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将桌面设置到d盘:塑造美的心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7:30:33


人生与理想
  只要天空还有阳光在照耀,我们就不怕大海中还有浪涛。
  让别人去做象牙塔中的安乐王子吧,我们的使命是要战胜海上的风暴。
  
  人生在世,既不要随波逐流,也不必愤世嫉俗,需要的是清清白白地做人,兢兢业业地做事。
  
  每座高山背后都有一道峡谷,人生旅途中怎能企望永远是平坦的大路?
  大海在风平浪静之后也会出现汹涌波涛。只有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彼岸。
  
  许多人在研究“人生观”,因为人们总希望有美好的人生。我倒建议有智慧的人去研究研究“人死观”,因为只有当人们真正懂得了死之后,才能真正懂得生。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重要的不在于活了多久,而是在有限的生命中,是否为人们献上了一颗赤子之心;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把幸福与美好的东西全部献给他人。
  
  不断地用辛勤的创造、汗水和心血换来成果,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真正有光彩、有活力的生活。
  
  一个人对生活的哪一方面付出的精力最多,哪一方面的生活内容就是他生活的基调与主旋律。
  
  人生在世,能把个人的喜怒哀乐置之度外,人就能变得超脱,心境也会较为安详,这样才能保持赤子之心、纯真之情。
  
  期望,是一种理想,它需要自己用辛勤的双手与汗水,为了它的实现贡献力量。
  但那些长期期望、长期等待却没有实际行动的人,必然在期望与等待中浪费掉宝贵的精力与时光。
  
  人生易老,人的生命阶梯很快就会闪到自己的身后,去而不返,如若不珍惜,就像流水一样:“濯足长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
  岁月当惜,寸阴必夺,一日不可虚度。
  
  人生是短暂的。
  时间,对好人来说太少,对坏人来说太多。
  
  有些人总是埋怨环境不好,认为环境恶劣,个人无法扭转乾坤。
  如果每个人都如此消沉,社会又怎能进步呢?
  当你消沉时,那些意志力强的人已经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已经扬帆远航了。
  那些消沉的人之所以消沉,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进入积极的人群之中,他们也从来没有享受到积极进取的乐趣。
  我们的责任是给他们以精神力量,促使他们从消极的泥潭中拔出来,和我们一起前进!
  
  有人说成功有三要素:一天赋,二勤奋,三机遇。
  我认为人的成功是需要机遇的,但机遇不是等来的,有了天赋而无勤奋,一心只等机遇到来的人,往往总是在最后慨叹:“机遇为什么总不属于我呢?”
  
  机会,是经常出现的。
  然而,对那些胸无大志的人来说,机会总是从他们的指缝中溜掉。
  其实,没有机会只是弱者的推托之词。
  
  有些人眼高手低,总想摘取远方的玫瑰,却把身边的蔷薇踩在脚下。
  聪明的人应当懂得,要想成就大事,应从小事做起。
  
  生活,是一位公正无私的审判官。它不仅让我们每个人学到生动、丰富、深刻的知识,而且会毫不留情地剖析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思想,将我们一切恼人的缺点、弱点暴露无遗。
  
  人生,就像在运动场上,跑道提供给选手们的只是一个平等的起点,要想第一个冲过终点线,必须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意志、雄厚的实力、全部的激情以及必胜的信念。
  
  人生,就是永远进击!从自身环境中寻找事业和理想的出路,把握生命之舵,有意识地在风浪中磨练自己的意志。
  
  我欣赏这句话: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把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人世间的事情确有难易之分,如同山有高低之别。
  不论处世与爬山都需要克服困难,一个人有了信心、勇气、毅力,才有可能战胜困难,否则就会被困难吓倒。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
  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意之事仅二三。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如果只看到阴暗面,总想到不如意,那他的生活剩下的就只有苦闷了。
  聪明的人,在心灵深处要安装一个“空调器”,冷时加点温,热时降降温,这样才可能达到平衡。
  
  不甘于寂寞的人最寂寞,人只有甘于寂寞才不寂寞。
  能忍受痛苦才能去除痛苦,不能忍受痛苦是最大的痛苦。
  
  乐观地面对生活吧!你所处的境地也许正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它可能生长出最丰硕的果实。
  
  用笑脸面对人生,处处是康庄大道,迎来的是更多的欢乐;
  用悲戚面对人生,处处是崎岖小路,迎来的是更多的苦难。
  
  人生,是需要选择的,
  雄鹰选择苍穹,
  麻雀选择屋檐,
  骏马选择疆场,
  青蛙选择浅塘。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善于另辟蹊径,如果只会踩着前人的足迹前进,是无法找到世外桃源的。
  从没路的地方走出的路,才是新路。敢于向荆棘丛生处迈出第一步的人,才是值得敬佩的人。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粒沙子。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人与事皆如此。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生活在矛盾中,既要看到彼此间的异,又要看到彼此间的同,同中有异,异中也有同。
  善于求大同存小异的人,生活中就会少些无谓的冲突,多些欢乐。
  
  信心之火,信念之火,信仰之火,是需要助燃的;
  即使燃起之后仍需要不断地加油;
  听一支美好的歌曲,
  读一首好诗,
  听一次激发前进的演讲,
  就可能把火燃得更旺。
  
  自私、嫉妒、颓丧、失意,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它们如精神的细菌,侵蚀人的心灵。
  我们要善于用精神之友来驱除精神之敌。
  
  人之初,性本善。然而,社会往往把相反的东西也教给了他,使人在成长过程中增添了某些恶习。
  在这里我要告诉人们:
  行善虽然未必得到幸福,但作恶肯定没有好结果。
  
  在遭到厄运的时刻,回忆幸福是一种痛苦;
  在幸运到来时,回顾过去的不幸遭遇,会感受到更大的幸福。
  
  生活在幸福之中的人,很难理解别人的不幸;
  遭遇过不幸的人,往往更加同情他人的不幸。
  
  帝王宫廷的歌舞欢乐,往往是表面虚伪的,忧愁却是隐蔽而真实的。
  穷人家,展开笑颜时倒常常是真情实感。
  
  从来都没感受过幸福的人,或许并不是真正的不幸;
  只有那些曾经幸福过,却又失去了幸福的人,才真正感到不幸。
  
  当你身处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世上还有许多不幸的人。
  有些人直到死神将降临时,才想到用自己的财富去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其实,这是用别人的财富去施舍,已经失去了助人为乐的本来意义。
  
  当你自己得到幸福时,我要告诉你:不要忘记那些把心献给你的人。
  我还要提醒你:当那些把心献给你的人的心都冷却了的时候,你将失去一切。
  
  遭遇到失败的痛苦,不一定全是坏事,坏事往往能生出好的结果。
  经历失败与痛苦后,你将更明白事理,这也许是值得珍视的规律。
  
  
  战胜了困难,实现了理想目标,是值得庆幸的,但决不能停滞不前。
  因为,在竞赛中达到第一个目标,仅仅是第二个目标的开始。
  
  人是有巨大潜力的,当遇到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时,善于开掘自己潜力的人,方能展示自己的才华,显示出自己的力量。正如璞玉经过锉削琢磨之后才显示出内蕴的光华。
  
  依赖是没有出息的。俗话说:靠山山倒了,靠人人跑了。
  翻开人类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过分依靠别人的人将一无所成;相反,那些摆脱束缚,脱离靠山的人却能成就大事业。
  
  有些人总是埋怨自己没有才华和能力,实际上人的能力是抵御困难的结果,能力是战胜困难后开出的花朵。
  
  什么都不懂的人,什么也不怀疑;什么都怀疑的人,什么也不真懂。
  一个正常的人应当理智、科学地对待客观事物,该疑则疑,不该疑则不疑。
  
  有人认为英雄造时势,
  有人认为时势造英雄;
  我则认为,
  有了具有英雄才智的人,
  又有了产生英雄的时代,
  才使英雄成其为英雄。
  
  人生闹剧,如过眼烟云,匆匆来去。
  人生悲剧,却可以唤醒人心中沉睡的潜能,在艰难困苦面前,磨练出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
  
