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ip怎么看:关于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长效机制问题的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43:08
究 2009-8-10  来源:---   

(本文获2006年度全省组织系统调研成果二等奖)

市委组织部课题组

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实现党提出的各项任务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近年来,我们针对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围绕发挥党员作用,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近年来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情况

(一)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主要内容

我们结合党组织的要求和自身条件,组织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坚持通过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参加设岗定责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深入基层调研、做好接待群众工作等方式,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主要内容是:

1、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和正当利益,自觉同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正确理解群众争取合法权益的行为,热心帮助群众获取正当利益。

2、反映群众的诉求。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向党组织和政府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当好群众的代言人。

3、带领群众致富。有能力有条件的党员为群众提供就业、创业的机会,帮助群众上项目,帮助协调办理有关手续,争取应该享受的优惠政策。有专长有技能的党员向群众传授科技知识和生产技术,积极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4、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重点解决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困难。对群众最现实、最紧迫、最直接的问题,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群众度过难关,解决燃眉之急。

5、提高群众的素质。帮助群众转变择业、就业、创业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教育群众自觉学习科技知识、树立文明风尚、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6、学习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发现群众中的先进典型,总结群众创造的实践做法,及时宣传和推广有益经验。

7、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凝聚群众力量。及时化解群众的思想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8、接受群众的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吸取营养、经受锻炼、接受监督。

(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实现方式

近年来,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1、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一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保证群众的基本生活;二是帮助群众树立信心,自强自立;三是向群众传授生产技能和提供就业、创业机会,与他们一起谋思路、找出路,尽快实现脱贫致富。有条件的单位党组织建立党员帮助群众基金会,党员自觉定期交纳一定数量的资金,用来帮助本单位有特殊困难的群众。铁东区在社区开展的“四民五百”活动中,社区党组织积极组织有能力的党员与贫困党员和困难群众结成“一帮一”扶助对子,为他们送温暖。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共帮扶贫困党员183户,困难群众564户,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5万元,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和好评。

2、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党员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在城市党组织开展了以党员帮助困难群众、促进增收、促进再就业为主要内容的“一帮双促”活动,农村党组织开展了以党员帮助困难群众、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为主要内容的“一帮双带”活动。

3、落实党员承诺制。有条件的党员每年承诺为群众办一两件实事,党员领导干部每年承诺为所在地区或单位群众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

4、参加设岗定责活动。农村和街道社区党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自主申报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办法,选择所在党组织设立的联系和服务群众岗位,履行岗位责任,努力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伊通县在全县15个乡镇全面开展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共有5400多名农村无职党员走上了各自的岗位,占农村无职党员总数的80%。在活动中,广大农民党员发挥了应有作用,已经成为农村生产发展的领路人、生活宽裕的实现人、乡风文明的带头人、村容整洁的引导人、管理民主的践行人。

5、参加党员志愿者活动。党员积极参加所在地建立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助民活动,义务参加党员服务站(点)的工作。参加扶困捐赠活动。积极参加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的扶贫、救灾、支教、保护环境和关心下一代等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参加帮助生活困难群众的捐赠活动。

6、深入基层调研。各级领导机关的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市县两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用2个月时间,深入联系点和基层单位调研,深入到艰苦地方、困难地方和问题多的地方,听取群众意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7、落实民意调查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坚持民主决策,对重要政策、重大决策的出台事先征求群众意见,充分体现民意,把群众意见作为评价党员和干部的重要标准。

8、做好接待群众工作。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定期接待群众,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包括信访中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并协调有关部门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

(三)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载体。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作用,是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关键所在。我们除在市本级开展有关活动外,重点指导县(市)区探索了农村党员和社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载体。

1、社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载体。

第一,在社区中建立了由党员和党的积极分子组成的 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根据党员志愿者的行业特点、职业特长分成爱心回报、医疗卫生、法律咨询等10类服务小组,制定了党员志愿者服务制度。活动开展以来,志愿者服务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取得明显成效。

第二,在帮贫扶困方面开展了“四民五百”活动。即以“富民、安民、乐民、便民”为主要内容的“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活动中,社区党组织积极组织有能力的党员与贫困党员和困难群众结成“一帮一”扶助对子,为他们送温暖,受到了居民的欢迎和好评。

第三,在创业就业方面开展了创业就业信息工程针对当前社区待岗人员获得创业就业信息渠道少、时效性不强的实际,开展了“创业就业信息工程”活动。在各社区党组织中确定一名就业信息联络员,专门负责就业信息工作。广泛收集信息、集中分类整理、及时传递发布,为社区居民服务。

