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大浪在哪里:“三苦”蕴含精神营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0:41:23

“三苦”蕴含精神营养

向贤彪 

  某单位党委在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时,要求党员干部居安思危,激发奋斗精神,自觉做到思想艰苦、工作刻苦、生活清苦。笔者以为,这“三苦”蕴含丰富的精神营养,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和作风,不仅是有效的防腐剂, 而且是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和重要法宝。

  思想艰苦,就是要肯动脑筋。许多同志都期望自己的工作能做到有力度、有成效。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靠决断的魄力和勇气,靠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这都是对的,但还有一条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要开动脑筋、勤思多思。人们常说,“腿脚走不到的地方,眼睛可以看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肯不肯动脑筋,会不会想问题,这不仅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前提,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事关科学发展的质量、速度的大事。同时,思考也是很艰苦的。古来就有劳心之苦的说法,“殚精竭虑”、“食不甘味,寝不安席”都是讲思考的苦状。忙于应酬,热衷玩乐,身心懒惰,就没时间、没精力、没有毅力去思考。只有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耐得住寂寞,吃得起这个苦,才能不断提高思考的层次。党员干部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党的创新理论,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切实掌握思考问题的理论武器和政策依据;就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掌握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全面的而不是零碎的材料,并对其进行反复比较、分析,得出正确认识和科学结论;就必须学会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遇事多想几招,力求想得深一些、全一些,由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形成真知灼见,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上级精神与本地本单位实际的有机结合, 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推动工作的能力。

  工作刻苦, 就是要真抓实干。人们常说,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争创工作实绩,不能投机取巧,不能“作秀”,更不能搞虚假政绩,而必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甘当孺子,脚踏实地去真抓实干。时下,各级领导肩上的担子都很重,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前所未有,有些工作非常复杂,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松懈, 必须拿出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一抓到底的韧劲才行。提倡工作的刻苦性,一方面,要体现在抓好日常工作落实上。要有一股子狠劲,说干就干,干就干好,舍得付出心血和汗水;要有一股子韧劲,看准了就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不出成效决不撒手;还要有一股子细劲,以细求实,以细求质,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要体现在破解难题上。在矛盾和困难面前,抱着“等、靠、要”的态度不足取,整天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更是于事无补。正确的态度就是要有一股子攻坚克难的勇气,树立战胜困难的主动性和坚定性,遇难不惊,处难不馁,百折不挠,去寻找克服困难的对策。实践证明,越是工作刻苦的人,越是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越是善于从群众实践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解决矛盾、攻克难点,打开工作新局面,办法就在其中。

  生活清苦,就是要艰苦奋斗。“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再次告诫全党的话语, 振聋发聩, 引人深思。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坚持操守,把握自己,不坠青云之志。而确有少数人经不起金钱、美色的诱惑, 跌入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走向了党和人民的反面,教训十分深刻。70多年前,革命烈士方志敏曾在《清贫》一文中这样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不仅如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它还是我们抵制各种诱惑、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无价之宝。只有在生活上甘于清贫、乐于清苦,才能不脱离群众,自觉与群众同甘共苦,才能不泯灭斗志,永远保持革命者的战斗青春。作为一名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 更要懂得珍惜组织的培养,珍惜人民的信任,珍惜自己奋斗的成果,自觉坚持“两个务必”,在形形色色的考验面前, 增强自律意识, 做到手脚干净,两袖清风,工作上向高标准努力,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不求奢华,不图享乐,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

  思想艰苦,工作刻苦,生活清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也是做一名合格党员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和道德情操。我们当以此为镜,经常加以对照,以此为尺,经常用来量量,从中找到差距,明确努力方向,不断鞭策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正身修德,自觉抵制各种诱惑,防止懈怠和变质,成就一番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