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桌面图标都不见了:你被乱扣过短信费用吗?揭部分SP的骗钱黑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26:01
“尊敬的用户,您已通过短信订用***信息服务,每月9元,我们将从您的话费中直接扣除”、“您的朋友给您点了一首歌,请发短信到***收听”……
凡是使用手机的人,都不会对这样的短信感到陌生,大多数人也都曾有过被莫明其妙地扣了短信月租费,或者干脆直接“丢失”话费的经历。而从此中牟取暴利的,正是那些披着合法外衣的SP(移动增值服务提供商)。
那么,这些SP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强取豪夺用户钱财的呢?日前,一位曾在SP工作近4年的白领雇员小丁(化名)向记者讲述了SP骗取用户话费的一些黑幕,使人们得以看到了这个市场背后的混乱,而由此所暴露出来的制度漏洞及监管真空更是令人心惊。
“SP的一些恶毒招数无异于‘抢钱’”

中国电信及其信息服务正在向乡村辐射,能否有效打击SP的不法行为将涉及到越来越多人的利益。(资料图片)
在记者的办公室,小丁展开了她的自述:
2001年,我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规模不小的SP公司。当初,我觉得这是一个朝阳产业,抱着很大的激情进去,后来才发现里面相当混乱,有时候赚钱不择手段,让人不耻,后来选择了离开。
一般来说,SP的服务对象分两种,一种是企业用户,一种是大众用户。对于企业用户,双方是 “一对一”的交易,费用一目了然,一般不会出问题。
问题出在大众用户身上。当然,对大众用户的服务有些属于正常渠道,如彩信、彩铃、新闻快讯等,手机用户自愿付费订用,这样赚钱当然很合理。但是也仍有些SP为了眼前利益,采用种种违规手段谋取不义之财。
以前经过媒体曝光后,大家已熟悉了一些SP骗钱的手法,我只讲几种他们新想出来的、更恶毒的手段:
“抢劫”式的直接扣钱 ——
这是SP最过份,也是风险最大、收益最大的一种手段,跟直接“抢劫”用户差不多。做法是:SP从运营商手里申请一个号段,如从13808******到13809******(假设),然后把这个号段中的每一个用户都放进SP的数据库里,直接从其话费中扣钱。这些号段里,有时有几万个用户,有时有几十万个用户。至于扣多少钱,就看SP老总的胆量了,胆大的就多扣,胆小的就少扣,有的扣几角钱,有的扣一元钱,有的甚至扣10元钱。无论扣多少钱,乘以几万、几十万的用户,都是一笔巨款!
搞这种钱时,SP最喜欢选择那些高端用户,就是月通话费几百元、上千元的大客户,这样扣1元、2元钱他们没啥感觉,不易发现,或者发现了也懒得过问。如果偶然有人打出自己的话费清单,发现了问题且追究起来,SP还是那招儿,道歉加退款。
这种“抢劫”式的敛财方法,对SP商来说风险很大,只能应一时之急,比如说这个月公司的业绩不太好,就偷偷地扣一次钱,下个月业绩好了,就不扣了。也有的SP因为维持不下去了,就想“捞一把再走”。也有图这办法赚钱快的,先扣一次看看用户和运营商的反应,如果没什么事就再扣;如果反应强烈就停止。
其实,运营商对SP搞这种把戏,查处是很严厉的,一旦发现,就要把它被“踢”出市场。能不能挺过去,就要看SP跟运营商的关系了。我们公司曾经扣过一次钱,每个用户扣1元,刚巧扣钱的那个号段里有人是运营商企业的,一眼就看出毛病来了,公司赶紧退钱,后来也没什么事。
设置“陷井”——
由于用户越来越不好骗了,我们公司曾想出过更“损”的招儿,专门给你设陷井,让你越想逃反而越挨骗。操作是这样的:先给用户发一段时间的某种免费短信服务,然后告诉你,以后要收费了,如果愿意订用,就发6666(假设)到某号码;如果不订,请发0000(假设)到某号码。而实际上呢,恰恰相反,发0000是订用,6666才是不订。绝大多数人肯定不会去订,于是就发了表示退订的0000,但实际却是订了。
然后,SP商再也不给你发短信了,直到哪一天,你偶然间发现自己被扣了这样的短信费,愤怒地去质问,运营商查询后会告知,你曾有过表示订用的上行短信,SP也振振有辞:“0000”就是订用。这时距你当初发短信时早已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了,你自己也记不清发的到底是“0000”还是“6666”,那条短信也肯定早已被删除了,就只好“哑巴吃黄连”了。即使你找到了证据,SP也不过是退还短信费、赔礼道歉而已,但能够这么“幸运”的人少之又少。
恶招层出不穷,“六大陷阱”坑人最多