第四,在司法维权方面开展了“司法服务进社区”活动。我们针对社区群众需要方便快捷的司法维权服务这一实际情况,以“贴近基层、方便群众、真心服务”为宗旨,以“司法服务进社区”为载体,在街道成立了“法律服务所”。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

2、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载体

(1)大力开展党内扶贫。针对部分贫困党员威信不高、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以党员自助基金会为依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党内扶贫。对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投入一定的生活扶助资金,帮助解决燃眉之急,目前全市累计投入生活扶助资金146.45万元,扶助贫困党员4889人次,有效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对有劳动能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但缺少生产资金的贫困党员,根据他们的贫困程度和劳动能力,投给一定的生产启动资金,帮助他们发展致富项目。先后投放生产启动扶持资金646万元,发展致富项目1300多个,扶持党员1585户,带动周围925户群众共同致富。

(2)实施“双向培养”工程。针对农民党员带头和带领致富能力较差的实际,从基础入手,在双辽市农村实施了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为主要内容“双向培养”工程,加强对党员致富能手的培养。双辽市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在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发展农村致富带头人入党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措施,提出每年发展农村致富带头人入党人数要占发展农民党员总数的70%以上。目前,共举办致富能手培训班176期,培训非党致富能手5800余人次,其中有3100余名致富能手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1429名致富能手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大大改善了全市农民党员队伍的整体结构,提高了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

(3)为农村党员设岗定责。由于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相当多的农民党员在新形势下不知如何发挥作用,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加之随着乡镇改革,撤并乡镇,村社干部减编减员,形成干部少,事务多,疲于应付,影响工作局面。在这方面,伊通县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结合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科学合理设岗定责,给无职农民党员压担子,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一是合理设置岗位。结合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多少、工作量大小等实际情况,同时以《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义务为依据,力求岗位职责符合党员本人实际和农村各项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科学确定职责。将上岗党员职责与村组干部工作职责区分开来,上岗党员不能代替村组干部行使职权,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村组干部按照规定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份内的事,不能把工作责任推给上岗党员。党员上岗不拿报酬,只是按照《党章》规定的要求,履行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三是确定上岗党员。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党员自愿申报与民主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力求把党员放到最能发挥个人专长的岗位上。鼓励无职党员用足权、用好权、不越权,同时注意在群众中树立他们的“权”威,教育群众正确对待他们,支持他们的工作。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用,各尽其力,各展所长。各农村党支部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针对村民难集中,学习活动难开展的实际,设置了党的农村政策宣传员;针对群众对村组工作容易产生“疑点”和“误解”,干群关系难以融洽的实际,设置了村组事务监督员;针对农村计生工作难度大的实际,设置了计生工作联络员;针对农村邻里纠纷多的实际,设置了民事纠纷调解员;针对农村经济信息相对闭塞的实际,设置了经济发展信息员等等。每个岗位都根据无职党员的特点,责任到人,张榜公布,做到村民皆知。现在农村农民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村。农民同党组织关系接近了,党员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有了发挥作用的空间,党性观念明显增强,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广大党员在岗位上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为农村基层干部转变工作方式,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我们先后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中开展了“双开双带“活动、“一名党员一面旗,立足本岗当先锋”、“优质服务先进科室、优质服务先进个人”竞赛等活动,并实行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我为社区添光彩”活动。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城市党组织开展了以党员帮助困难群众、促进增收、促进再就业为主要内容的“一帮双促”活动,农村党组织开展了以党员帮助困难群众、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为主要内容的“一帮双带”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党员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群众提供了及时优质的服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长效机制问题探讨

  (一)应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忠实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实现党提出的各项任务。

1、坚持促进发展的原则。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帮带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切入点,用发展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群众的创造力,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2、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于本地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勇于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办法和措施,努力创造出本地特色,不搞“一刀切”。

  3、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要扎实推进各种有效措施,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真正使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切忌形式主义。

4、坚持帮教并重的原则。要在帮助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做好对群众的说服教育工作,帮助群众化解思想矛盾、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5、坚持注重长效的原则。要立足长远,建立机制,把联系和服务群众作为党员的长期任务,养成自觉行为,贯穿工作全过程。

(二)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一是把单个做法系列化。这个环节主要是为形成规章制度积累实践依据。在过去的工作实践中,特别是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在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为我们建立健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内容。有效促使各个地方把特色做法串联起来,形成有机链接、功能完备的系列措施、系列活动,既巩固和增强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又为建立健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是把系列做法普及化。这个环节主要是检验形成规章制度的实践依据是否普遍适用。系列化的做法通常是部分地区、部门、行业的创造和实践,其成效也往往是局部性的。但是,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这些做法是否适用于其他地区、部门和行业,在什么条件下适用,还需要经过实践检验。这就要求把系列化的成功做法在面上推广,使之普及化。只有经过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以及在实践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这些成功的做法才真正具有普及价值,才真正具备上升为长效机制的基本特质。

