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健康山药粉能治病吗:砀山酥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30 21:55:51

砀山酥梨

目录[隐藏]

〖产品简介〗
〖品种来源〗
〖产品品种〗
〖品种特性〗
〖种植栽培〗
  1. 适栽范围
  2. 栽培要点
  3. 产品优点
〖产品价值〗
〖产品荣誉〗
〖追溯历史〗
〖注册标志〗
〖保鲜技术〗
  1. 贮藏特性
  2. 技术要点
  3. 贮藏管理
  4. 常见问题
〖产品简介〗
〖品种来源〗
〖产品品种〗
〖品种特性〗
〖种植栽培〗
  1. 适栽范围
  2. 栽培要点
  3. 产品优点
〖产品价值〗
〖产品荣誉〗
〖追溯历史〗
  • 〖注册标志〗
  • 〖保鲜技术〗
    1. 贮藏特性
    2. 技术要点
    3. 贮藏管理
    4. 常见问题


  

[编辑本段]〖产品简介〗

  砀山酥梨是我国果品中的名产。它以果实硕大,黄亮美色,皮薄多汁,肉多核小,甘甜酥脆等特点,驰名海内外。砀山县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酥梨第一县。
  砀山酥梨含有糖份,矿物质,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营养极为丰富,是不可多得的果中佳品,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梨酒、梨膏梨糖和罐头等,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梨汁、梨膏具有去热清痰止咳润肺等药用价值,是人们日常十分喜爱的辅助药剂。砀山酥梨的主要品种有:金盖酥、白皮酥、青皮酥和伏酥等当家品种。其中以金盖酥品种质量最佳。1987年砀山全县产梨一亿多斤。
  砀山酥梨不仅畅销于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也很受欢迎。从1958年砀山酥梨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以来,年出口量均在400万斤以上,销运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编辑本段]〖品种来源〗

  砀山酥梨原产于安徽省砀山,是古老的地方优良品种。

[编辑本段]〖产品品种〗

  该品种有4个品系,即白皮酥、青皮酥、金盖酥、伏酥。以白皮酥品质最好。

[编辑本段]〖品种特性〗

  绿色食品砀山酥梨以果大核小、黄亮型美、皮薄多汁、酥脆甘甜而驰名中外。砀山酥梨果实近圆柱形,顶部平截稍宽,平均单果重250克,大者可达1000克以上;果皮为绿黄色,贮后为黄色;果点小而密;果心小,果肉白色,中粗,酥脆,汁多,味浓甜,有石细胞;可溶性固形物11%~14%,可溶性糖7.35%,可滴定酸0.10%,维生素C 2.21毫克/百克。树势强,萌芽率为82%,一般剪口下多抽生2个长枝。定植后3~4年开始结果。以短果枝结果为主,腋花芽结果能力强。短果枝占65%,腋花芽20%,中果枝7%,长果枝8%,丰产性好,管理好丰产、稳产。适应性极广,对土壤气候条件要求不严,耐瘠薄,抗寒力及抗病力中等。在辽宁兴城9月下旬成熟,果实发育天数135天,营养生育天数为207天。

[编辑本段]〖种植栽培〗

  

适栽范围


  安徽、山东、山西、江苏、辽宁、陕西、甘肃陇东、新疆南部和云南昆明均有栽培。
  


  

栽培要点


  (1)授粉品种有锦丰梨、鸭梨、茌梨、紫酥梨和雪花梨。(2)注意加强土、肥、水管理。(3)注意防治黑星病、臭木椿象、果锈等。
  

产品优点


  1 适地适栽
  早酥梨在年均温8.5℃~14.0℃,夏季(6~8月)平均最低气温13.1℃~23.0℃,年降水450~900 mm,土壤为棕壤、黄绵土、黑垆土、褐土的地区表现优良,为其适宜区。其中黄土高原昼夜温差大,海拔高,紫外线强,所产果品含糖量高,品质好,为其优生区。在上述大环境下,应尽量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的沙壤土建园。
  2 适法建园
  甘肃群众在梨树生产中创造性地应用了直播就地嫁接建园法和养苗建园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有推广价值。
  直播就地嫁接建园法
  按照定植的株行距要求直接播种砧木种子,当砧木达到嫁接标准时,原地进行嫁接建园。其关键技术如下:
  1)一穴多籽播种,实行双株嫁接。单株留苗的措施,以保证建园的整齐度。在播种时,按照直径50 cm的标准点播5~7粒种子,出苗后,选择生长健壮者在间苗时留苗,以备嫁接。一般每定植穴留2株即可。
  2)多次摘心,限制加长生长,促进长粗,以利当年嫁接。一般直播建园当苗木长至30 cm左右时应及时进行摘心1次,以限制苗子的加长生长,促进长粗,这样有利于当年进行嫁接。
  3)肥水齐攻,促发壮苗。在播种前要施足基肥,一般667 ㎡(亩)施有机肥5000 ㎏以上。苗子长到15 cm左右时,每穴追施尿素50 g,在苗子外周30 cm处沟施,据天气及土壤墒情浇水1次。在苗高30 cm时再每穴追施尿素100 g,酌情浇水。嫁接成活后,8月中旬左右每穴施有机肥12 ㎏左右,并配施0.5 ㎏过磷酸钙、1 ㎏草木灰、50 g尿素。第2年春季花期株施有机肥7.5 ㎏左右,加尿素50 g、油渣1㎏,并看墒情浇水。在5~6月份要限制水分和氮肥供给,实行蹲苗。
  4)加强夏剪,促进早花早果。剪砧当年,对发出的枝应全留,以利制造营养,促进根系生长。夏季实行定位拉枝,以培养树形;冬季除对骨干枝实行短截外,其余枝一律不动。第2年夏季,剪除整形带以下的多余枝}对骨干枝及内膛枝实行扭梢、摘心、拿枝等技术措施改造成枝组,以促进花芽形成,利于早开花早结果。以后的修剪管理按常规进行。

