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10激活经验:做诗歌鉴赏题没有那么难(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11:15
做诗歌鉴赏题没有那么难(二)

 

    “理解诗歌”,是指在读懂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知人论世”,运用联想对文本进行较为深入的开掘。这一步的基础是“文化底蕴”,涉及面广,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量。对于名家,学生更应该熟知;对于大自然,学生尽量观察;对于人世,学生尽量了解。文化底蕴越是丰厚,理解能力也就越强。在做每一道诗歌鉴赏题时,也是一个难得的积累机会,复习中千万不要白白错过。

   “理解诗歌”,要运用学过的诗歌知识,比如“意象”、“表现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语言风格”、作家流派等。学会知识与阅读文本的对接。

   “理解诗歌”,还要学会利用诗歌结构“起、承、转、合”。前三联大多写景,尾联大多抒情。

    “理解诗歌”还要千万不要忘记要充分利用所给的“注释”帮助你理解文本。

    现在的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大多还是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还停留在“初步”,即“好不好,好在哪里”,“用了什么手法,有何效果”,“同意不同意前人的说法”。在鉴赏语言表述上尽量学习名家的“鉴赏术语”,即学科术语。

    “读懂诗歌”、“理解诗歌”、“鉴赏诗歌”是递进式三部曲,环环相扣,不可逾越,不可省略。“读懂”和“理解”可以同时进行,没必要分得过清。

    【课堂示例】以2009年广东诗歌鉴赏题杜甫的《月》为例

    第一步【读懂诗歌】

    先读题目“月”,马上想到“月”是属于思乡类的意象,“月”是古人抒发情感的常用载体,李白最善于写月。

    再作者“杜甫”,马上想到“诗圣”,现实主义代表,风格是“沉郁顿挫”,一生漂泊,怀才不遇等。

   “万里瞿唐月”,是“万”里,远;空间;“瞿唐”,三峡之一。月在万里,空阔。“春来六上弦”,春,春夜,上弦月,弯弯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时时开暗室”,“时时”,经常、常常;打开窗子望月;“暗”室内黑暗,窗外月明。“故故满青天”,“故故”注释常常。时间。

   “爽合风襟静”,春夜风爽;衣襟静,表明是微风,春天是微风,秋冬常刮大风。“高当泪脸悬”,眼泪高悬,滴落,不是“哗哗”泪流。

    “南飞有乌鹊”,“南飞”想到“北雁南飞”,离别之情;乌鹊,时光流逝。“夜久落江边”,夜久,深夜难眠;乌鹊落在江边,只有天上弦月,地上乌鹊作伴。

    第二步【理解诗歌】

    首联,联想到“万里悲秋常作客”。再看注释,“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此地”。注释要知道“安史之乱”,要抓住“困”字。“上弦月”,注释,“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作者是漂泊他乡。杜甫一生漂泊。

    颔联,月满青天,“时时”“故故”,常常思念。

    颈联,泪悬,感情深沉;“哗哗”流,感情直接。

    尾联,见月思乡怀归,因而夜深难寐,难眠。

    第三步【鉴赏诗歌】

    “万里”,写空间距离之遥远,表明作者是漂泊异乡,自然就有思乡之情。“上弦月”让人联想到人的分离,天上月圆人间月半,独在异乡为异客,无论是圆月还是弯月,人都倍感思乡。“时时”“故故”,写时间,写频率,突出作者一次一次望月期盼。写出作者思乡情感之急。“襟静衬“心动”,“泪”高悬,更是突出作者思乡情感之浓。“夜久”,写时间的延续,写出作者思乡情感之深。

   完成这三部曲,再看试题要求,按要求作答。

   第一问是“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漂泊流离而思乡怀归的感情。

   第二问是“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现在的试题题干表述越来越科学,而且两道小题之间的联系是递进式,第一题常常是第二题的基础,也符合人们鉴赏诗歌的思维过程。

   “万里”写空间距离之遥远,表明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感受。

   “时时”写时间,写出作者一次一次望月期盼,突出思乡情感之急。

   “夜久”,写时间的延续,写作者月思乡怀归,因而夜深难寐,突出作者思乡情感之深。

   实践证明,“读懂”是关键,是基础,做到这一点,后面自然是迎刃而解。

   在教学中,教师先是示范,然后就是师生合作,让学生占到讲台来,学生“读”“理解”“赏析”,教师在旁引导,提示,更正。

   如此训练学生,做诗歌鉴赏题还会那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