  留恋过去,埋怨现实,幻想未来,
  这也许是许多年轻人的共性。
  我主张:
  总结过去,珍惜现在,创造未来。
  
  在黑夜相信光明将至,
  在冬天相信春天将至,
  在无望里看到希望将至,
  总之要看到人生之光,要有生命的向往。
  
  天下最大的失望,是有理想不能实现,有志向无法达到。
  一个人看准了目标,选择了途径,就是没有相应的智力与体力,最终只落得壮志难酬。这无疑是一种悲剧。
  因此,平时的储备是最重要的,我欣赏这句古语:“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经济窘迫,事业惨淡,生活艰难,是一种兴奋剂,必将促使那些决计有所作为的人,挖掘自己的潜力,战胜困厄,取得新的胜利,这是一种自我超越。
  
  一个人在工作上要竭诚尽智,精益求精,但在荣誉与享受上不要过分要求。
  如果说有十件好事,你能占三四成就可以了,企图把十件好事全独占了,其结果只能落个失意与失望。
  
  山脉有崎岖坎坷,海洋有波峰波谷,人生有艰难险阻,这些都是自然规律。它让人们懂得世界上没有平静的海、平平的山、坦直的路。
  
  人生在世,总要为社会办事,生是责任的开始,死是任务的解除,在任职期间应尽职尽责,解除任务后仍存留余光余热。
  
  团结,就是力量。我一直相信这是真理,即使平庸的人的结合,也会形成一种力量。
  
  什么是精诚团结?
  身虽两人,却是一条心;
  人虽众多,却有一个共同的志向。
  
  人生,两手空空来;人去,两手空空走。世界一切,只为我所用,并非为我所有。
  
  我们中国,具有传统的精神文明,具有一种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深厚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
  这种传统文明,这种民族意识和情感,是任何东西也不能摧毁的,凡是炎黄子孙都被它所吸引,形成一种坚固无比的精神支柱,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立于世界强者之林,首先需要有向心力、凝聚力。如果没有向心力与凝聚力,就像一盘散沙,最后必然四分五裂。
  
  一个中国人,如无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怎能算得上炎黄子孙?
  一个中国人,如无强国之才、建国之行、卫国之勇,怎能对得起我们的祖先与子孙?
  
  只有认真研究人类历史,你才会真正感到:中华民族何其伟大,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何等辉煌。只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对照才能见真义。
  
  我们中国人不应有傲气,但必须有骨气、志气、豪气、勇气。
  爱国的高风亮节,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什么是正气呢?
  正气就是所谓浩然之气,即孟子所说的——“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
  
  有了英雄而不知利用,有了领袖而不知爱戴,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可悲的。可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生活是奔腾的江河,日夜奔向前方。
  在川流不息的生活洪流中,有漩涡,有激流,有回旋,有浪花。
  
  理想的生活,应该是美与德的水乳交融,应该是崇高理想与奋斗精神的和谐统一。
  
  风向是人力难以改变的,但人却可以左右风帆。
  
  一个人要有爱国之心、革命之志、献身之德、自信之力、创造之欲、竞争之能、远见之明、广博之学、团结之诚、赤子之情、求实之风、生活之趣,才能形成一种美的力度。
  
  
  我想告诉青年朋友,在对所处环境不满时,一则不要心灰意冷;二则不能同流合污。而要首先强化自身,要有不消极的信心与勇气,同时,还要有向恶劣的环境挑战的信心与策略。莽撞,于事无补,有损而无益。
  
  正因为人类有一种对未来的向往,所以人类才有可能经受众多的黑暗与苦难,把自己推向光明与希望的彼岸。
  
  
  
  
  
青春与事业
  严复先生这句话很值得玩味: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青春是生命之花、人生之诗。
  
  把人生比作一本书,“青春”是书的第一章。聪明的人,不仅让它有一个好的开端,而且逐步把它推向新的高潮。
  
  青春,是值得艳羡的,因为它对任何人来讲都只有一次。
  当青春随着时光流逝时,无论如何感叹也是无济于事的。
  
  青春与健康是宝贵的,只有当人们失去的时候,才懂得它们的价值。
  
  孩提时代,是播种的时代,这时播下什么种子,将来开什么花朵;
  青年时代,是既播种又耕耘的时代,这时付出多少辛劳,将来收获多少果实。
  
  许多有作为的人,在回首往事时,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青年人的字典里应该没有“困难”二字,有的只是奋进。
  
  青年人是要超过老一代的,如果一代不如一代,人类社会怎能发展?
  
  年轻的人要下决心超过前人;前人也要帮助青年超过自己。真正伟大的人,应当成为青年人的“人梯”。
  
  一个有作为的青年,应该能自豪地说:
  我在家庭中是一个好儿女;
  我在学校里是一个好学生;
  我在社会上是一个好公民;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春天,是值得赞美的,因为它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
  青春,是值得赞美的,因为它是人生的起点;
  春天过了,明年还会有一个春天;
  人的青春过了,却是永不再回。
  
  任何人都想在人生历程中干出一些大事、好事。哲人们基于人类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干大事、干好事的人,都要在青年时期打下基础。
  
  让老年人的经验与智慧来弥补青年人的缺乏阅历与思考;
  让青年人的朝气与冲劲来弥补老年人的迟疑,促进老年人的睿智。
  
  人的天性是要美不要丑的,所以,人们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条件允许,总要尽心竭力美化一切,把美带到生活中去。
  
  人的最大幸福,就在于寻求真理,发现真理,热爱真理,为真理而牺牲自己。
  
  幻想是青年的一大特点,“理想”好像天上的星星,这颗灭了,那颗又开始闪烁。
  
  当一个人流露出“伤春”情绪时,我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当一个人工作不顺心,总有压抑感时,我告诉他: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当一个人工作有成绩而自满时,我说:
  “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
  当一个人问我应该怎样做人时,我回答:
  “春随香草千年绿,人与梅花一样红。”
  
  对爱与美的追求是精神的搏斗,是灵魂的跋涉。
  伴随着这种不倦的追求,爱也就越充溢、越深刻,美也就越发显示出它的光泽与神韵。
  
  只有执著而顽强地追求爱与美的人,才能有所思,有所知,有所见,有所悟。
  
  在一个新的、伟大的开创时期,人们必将追求一种新时期的美,特别是那种体现精神文明的心灵美,行为美。
  
  战乱与灾难在残害着真的、善的、美的东西。但同时又磨练了人们的意志,擦亮了人们的眼睛,使人们对假、恶、丑的憎恨与厌恶更加刻骨,对真、善、美的追求更加执著。
  
  任何学科的前进,都需要有几个执著的先行者,他们不仅有胆有识,还要有才、有学、有体,特别应当强调的是要有:
  一、心志,
  二、心力,
  三、心气。
  一要有心志,有理想,有抱负,有远大的志向,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
  二要有心力,一颗心要能承受各种重负,要敢于吃别人不敢吃的、难以吃的苦。
  三要有心气,一种气贯长虹的浩然之气。
  三者结合,三者统一,才有可能登上新的高峰。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人成了社会前进的阻力,有人以混日子为生活宗旨,想方设法使自己付出的少些,得到的多些。
  真正有志者,则会把个人的一切融汇到集体之中,先公后私,公而忘私。
  
  忘我不是无我的意思,也不是自贬、自伤、自贱的同义语。
  忘我是强化群体意识的基础,是使群体在个体基础上得到升华,达到一个新的格调的一种基础,是升华的一种保证。
  
  在事业上遇到逆境时,能继续站在高坡上,面对困难微笑的人,是值得钦佩的。因为在他的心底蕴藏着一颗战胜困难并取得胜利的种子。
  
  当你遭遇到几次严重打击时,
  当你准备向后转时,
  如果你是强者,就应朝着预定的方向再跨出一步,这也许要付出十倍的代价,但有了这一步的前进,胜利就可能属于你。
  
