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文件修复工具:真正八百年传承的通州二锅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20:18:23
通州老字号“通州老窖”是“通州三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由于多种原因,“通州老窖”已消失在市场的竞争洪流中,早已盛名不在。北京市通州制酒厂 通州距北京12公里,在京城主轴长安街东延长线上,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古代运河是京城粮道,南方大批优质粮食经"糟运"囤积在通州,之后再分批运往北京。由于有充足的原料,通州兴起了多家制酒作坊,酿酒业十分发达。明、清年间"东潞烧酒"、"湾酒"等已闻名于世。通州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制酒文化,可追溯到金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金代享誉中都的“金澜酒”,“醉流霞”,“竹叶青”等名酒均来自于通州烧锅酒,元,明,清时期曾为皇宫酿制宫廷御酒,大学士刘罗锅曾多次派人前往通州打酒喝。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所有酿酒烧锅合并组建为通州制酒厂,自建厂以来通州牌系列白酒畅销国内外,供不应求,并荣获多项大奖! 1993年荣获“国际名酒(香港)博览会品质金奖” 最著名的"烧锅"当属"同泉涌"和"积成涌"。跟随清太祖入关征战的张氏家族,在清太祖入主北京后,安居在张家湾附近的齐善庄村,参与张家湾之"湾酒"的配制、经营,之后在通州外办起"同泉涌烧锅"。用优质高梁为原料,加入大曲生产白酒。通州竹叶青行销京师及京郊各地,京城的高官达贵多去通州打酒喝,"同泉涌"老板每年至少进宫两次,送去好酒供给皇家御用。"积成涌锅"是南仪村刘家于清光绪年间(1875年)在牛堡屯镇建起的。它以优质甜水见长。水是酒的骨,酿出的烧酒在当时有很高的盛誉。 一九四九年这两家烧锅与其它烧锅合并,在通州外建立通州区酿酒总厂。负责辖区各县的酒厂生产、技术工作,因而培养积蓄大批的酿酒专业人员。为河北部分酒厂、北京几个酒厂的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 一九五八年行政区域重新划分后,通州酿酒总厂改名为通县制酒厂,厂址迁往牛堡屯镇"积成涌烧锅"原址。由于水质特别优越,酿制的二锅头酒味醇正,很受老百姓欢迎,在北京市酒类评比会上,连续多年位列三甲,企业因此发展迅速。 一九七五年企业扩建,在六郎庄开辟新厂区。试制麸曲兼香型白酒。两年后投入市场。因通县古称通州,故称"通州老窖"。此酒一九八零年获北京市优质产品科技成果奖。通州老窖,当时是需要凭票购买的,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拿到。 之后又先后推出了"通州佳酿"55° 清香型麸曲酒;"双曲"67° 其它香型麸曲酒。"口杯二锅头"是华北地区第一个投放市场的厂家,当时起到了轰动效应,带动了杯装酒的发展。 一九九七年通县改县设区,通县制酒厂又更名为北京市通州制酒厂。现有"二锅头"、"通州老窖"、"大中华"、"金箔酒"、"运河源"等二十几个产品,全部选用优质高梁为原料,继承历史上烧酒的优秀传统工艺,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检测手段,使质量不断提高,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早在清朝中期,二锅头本有两个产地,一个是北京通州生产二锅头酒,和竹叶青酒,一个山西汾阳既生产竹叶青酒也生产汾阳二锅头酒,不知后来什么原因,北京(通州)的竹叶青没了,山西(汾阳)的二锅头没了,以后山西的竹叶青,北京的二锅头一直流传至今,1 9 6 2年北京正式出产瓶装二锅头酒俗称红脑门儿的{北京二锅头(通州产))七十年代初,北京增加到四家二锅头酒厂,称为二锅头四兄弟,是“通州(向阳)"牌二锅头酒,昌平二锅头酒,大兴二锅头酒镇二锅头酒。由红星销售公司统一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