  三是把普及做法常态化。这个环节主要是解决普及化的做法能否长期坚持的问题。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在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中,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做法在一段时间具有普遍适用性,长期坚持下去则不行,或者需要解决许多相关的具体问题。这就需要把眼前成功的做法常态化,在常态化的过程中检验其长效性,发现影响相关做法得以长期坚持的矛盾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使之不断完善。

四是把常态做法制度化。这个环节主要是把成功的做法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并固定下来,使之不会随意被改变或废止。要深入调查研究,对成功的经验做法进一步进行分析梳理,把握其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集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聪明才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好制度建设的任务,最终形成结构合理、关系协调、程序严密、执行顺畅的制度体系。

(三)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了解群众机制。其一,建立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工作制度。通过下派到基层任职、参加基层工作队、担任基层工作指导员等方法,为党员干部创造了解社情民意、提高组织群众能力的有利条件。积极探索党员干部轮流下企业、农村和其他基层单位体验生活、开展工作的制度,构建党员干部联系基层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如县级党委常委分片定点蹲点调查研究的制度、县级部门科级党员干部“联乡包村”制度等。其二,建立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的制度。各级党政机关应设立信访接待部门,负责接待来访群众,接收群众来信,沟通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设立联系群众的热线电话、“网上信箱”,疏通、拓宽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同时还应创新工作方法,变群众“上访”为党员干部“下访”,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党员干部定期下访的制度。

二是建立组织群众机制。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前进,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团结起来自觉地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是每个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因此,建立长效的发动组织群众机制,首先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群众自觉自愿的原则,反对命令主义。任何一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首先要考虑的是绝大多数群众的觉悟和意愿,凡是群众不支持或不赞成的事就不能急于去干;其次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站在群众的前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群众前进;再次,党员干部还必须靠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和人品,得到群众的信任,树立起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进而增强自己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工作的本领;最后,还要找到组织群众的方法,将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覆盖到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流动人口等困难群体,妥善处理好由困难群体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

三是建立服务群众机制。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新时期我们党赋予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新内容。建立长效的服务群众机制,是切实做到服务人民群众的制度保证。当前,一是要建立健全亲民便民的服务机制。要以广泛开展为民办实事为切入点,坚持推广行政服务(办事)中心,使各类行政审批做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设立便民综合服务窗口,在乡镇实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等,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二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建立党员干部与群众结对帮扶的制度,一方面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另一方面也使广大党员干部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教育,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克服脱离群众的倾向。

四是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在当前,尤其要依靠群众监督,这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要全面实行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办事公开制度,建立党员干部定期向党代会、人代会、职代会汇报工作的制度,并在一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公开有关办事政策、办事规程和办事结果。政法、纪检、监察和人事部门要设立群众举报信箱、监督电话,把知情权、选择权、评判权、监督权交给群众。提拔和使用干部必须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定程序办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体现群众公认,坚决消除用人上的腐败现象。同时,广大党员在加强行业廉政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时,也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坚决刹住行业不正之风。要充分依靠群众的检举和揭发,继续抓紧查处群众关心的大案要案。

五是建立群众工作机制。其一,建立党员干部联系基层制度。要建立市级领导联系乡镇和贫困村制度;市级部门联系乡镇和部门领导联系村制度;乡镇领导和机关干部联系村制度;普通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县级领导干部相对固定联系一个镇、一家企业、一个社区、一个学校、一户贫困户等。其二,建立党员干部调查研究制度。由市委、市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拟出调研课题,组织相关部门调研,市级部门和乡镇领导每年确定一定的时间到基层和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写出具有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市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要注重调研实效,尽量到工作条件差、工作难度大、问题反映突出的地方去调研,分析归纳出具有共性的特点和规律。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基层调研,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亲自撰写一篇调研文章。其三,建立党员干部走访群众制度。党员干部经常察民情、听民声、解民怨。根据不同人员,确定走访户数;统一印制《党员干部走访群众记载卡》。记载走访群众的家庭状况、生产情况、收入情况以及提出的意见建议,以便有针对性帮扶;走访群众要有广泛性。走访对象包括农民群众、城镇居民、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等,真正做到窜百家门、知百家情、暖万人心。其四,建立全程代理制度。要把为群众办事作为“第一任务”,探索建立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度。即群众只要提供申办事项所需材料,受理人员限时无偿为群众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在市、乡、村分别设立代办厅、代理室、代办点三级服务体系,明确受理员、代理员和代办员的职责,全程为群众提供服务。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定期征求群众意见制度和信访责任制,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力争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建立健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每年选派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员定期到农村、社区宣讲法律政策。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对不依法行政的予以行政效能追究,并纳入年终考核。其五,建立扶贫帮困制度。把解决群众困难作为“第一目标”,切实为民排忧解难。建立结对帮扶制度、扶贫捐赠制度、扶贫承包责任制。组建卫生医疗、科技服务、社区等各个行业的志愿者服务队,每季度开展一次自愿服务,健全县级部门挂钩镇制度,每年为镇办实事一件。健全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送资金、送技术、送项目帮助脱贫致富。健全义务帮扶记录考核制度,每名党员持联系帮扶卡开展帮扶活动,由帮扶对象写下评语,纳入工作效能考核。其六,建立矛盾化解制度。把化解群众矛盾作为“第一责任”,建立市、乡镇(街)、村(社区)三级矛盾化解机制。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设立县长、局长、镇长接待日;结合公安“大接访”构建联动信访接待机制,每月定期由县领导带队巡回到各镇接待群众,变上访为下访。其七,健全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发展的重大决策,涉及群众利益的改革措施和重要事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为民办实事的进展情况,以及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事务,采取多种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公之于众,进一步增强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