  世界上最值得称赞的,是那些能透过今天看到明天的人。
  他用智慧启发人们,扫清迷雾,粉碎桎梏,使人类走上光明与幸福之路。
  
  真正的强者,并不是能压倒一切艰难困苦的人,而是不向任何艰难困苦屈服的人。
   
  青春是生理与心理的年轻。
  有精力,有信心,有勇气,有干劲,像激流,如梦幻,显示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活力,随时随地都迸发出一种智慧。
  
  生理上的青春,稍纵即逝;心理上的青春,却可伴随自己积极向上的情绪而延长、持久,形成一种美的力度。
  
  翻开人类的历史,一切伟大都不会是马拉松式的个人成绩,而是若干人接力赛的成果。因此,我们强调要让前人手中的火炬熊熊燃烧,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失败面前停滞不前。
  勇敢者总是把失败看作登上更高一级平台的阶梯,因为失败可以激发人更大的勇气。
  
  青春,是属于年轻人的。可是只有到了老年才知道它的价值。
  教育艺术家为什么不能把人生体验告知青年呢?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如果善于把老年人的人生体验,尽可能早些告诉青年,则功德无量。
  
  事业心,是一种热爱,爱事业胜过一切,甚至包括生命。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战胜重重困难不断突破,不断超越而前进,多是由于在每个岗位上都有一批勇于牺牲的“普罗米修斯”,有一批“刑天”与“精卫”。所以,有志之士的试金石,是看他是否有一颗金子般的不怕熔炼、勇于奉献的诚心。
  
  一个生活的强者,是一个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只有敢于向命运挑战,才可能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怨天尤人,是弱者的行径。
  强者从不抱怨生活,决不浪费自己只拥有一次的生命。面对烦恼,挥挥手;面对未来,阔步前进。每个困难的战胜,都将赢得一座新的里程碑。
  
  荣誉证书,只能说明你的过去,当你把它供奉起来沾沾自喜时,你实际上已经走了下坡路。
  把荣誉置于脑后,把事业摆在面前,把困难踩在脚下,每次胜利后,又是一次艰辛的历程。正视困难,正视艰苦,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欣赏这种思绪:你别夸耀花的色彩,因为人们期盼的是新的果实。
  
  竞争,是一种值得赞许的精神,优胜劣汰。与天竞争,与地竞争,与人竞争,是为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竞争,意味着创新,意味着突破,意味着发展,可以缩短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一个有志者,在竞争中,不顾成败利钝,不怕甜酸苦辣。
  
  学生在校学习,不仅要重视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与教师、同学交流中,去体察,去感受,并在不断地交流中,经常进行心灵与智慧的碰撞。在其间所获得的教益,是书本知识难以取代的。
  
  
  
  
  
  
友谊与真诚
  人的情感是人内在能量的宣泄,它应当体现真善美,应显示朋友之爱。
  没有友谊,生命之树就会在时间的涛声中枯萎;心灵之壤就会在季节的变奏里荒芜。
  
  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是人与人之间事业的纽带。
  创造美好的事业,使人凝结成一种美好的联结的力量。
  
  真实的人总是敞开自己,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自己;
  虚伪的人总是封闭自己,他们从不懂得人间确有真诚在。
  
  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真诚,则不可能有真朋友。
  如果你想获得友谊与信任,你就必须首先付出真诚与信任。
  对朋友有疑心,就无法相信朋友;
  对朋友有疑念,就不能宽恕朋友;
  对朋友有疑惑,就不会与朋友共事。
  
  人的天性是不喜欢孤独的。人需要扶助,而朋友是最好的扶助。
  
  人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人们为了生活,需要相互依存。
  人们为了战胜丑恶,赢得美好,需要一种东西把他们联系到一起,这就是友情,一种被人们珍视的、真挚的情感。
  
  友爱也应是一种奉献。
  人要先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
  人要自爱,才能得到别人的爱。
  
  同志之爱应当是无所求的,无所求的爱才真诚、纯洁,才能持久。
  多献纳,多助人,多快乐!
  
  当见到朋友失误时比失误者还难过,见到朋友成功时比成功者还高兴,你们彼此之间一定是真正的友谊。
  当看到别人取得成绩时感到嫉妒,当看到别人失误时幸灾乐祸,那么你们之间一定没有友谊与真诚。
  
  
  
  
  
  
  
  
  
爱情与婚姻
  什么是真爱?
  当你在无意间,把只属于自己的一切,无条件地奉献给对方;
  当你所爱的人,遇到困难或遭遇不测时,自己心甘情愿替他或她去承受一切。
  这才是检验真爱的尺度。
  
  爱,是相互的。
  当你痴心地爱着对方时,得不到回应是一种不幸。
  当你已不爱对方时,对方反而更痴情地爱你,是一种更大的不幸。
  爱,失去任何一方的依托,不是哑剧,就是悲剧。
  
  沉溺于爱情的人,是爱情的奴隶。它会使人丧失意志与毅力。
  
  爱,是双向的。
  爱人,才能为人所爱。
  没有你,哪有我?
  没有我,哪有你?
  
  人间是需要爱的,既要爱人,也需要别人爱。
  如果不能爱一个人,或被一个人所爱,那就把爱献给一切人,或许会换来人人对你的真爱。
  
  爱,是人的心灵之花。
  有了爱的种子,才有爱的萌芽;有了萌芽,才有可能开花结果。
  人们期待着那至真、至善、至美的时代的到来。到那时人间会充满了爱!
  
  沉溺于爱情的人,往往失去聪明;
  而无爱者,却往往过分理智。
  两者加合除以二,或许最为相宜。
  
  为了求得真爱,男人、女人都应当用理智克制自己脆弱的感情。
  一个真正的有志之士,决不会被爱情困扰得发狂;
  一个在爱情上失态的人,不大可能在事业上有伟大的作为。
  
  人是需要爱的,得到爱是一种幸福,能真诚地爱别人,是更大的幸福。
  
  古往今来,有众多的诗人与情人诉说恋人离别之苦,其间有一点是共同的:
  正是由于离别之苦,更强化了相聚之甜。
  
  离别可能减弱泛泛之情,却不能减弱炽热之恋。
  有如狂风吹熄的是蜡烛,却能把大火煽得更旺。
  
  多角的恋情,是应当即时结束的,多延长一天就预示着更多的苦果。
  绚丽的友谊之花可以向一切人至诚奉献;爱情如一颗明珠不可分为两半。
  
  爱情是美好的,但谁也难保爱情没有挫折、没有坎坷,问题只在于你怎样对待它。
  倘若你能做到不在失恋中消沉,乃至轻生弃世,而是以此激发自己的事业心,并通过自己坚忍不拔的努力,去摘取成功的桂冠,那么它将给你带来更大的幸福。这是古今中外正确对待失恋的强者给予我们的启示。
  
  过早地涉足爱河,只能使自己耗费宝贵的精力,甚至还可能过早地给生活带来苦果。
  “爱情之舟前进一步,学习与事业之舟往往倒退两步。”
  
  如果你非要问我爱情是什么,我只能告诉你,是诗,是梦,是美,是人生中美好的集结。
  甜言蜜语不一定是爱情,海誓山盟不等于爱情,爱情是彼此心心相印,是梦中诗,是诗中梦。
  
  爱情像天空,无比广阔;
  爱情像大海,无比深远。
  浅薄的人,觉得它单调;
  深沉的人,才感到它的奥妙。
  他们在探索中体会到那里的愉悦、幸福、美好,彼此在广阔天空中飞翔,在深远大海中遨游。
  
