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市长信箱:中国的未来让女人走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2:21:59
2011年11月02日 16:58 PM

中国的未来让女人走开?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陶笸箩  

在中国GDP坐上火箭的年代,中国大陆都市女性的境遇是否会随着经济改革的发展而有所改善?这个问题的答案见仁见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心理感受,幸福衡量标准,以及是否混得好。

笔者以北京和上海为基点,随机访问了一批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职场人,从60后到80后,从企业高管到基层白领,涉及IT、日用消费品、咨询、培训、金融、出版、教育等行业,当然也包括新晋的全职主妇。“女性地位上升”仍然是绝大部分人不假思索的选项,一个重要理由便是中国女性经济进一步独立,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思想观念更开放。

撇开诸多个人感受,中国大陆女性地位到底是高还是低?相关研究会让习惯了“妇女半边天”的我们大跌眼镜。原来中国除了妇女就业率世界领先外,其他诸如女性在重要领导岗位的比例、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等衡量指标都明显偏低,其综合指数在世界排名中仍然处于落后的位置,这与中国GDP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幸福指数仍然不高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意味着,从1949年至今,至少进化了三代的中国女人,其实并没有我们印象中步子迈得那么大,命运前进得那么远。

最一针见血的衡量标尺是社会对待女性生育和哺乳的态度。据说现今不少中国企业中流行着一个不成文的人事潜规则,即大龄未育女青年在被录用、甚至被裁员时候都会被另眼相看,这个年龄阶段大致在27岁至30岁之间。

实际地位并不高的中国大都会女性为何自我感觉良好?除了都市女性受教育程度更高,经济收入更高,机会更多之外,大抵与中国这些年来,从上至下,不遗余力地推广妇女解放的宣传有关。此外,生活的改善也是一大动力。

如果你要问,我们是否比我们母亲那一代更幸运?答案是肯定的。母亲那一代流行“男女都一样”。所谓的双职工家庭,家家吃大食堂,孩子都寄放在托儿所。无论是政治运动,还是劳动竞赛,在跑步奔向共产主义的进程里,女人一样不能落下。

可是,我们是否一定比上一代幸福,答案却复杂地令人感慨。虽然这30年来,物质水平大幅度地提升。我的母亲80年代以前对生活最大的奢望不过是电灯电话。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家家户户炒菜为了节省,仅用一根布条蘸点油,在锅上抹一圈。买兜水果,母亲都要细水长流,把它高高地吊在房顶,一次只拿出来一点給孩子们分。上了小学,我好不容易有了一件新衣服,结果不小心落在了露天电影院。正值雷雨季,电闪雷鸣中,家人心急火燎地去找,还是没找到。从电影院回家途中,小小的我一路跌跌撞撞,嚎啕大哭。为一件衣服伤心难过的我,甚至要到写这篇文章的此刻才突然意识到,那时的母亲其实从未穿过新衣服。

时代进步,我们不再为简单的衣食而发愁。但正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烦恼,母亲那一代的担忧总与贫穷有关,我们这一代的焦虑则是铺天盖地的不安全感。高就业率并没有带来高收入和高保障,无穷尽的焦虑,并没有随着GDP的奇迹而缓解,还因为房价高企和物价飞涨而加剧。

事实上,哪怕是与十年前相比,中国眼下的创业和就业环境都严苛许多,国进民退、市场竞争白热化,加上日益盛行的社会丛林法则,越来越让女人感到不能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