欲而肾水上潮,精即化矣。

    兑合不以谈,是指默默无言而气不耗。因口兼心之苗,肾之池,象兑,兑为金为情、金燥而情动则心悦而气泄,口合希言,则心静情忘而阴阳和,一气浑沦以顺鸿蒙。袁仁林说:“血荣气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纳荣卫者,以心目运行于荣卫间也。

    黜聪缄舌,惟鸿蒙是顺,则三者牢关而固扃矣。”此时身心冥合,神气归根,大药孕育于其中,当身安容舒,无劳其形,修炼于静室。室内务求简洁,只设一几、一榻、一灯、一香而已,坐处光线适中,不可太明,明则伤魂;亦不可太暗,暗则伤魄。

    宋陈楠《翠虚篇·金丹诗诀》说:“室宜向木对朝阳,兑有明窗对夕光,照顾有名人莫晓,暮阴不得闭金墙。”这就是“缓体处空房”。

    委志者,谓委置其心志而无用。归虚无者,谓无视无听,归于先天混沌境界。无念以为常者,谓不使有杂念,惟凝神聚气,以养其丹胎为常规。 
    证难以推移者,谓炼必有证,修炼有三分功夫,则有三分证验,有十分功夫,则有十分证验。若能勤行不怠,夙夜不休,以至百日功灵,则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火燃,目有神光,耳有灵响,鼻闻异香,口含甘津,此身融融液液,证验逐日推移。此际心不可散乱。

    恐于静定之中,似梦非梦之际,为其虚幻之境所摄,“走火入魔”。丁灵阳《心性诀》说:“若静中抑按功深,或是忽见仙佛、鬼神、楼台、光彩,一切境界见于目前,大不得起心生于憎爱。”《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说:“修行之人静中境界甚有多般,皆由自已识神所化,由静而现,诱引心君。岂不闻古人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心欲遣识,识神尚在,便化形象,神头鬼面,惑乱心主,若主不动,见如不见,体同虚空,无处住着。自然消散,无境可魔,无物可坏也。”以上诸说,可证魏伯阳所说“心专不纵横”,确为修炼之要端。

    寝寐神相抱者,谓一日百刻之内,切忌昏迷,虽在寝寐之间,亦要神气相抱,不可须臾离散。觉悟候存亡者,谓一日十二时中,须念兹在兹,惟察火候之进退存亡,不可差失。张伯端《悟真篇儿说:“大都全籍修持力,毫发差殊不作丹。”陈楠《翠虚篇·金丹诗诀》说:“昼运灵旗夜火芝,抽添运用且防危。”都是发挥此意。

    以上这段功夫,是以炼神修性为主,丹家谓之性功。性命必须双修,功夫还要两段。刘一明指出:“上德者,不待修命而即修性,行此段工夫,便可了却在事。下德者,必先修命而后修性,命宝到手,再行此段工功,方入圣基。”性命双修双了,即为内丹修炼大旨。

    《参同契》记述内丹炼成的功效:“颜容寝似润,骨节益坚强,辟却众阴邪,然后立正阳,修之不缀休。庶气云雨行,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怫怫被容中。”这些内丹效验,功夫精深的气功师是不难体会的。

    如崔希范《入药镜》云:“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陈楠《翠虚篇·金丹诗诀》云:“精神冥合气归肘,骨肉融和都不知。”《灵光集》云:“颠倒循环似醉人,不忧不喜内全真。”都是炼功者的体会感受之言。可见,内丹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无论在医学、心理学、气功养生学、人体科学上,都有进一步发掘和研究的价值。

    《参同契》中有关内炼方法的记载还有许多,它们以不同的方法加强对生命机能的锻炼,总的目的都是希望通过性命双修的门径,把握住生命的发展运动,使其重返童年时神旺、气足、精满的生命机能,进入一个新的生命元素新陈代谢的更高级阶段--结丹成仙。

    《周易参同契》作为道教炼养家的经典著作,对后来的气功内丹学的发展影响极大。自汉以来,凡论炼丹者(包括内丹、外丹),罕有轶其范围。道教丹经中阐发《参同契》思想处处可见,注释《参同契》者代代不乏,这里择其要者,略加介绍,以便世人研讨。

    《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五代后蜀彭晓撰,3卷。载《正统道藏》容字号上。书中分为九十章,以应阳九之数。又以《鼎器歌》一篇,独存于后,以应水一之数。又撰《明镜图诀》二篇,附下卷之末。彭晓自作前后序,阐发其义甚详。《参同契》注本,以此较好。

