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怎么看国外视频:阅读是进入英语世界的最佳入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08:25
英语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阅读、听力、口语、写作同时并进但又有所侧重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一个一个的突破。

  对 于成年人来说,首先要从阅读切入。阅读是进入英语世界的最佳入口,阅读时要遵循简单的原则,从简单入手并循序渐进,才能建立牢固的英语基础。同时要遵守" 量的原则",只有大量的积累,从广度上扩展,才能迈向英语金字塔的顶端。要完成这一过程,兴趣是必不可少的,要找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来读,以兴趣为动力,并 能树立目标从而完成量的积累。阅读中要体会、朗读、背诵精彩且有用的文章,并凭借在阅读中所学的东西去提高自己听力、口语、写作技能。

  经 过大量的阅读,在水平上有了质的飞跃,就要把学习的中心转到听力上来。听力同样要遵循简单原则,以兴趣原则为出发点,从自己喜欢的简单东西开始听。大量地 听,广泛地听,遵循"量的原则"的同时,精、泛结合,就是说,也要把一盘或二盘磁带反复听上无数遍。要运用突击原则,模仿原则,把读懂的东西尽快听明白。

  这个过程是一个运用突击原则先学好英语阅读,再学好听力的过程。但在学习过程中,读与听应同时进行,但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天天阅读,未免会有些枯燥,加入听力、口语、写作就可以使学习多样化,同时,还可以相互促进。

  在 进行了大量突击阅读、听力训练并有明显提高之后,就要把学习的重心转移到口语的突破。进行口语学习的时候,首先要遵循简单原则,用简单的单词、句型表达思 想。尽管简单,却要地道,要记住"简单的东西能脱口而出"是最高境界。遵循模仿原则,英语为母语的人怎么说你就怎么说,切忌闭门造车。英语口语的学习应交 *在阅读、听力学习过程之中的,要及时想办法把已读过和听过的好的单词、句子运用起来,让它们在口语中"活"起来。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的英语知识,口语 水平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有很大提高。但前提是要遵循量的原则--多说。只有不怕出错,说得多了才能培养好的语感。

  写作也同样,当你的阅读、 听力水平已经不错并能很好地进行口语表达时,就要重点进行写作学习。此时你已经有了大量的积累与口语运用的体会,首先还是应该从简单的入手,并要模仿读 过、听过、背过的地道的句子。通过大量的实践,把积累的好的文章结构、精彩的思想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写作水平就会在释放汲取的养分的过程中逐渐提高。

  以阅读为切入口,并进行各个击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中国大陆SAT满分第一人:学英语从阅读小说开始

   当众多高三学子还在为6月份的高考紧张准备时,上海男生王秋睿已经开始在复旦大学旁听自己喜欢的课程了。今年夏天,他将飞往美国,在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开始他的大学生活。未知的环境,需要他打点的不只是行李,更多的是面对的心情和勇气。

  一年前,王秋睿还只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普通高二学生,而在去年5月他去新加坡参加了SATⅠ考试之后,就成为了媒体追捧的热点人物,因为他 在这场被称为美国“高考”的考试中取得了2400分的满分(分析性阅读800分、数学800分、写作800分),也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获得SATⅠ满分的 考生。

  据了解,每年全球有超过200万人参加SAT考试,在最难的SATⅠ考试中获得满分的也只有几百人,基本上都是美国学生。去年10月,王秋睿又在新加坡参加了SATⅡ的考试,获得了2360分的好成绩(总分2400分)。

  小学三年级才开始学英语的王秋睿一开始对英语兴趣并不大,直到他升入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后,才开始对英语产生兴趣。王秋睿坦言,“学英语很讲究学习氛 围,上外附中的英语高手很多,同学间会相互学习。”他和好友最爱比拼单词量,相互戏称“单词狂人”。课间,他俩常玩“猜单词”的游戏,又好玩,又可以背生 词,还不容易忘记。

  对于如何学好英语,王秋睿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扎实的基础非常重要。

  实际上,王秋睿从小学六年级就开始看英汉对照简写本小说,选择的都是世界名著和侦探小说,每天至少看一个小时,看了有200多本。到了初一,王秋睿开始 阅读英文原著,还是以小说为主,读的第一本纯英文原著就是《哈利·波特》,“一开始读,心里也没底,不知能不能完全读懂,不过我读的都是自己特别感兴趣的 书,慢慢就越来越有底,基本能看懂了。”王秋睿认为,通过阅读英文原著学习单词要比死记硬背的效率高很多,“阅读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不会的单词,那就查字 典,然后再回到原文中理解,几次下来单词就记住了,而且印象会比较深刻。”王秋睿很喜欢上网,经常去的一个英语网站是 www.ESLbay.com . "它里面有很多英语俚语,并且解释的也很详细,对了解英语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理解了英语文化内涵,读起小说 来也很顺利。“王秋睿笑着说道.

