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vip无法加速:话说阳山之五——宝山古墓葬的是吴王夫差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31:08

话说阳山之五——宝山古墓葬的是吴王夫差吗?

(2010-06-01 15:11:17)转载 标签:

阳山

吴王夫差

墓葬

杂谈

 

    宝山是座海拔仅20多米的小山,位于阳山西侧,又名阳抱山或铜顶山。1983年,江苏省苏州市的考古工作者曾在此发现总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古文化遗址。2001年4月,苏州市测量绕城高速公路路址时,偶然发现宝山里有座古墓,于是迅速向有关专业部门报告,随即,考古人员来的现场,根据宝山山顶封土及其形态等,确认这里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墓葬。同年9月起,由苏州博物馆和吴中区文管会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墓葬进行发掘。
  宝山古墓规模很大,墓呈长方形,坐东朝西。墓上封土成覆斗状,封土顶部长25米,宽12米;底部东西长60米,南北宽40米;封土厚4米多,采用了春秋时先进的版筑技术,两边夹版,中间一层层地加上泥土和石头夯筑而成。墓室长11.3米,宽5米,深4.5米,为长方形石穴墓,西侧有长16.7米、宽3.5米的斜坡墓道。

墓中棺椁不知所踪。墓室里留下一把青铜凿,长12.5厘米,宽4.5厘米,凿两侧弧形向外挑起,呈“风”字形,是典型的越国青铜凿。墓道里,还发现有越国黑皮陶双耳汲水罐及一只泥质陶的杯子,据考古专家分析,这两者皆应为战国时期的越国盗墓者所遗留,从而判断古墓早期已经被盗挖过。盗墓者没有留下多少随葬品:两组原始青瓷器,均为官窑烧制,胎薄精致、釉色均匀、器型规整,无盖。一组是8件原始青瓷罐,大的有4只,直径18厘米、高17厘米;最小的一只,直径3.8厘米、高3厘米,仅一只乒乓球大小。另一组为原始青瓷扁碗,共5只。这些礼器原放于棺顶,在盗墓后泥土塌方的“灭顶之灾”中,仍有两只碗完整地保存下来,足见其烧制的火候到家,也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那么,这墓室主人是谁呢?按吴国王室墓葬规格礼仪等级分析,结合墓室现场的规模勘察,墓侧具有明显的墓道并加垫木炭层,这样的排场只有王室以上的成员才可享受,它极有可能是春秋末期的某一位吴王。

    有关专家认为:宝山大墓和浒关的真山大墓,还有树山的鸡笼山古墓,证明了吴国王陵区位吴国都城西北角阳山一带的历史事实。

    根据史载,从公元前585年吴王寿梦南迁到吴,经诸樊、余祭、余昧、僚、阖闾,到公元前473年夫差自杀亡国,七代吴王合计共113年。而春秋末期只有阖闾夫差两位吴王,阖闾墓基本可断定在虎丘剑池之下,那么,这里会不会是夫差的墓葬呢?但是墓葬规模巨大,风水位置优越,这又和夫差战败自杀的王国之君身份不相符合,因为越王勾践不可能有如此雅量礼葬夫差。

    如此说来,夫差墓又是一个待人解开的谜团了。

    2005年7月25日苏州博物馆接到报告,在高新区东渚镇宝山村阳宝山獾墩修复采石宕口现场发现有大型墓葬,馆部迅速派出考古专家前往现场实地调查。

    獾墩位于阳宝山北侧小峰上,顶部有东西长9米余的墓坑露出,其上残存封土仅3米余,其东西两侧还有石砌防盗墙,整体规模东西长约40米。从埋葬位置、埋葬形式和建造方法可以初步判断该墓葬为春秋时期大型墓葬。

    在对獾墩土墩墓进行的抢救性发掘中,考古人员从墓室封土及墓室内逐层进行清理发掘。此墓葬遗址为一墩一墓,是在基岩上由人工堆筑的土墩墓,整座土墩封土达7层,多呈坡状堆积,墩中部堆积层较厚,近边缘处略薄。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墓口全长11.6米,墓道在东,为斜坡墓道,长2.25米,从墓道口至墓室处倾斜10°左右;西部墓室长约9.35米,残宽1.9至2.7米。
    最令考古人员遗憾的是,在墓室西北侧有一坑,东西长2.8米、南北长2.5米、深约1.6米左右,这极可能为当时的一个随葬器物坑,可惜在该坑地表下有一个早期盗洞,一直至底再通到墓室,所有器物被盗掘一空。仅在墓室内底部残留15件随葬器物,陶瓷类主要为原始瓷碗与陶纺轮,玉石类则有玛瑙管、玉柱状器、绿松石珠、镶嵌类绿松石片等。

    那么,这是不是夫差的墓呢?

    墓葬地没有铭文、简牍、石刻、印章之类能证明身份的文字,考古人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作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