  施舍,不是爱;
  怜恤,不是爱;
  同情,不是爱;
  爱,就是爱,不能用施舍、怜恤、同情来取代。
  真诚的爱,必须是无私的、忘我的、全身心的投入。
  
  爱情是生命的火焰,失去它就失去了光与热;但如果在生活中只有爱情而没有理智与事业,也就失去了辉煌与成就。
  
  让爱情之花在事业的土壤中开放,而不要让爱情泛滥成洪水,把自己的生命淹没。
  
  真正的爱,是千百次地牺牲自己换来对方的幸福,决不可能有一次以对方的牺牲来换取自己的快慰。
  
  要获得爱情的甜美,首先要使对方幸福,彼此在互爱中使感情逐步升华。
  
  爱,是没有理由的,也是没有条件的。讲出理由的爱,讲出条件的爱不是真爱,是交易,是情感的出卖。
  真正的爱情,既是男女双方互相的征服,也是双方无条件的投诚。
  
  金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不能买到爱情。如果说金钱可以换来爱情,那么无钱时必然换来失恋。
  
  真正的爱情,不应该吞噬一个人的事业与理想,相反,应该鼓舞人,唤醒人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
  
  爱情,是一种复杂、圣洁、崇高的感情活动,它是由两颗心弹奏出来的和弦,而不是一方弹出的独奏曲。
  
  爱情需要的是一颗纯洁的心、专一而真挚的情感、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这才是爱的真谛。
  
  一对有着共同的理想与追求的情意深笃的夫妇,总要比一对占有巨大财富而离心离德的夫妻要幸福得多。
  
  爱情是美好的,美好的爱情应有她的真谛、她的格调、她的哲理、她的道德。
  
  爱情的最初选择未必就是最好的选择。初恋的失败未必就是不幸。
  
  爱的缔结,是两个精神的结合,两颗心合而为一,既要创建新的生活,创造新的生命,又要与落后、腐朽搏斗;同时,也要克服生活中的艰难、困苦与灾难……
  
  爱能使弱者增添力量,使强者更加坚强,使伟大的灵魂更加辉煌。
  
  鲁迅先生说:爱情,是需要更新的。既然如此,互爱双方就应不断地相互增补营养,在滋润对方的同时也美化自己。
  
  爱的初期,彼此应当多看对方的缺点,以使爱多些理智;
  爱得久了,双方都应多看对方的优点,以使爱更加浓郁。
  
  托尔斯泰的见解是值得重视的:“所谓的爱,就是从众多的人群中选择一个男人或是一个女人,然后就决不再顾及其他的异性。”
  水性杨花,朝秦暮楚,见异思迁……都是不足取的。
  
  人的性爱是有排他性的。
  莎士比亚颇有体会地说:“爱得越深忧虑越多,一点小事也要担心,丁点儿的担心滋长起来时,深沉的爱也就由此可见了。”
  真诚相爱的双方,决不会让对方忧虑与担心。
  
  爱情生活中,也是有嫉妒心理的,但它不是其他生活领域中见到别人超过自己时的嫉妒心理,而是一种特殊的心态,聪明人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名词,称它为“醋意”,在它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深深的爱意。
  
  恋爱是没有模式的,世上没有两粒同样的砂,天上没有两颗同样的星,人间也没有同样模式的爱情。
  
  我欣赏这句话:痛苦中最高尚、最强烈、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 最痛苦也最幸福。
  
  爱,如同烟波浩瀚的大海,深广莫测。
  美,如同哥德巴赫猜想,永无终极。
  追求爱,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这种追求本身就蕴涵着无尽的爱,无终极的美。
  
  婚姻是爱的结合。
  然而婚后需要互忍、互谅、互让,更重要的是互助。
  夫妻间仍能保持婚前的关怀与礼让,那样的生活就是人间天堂。
  
  世界上有无爱的婚姻,世界上也有无果的爱情。
  人类的爱情与婚姻完全统一之日,就是人类家庭与社会更加美满和谐之时。
  
  人世上的事就是那么奇妙,一些人有爱却不能结合,一些人无爱却结成婚姻。
  又有爱又成婚姻,是值得艳羡的,我赞誉它为“兰芳碧坚”。
  
  真正的爱,不单纯是拥有,而且要有仰慕与互补。
  
  对男人来说,恋爱时不要当奴隶,结婚后不要做君王。
  
  男女之间友谊的进一步发展,会变成爱情;
  而男女之间的爱情,往往不能倒退为友谊。
  
  男子汉应当具有的品质——
  “侠肝义胆”、“剑魄诗魂”。
  
  爱,是一种感情,但也不完全是一种感情,它还包容着理智。因为真爱需要真知,只有真知才能真爱。
  对一个人、一件事、一份工作、一桩事业,无真知,则无真爱。
  
  无爱双方的结合是一种自我束缚:
  求爱是欺骗,结合是征服,离异是摆脱。
  
  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爱意,一要有机会,二要靠缘分,无机无缘,只能说可遇而不可求了。
  
  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在一生中没爱过,是一大遗憾。
  一个女人或一个男人没有被人爱过,是更大的遗憾。
  
  爱是不需要回报的,正如古诗所说:一片清江水,中涵万古情。
  
  爱情是一种责任、一种付出、一种奉献,不负责任的索取,不是爱情。
  
  爱情的魅力在于互爱双方把彼此的一切融为一体,和谐、纯洁又永相依存。
  
  建立于金钱基础上的爱情,随着金钱的消失,爱情也会消失;
  建立于色相基础上的爱情,随着色相的消失,爱情也会消失;
  建立于权势基础上的爱情,随着权势的消失,爱情也会消失。
  
  爱情有一种无形的威力,它可以使愚笨的人变得聪明,它也能使聪明的人变得愚笨。
  
  
  
  
  
  
  
  
  
创造与革新
  勇于向前,是一切成功者的格言。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缺乏成功者的素质—— 坚信自己有把失败变为成功的决心与力量。
  
  一个人要想干一桩大事,必须勇往直前。
  如果时时想到退路,永难取胜。
  正如军事家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破釜沉舟。
  一位成功者说: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一开始就为自己断了退路。
  
  一个伟人是这样成其为伟人的:在他走投无路时,几乎丧失了一切,迎接他的是大祸临头,这致命的一击,使其全部潜力苏醒,促使他超越了时代,超越了自我,创造了奇迹。
  
  沉闷的人生,是需要一种大的冲击的。大冲击或许就会带来大觉醒。永远沉闷难有大作为,正如寻常的境遇不能燃起生命的炸药,爆发出凶猛的火焰。
  为了人类的美好理想,披荆斩棘,破釜沉舟,不惜牺牲,不惜代价,这种人是值得赞扬的,因为只有他们才使得人类突飞猛进。
  
  许多失败者的教训是遇事苟且、潦草,缺乏起码的认真精神。
  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事事从严,事事负责。不认真、不负责,是失败者走向失败的共同病根。
  
  坚韧,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弱者在遇到困难与打击时,经常由于懦弱而败下阵来;
  而那些强者,必然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战胜困难。
  从一个困难走向另一个困难,其必然结果是从一个成功走向一个新的成功,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有很强的自信力与创造力。
  一个人成功的大小,永远超不过他自信力与创造力的大小。
  一个既没有自信力,又没有创造力的人能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果,我们说,天下绝无此事,人间绝无此理。
  
  学我者生,似我者亡。
  无论军事家、政治家、文艺家都需要创新。
  任何伟大事业的创造者,都不是依靠抄袭而取胜的。
  抱残守缺、蹈常袭故,决不能有大突进。
  
  人类今日的进步、安康、幸福,无一不是创新者为我们创造的。
  自己不干事,误认为别人也不干事;
  自己干坏事,误以为别人也不会干好事。
  这种人永远不会对人类做出贡献,更不会给人类带来幸福。
  要干一件大事,要像永不离退休那样竭诚尽智;
  要干一件大事,要像永远不离开人世那样活着,那样信心百倍。
  
  一些人虽然有聪明才干,但在事业上却屡遭厄运,他们的教训是:
  在遇到困难需要坚忍一步而继续前进时,却徘徊不前。
  在迟疑的瞬间,与成功擦肩而过,失去契机,打了败仗。
  