  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后,王秋睿开始选择阅读一些介绍西方历史、艺术、哲学的英文原著,甚至还读了西方的 古典音乐史、科学史等,阅读这些书籍也并非仅仅为了学习英语,而是因为这些都是王秋睿的兴趣爱好。王秋睿喜欢莎士比亚,看了不少莎士比亚的剧本、生平和一 些评论,“有些内容,看中文和英文是不一样的,看英文原著,可以慢慢体会英语语言的美感以及文学作品内在的美”。

  王秋睿笑言自己的兴 趣“相当广泛”,文学、艺术、哲学、数学,不一而足,高一时开始喜欢上哲学,就看了不少哲学史的书籍,对柏拉图、康德、尼采都很感兴趣;而且他也并非是个 “书呆子”,特别喜欢踢球,是班上足球队的前锋,甚至半夜三更也会爬起来看欧冠联赛。王秋睿的高中生活相对轻松不少,平时的作业不多,下课后经常会去踢踢 球,晚上基本上就是阅读,每天保证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周末则会去同济大学学习德语,而且成绩也不错。王秋睿自己也强调,自己并非只有英语成绩最好,“其 他学科也很好”,实际上,他在小学时就获得过全国华罗庚数学竞赛三等奖。

  大量的阅读和广泛的兴趣让王秋睿“应付”SAT也得心应手, 其实,在高一下学期时,王秋睿就参加了托福考试,而且取得了663分的高分。王秋睿认为,SAT和托福不同的是,它更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底蕴,“SAT重点 不是考查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考查考生的学习水平,包括思维、逻辑能力等。”

  在王秋睿看来,不少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分注重语法,而不 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英语水平不是通过大量做题能提高的。”他建议,学习英语可以先从阅读英语小说简写本开始,“首先培养兴趣”。在学校,王秋睿还选修 了“英语辩论”课,对他的听说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高二时,王秋睿还参加了学校的交流活动,到美国进行了访问,实地了解当地文化。

  去年10月,王秋睿提前向美国常青藤八大盟校之一的哥伦比亚大学发出第一封申请信,他超强的学习能力引起了哥伦比亚大学上海校友会主席倪剑女士的关注。不 过,倪剑坦言:申请哥大的SAT满分学生很多,虽然中国大陆第一次有学生得了满分,但仅凭成绩一项优势王秋睿的竞争力并不强,但他的数学学习能力超强,并 对经济学有浓厚兴趣,这更适合哥大的办学特色。经济学一直是哥大的强项,近些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多出于哥伦比亚大学,如蒙代尔、斯蒂格利茨、菲尔普 斯等等。

  随后,倪剑便向负责哥大中国发展计划的校董胡应洲先生推荐了王秋睿,70多岁的胡先生专程面试了王秋睿,并催促哥大本科学院长和招生办主任尽快审查王秋睿的申请资料,看他是否符合提前录取和获取高额奖学金的条件。

  去年12月12日,王秋睿收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且拿到了每年5万美元的全奖,他将在那里攻读经济学专业。“因为我本身数学比较好,经济学 比较依赖数学的运用。经济学又是文理学科两方面特点的结合,这对于文理科都不错且知识面广泛的我而言是十分合适的。”王秋睿说。

  2, 学英语没有秘诀--我这样通过了英语八级

  我是一名大四学生,来自一所财经院校,专业是会计。但大概是因为我天性对数字不敏感,不想一辈子跟数字打交道的缘故吧,我从一开始就不喜欢会计这个专业。我认为自己是学文科的料,学经济我肯定学不通,也不愿意去学。

  从大一开始,我就下定决心要考研,并且要考上一个名牌大学的文科专业,但要考上研究生,肯定要有自己的优势科目,才可能考上。我考英语128分,不算很高,但在五门功课中分是最高的,我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英语学得十分优秀,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我首先从阅读着手,买了一本南开大学的《英语快速阅读》,就是从那本书里,我看到了王跃同学介绍自己经验的文章,我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在接下来的时 间里,我坚持每天拿出一小时来阅读。这段时间总是我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期,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一定要心无旁骛,才能读懂,理解这篇文章。这段训练阅读能力的 时间是艰苦的,但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我的阅读速度飞快提升,理解能力也随之上升。我看文章时先是把握整篇的脉络,理出主题句,然后分散理解细节部 分,这样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使我能理解90%以上的文章内容。