许多地方组织各种研讨会,探讨包括规范SP问题在内的各种信息服务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资料图片)
随后,记者采访了四川省消协部门,除了小丁自曝的手段外,他们又向记者列举了六种害人最多的短信消费陷阱。
1.“霸王短信”强收费。明明没有订制任何短信,可手机上总是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息。对于这样的消息,很多用户只是简单地将之删除后就不再过问,然而这些消息却在免费发送了几天或一个月后,便成了不取消就月月收取信息费的“霸王短信”。
2.网站上发送短信暗藏陷阱。由于在手机上直接编制短信比较麻烦、费时,而且难以群发,因此很多人都喜欢到网站上去下载发送短信,而且通过网站,短信可以一下子整批发送出去。一些网站利用人们的这个心理,抓住节日时机,在逐利本能的驱使下,设下许多网络陷阱,令不少消费者花了冤枉钱,事后才知上当受骗。
3.默认短信多收钱。一些短信发送中心承诺每条短信收费一角,一旦用户订阅时具有免提短信或闪烁短信功能(即收信方的默认设置为无须按键便能直接阅读短信),每条短信的收费就会变成每条5角甚至更高。
4.难以取消的短信。有的广告很诱人,订阅后却发现上当,想退订又发现并未告知取消方法,且无联系方式。最终找到地方投诉还要提供身份证件,有的还要求亲自到信息发送地跑一趟,许多人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被扣费。
5.互动短信套钱。一些电视栏目常搞发短信参加竟猜中大奖活动,但不标明或模糊收费标准。发一条信息被收几元甚至几十元。有些人事后才被告知提供的是包月服务。
6.伪装短信设圈套。有些用户收到“今天在哪儿?”“最近忙吗?”等看似熟悉却不知发者为谁的短信,如果用户直接回复,便会不知不觉地“被迫”订购了某些业务。
SP在监管真空里敢于胆大妄为

记者在采访自曝内幕的原SP企业白领雇员。
部分SP坑人骗钱的行为愈演愈烈,“花招”不断变化更新,几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们为何敢于如此胆大妄为?
一些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从宏观角度而言,SP行业的出现不过几年时间,国家对这一行业的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政策法规上的“真空”。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商本身也是企业,与SP是市场合作关系,没有监管职能;而相关管理部门又没有及时到位,存在监管主体的“真空”。从微观角度而言,还存在对SP监管技术层面上的“真空”。这些现象给了那些不法的SP以可乘之机。
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夏克对此总结了三点“病因”,他说,一是因为管理不规范。管理上设计了一些措施,但监管很不力。二是暗箱操作,利益均沾。SP和电信运营商存在分成关系,与一些合作者也存在利益关系。三是资质审查不严。如贵州省有几十家SP运营商在发布新闻,但真正有新闻发布资格的只有少数几家。
四川联通副总经理陆斌认为,部分SP的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用户利益,同时也损害了联通的形象以及经济利益——SP与用户发生纠纷导致用户拒付,而联通仍需与SP结算,从而产生大量应收的死账;大量用户投诉、离网也造成手机用户流失。因此,电信运营商虽然是市场主体,但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从市场角度对SP加强管理势在必行。
据了解,目前各地已纷纷采取措施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净化市场,希望通过整治后实现SP的优胜劣汰,最终留下有实力、有规模的企业。为保证信誉,一些地方的运营商还做出了“话费误差,双倍返还;短信差错,先行赔付”的承诺,即一旦查实SP错收了用户信息费,联通公司将先向用户赔付,再对SP进行处罚和追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