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桌面图标位置:做诗歌鉴赏题没有那么难(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31:04
做诗歌鉴赏题没有那么难(一)

    生活在一个诗歌古国里,做诗歌初步鉴赏题居然成为学生的难题,这的确需要好好深思。以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为例,先看一组数据:

    09学校  0.45   

    09全市  0.43   

    09同类  0.50

    得分率普遍不高。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复习中不重视;有的老师不加深思,也认为诗歌鉴赏没必要花大力气。

    原因是什么?有客观的,历年诗歌鉴赏得分不高的现象造成的心理负担,试题题干的语言表述不科学,造成审题混乱。

    主要是主观的,教师对诗歌鉴赏题的理性认知不清楚,把力气大多花在“技术”层面,研究“招法”,其实这是本末倒置。对诗歌鉴赏题的题干表述“越来越清晰”的事实没有看到,还因循习惯思维。

    诗歌鉴赏是个“三层楼”,第一层是“诗是写什么的”,第二层是“写了什么、怎样写的”,第三层是“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一、二层是基础,不经“一、二层”就想上三层,无异于上空中楼阁。

   “读懂”、“理解”、“鉴赏”这是诗歌鉴赏的三部曲。“读懂”、“理解”好比溶液,“鉴赏”好比晶体,溶液越是饱和,晶体越是容易析出。这就说明“读懂”、“理解”是最关键的,可是现实教学中师生常常忽略此点,文本还没读懂,就去做题,结果不好是理所当然的。在解题招法上再怎么下工夫,学生即使写了不少文字,也是不得分的。

    要“读懂”先要明白“诗歌是什么”。诗是作者眼中美的瞬间凝固,是人对大自然和人伦社会观察、思考、极具主观性的理性所得。是写给自己,写给“人”看的,而不是写给动物、植物看的。是写给有“抽象能力”的人看的。如果我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动物思维上,自然就看不懂诗歌了,正如猫不会去抓画面上那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一样。

   “读懂诗歌”,要知道作者在诗中写了什么。诗中“写什么”?一是“景”,人是来自于大自然,所以对大自然有最原始的情结,“自然景色”自然就是作者笔下的主要写作对象;人又生活在人伦社会之中,“社会之景”也是作者笔下的写作对象,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二是“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人伦社会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景都是由一幅幅画面构成,而画面是由意象、人物形象构成。

    “景”为表,“情”为里。作者写诗就是由表及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情趣、理趣是诗歌的灵魂。

    “景”、“情”是诗歌的两大内容,这就是读懂诗歌的“着眼点”、“抓手”。

   “读懂诗歌”,要知道作者在诗中是怎样写的。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写景抒情的,概括讲,如果从全篇来看,是指表现手法,最常见的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等。如果从单联看,是指修辞手法,作者运用何种修辞手法写的,常见的有夸张、比喻、拟人、借代、对偶等。既可以对全篇来说也可以对单联说,还可以单独说的,一是指“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叙事抒情等;二是指描写手法,如渲染烘托、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   

    读诗要从题目开始,一个字、一个词、一联,然后是全篇。边读边联想,尽可能联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经验,与作者对话。

    训练形式一种是口“说”,另一种是笔“写”。两种结合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