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德森木业机械:摄影世界_ 卡什经典肖像大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9:33:52
20世纪的象征 卡什经典肖像大展

《卡什》封面

(加)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拍摄  

(加)陈淳焘(Shelton Chen) 主编

    优素福·卡什传略

    “当获得与我的想法十分契合的东西时,我的探索便带给我极大的快乐。”

    ——?优素福·卡什

    “你甚至能让一只怒吼的狮子安静下来,进入拍摄状态。”

    ——温斯顿·丘吉尔致优素福·卡什

    65年来,优素福·卡什向大众展示了一系列著名人物。他拍摄的肖像照片已成为20世纪的象征——这些影像界定了一个时代,并且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他的肖像摄影,包括温斯顿·丘吉尔、乔治娅·奥基夫、巴勃罗·卡萨尔斯、菲德尔·卡斯特罗、欧内斯特·海明威、约翰·肯尼迪以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均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摄影作品。

    优素福·卡什生于土耳其治下的亚美尼亚,在穆斯林占主导地位的土耳其成长为一名基督徒。14岁时,为躲避亚美尼亚种族屠杀并为追求自由,全家人逃到叙利亚,他除了身上的背包外一无所有。16岁时,父母将他送到加拿大魁北克省希尔布鲁克市,与他的叔叔乔治·纳卡什(George Nakash)——一名人像摄影师——一起生活和工作。

    乔治·纳卡什发现了侄子的艺术天赋,于1928年送20岁的卡什到美国波士顿市,师从北美最顶尖的人像摄影家之一约翰·卡罗(John H. Garo)学艺。在波士顿期间,卡什接触到当地的知识名流阶层,从此奠定了这个年轻人一生艺术生涯的基调。

    他年轻,才华横溢,求知若渴。1933年卡什返回加拿大,在渥太华斯巴克街开了一间简陋的摄影工作室。最终引起了当时的加拿大总理麦肯齐·金的注意,他大力提携这个当时还不为人所知的摄影师,频频介绍他为到访的权贵和名人拍摄肖像。

    作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肖像摄影家之一,卡什几乎和他镜头下的传奇人物一样知名。在2000年版的《国际名人录》 (International Who's Who)里,优素福·卡什是唯一一名位列20世纪100位最著名人士中的加拿大人。卡什也曾为其中51人拍摄过肖像。

    由于术后并发症,2002年7月13日卡什病逝于波士顿医院,享年93岁。

    序言

    文/陈淳焘

初识优素福·卡什是在20世纪90年代。我有幸与这位大师面对面交谈。我被卡什专注的布光风格、选择的相机类型和胶片尺寸深深迷住了。这一切让他有别于我所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肖像摄影师。

当时我在渥太华的卡什工作室里,买下了第一幅卡什的照片——一幅24寸的雅克·库斯托(Jacques Cousteau)肖像。从那以后,我从卡什本人手里买了总共36张照片,也由此开始了我的“卡什全景”的探索。

我的卡什收藏品不同于其他任何私人或画廊收藏,在近20年的收藏中,我收集了超过1?000幅照片,据我所知,其中一些从未公开发表过;2?000多件藏品中,如限量版书籍、私人信件、圣诞卡、首日封和影室样片,多数都有卡什的亲笔签名,还包括今天很难找到的一次性照片。时至今日,我仍不间断地从各种渠道收集卡什的相关藏品。本书内容均来自于我的藏品,例如“斗牛犬”丘吉尔和“微笑的”丘吉尔,不同姿势的尼克松总统,以及在别处从未见过的卡什作品。

“现代任何可能的印刷技术都被用来确保再现照片原作的微妙细节,所以这位大师的摄影作品才能够在世人面前展现出来。”

    卡什与教皇约翰二十三世,1959年 Pope John XXIII,Angelo Giuseppe Roncalli 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安吉洛·朱塞佩·隆卡利 (1881年11月25日—1963年6月3日)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去世后被称作神圣的约翰二十三世,被选为罗马天主教第262任教皇。他召集了第二次梵蒂冈大会(近百年来一直未曾举行的普世会议,1962年 —1965年),会议的目标是:“发扬圣道、整顿教化、革新纪律。”但在世时未能看见其结束,在完成最后的通谕《世界和平》(Pacem in Terris)两个月后逝世。2000年9月3日,为他与教皇庇护九世一起举行宣福礼,成为教皇庇护十世以来接受这一荣誉的第一批教皇。2009年6月3日,在他逝世46周年纪念活动中,世界各地的众多天主教会一同做弥撒以便纪念他。在意大利,人们以“好教皇”(Il Papa Buono)这个充满深情的称谓来纪念他。 

    英格丽·褒曼,1946年 Ingrid Bergman 英格丽·褒曼 (1915年8月29日—1982年8月29日)瑞典女演员。褒曼出生于瑞士斯德哥尔摩,父亲是瑞典人,母亲是德国人。13岁时,她的父母去世。加入斯德哥尔摩皇家戏剧院后,她在瑞典开始了电影演艺事业,后来主演好莱坞影片。她以《煤气灯下》(Gaslight ,1944年)一片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1956年凭借在《真假公主》(Anastasia)中的演出再度获奖。1999年获选美国电影协会百年最伟大女明星第四名。  

 