  辉煌、成功、胜利都是值得庆幸与怀恋的。然而它们毕竟是“过去完成时”。
  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是新的高峰、新的起点、新的挑战。
  一个人如果陶醉在过去的鲜花掌声之中,实际上是搁浅在平静的港湾。
  未来的辉煌、成功、胜利将属于那些有继续奋斗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的人。
  
  坚定的信念、无畏的气概、创造的精神、团结的艺术,是一切成大器的人的先决条件;
  而认准方向一往无前,是一切成功者的座右铭。
  
  一切成功的人,多是想前人不敢想、做前人不敢做之事的人。他们敢于另辟蹊径,敢于突破。在他们成功后人们赞誉他是智慧的人,他会告诉你:只有智慧而无意志与毅力,必将一事无成。
  
  人的追求是无尽的,正如人世间的道路是无尽的一样。
  
  艰难困苦对于生活的弱者来说,只能起绊脚石的作用;对于生活的强者来说,则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我们应该充分展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我们要向昨天要经验,向今天要成果,向明天要动力。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应该有所追求,没有追求的人生是苍白的,是不幸的。
  “成功”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个人为实现他的理想而不断获得道德、学识、才干的提高,并借助于这些提高推动人类社会再前进一步。
  
  世间的胜利、成功、幸福……的背后都充满艰辛的劳作。
  聪明人把难事当易事去做,愚笨的人把易事当难事去做。
  
  一个人要善于观察机会,在没有看准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仔细观察;看准以后,要像千手佛那样牢牢抓住。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一个沉溺于过去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然而轻易忘掉过去的人,现在和未来也都不属于他!
  让别人去做生活的骄子吧,我们的使命永远是开拓!只要你相信一个美好的明天会到来,那么今天的艰难险阻又算得了什么!
  
  人都在追求不朽。
  真正的不朽,是人活在世上时,用自己的双手与心血铸造的利民事业。
  真正的不朽,是为一桩永恒的事业而献身。
  
  积极利用机遇的人是强者,消极等待机遇的人是弱者。拿破仑在打下一座城池后,有人问他:“再有机会,你是否还要攻下另一座城池?”拿破仑答:“机会,是人创造的。”我们说:“时代造就了英雄,英雄们在进取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欣赏“理直气壮”这四个字。
  理直,道不见得平,经常是崎岖的,一个气壮的人,可以通过崎岖走向康庄。
  
  测验人的品质,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看他能否有一种坚强的毅力与战胜困难的精神,对事业坚持到底,对同志一如既往。
  
  犹豫、迟疑,站在河畔不敢涉水的人,永远达不到河之彼岸。
  一个长者临终前说:我这一生为了做个完人,一直是谨小慎微。事到如今,我发现我既没犯大的错误,也没做大的贡献;如有第二次生命,我宁可犯错误也决心不再做完人。
  
  想象,是人的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善于教育的人,要善于启发人的想象。
  “人与动物的区别,正在于人能迸发出这种神奇的火花。”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人有了知识,又善于想象,使有限的知识得到创造性的运用,就可以一当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作一种创造,就会变成一种享受,就会忘记疲倦,就会带来快慰与荣誉。
  
  失误,决不等于罪过。如果把一切失误都视为罪过,那些创新者、发明家,必然浑身是罪过。
  未来,需要联想与创造,一个不会联想又不会创造的人是无法大幅度前进的,更不能突破旧的樊篱。
  翻开人类历史,那些有大作为的都是善于联想又善于创新的人,这些人多是以博取胜。他们既懂自然科学,又懂人文科学;既能想到宏观上有“宇观”,又能想到微观下有“渺观”,通过借鉴对比,乃至广泛实践,在不断磨合中达到整合,在整合中磨合,最后实现新的飞跃。
  
教育与艺术
  教育艺术家要有慧眼,不仅要看得宽,而且要看得深。
  生活,如同一个万花筒,五光十色,纷沓杂陈,令人目不暇接。
  教育艺术家的超人之处,在于一览大千世界,又明察秋毫之末。
  善于观察的人虽非神人,虽非预言家,但却能从现在观察到未来。
  
  教育艺术家,和明天最贴近。
  为了明天,为了未来,教育艺术家要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当后人赞扬大树时也许不会记起栽树人,当人们迁入舒适的新居时也许不会想起那些长期住在工棚的建筑工人。
  为了未来,总要有人去栽树,有人去盖房子,有人去充当铺路石子。
  
  教育艺术家是美的发明家、美的创造者和开拓者。
  教育艺术家,生活着,学习着,进步着。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
  老年读书,如台上观月。
  教育艺术家,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的是更上一层楼。
  
  想象,是教育艺术家的基本功。
  教育,需要形象。
  创造形象,是一种艺术手法。
  教育艺术家要善于想象,善于思考。
  想象与思考相结合,方能长成一颗颗智慧的果实。
  
  教育艺术家为了突显一个形象,有时,需要采用夸张的手法。
  夸张,是艺术的夸张,不是随意夸大。
  夸张,指对生活的本质特征进行艺术上的强化。
  夸张,允许高于生活,但不能与理相悖,夸张要符合生活的情理逻辑,不能随意编造。
  
  “高山之巔无美木,伤于多阳也;大树之下无美草,伤于多荫也。”
  教育,要适度,既不要多阳,也不要多荫。适度也是一种艺术。
  
  教育艺术如一团火,在人的灵魂深处燃烧、发光、发热。
  把火分为光和热。创造过程是燃烧。决不能只重光,不重热;更不能只重光的照耀,而忘记热的辐射。
  光,抖动着,跳跃着,闪烁着,但不等于火的全部。
  教育艺术,不仅满足人的观赏需求,而且还应给人带来热量。
  
  教育艺术是抒情、造形、达理的美学。
  情与理不能相悖,形与情亦不能相悖。三者应融合为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理中有形,理更明;
  理中有情,情更深。
  
  教育艺术把美摆在首位,挖掘美、表现美、提示美。
  柏拉图讲:“美是永恒的。”
  教育艺术如果与美不相容,就需让路给美;
  如果与美相容,它要服从于美。
  没有美,就没有教育艺术。
  
  一个有成就的教育艺术家,一定是生活中细致入微的观察家,更是人类心灵的观察家,不了解万事万物,不了解人的喜怒哀乐,怎能塑造美的灵魂呢?
  教育艺术家应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明察秋毫。
  
  平庸的教师,只是让学生学会;
  杰出的教师,是让学生会学。
  平庸的教师,是向学生奉献真理;
  杰出的教师,引导学生追求真理。
  
  教育艺术之妙,在于表里相谐,内外合趣。
  为了出新意,而背离法度,为之失策;为了寄妙理,而滞留于泛论之内,也不足取。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高超的艺术家,能在一瞬间将“新意”与“法度”、“妙理”与“豪放”求得完美的统一。
  
  教师,是值得骄傲的职业;
  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
  
  教育是一种神妙的系统工程,一个人有幸进入这个行列,是值得自豪的。在他美化人的灵魂的过程中,也美化了自己。
  
  教师要为人师表,他们的灵魂美不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生。这就是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垮下来。
  
  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授知识。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只教书不育人,充其量不过是个教书匠。
  
  最好的教师,是最善于掌握人的心理的人,也是最会运用语言的人,用最精炼、美好的语言启发学生的良知与智慧,并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教师应当是大写的人。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要想取得超人的智慧,必须有超人的实践。要取得超常的业绩,必须有超常的勤奋。
  
  当一个人谎说有老虎,人们还不相信;当三人谎说有虎,会有上千人拿起棒子来打虎了。众口皆说,谎言就无翼而飞了。
  目前在一些人中,相信谎言要比相信真理者多,而且坚信不移,争相传播。所以,教育家要善于识别真伪,而且要善于以真克伪。
  
