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lime text c编译器:这里没有“大处方”(走基层·蹲点调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1:45:20

这里没有“大处方”(走基层·蹲点调研)

——山西朔州平鲁区公立医院改革调查

本报记者 龚雯 白剑峰 王君平

《 人民日报 》( 2011年10月10日   05 版)

  药物价格便宜了

  ■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政府按销售额40%给予补偿

  在山西朔州平鲁区人民医院内科门诊,我们遇到正输液的老燕。他患了上呼吸道感染,医生开的处方是:氯化钠注射液1瓶、葡萄糖注射液1瓶、注射用青霉素6支、清开灵注射液4支。输一次液,总计23.66元。 

  一家县级医院,输液咋跟村卫生室一样便宜?其药价之低令我们惊讶:一盒60片的复方丹参片5.5元,一盒50粒的阿莫西林胶囊6.5元,一盒30片的头孢氨苄片4.8元……

  今年4月,平鲁区人民医院在全国县级医院中率先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政府按销售额的40%给予补偿。6月,非基本药物销售也实行零差率,政府按销售额的15%给予补偿。目前该院的基本药物占七成,非基本药物只占三成。

  “这儿没啥‘大处方’,因为基本药物都很便宜,医生也不能靠开药提成。”平鲁区卫生局局长吴如海说。

  统一签订合同、统一配送药品、统一结算货款、统一补助资金——这是平鲁在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中搞的四个“统一”。区卫生局下设药品配送办,配送办设专用账户,各医疗机构定期把药品收入上缴专用账户,统一管理、统一付款。每月初,配送办把医疗机构拖欠供货企业的药款一次付清,再根据医疗机构的药品销售额给补助,实现了医药分开。

  药价大幅下降,平鲁人普遍得实惠。为了补偿医院的经济损失,区政府实行不同的补偿比例,用经济杠杆鼓励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消除“以药养医”的弊端。

  医院效益更好了

  ■2010年,医院业务总收入、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2%、31%和41%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在平鲁区人民医院采访时,很多患者对我们感叹:“这家医院变化太大了!”

  据说,两年前,该院还是个烂摊子。诊室里蚊蝇乱飞,烟头遍地,经常缺水断电。病房里只有光板床,患者住院自带铺盖卷。医疗质量低下,医生从不写病历。患者不挂号,医生不分科,争抢患者、开单提成等歪风盛行,群众怨声一片。2009年秋,山西省医疗质量万里行给该院打了零分。

  张燕忠,原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2009年10月被聘为平鲁区人民医院院长。根据区政府和省人民医院签订的“管办分离”协议,他3年任期的目标是——创建一所“二级甲等医院”。 

  自此,平鲁区人民医院由山西省人民医院整体托管,所有权归区政府,经营权归省人民医院。在医院所有权不变、公益性质不变、职责职能不变、行政隶属不变、政府扶持不变的前提下,托管方拥有行政管理、自主经营、人事调配、资产使用、收益分配等权利。

  托管经营后,区政府“只予不取,放水养鱼”,先后投资1.5亿元盖起新大楼,购置了核磁、CT、多功能数字胃肠机、数字化彩超诊断仪、数字化内镜系统、动态心电图仪等设备,有的甚至达到三甲医院水平。

  “硬件”有了,再攻“软件”。张燕忠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一系列改革,比如,成立院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医疗技术管委会等;恢复科主任负责制下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恢复辅助科室24小时值班制度;规范医疗文书书写,积极推广电子病历,使医院管理转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如何用技术留住病人?区人民医院先后引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胃癌切除术等10多种新技术,设立内科糖尿病专业。张燕忠举例说:“骨科曾是一个亏损科室,自从开展脊柱、关节等高难手术以来,成了病人最多、效益最好的科室。”同时,医院制定了20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路径方案,并与医生的绩效考核挂钩,规范诊疗行为,节约医疗费用。