[编辑本段]〖产品价值〗

  其梨果营养丰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含糖量平均在13%左右。常食之,对消费者身心健康很有裨益。
  砀山酥梨生、熟食俱佳,老少皆宜。“生食可清六腑之热,熟食可滋五脏之阴”,更兼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数百年来受到各阶层人士的青睐。《本草纲目》第三十卷有详实的记载,临床也证明:砀山酥梨有止渴、生津、祛热消暑、化痰润肺、止咳平喘、滋阴降火、凉心解毒等功效,被历代中医称之为“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

[编辑本段]〖产品荣誉〗

  明万历、清乾隆时就被列为贡品。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胡耀邦等同志品尝后也给予很高的评价。至今更是闻名遐迩,誉满四海。1985年全国优质名特产品评比会议上,砀山酥梨被评为全国名特水果;1992年获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最高奖;1993年获泰国国际博览会“龙马金奖”;1995年、 1997年连续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牌奖。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鉴定并颁发了绿色食品标志。产品远销美、澳、东南亚和全国各大中城市。

[编辑本段]〖追溯历史〗

  砀山是历史古邑。砀山酥梨亦有2500年的栽培史。明万历修编的《徐州府志》已有“砀山产梨”的记载。可见四百年前砀山酥梨已形成规模。但大面积的发展还在解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砀山县委、县政府围绕着酥梨生产大做文章,水果面积猛增到今天的7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7%。其中酥梨面积50万亩,连片面积之大堪称世界之最。酥梨年产量40万吨左右,鲜果贮藏量15万吨。
  砀山县因芒、砀二山而得名,却因盛产酥梨而扬世。昔日不毛之地的黄泛区,如今成了世人瞩目的果海绿洲,1994年被冠以“梨都”称号。 在花海如潮的春天和硕果累累的金秋,砀山86万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宾朋来“梨都”观光、考察、贸易、投资,砀山酥梨将会使您的生活更加甜蜜。

[编辑本段]〖注册标志〗

  中国地理标志注册名录
  商标名:砀山酥梨;注册号:1163951;产品类别:梨;注册人:安徽省砀山酥梨协会;地域范围:安徽省砀山县境内沿故黄河两岸向南北延伸30公里,西起官庄坝镇,东至唐寨镇和分布在这些区域内的国营果园场、园艺场。

[编辑本段]〖保鲜技术〗

  

贮藏特性


  1、砀山酥梨是呼吸跃变型果实,在采收后,呼吸强度逐渐上升,在贮藏过程中会释放大量乙烯。
  2、由于砀山酥梨含水量大,在贮藏过程中如没有适宜的湿度,易失水造成干耗,品质变差。
  3、刚采收后的酥梨温度相对较高,应经自然预冷后,再入库贮藏,可减少果肉褐变现象的发生。
  环境要求
  1、温度:经试验研究表明,砀山酥梨在-2 ℃条件下开始受冻,其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0 ℃。
  2、湿度:砀山酥梨贮藏的适宜相对湿度是85%~93%(93%以上则容易滋生霉菌)。
  3、气体成分:砀山酥梨在贮藏过程中气体指标为O22%~3%,CO2<1%(此气体组合适用于天水地区)。
  