  疏导,是教育艺术的基本功,其目的在于因势利导,发扬积极因素,要疏其思维至畅达,导其逆反心理于正着。
  疏导,是一种艺术,以情导,以理疏;无情不导,无理不疏。入情入理,情理结合,双向沟通,才能形成疏导的艺术。
  
  教育艺术的语言,有张有弛,有急有缓。有时如潺潺流水,娓娓动听,有时如雄狮怒吼、气势磅礴,有时如急雨直泻,有时又如雨中停歇。
  
  教育艺术家的大脑,应是聚光镜,不能是平面镜。平面镜只能映照出事物平板的形象。
  教育艺术家通过大脑的“聚光镜”进行艺术构思,把聚光镜映射的感受在正确、审美判断的观照下,形成并展示典型感受,给人以感染、启示。
  教育艺术家要善于把折光变成聚光,把微光变成光彩,把光彩变成光明,要有亮色与光点,使之成为烛照心灵的教育之光。
  
  音乐家用歌,诗人用诗,给人以理想,又用理想把人扭结到一起。教育艺术家用美与爱,把人团结为一,使之在理想上升华,心灵上净化,智能上飞跃。
  
  福楼拜说:“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塔底分手,在塔顶结合。”
  科学,需要艺术化,
  艺术,也需要科学化。
  教育,是科学;教育,也是艺术。它们从塔底分手,如今又在塔尖结合。我们研究的教育艺术,就是科学与艺术结合,我们要使随着历史而分手的领域,又随历史的前进而携手。
  
  我们讲的“教育艺术”,不仅是教育的艺术、教育的方法或技巧,而且是把教育作为一种艺术。它有它的审美体系,有它的审美结构,有它的审美功能,是另一个既具有强烈美学价值,又具有强烈美学作用的完整新学科。
  
  教育艺术的目的是为了美!
  教育艺术家要善于发现美,弘扬美!用美的方式,塑造美的心灵,培植美的才华,让世界充满美。
  教育艺术的目的—— 让大地洒满春天和煦的阳光,让鲜花更加馥郁芬芳。
  
  真正的诗,是诗人的心灵。
  真正的教育艺术,是教育艺术家智慧学识以及情感与人格的体现。
  
  人世千变万化,人情也变化万千!
  教育艺术育德铸魂,不能是单线条、平面化,而应丰富多彩,浓郁深重。
  
  真诚,是一种美的力度。
  真诚,是道德力量、智慧力量、意志力量的综合,是真善美的结晶。
  真诚,是一种美的感情的体现。
  有人说:“情感所起的作用,比单纯理智所抱的信念,或比由于恐惧惩罚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都要强有力得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文学育德,借助于情,情深意挚,才能发挥作用。
  有至情,才能有至美。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则不真。不真,则无美可言。
  古往今来的巨著之不朽、之感人,皆因有至情。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魅力,是一种令人在心理上产生美感效应的吸引力。
  艺术的魅力,是艺术作品使观众、听众、读者进入审美境界、产生美感效应的吸引力。
  教育艺术魅力,是教育工作者借助教育艺术的媒体(包括内容与形式),使受教育者进入教与学的审美境界。
  
  教育只有艺术化之后,才能产生魅力。
  魅力是什么?
  它是吸引力、诱发力、感染力、感动力等征服人心的力的总称。
  教育艺术魅力,是教育美感动力系统所产生的多因一果作用,即诸多因素形成的一种诱人的力度。
  
  人的魅力,在于心灵;
  心灵之美,在于德行。
  教育艺术在于引发感情,触及心灵,引导人们在真、善、美上产生共鸣,从而萌生一种愉悦之情,进而追求至真、至善、至美,使自身臻于完善。
  
  教育艺术需要有魅力,但它不是迎合,不是讨好,而是辛勤的劳动,是无私的奉献,是心灵的闪光,是智慧的显现。
  
  教育艺术的价值,“不在于让人拿到一副好牌,而在于让人打好坏牌”。这里有崎岖,有坎坷,但也有平川、田园、广阔的碧空、无垠的绿野,在上下、四方、六合之内,引发人无尽的情思,通向明天,走向未来,进入一个更新的天地。
  
  教育应当成为诗的史,史的诗,成为教育的诗篇。
  诗,不可没有真情;
  诗,不可失其真诚。
  修辞立其诚,诚则灵。
  教育的史诗,以诚换心,以真取胜,如一股潜流,奔流于人们心中。坐下来,听进去,入座入耳,入情入理,方能入脑入心。
  
  “善助人者固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本与源上做文章、求学问。高明的教育工作者,既要追本溯源,还要善于引导犯错误者从迷途走上正路。
  
  教育艺术要想有魅力,在于:
  只有先使自己受感动的,才能使别人受感动;只有自己亲眼看到的,才能描述得栩栩如生。
  
  艺术的最大价值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教育艺术的意旨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还是心智上的启迪。要明辨善恶、真伪,并使人倾向于善和真,排斥恶与伪。使一切有生命的人都生活得更高尚、更美好、更善良、更有智慧、更幸福、更有意义。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果使受教育者时刻能感到受教育是一种美的享受,如沐浴在春风细雨之中,在心灵上感到一种愉悦、一种满足,从而得到振奋,这种教育才有吸引力。
  “林泉雨毕鱼儿出,圃囿风和燕子来。”
  
  美是一切艺术的特性和本质。
  教育艺术,也应是美的,教育艺术家应不断地追求美、创造美、展示美,用美来感染人、陶冶人、震撼人、征服人。
  
  教育是一种艺术,当然也是一种创造—— 塑造。
  塑造美的心灵,是人类意志上的渴望。塑造美的心灵,更需要艺术。
  心灵之美,是最高尚的美。
  塑造美的心灵,是最高尚的事业。
  
  美,是变幻无常的,人们却要它静止。
  美,是稍纵即逝的,人们却要它永存。
  教育艺术工作者要抓住瞬间的美,塑造人们美好的心灵。使这美的一瞬间在人类的长河中延伸,延伸到明天、到未来,直到永远永远。
  
  以教者的思维唤起学生的思维;
  以教者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感情;
  以教者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兴趣;
  以教者的审美情感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
  以教者的所爱唤起学生的所爱;
  以教者的所知唤起学生的求知……
  
  教育艺术的最大价值,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于人类文明的传递。人创造了教育艺术,教育艺术又增进了人的智慧,塑造出美的灵魂。
  
  有人说:哲学家比医生更能解剖,他们分析但不医治。
  教育艺术家,一要解剖,二要分析,三要医治,四要抚慰。
  
  教育艺术家教育别人,不是让人回报自己,而是让别人增长智慧,再去启迪他人,施惠于全人类。
  
  你要关心祖国的未来吗?请你首先关心青年一代;你要关心青年一代吗?请你首先关心青年的教育;你要关心青年的教育吗?请你首先要关心教育的艺术。
  
  所谓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育,是在循循善诱中让受教育者找到人生正路,并引导他们自觉地走正路。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美,因此教育艺术家要善于发现美,弘扬美,用美的方式塑造美的心灵,培植美的才华。
  
  教育,使一个人对未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不理解的事有所理解,从而使那些似乎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
  
  教育艺术家的作用,不在于无可争辩地解决人们提出的所有问题,而在于通过艺术的强烈感染,促使人们在永无穷尽的艺术形式中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事业。
  
  一个伟大的雕像之所以壮美,是因为雕塑家削掉了那些不壮美的部分。
  一个教育艺术家,要想培养完美的人,是要帮人们学会削掉那些不完美的部分。
  
  教育艺术家,是心灵的建筑师。他的价值在于告诉人们:“命运的建筑师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有作为的人,要善于选择自己的“水泥”与“钢材”去建筑命运的大厦。
  