  如何用服务留住病人?该院推出优质护理服务工程,50%的病房实现“无陪护服务”。我们在内科、妇产科病房看到,每位病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护士。68岁的西水界乡担子山村农民苏林春,患慢性病多年,心肺功能差,躺着直喘气。责任护士不仅给他打针送药,还帮他剪指甲、刮胡子、喂饭、洗脚,根本不需要家属陪护。苏老汉说:“自家的娃都没给我做过这些,太不好意思了。”

  2010年,这家医院“三增三降”:业务总收入达1393万元,门诊人次3.8万,出院人次3281人,同比分别增长32%、31%和41%;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34%,出院患者平均费用1780元,门诊人次费用35.6元,同比分别下降18%、42%和18.7%。

  医生积极性更高了

  ■绩效工资总量增长38%;职称晋升成为基层医生共同苦恼

  以前,平鲁区人民医院的医生出门,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哪个单位的。当时,政府只拨付30%工资,医生连养家糊口都困难。

  心内科主任边茂告诉我们:“现在,医生的基本工资旱涝保收,绩效工资上不封顶,别人都羡慕着呢。医生像变了个人似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责任心也强了。” 

  今年起,该院医务人员的基本工资由区财政100%负担。在此基础上,平鲁区建立起新的分配激励机制,“一岗一薪、薪随岗变”。区人民医院绩效考核方案规定,针对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收入分配向高技术、高风险、高强度的岗位倾斜,一改“临床不如辅助、辅助不如后勤”的状况。改革以来,绩效工资总量增长38%,收入普遍高于当地公务员。

  朱建华,内科副护士长,毕业于山西省中医学院护理专业。2008年她刚分到区人民医院时,发现护理很不规范。护士除了打针输液,就是扎堆聊天织毛衣,压根儿就没有护理查房、病情记录等制度。2009年,医院被托管后,朱建华感觉收入明显增加,但管理也严了,“身上的白大褂不好穿啦”!

  王志华曾是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两年前被聘为平鲁区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面对一潭死水,她牵头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做到晨间有护理、早晚有查房、病情有记录、举止有规范,并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推行公开竞聘,使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年轻护士走上管理岗位。

  这两年,该院先后选送20多名护士到省里“充电”。去年6月,李连枝被派出学习时,孩子刚刚8个月。为了不失去机会,她带上孩子和婆婆,在太原自费租房,坚持完成了半年的学习。王志华说:“改革后,护士们一个比一个有上进心。”

  身为基层医务人员,他们也有烦心事。拿平鲁区人民医院来讲,近10年职称晋升工作基本停滞。全院现有70多名医师,除院长外没有1名主任医师。而根据二甲医院的要求,每个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副高职称以上技术人员,该院尚不达标。

  55岁的妇产科主任曹玉英马上面临退休。她搞了30多年临床,职称仍是主治医师。最近,曹玉英申请参加副主任医师考试,但因论文“不够数”,连考试资格也没拿到。她攥着国务院文件,找到省卫生厅考试中心申诉,但未能如愿。她对我们说:“国家要求县医院医生评职称应突出临床技能考核,淡化论文和外语门槛。可人家讲,淡化论文不等于不要论文。唉!干了一辈子,连个专家都算不上。”曹玉英的心结,是基层医生共同的苦恼。

  

  “新”在体制(蹲点感言)

  很难想象,一所曾经被打“零分”的医院,居然在两年间面貌一新、广受赞誉。作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平鲁区人民医院的“新”不在于大楼,而在于体制机制。

  有人说,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不是“改医院”,而是“改政府”。平鲁区公立医院改革的最大亮点在于,政府不仅舍得投入,而且把钱花到了刀刃上。透过平鲁区人民医院的巨变,我们看到了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曙光。

  古语道:郡县治,天下安。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县医院承上启下,是城乡之间的枢纽。据统计,全国县域居民超过9亿人,占总人口的70%。县级医院改革的成败,决定着医改的全局。只有让更多县医院由弱变强,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