  阅读能力的提高体现在我看的书刊的种类上。大一时,我看 《21st Century》,《Beijing Review》,到大二时我觉得它们的难度太低,开始看《Time》,《 Fortune》, 《Readers' Digest》这些英美报刊,越看到后面,越觉得轻松。大一时买的两本看不懂的英文小说:《英国短篇小说选》、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 选》,到大二时翻出来看,已是看得津津有味,大三开始看英文长篇小说,最喜欢的是《Gulliver's Travels》与 《Gone With the Wind》,觉得这两本书写得极精彩,对两位作者也十分崇拜。大三下学期起,我开始壮着胆子看莎士比亚的剧本,觉得很难 懂,到后来也渐渐熟悉了他的风格,也自如起来。

  在积累词汇方面,我一开始时是和阅读结合在一起记忆的,往往是看一篇文章时,见到生词 就记在笔记本上,阅读量越大,积累的词汇量就越大,词汇量大又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过到后来,我觉得这样积累的速度太慢,就开始背那本《牛津英汉汉英 高级词典》,把那本书画得“满目疮痍”,后来,那字典放在自习室时被人偷了,着实让我痛苦了好一阵子,我已经对它有感情了。在大三时我就报考了专业八级, 为了准备这个考试,我买了一本俞敏洪编的蓝封面的《GRE词汇大全》,从A背到Z,背得烂熟,最后却因为大三不准考专八而被取消了考试资格。考试没考成, 词汇量却急剧膨胀,大三下学期我的词汇量估计有15K,但现在估计只有12K了,那是因为集中准备考研的半年里几乎没摸过英语书,忘掉了许多单词。

  听力本来是我的弱项,我中学时从未听过英语,大一下学期听说VOA有个Special English节目,适合初学者听,谁知一听到时,觉得速度很 快,而且没几个单词懂的,这时我又采取了阅读时的方法,把听不懂的单词,根据其读音,记在纸上,然后到牛津字典上把它们找到。每一次找寻都有一种探险似的 感觉。我还记得boycott这个单词,我根据美语的读音,记在纸上的是boycut,我虽然猜到了它的意思是“抵制”,但找到这个正确的单词还真是颇费 一番周折。我通过这种方式,大概记住了七八百个VOA新闻英语的常用词汇,对听英语新闻完全没有困难了。到转到听Standard English后,听 各种英文专题报告已没有任何困难,就在这时,我开始喜欢英国英语,开始听BBC,整个提高的过程大约经过了整整一年,其间历次因为畏难而考虑放弃,但最终 还是坚持下来了。

  在口语方面,可能在启蒙阶段接受了比较好的发音训练,我的发音比较清晰,由于学校的条件限制,并没有怎么参加英语角,但口语依然比较流利,可能与对词汇、句式的熟悉程度有关吧。 写作一直是我的强项,从大一开始写英文日记,一直写到大三,后来因为学习过于繁忙而放弃了,写作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量的多少及对句式等的熟悉程度。

  熟练掌握了英语使我受益匪浅,首先体现在考试上。我记得我在考六级时,正发着低烧,但我凭着阅读理解和听力部分的出色表现,得了88分,考研与考专业八 级考试时,由于准备专业课与找工作,我已经有半年多没接触英语了,但我凭着良好的基础,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次,是我得以享用互联网上极其丰富的英文 网络资源;最后就是能得到一些物质收入,这其实主要是为了帮朋友的忙吧。

  我2001年报考的是北京一所名校的民商法专业,由于专业课不过关而落榜,今年打算考对外经贸大学的民商法专业,如果再考不上,我会考虑考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我现在跟一家外向型国企签约, 做的是会计,我想我不会在这家单位呆很久的,原因是很清楚的了。

  就我的经验来说,要学好英语,没有诀窍,要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强烈的兴趣,再加上正确的方法,才能成功。

  看书虫阅读学英语

  看过很多别人学习英语的经验总结,看着很有道理,用到自己身上,作用都不是很大.后来发现我的问题是坚持不了,不能坚持的原因当然是我的毅力问题,但客观 原因是我总是觉得学习英语是个大负担,整个过程没有乐趣.就比如说读英文小说,根本不能象读中文的小说那样享受故事情节,就是在那里一个词,一句话的抠, 到最后一本英文小说也没有读完过,最多的一次读了有十几页吧,真是打击我的积极性和信心.