    《周易参同契注》3卷,自署空同道士邹诉。载《正统道藏》容字号上。此即宋朱熹所撰《周易参同契考异》。朱熹以《参同契》词韵皆古,奥雅难通,读者浅闻,妄加更改,以至文多舛误。故合诸本,而加校订笺注。

    《周易参同契解》3卷,宋陈显微撰。载《正统道藏》若字号上。作者修炼内丹多年,于南宋理宗宝庆初(公元122年)始得《参同契》读之,功夫益深。“于是以其亲履实诣者,笔诸训解,言入微而义释,辞不费而理彰。犹蔡墨之辨神龙,和氏之指真玉,丹道有所恃赖矣。”故以其诠释详明,在《参同契》注本犹为善本。    《周易参同契分章注》3卷,元陈致虚撰。载《道藏辑要》虚字号。作者精心研讨《参同契》,认为丹书多不可信,得真诀者必以《参同契》、《悟真篇》为主。所作《醒眼诗》云:“端有长生不死方,常人缘浅岂承当,铅银砂汞分斤两,德厚恩深魏伯阳。”故有此注问世,注中分为三十五章,疏解阐发皆明白显畅,为重要的内丹著作。

    《周易参同契发挥》9卷,宋俞琰撰。载《正统道藏》止字号。作者精通《周易》和内炼丹道,著作内丹典籍多种,除此《发挥》以外,尚有《周易参同契释疑》、《易外别传》、《阴符经注》、《沁园春丹词注解》等,皆收载《正统道藏》。

    是书以一身之水火阴阳发挥丹道,取材甚博。“凡论天地阴阳,则参以先儒之语;述药火造化,则证以诸仙之言,反复辩论,务欲发明魏公本旨,固不敢秘玄妙之机以绝人,亦不敢谬杂悠之语以惑人。”故颇得时人好评,如元杜道坚序曰:“今观全阳子之《发挥》,章剖句析,发前人之所未发,是得师授口诀而为之说者也。其语意直截,大类萧了真(即萧廷芝);议论衮衮,且多引证,学者试一览之,不惟得以通此一书,又可以兼明《悟真》、《翠虚》诸书之旨。”

    《参同契经文直指》3篇,《参同契直指三相类》2篇,《参同契直指笺注》3篇,清刘一明撰。上海集成书局民国十四年版,作者系全真道龙门派第11代传人。著作有20多种,影响广泛。他精研《周易》、《参同》、《悟真》之理,说:“丹道即易道,圣道即仙道。

    《易》非卜筮之书,乃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予……述伯阳之意,尽将丹法寓于《周易》图、卦、系辞之中。”在《参同直指》8篇中,刘一明打破譬象喻言,就实义,取常言,直指何者是炉鼎,何者是药物,何者是阴阳,何者是火候,何者是烹炼,凡此种种丹道秘奥,一一显明,故曰“直指”。

    概而言之,《参同契》的丹法思想广泛的影响了宋元内丹流派。自钟离权而吕洞宾而陈抟,交相传授,上继魏伯阳之学,下启刘海蟾、张伯端、白玉蟾、王重阳,所谓“寥寥数千年间,有伯阳以导其流,有钟吕以扬其波”。如同王明先生所言:“自汉而唐而宋,论炼丹者,代不乏人,溯流寻源,大要如尔:魏伯阳导其源,钟吕衍其流,刘(海蟾)张(紫阳)薛(紫贤)陈(泥丸)扬其波,由外丹而内丹,流变滋多,《参同契》洵千古丹经之祖也。”

    还要指出的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参同契》与中医脉学、针灸、五运六气学说、古代化学、本草药物学、数论、二进位制数学、天文历算等直接相关,从而使它不仅在中国科学史上为气功养生学、人体科学、化学、医学直接留下了宝贵遗产,而且它的科学思想还被许多学科和我国古代科技发明所借鉴。随着东方文化的西传,《参同契》的科学思想曾使一些著名科学家如莱布尼兹、玻尔等从中受到启发。时至今天,它那宏伟的思想体系仍在现代科学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毋庸讳言,《参同契》中包含着虚幻的旨趣和神秘的色彩,它所追求的是长生久视,不死成仙陷入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泥坑。恩格斯的:“在这里只要借助于辩证法简单地说明生和死的性质,就足以破除自古以来的迷信,生就意味着死。”(恩格斯《自然辨证法》第27页,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