  教育艺术家,心中有爱的火种,才能燃起美和爱的火焰。
  
  画家的创作用色彩,音乐家的创作用音符。
  教育艺术家的创作是用灵魂,用眼来传神,用心来叙述。
  
  一个教育艺术家不仅要善于艺术表达,而且要善于艺术的思考。不仅要会传授古人留传下的知识,而且要学会艺术的再造。
  
  教育艺术家,为人要正,育人需曲。
  为人,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
  育人,委曲婉转,诚挚耐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育者之于教育对象,应如阳光、空气、雨露……是给予,无私的给予,而非索取。
  
  一个好的教育艺术家,要放得开,收得拢;要洒脱而不浮滑,灵动但见率直;要含蓄不要太直、太露。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育艺术家,对书本知识是要学习和继承的。但是,不能人云亦云,不能亦步亦趋,要批判地继承才能创新。
  郑板桥说:“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地学习,必然导致食古不化。
  
  灵感,不是神灵与感应。
  灵感的产生,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教育艺术,特别需要灵感。
  灵感,也是“顿悟”。
  灵感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迸发,而是长期实践与思考孕育的儿女。
  “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
  “灵感无非是对艰苦劳动的奖赏。”
  
  灵感,不是神赐,也不是凭空而来。
  灵感,是实践与思考的结果。
  灵感,往往是经验丰富冥思苦想之后出现的一种“顿悟”。
  这种在不经意的情况下突然萌生的“顿悟”,是人们在创作高潮阶段出现的一种最富创造性的心态。
  
  教育艺术是教育与艺术的结合而产生的儿女。它既不是给教育戴上艺术的桂冠,也不是给艺术穿上教育的皮靴,它是教育与艺术有机的结合。
  
  教育艺术,是一种艺术的综合体,它不是某一部分单一的闪光,而是内容与形式、思想与技艺多方面的集结。
  
  教育艺术是教育家心灵深处闪烁的智慧和光彩。
  教育艺术活动是一项教育家高层次的智力活动。
  
  教育艺术,是教育的飞跃。
  教育艺术工作者,借助自己的灵魂与智慧、学识,借助各种艺术手段促进受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使之感到一种愉悦,在熏陶渐染中使受教育者认识人生,使人的精神更为丰富,道德情操更为高尚,美感意识更为强烈。总之,在施教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个教育艺术的审美情境。
  
  教育艺术,既然归属艺术之中,它就和其他艺术一样,是教育艺术家的心灵和万事万物的有机结合,是契合,是默契……是彼此的共鸣,是双方的共舞共振。
  
  教育同其他艺术一样,从历史的泥泞中走过来,跨入一个绚丽多姿却又光怪陆离的天地。
  它有潮峰澎湃的激越,也有彼此浪落的沉寂。
  成功中伴着困惑,创新中又有固守。
  冲击、飞奔,海天相接,形成壮阔的美好图景。
  
  教育艺术家,不是普渡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也不是对人施以博爱的耶稣基督。他们用美好的事物去吸引人,用美的心灵去感动人,给人创造一个美的气氛,使人从中受到陶冶。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教育艺术是在动态结构中发展的,它要经受各种风吹雨打,各种磨练。教育艺术家视此为载歌载舞的享受,这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过程,是一种创作,也是一种享受。
  
  美,可以打开心灵的窗子;
  美,可以塑造人的灵魂;
  美,可以点燃心中之火,温暖人心。
  美与艺术,似乎不如生命重要,但生命却不能失去美与艺术的滋润。
  没有美,艺术就不存在,然而没有创造也就没有美,美在不懈的创造之中。
  
  教育,是一门科学;
  教育,是一种艺术。
  是科学,内容需要准确而真实;
  是艺术,形式需要形象而生动。
  思想教育,同样如此。只有做到准确与真实、形象而生动,才能有磁性与魅力。
  
  我们的教育不仅要解决授业解惑问题,更应解决一个铸魂、成才、治世的问题。所以教育艺术研究不是职业,而是一种事业,一种美好而伟大的事业。
  
  教育艺术与任何艺术活动一样,都要有新意,要善于发现,善于捕捉,善于创造。不应等到“上林花似锦”时去赶热闹。
  
  教育的美与艺术,是人的崇高思想的升华,是人的灵魂的净化。
  
  教育艺术家,是“人”学家、“美”学家、“爱”学家。
  不理解人,不懂得美,又不会爱,怎么能对人进行教育?
  懂得人,懂得美和爱,才能怀着善心给人以启迪,才能使忠言不逆耳,才能使良药不苦口,才能将心比心,用爱回答爱,使教育更加艺术,更加绚丽。
  
  教育艺术家,是时代的儿子,是人民的儿女。所以,他要生活在时代之中,生活在人民群众的怀抱里。
  
  教育艺术的审视者,要有艺术的眼光;
  教育艺术的探索者,要有艺术的心灵;
  教育艺术的创造者,要有艺术的细胞。
  
  教育艺术研究,应当归属于人学。
  做人的工作,总应当与人为善。
  为了人类共同的事业,要使每个教育的对象感受到深挚的同情与关切。
  因此,要同情人、爱护人、帮助人,使人感到真、善、美。
  这是教育艺术家的天职。
  
  中国画家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教育艺术家同样要师造化、得心源,使内外统一。
  “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即外师造化,以云山为师,以环境为师。
  “欲得清风传万古,须如明月映千江。”即内得心源,心如晶莹明月,明月照千江,也就是与客观世界相融相印。
  一个教育艺术家,不向客观学习,则如无源之水,如若内心不善于认真思考,则如无本之木。
  
  要解决青年的问题,就应从青年的思想实际和现有水平出发,和风细雨,沟通感情,因势利导。
  
  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教材可取之于历史,用之于今天;可取之于青年,用之于青年。
  
  我们应以科学的头脑去认识青年,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青年,以科学的方法去教育青年。
  
  青年心中都有一颗火种,只要善于挖掘他们心中的火种,去点燃它,就会变成熊熊烈火。
  
  真正的艺术,是属于全人类的;
  真正的艺术,永远给人以纯正的美好的感受;
  只有那些假冒艺术的低劣“精神产品”,才无可奈何地去哗众取宠,去靠刺激人们的感官而换得几声廉价的喝彩。
  
  所谓圣人之言,都是在当时条件下针对某个具体情况讲的。因为有着普遍意义,特别是形成一种哲理后,就可以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但如果不分时间、地点,盲目引用古语,也是不妥的。
  
  专家学者们,请横跨一步,关心社会,关心教育,关心青年。专家们人格与智慧相结合的体现,将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由于有了艺术,人与自然的关系增添了诗的色彩,人与人的关系建立了新的内容和方式,人本身也就充满了艺术的内涵。
  
  人,是有求新欲的。
  《国语·郑语》中记载,史伯曾提出:“声一无听,色一无文。”
  《文心雕龙》中《体性》篇强调:“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文赋》中说:“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教育艺术需要新,需要变,应当日新月异。
  托尔斯泰谈艺术时指出:“只有传达出人们没有体验过的新的感情的艺术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
  教育艺术同样忌随人后,同样忌讳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大千世界,仪态万方,但动态的美给人印象最深。
  动比静更容易使人感受。
  
  爱孕育了生命,人生又绽开了美的花朵。
  人哺育了花,花又美化了人世。
  
  教学生一百次,没有把学生教会,还要教一百零一次。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古语似乎已成为人们公认的警句。
  然而在新的形势下,也经受了挑战!
  人们说,良药为什么非要苦口?
  人们问,忠言为什么一定要逆耳?
  良药,可不苦口;
  忠言,可不逆耳。
  我们的实践证明:
  甜口良药,更利于治病;
  顺耳忠言,更利于行。
  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应:
  坚持原则,不僵化;
  坚持改革开放,不自由化;
  坚持正面教育,不简单化。
  
  告诉孩子,有些知识是力量,可以称之为真理。
  如果告诉孩子,一切知识都是力量,则是谬误。
  我们要善于告诉青少年,那些伪学问、假理论,比无知更危险。
  教育艺术家,要适度地引导学生。
  告诉他们,孰是,孰非,为什么是,为什么非。
  