(四)认真抓好组织落实

1、认真做好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要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通过教育,切实解决好“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引导党员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要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关心党员思想政治上的进步和提高,经常与党员谈心,及时解决党员思想疑难问题,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注意抓好党员技能培训,帮助党员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确定重点培训内容。对农村党员,要加强农村政策,实用技术、市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对企业党员,要加强市场经济、企业管理、岗位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立足本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能力;对下岗职工党员,要开展再就业培训,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再就业的能力;对社区党员,要加强公共服务、社区管理、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培训,努力提高服务社区居民的水平;对党政机关党员,要开展政策法规、行业技能、领导科学、现代办公手段和群众工作方法的培训,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效率。积极创造条件,为党员立足本职创一流业绩、实现岗位成才提供服务。对农村党员、流动党员、失业和自主择业人员中的党员等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鼓励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带头创业。重点帮助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党员、失业人员中的党员和老党员解决生产和生活困难。通过做好党组织关心帮助党员工作,促进党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

3、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网络。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可建立党员服务站,集贸市场、居民楼和商务楼宇可建立党员服务点。党员服务站(点)要在做好服务本地党员和流动党员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服务群众的工作。要注意整合一些地方建立的街道(乡镇)一站式服务中心、居民(村民)事务代理中心等服务群众的社会资源,综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也可以建立党员服务站(点)。建立党员服务群众网络,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基层党组织工作正常运行。切实解决好部分基层党组织缺少办公经费、办公场所、党员活动阵地等实际问题,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4、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引导党员运用民主的方式做好群众工作。实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逐步推行党务公开,推广居民(村民)议事等做法。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利用电子政务等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帮助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对涉及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要及时反馈意见。通过将涉及本部门本单位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问题和为民办实事的进展情况等公之于众,把群众的智慧和正确意见作为决策的基础和依据,进一步增强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力和对党组织的信任。同时,引导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运用民主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把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

5、明确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责任目标,加强督促检查。基层党组织应当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根据党员的实际情况,明确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责任目标,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农村党员要带头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热心支持农村各项公益事业,积极为本地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帮助困难群众发展生产;机关党员要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观念,不断提高本职工作能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积极参与服务基层、结对帮扶等活动,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国有企业党员要经常保持与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积极参加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双带”活动,在职工群众中发挥好模范作用;非公有制企业党员要带头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向党组织反映员工的意见和要求,协助业主正确处理好劳资关系,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社区党员要保持与社区居民的经常性联系,积极参与争创示范社区、党员责任区、社区志愿者等活动,在服务社区居民中发挥好带头作用。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下级党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督促检查,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情况的督促检查。要广泛吸收群众参与,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          

6、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奖惩体系。要长期取得实效,就必须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在日常工作中,结合主题实践活动,确立党员示范点,责任区,对党员作用发挥进行专门考核。把每个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落实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作为评价班子建设和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推行“下评上,民评官,基层评机关”,自觉接受群众评判的有效做法,建立群众参与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监理问责制度、即时监督制度、结果公示制度、定期测评制度、意见反馈制度等,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成效明显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进行表彰。对不乐于、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影响工作进展的党组织进行质询、问责,对主观激化干群众矛盾的党员进行警示、诫勉、劝退。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电台、网站等新闻媒体,采取报告会、表彰会、图书、展览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报道服务群众的先进典型。以此约束和激励党员增强群众意识,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