技术要点


  1、适时采收:砀山酥梨的采收期将直接影响其贮藏效果(一般采收较早的,贮藏后烂损失较少,采收较晚的,在贮藏中易产生生理病害和增加腐烂率),砀山酥梨是晚熟品种,要在果实完熟时采收。确定砀山酥梨采收期的标准为:酥梨果实种子颜色由尖部变褐到花籽;果皮颜色绿中带黄;果肉硬度达到5.50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以上。当有85%左右的果实达到上述标准时即可采收。采收可采用分期采收和分批采收。在天水地区,砀山酥梨采收最佳时间一般在9月10~30日,在晴天进行。如果进行短期贮或冷藏时,可适当晚采。
  在采收前,对果箱、果篮进行彻底处理。将果篮、果箱用1 000倍敌敌畏加800倍多菌灵进行消毒,晒干后备用。
  采摘梨果时要轻拿轻放,防止人为损伤。果篮内应衬垫麻袋片或塑料膜,果箱内衬垫瓦楞纸。采果的顺序是先树冠外后树冠内,先树下部后树上部。为了避免果面带水引起腐烂,对果面附有水珠的梨果应放在通风处晾干,不能暴晒。采收一般可采用分级采收或分期采收的方法。如果条件允许可用采果袋而不用硬质的果筐,这样可以减少果实在采摘过程中受伤。
  2、采后处理:
  分级:我国梨的分级标准分为4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目前,砀山酥梨分级主要是根据重量进行手工挑选,分出等级果和级外果,剔除小果、病虫果、畸形果、机械损伤等残次果。大型选果机等设备还未广泛应用。
  包装:砀山酥梨的包装可分为外包装和内包装。将采收后的酥梨用保鲜纸单果包装后,而后在外面套上网状格塑料罩,再装入纸箱,每箱15~20kg。
  预冷:砀山酥梨在晴天采收后果温较高,一般不宜直接入库,应将梨果进行预冷后,再进行贮藏。
  3、地窖贮藏:这是利用自然有利条件进行的简易贮藏,其投资较小,但贮藏效益低。我国目前窑窖的形式主要有大平窖(窑)和母子窖(窑)两种形式。入贮前10d对果箱(筐)及窖(窑)进行熏硫消毒,每立方米用硫磺粉10g,加少许敌敌畏密闭熏蒸24h后,开门通风。
  将采收的砀山酥梨分等分级,挑掉病伤果,用纸单果包装后装入纸箱或筐中。由于梨采收时温度尚高,一般不直接入窖,先在窖外背阴处预贮,因为此时的昼夜温差大,外界气温下降较窖温快。预贮时白天要在货堆上遮阴覆盖,防止暴晒,晚上打开覆盖物放风,使梨很快降温。当果温和窖温接近0 ℃时可入窖,入窖时将不同等级的梨分别堆放,一般不再进行挑选。装梨的果箱(筐)在窖(窑)洞内两侧呈“品”字型骑缝排放,最底层的果箱离地面30cm。果箱(筐)堆高距窖(窑)顶不少于80cm,窖(窑)中间留出通风道和走道。产品入窖(窑)前期主要管理工作是控制通风,导入窖(窑)外冷凉空气,排除窖(窑)内热空气,降低库内温度。入贮初期采取昼开夜闭的措施,使窖(窑)内温度保持在0~5 ℃,湿度在90%~93%,湿度过高时,可用干炉灰、生石灰吸湿,或适当延长通风时间,过低时可泼清水或覆盖草帘增湿。中期则以防冻保温为主。这一时期的管理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温,在关闭通风系统的同时,适当更换窖(窑)内空气,在白天或中午库外气温高于冻结温度时,打开通气口作适当的通风换气。当春季来临时,库外气温和土温逐渐加升,库内已难维持低温条件时,再开启进出气口引入冷空气调节库内温度,通风时间仍在外界气温低于库内温度时进行。每隔15~30d进窖(窑)检查1次,及时拣出烂果,避免交叉感染。当外界气温进一步升高,夜间温度也难以调节到适宜的贮藏低温时,应当及时将产品出库销售。
  4、冷库贮藏:冷藏是砀山酥梨贮藏的主要方式。低温贮藏能很好地抑制梨果的呼吸作用和库内微生物活动,提高贮藏质量。酥梨采收后,进行分级、包装、预贮,即可入库。冷库预贮的具体做法是:在梨入库前把库温降到0 ℃,待库温回升到4 ℃时开始入库,持续送冷,不使库温超过15~16 ℃。入满后每天降1 ℃,降到12 ℃后,每5d降1 ℃,降到8 ℃后,每4d降1 ℃,降到4 ℃。再每隔2d降到1 ℃终止,并一直维持库温1±0.50 ℃。降温掌握前期慢后期快的原则,这样有利于酥梨的贮藏。
  冷库贮藏环境的湿度要求在85%~93%之间。贮藏前期的温度控制尤为重要。可采用的加湿方法有:①地面洒清水;②挂湿草帘;③在库房内放置加有少许高锰酸钾溶液的湿锯末;④采用加湿器。
  库内要不断通风换气,使人在库内嗅不出梨香味。因为酥梨对二氧化碳敏感,1%以上的二氧化碳就可能使梨果心、果肉褐变。在通风时注意补湿,以防止通风导致的水分干耗。
  在贮藏过程中,应定期抽样检查果品质量,以便及时确定适宜的技术管理措施。出库时,当库外气温高于15 ℃以上时,要逐步升温到10~12 ℃,梨果始能出库,否则,梨果质量劣变迅速,影响果品出售。
  5、气调贮藏:气调贮藏是在冷藏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库体的密封性和耐压性,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中调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配比,达到控制果实呼吸生理的效果,所以保鲜期更长。气调贮藏方式主要有塑料薄膜袋、塑料薄膜大帐、气调库贮藏。砀山酥梨可采用气调库贮藏方式。
  气调库是一种大规模集中进出库贮藏销售的设施,气调贮藏可以推迟梨果肉、果心的变褐,推迟褪绿,保持梨的脆性和风味。砀山酥梨采收后,进行分级、包装、预冷后用最短的时间入库(3d之内)。砀山酥梨入后,将库门密封,然后靠机械作用来调控温度和气体成分,贮藏管理人员是不能随意进库的,只能通过外设的观察孔去查看,通过检测设备了解库内温湿度及气体状况,一般没有特殊情况,中间是不出库产品的。砀山酥梨对二氧化碳比较敏感,在二氧化碳>1%时,就会发生二氧化碳中毒(即果皮、果肉呈褐色光滑的蒸煮状)。在氧气含量不足(<3%)时,易得蜜病。所以采用气调贮藏时,一定要注意控制袋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
  在贮藏过程中,管理人员一般不要随便入库,以免中毒。如确需进库检查时,定要配戴防毒面具,两人同行。
  

