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图标不能自由移动:《孔雀东南飞》相关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1:50:08

与孔雀东南飞结局,梁祝结局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结局相似的故事有吗?

唐明皇和杨贵妃,牛郎织女 。

 

 

一、孔雀东南飞与梁祝有什么相似之处?

1、二人都是相爱的。
2、二人被分离都是由于封建家长的压迫.
3、他们都有对封建家长作过反抗斗争,但他们都没有取得胜利。
4、结局相似,两人都死了,都是有一方为另一方殉情。
5、影响相似:他们的死,都给了家长、世人一定的反醒。
6、象征相似,前者是孔雀,后者是蝴蝶.

 

二、“孔雀东南飞”是南朝时候的作品,反映的却是汉末的故事,梁祝爱情故事发生于晋。所以
孔雀东南飞早 !!

 

三、古代兄长的形象是怎样的,有什么事例?(除梁祝和孔雀东南飞)

梁祝里祝英台的兄长为自己的利益逼妹妹嫁给马文才,说明他的兄长是一个自私的人.

 

四、孔雀东南飞结局由谁造成的?

  根本上来说是由封建家长制造成的。封建的家长制导致了焦母的跋扈,也导致了仲卿的懦弱,更使得兰芝在面对婆婆的刁难时无力反抗,只得自请送还;而更在面对兄长的逼婚时,只能以死来保全自己的爱情。

  

  《孔雀东南飞》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          
      试以焦仲卿、刘兰芝两人为例。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守府里作史,虽然职阶卑微,但在严格的门阀社会里已经具有被“品”的资格,所以他母亲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将来还要凭借靠山飞黄腾达。很显然,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书生。作者基本上肯定他的斗争,但描写时却又紧紧地扣住了他的特点——人物经历和性格上的特点。仲卿是深爱妻子的,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启”,继是“跪告”,等到母亲“槌床便大怒”,他就“默无声”的退了出来,回到自己房里,对着兰芝“便咽不能语”,说什么“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一面劝兰芝低声下气,暂回娘家,约定将来再去接她,但他其实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什么实际办法。兰芝被逼将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甚至还把这个计划去告诉自己的母亲;兰芝死后,以他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作者写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活活地画出了这个怯弱的书生的性格和面貌。          
      兰芝便和他不同。尽管诗篇以古典作品特别是民间文学里惯用的夸张的笔法,描写了她的知书达理,描写了她的妆奁和打扮,但在门阀社会里,“生小出野里”就说明她的家世还不入“九品中正”之眼。她是一个在小康人家生长起来的有主见的女子,美丽、聪敏、能干,虽然作者也极力写她的善良和温顺,但在善良和温顺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人民想象中的被压迫者自觉意识的一种原始形态。这种刚性不一定要从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上去理解,而是更广泛地散布在兰芝的全部行动细节里。当她明白了焦母的意图以后,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劝她暂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不过作者也不是简单地片面地处理这一点。兰芝了解仲卿的性格,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点幻想,仲卿和她告别,她这样叮咛:“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这是在具体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她的惟一的希望。县令差人做媒,她这样婉拒:“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最后她哥哥说出了“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不可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所以“仰头”回答,很快应允了。          
      离开焦家的时候,拜母别姑,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再嫁期定的时候,裁衣作裳,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乃至最后“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也不表示一点迟疑和犹豫。她从来没有向环境低头。很难考查有多少人在传唱过程中丰富了刘兰芝的性格,然而这的确是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光辉人格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美的表现。环境的残酷和转变提高了人物的精神。作者以朴素的描写,将细节一丝一缕地扣入行动,使作品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追魂摄魄的感染力——诗的感染力。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作为古代民间文学伟大的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不仅暴露了封建门阀统治的罪恶,而且远为深广地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的感情。它是艺苑的奇花,也是历史的镜子。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焦仲卿举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

       不一样的,这要看兄长的人品,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一句古代伦理道德来看)。
这要先跟你说一下古代女子所遵循的三从四德,主要是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如果女子被休回娘家,则是从母,母又从子,则妹从兄了。有句话叫做“长嫂比母”应该知道吧,这就是古代兄长的地位,当然,像你说的这样的兄长只是一种类型罢了,也有好的啊,苏轼和苏小妹的故事不是挺好的吗?因为女子出嫁后就几乎不会娘家了,所以和娘家人见面非常少,因此不好再评论兄长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