  我的好朋友的英语很好,他说可能我选的东西太难了,于是 我就开始找容易的.这时候,我已经过了英语四级,不过过的很是勉强,我也不知道应该算有多少单词量,反正是不管我读什么都是满眼的生词.这时我看到了书虫,我向一位英语老师请教,他说如果我实在觉得读2000单词量的太难,也可以稍微向下降一挡,但不要选太容易的.我按着他说的做了,1600单词量的还 是好难呀,读不下去.

  我这个人不太求上进,特别是英语方面,再加上没有了什么压力,于是我一降再降,我到是要看看我到底要降到什么程度才能享受故 事情节.到了300单词量,的确是比较容易了.于是我就一本一本的把图书馆里的300单词量的英文读物都看了个遍.一开始,速度不是很快,一本缩写的小说,大概要3到5天,虽然是300单词量,一本里也能有个3,5个单词需要查字典的.后来基本上不需要字典了,偶尔一个词不认识,也可以猜了,我终于明白 我好朋友说的猜词是什么了.再后来,一天一本,有时候有时间一天2,3本都可以,那叫一个满足.然后我就一级一级的向上读.中间也曾想跳过一级,觉得有点难,于是就又回到该读的那级.

  大概一个半月的工夫,我就读过了2000单词量的那级了,开始2500单词量的.又过了一个月我把3000+的那级 也读完了.那种成就感真不是一般的说,缩写的小说,科普读物,人物志,等等...各个级的从300单词量到3000+都读了,大概有100来本的说,到后 来真是看疯了,大家知道读武侠小说那种热情吧.

  和我一起开始读的一个朋友,他是一开始就读2000单词量的,那时候在读2500的,读的那叫一个 痛苦,我们都供认,他和我差不多或强一点点的,一个劲的问我窍门.我告诉他先读容易的再上难的,他总是觉得浪费时间,太容易的学不到东西,最后也没有听我的.当然他的坚持不懈也没有白费,阅读也有很大进步,但是他从来没有享受过他读的英语读物.

  再接着写点

  按照那那套书(书虫)的意思,读过了3000+就可以读原版的书了.我那时候很闲,于是就试了一下,不行,还是有些难.这时候我想起了 哈里波特,不是说这是9-11岁孩子就可以读的书吗?这个还行,只是那些各种精灵和咒语一开始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慢慢的习惯了也就好了.那书还是挺有意 思的,于是我就把4本陆续都看完了(那时候还没有出第5本呢),这可能又用了大概3个月不到的时间.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感觉到我的英语除了阅读速度以外 有什么进步,不过阅读有进步也不错呀.

  后来我参加了一次英语考试,因为不是重要的考试,考好考坏都没有关系,又是临时决定考的,没有准备就去了.这一下我可发现进步了.阅读不用说,觉得真简单.由于单词知道的多了,听力似乎也要好一些.写作真是让我吃惊,居然不再象挤牙膏.

  说的那些书主要是两大套,一套是剑桥出的,一套是牛津出的.因为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记得不太清楚了.剑桥的那套好象是 Cambridge English Readers.牛津的那套好象是Oxford Bookworms.记住一定要找没有中文对照的看,我记得牛津的 那套好象有的是有中文对照的,那个是不行的,自制力稍微差一点儿的就读中文去了,一定要完全是英文的才行.

  还有呀,我个人认为这些书能借到的话,最好借来看.原因有两条,1.我发现对我来说,象这种需要一定动力的事情,(毕竟是读另一种语言)有书是借来的压力容易坚持.2.那些书读过了以后一般来说就没有什么用了,除非是你很喜欢的故事,以后还会再看.

  我个人认为,我的这个方法适用于那些,英语学了很多年,不喜欢英语,而且对于自己英语能力自信心比较差,要说单词也真没有少学,真正记住的能用的就实在有限的人.

  同时呢,我又特热衷看小说什么的,所以抛去语言问题,任何故事对我的吸引力都是很大的,所以这个方法我就坚持下来了.所以如果你找到的书,你本身就不感兴趣是不行的.决定那书你会不会感兴趣很简单,就是如果是中文的,没有人要求你,你会读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