贮藏管理


  1、库内消毒与鼠害防治 在砀山酥梨入库前一个月(和贮藏结束后),要对贮藏库进行清扫与消毒。可使用的药剂有硫磺、甲醛、漂白粉和次氯酸钠等。此外,还要在库内放置鼠夹、毒饵等方法预防鼠害的发生。
  2、适当通风 在砀山酥梨贮藏过程中,要有足够的通风量。通风可将库内热负荷带走,排除果实生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烯、乙醇、CO2等有害气体,补充适当的氧,并且可防止库内温度不均匀。为防止库内温度有较大波动,通风应在库内外温差最小时进行。适当通风无论是冷库还是自然通风库,足够的通风量是必要的。但通风时要防止造成库内温度的较大变动,要尽量减弱风速,一般0.30~3m/s。
  

常见问题


  1、二氧化碳伤害 砀山酥梨采后含水较多,果实生理活性旺盛,对CO2敏感。当梨果实在较高的CO2和低CO2环境中存放较长时间时,就会发生高CO2伤害和低O2伤害,造成果肉不绵,组织坏死部分有弹性。酥梨对CO2伤害的敏感性与其果实成熟度紧密联系,CO2随成熟度增加而加重。此外,不适宜低温也可以加重CO2伤害的发病率。防治方法:①适期采收,避免过晚采收;②尽快降低入贮果实的温度;③加强定期通风换气,防止二氧化碳积累;
  2、缺氧伤害:酥梨在缺氧条件下有时也会形成生理伤害,使果肉组织褐变,病部果肉组织产生发酵酒香味。防治方法:①适期采收,尽量避免晚采;②入贮前最好先行预冷;③贮藏库定期通风换气,保证适宜(10%以上)氧气浓度。
  3、果皮褐变:酥梨果皮薄脆,酚类物质含量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高于其它部位。在酥梨贮运过程中,果点处褐变逐渐加深并扩大,果皮失水及膜脂过氧化作用导致组织膜透性增大及区域化分布被破坏是酥梨果皮褐变的主要原因。控制梨果皮褐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适当晚采,提高果实成熟度;②低温贮藏,减少果皮水分损失;③采前喷钙或采后浸钙;④采前田间套袋,采后单果包装薄膜袋贮藏;⑤避免枝叶磨伤、袋磨伤、机械伤害。
  4、主要病虫害:酥梨的贮藏病害主要有轮纹病、褐腐病、顶腐病、软腐病和黑斑病等,烂损是影响酥梨贮藏增值的主要因素。为了增加酥梨的耐贮性,提高贮藏效益,可用以下方法对砀山酥梨贮藏病害进行防治。防治方法:①用使百克500倍液(也可低于500倍液)浸果5min左右,拿出晾干后再入窖;甲基托布津50%SC1000倍液浸果来杀菌②在采收时应将受害果除掉;采用果实套袋技术,防治病虫害,减少病虫危害。
  采用上述方式对砀山酥梨进行贮藏,实现了梨果的周年供应,商品价值显著提高,值得推广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