    温斯顿·丘吉尔,1941年 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 KG, FRC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爵士 (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丘吉尔出身于著名的斯宾塞家族,曾就读于哈罗公学,后进入皇家军事学院,并于1894年毕业。1895年至1900年间,他在世界各地任职,并周游世界,包括古巴、印度和南非。1900年,他竞选国会,开始了长达60年的政治生涯。丘吉尔一生两次担任英国首相:第一次是在第二世界大战高峰期的1940年至1945年,第二次是在1951年至1955年。哈罗德·威尔逊,1949年 Rt. Hon. James Harold Wilson, KG, OBE, FRS 詹姆士·哈罗德·威尔逊 (1916年3月11日—1995年5月24日)英国政治家。1964年至1970年担任英国首相,1974年至1976年再次当选。他是非连任任职的最后一位英国首相。总的说来,威尔逊以相当巧妙的技巧化解了大量难以应对的政治问题,包括他的政党在公有制角色问题上引发的潜在分裂问题、英国在欧盟的成员国身份以及越南战争。但是,他希望从根本上提高英国长期经济业绩的抱负大多未实现。


    宋美龄,1943年 May-ling Soong 宋美龄 (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3日)宋氏三姐妹中最小的一个。最初在上海读书,被父亲送往美国继续深造,毕业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1920年在上海遇见她未来的丈夫——民国第一任总统蒋介石。宋美龄在民国的政治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祖宾·梅塔,1983年 Zubin Mehta 祖宾·梅塔 (1936年4月29日—)印度籍西方古典音乐指挥家。1978年,梅塔成为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并在那里任职,直至1991年辞职。1995年,梅塔被授予沃尔夫艺术奖。1999年,祖宾·梅塔被联合国授予“和平与宽容终身成就奖”。2001年,印度政府授予他印度平民第二大奖项“莲花赐”。2006年,肯尼迪中心宣布音乐大师梅塔成为本年度肯尼迪中心荣誉奖得主之一。2007年2月3日,祖宾·梅塔在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获得第二届年度造桥人奖。

    阿尔弗雷德·希区科克,1960年 Sir Alfred Joseph Hitchcock, KBE 阿尔弗雷德·约瑟·希区科克爵士 (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英国电影导演、制片人。他在英国开始导演生涯,移居好莱坞后继续从事这一工作。其导演生涯跨越了60年,执导过50多部故事片,从默片时代开始,经过有声电影的发明,进入彩色电影时代。身为一名导演,他得到普通观众的认可,是有史以来最成功、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电影导演之一。


    埃莉诺·罗斯福,1957年 Anna Eleanor Roosevelt 安娜·埃莉诺·罗斯福 (1884年10月11日—1962年11月7日)1933年至1945年美国第一夫人。1945年其丈夫去世后,继续成为国际知名作家、发言人、政治家以及新政联盟活动家。1940年代,罗斯福夫人是“自由之家”的共同创办人之一,并支持成立联合国。罗斯福夫人于1943年创立美国联合国协会,促进了联合国的成立。1945年至1952年,她担任美国驻联合国首任大使,主持起草并通过《人权宣言》。罗斯福夫人主持约翰·肯尼迪政府具有开创性的委员会——妇女地位总统委员会,帮助发起了第二波女权运动。根据盖洛普最受尊敬的人物民意调查显示,她是20世纪最受敬重的人物之一。


    阿波罗十一号机组成员,1969年 Neil Armstrong,Edwin “Buzz” Aldrin, Jr.,Michael Collins 尼尔·阿姆斯特朗、小埃德文·“巴兹”·奥尔德林、迈克尔·柯林斯 阿波罗十一号航天飞行是首次登陆月球的太空飞行计划。1969年7月16日发射升空后,搭载了指挥官尼尔·阿姆斯特朗(1930年8月5日—)、太空指挥舱宇航员迈克尔·柯林斯(1930年10月31日—)以及登月舱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1930年1月20日—)。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为第一批在月球表面登陆的人,其间柯林斯在月球上空绕轨道飞行。


    海明威,1957年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小说家、记者。海明威出生于伊利诺斯州奥克帕克,17岁时在《堪萨斯城明星报》(The Kansas City Star)担任记者,从此开始写作生涯。西班牙内战期间,他加入了一个志愿者救护队。这一经历成为小说《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1929年)的基础。1953年,他的小说《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952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他著名小说有《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1926年)、《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940年)。他还写作了大量短篇小说,收录在《没有女人的男人》(Men Without Women, 1927年)、《<第五纵队>与首辑四十九篇》(The Fifth Column and the First Forty-Nine Stories, 1938年)中。


    赫伯特·冯·卡拉扬,1955年 Herbert von Karajan 赫伯特·冯·卡拉扬 (1908年4月5日—1989年7月16日)奥地利管弦乐和歌剧指挥家。卡拉扬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就读于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在那里学习指挥。1933年,他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首次演出。从1955年起一直担任柏林爱乐乐团音乐总监达35年之久,同时还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卡拉扬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指挥家之一。

    赛珍珠,1957年 Pearl Sydenstricker Buck 珀尔·赛登斯特里克·布克 (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美国作家。出生于西弗吉尼亚,父亲是一位长老会传教士,三个月大时移居中国,在那里度过了大部分童年时光。1910年,赛珍珠返回美国,1914年获得学位后又回到中国,在中国任教数年,1934年回到美国后便定居在宾夕法尼亚。赛珍珠写过多部小说,其中包括获得普利策奖的《大地》(The Good Earth,1931年)。她还于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美国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