  无爱无美的人生是可悲的。
  如能从幼儿时扎下爱与美的根,将毕生受益。
  
  春风化雨,点滴入土。
  教育艺术家们,要如春风化雨,用爱的雨露洒向人们心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即点滴入于心。
  
  人生路上,怎能没有坎坷?
  告诉青年朋友,做生活的强者,敢于和命运挑战,这是教育艺术中永恒的课题。
  “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以此来告诫青年,无疑是有益的。
  引导人们勇于战胜困难,是教育艺术家神圣的职责和使命。
  
  在曲折的路上,我们要善于告诉人们看到前路的光明;在光明的进程中,要告诉人们想到前路的曲折。
  当一个人能在光明、曲折之间,做到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时,这个人才算成熟了,我们的教育艺术与方法才算奏效了。
  韧的教育,才能换来韧的战斗。
  
  “最聪明的人,也瞧不见自己的脊背。”
  因此,教育艺术家应当告诉学生,要懂得自己永远有一些不能直接看到的东西。
  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能看到的东西,又能理解那些看不到的方面时,才能少些偏颇,多些智慧;少些形而上学,多些唯物辩证法。
  
  生与死、血与火的教训,告诉我们要善于引导年轻人不做“唯命是听”、“随波逐流”的谦谦君子。而要引导青年“慎思、明辨”,并善于“笃行”。如不慎思,则容易盲动;如不明辨,则容易误入歧途。
  
  教育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爱的结果会得出无私的奉献。把一切献给祖国,把一切献给人民,把一切献给党。
  无私的奉献是爱的结晶,是爱的升华。
  这就是爱与奉献的辩证法。
  告诉他们把真诚的爱化作一份份奉献,献给祖国、人民和党。
  
  教育艺术家,要想教人育德,乃至铸魂,都需要有个基本功。
  有了基本功,就如同一座大山,有了山之基、山之座,才能形成坚忍不拔的巍巍高山;倘若没有基本功,则如山上浮云,看来似山,其实是云,虚无飘渺,似是而非,将一事无成。
  
  世人若都能用自己心中的烛光去点燃别人心中的烛光,这个世界就会变得非常明亮。
  若世人都用自己心中的污浊去污染别人的心,这个世界就会变得非常污秽。
  
  告诉青年朋友们:要想受到别人尊重,要想得到社会的重视,要想得到别人的厚爱,那么,首先要尊重别人,重视别人,厚爱别人。同时,要用自己的言行与作为证明自己值得别人尊重、重视、厚爱,别无他法。
  
  在进行教育工作时,要基于一颗真诚的善心。
  诸葛亮说:“我心为秤,不能为人低昂。”
  韩愈说:“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这种不为人低昂和“三不愧”的精神,是一个正直的教育艺术家教书育人的基本法则。如稍有背离,其恶果是“台上你讲,台下必然讲你”。
  
  教育审美主体、客体,都需要实践。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经验能培养人审美的直观能力。
  一个人欲晓声识器,都需要有审美实践经验。为此,教育艺术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般友,读万首诗,听万首歌,看万幅画……
  
  当国歌奏起的时候,人们肃然起敬。人们在壮美庄严的乐曲声中,把自己内心的美、对祖国的爱,乃至对事业的忠诚,凝结为一。此时,没有人宣称“我在教育人”,也没有人说“我在受教育”。可是,教已在其中了,寓教于美,寓教于乐。推而广之,那些壮美的、优美的事物,都可以美化人的心,美化人的灵魂。
  
  “言必信,行必果。”
  一个教育艺术家,一定要率先垂范,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言传必须与身教相结合,否则,一念之差、一行之误,就会使你那许多正确言论,被一个言不由衷所抵消。
  
  事物的运动,常常是在矛盾对抗而又统一的过程中进行的。
  人是动的,
  人的思想也是动的,
  美的心灵,也是在动态结构中形成的。
  对青年的教育,更应在动中育德铸魂。
  
  荀子讲:“必将撞大钟,击鸣鼓,吹笙竽,弹琴瑟,以塞其耳。必将雕琢刻镂,黼黻文章,以塞其目;必将刍豢稻粱,五味芬芳,以塞其口。”
  即以美妙之声音让人用耳听,以美丽的装饰给人用眼看,用美味食品来满足人的口腹。
  总之,以一切美好的东西使人得到美感享受。
  
  一首诗是一个人格,必须崇高完美;
  一支歌是一个人品,必须正直善良。
  
  画家是有情的,
  诗人是多情的,
  园艺师是诗人,是画家,
  给人以诗情,给人以画意,给花以花魂。
  他们以生命染就叶之绿、花之红。
  
  “开”字是值得赞许的。
  开山、开路、开启、开放等,进而,开拓的精神、开放的思路、开明的态度、开阔的胸怀、开朗的性格、开创的目标……这一个又一个的“开”字给予我们的是创新精神、广阔的视野、无限的前程。
  
  人,是需要刺激的。
  刺激,有良性刺激,也有恶性刺激。
  刺激之妙,在于激励。如果形成了激励场,就可以促使人们前进。
  
  然而,刺激一定要适度,适度则利于前进。失度,则会使被刺激者产生逆反心理,走向麻木不仁。
  
  对青年强制、逼迫,是无益的。
  要基于一种爱,去同情他们,去引导他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还要看到他们内心潜藏的力。
  一个人,在这一方面有所欠缺,在另一方面或许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这就需要善于诱发、开导、启迪。
  那种看到某一青年在某一方面有所不足,就把他视为不可雕的朽木的人,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艺术家。
  教育艺术家要善于变难为易,化险为夷。
  
  
  
  
  
  
演讲与美学
  如果说教育是一门艺术,那么,演讲就是艺术中的艺术,是花中之花。
  花不能没有颜色,鸟不能没有翅膀,教育家的语言,不能没有美感。
  
  鸟无双翼不飞,车无双轮难行。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正是演讲的双翼、双轮。
  
  火,是需要助燃的。演讲者的责任就在于,用自己心中的火去燃起听众心中的火。
  
  演讲家,必须多思、多想。
  一个思想上的懒汉,不可能成为演讲家。
  世界上最难的事,在于有意识地说出别人无意识的话,也在于说出别人想说而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的理。
  
  一切艺术创造的前提,都必须有想象力。
  人有了想象力,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立足今天,看到明天,推知后天。
  
  演讲,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综合。任何艺术都需要创造,同时也需要借鉴,甚至采取“拿来主义”。
  
  演讲家不是诗人,但他应有诗人的气质,要成为时代的号角、报春的使者。
  
  演讲中的笑料,是美化语言、活跃气氛的一种手段。
  笑中,使人思考;
  笑后,使人感悟。
  
  表情是演讲人真情的流露。面无表情的演讲者会在自己与听众间建起一条无形的鸿沟。
  
  一个演讲家在平时生活中,要善于剔除心中之冰炭,增益胸中之温暖。心中少冰炭,必须多温暖,有了温暖,自然春风荡漾,温暖宜人。
  
  演讲是创作、是艺术,创作与艺术都需要有一种风格。
  一个演讲家的演讲风格是他人格与灵魂的外化。
  人格低劣的人,在演讲中是不可能有高品位的。
  
  演讲家,应该是永葆青春活力的人,是具有内蕴之力的人,是能够通过惊人的爆发力,把自己内心积蓄的热量散发出来的人。
  他在台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都显示着他内心那种坚不可摧的力量。
  
  演讲诗应强调四易:
  易听、易感、易记、易悟。
  也就是说,
  既有美的韵律,又有真的情感;
  既有动人的形象,又有深邃的哲理。
  演讲诗,可以借景以抒怀,借人以言志,借事以喻理,借物以讽喻。
  一句话说得恰逢其时,
  一句话讲得恰如其事,
  其影响与效益则无法估量,
  这是对演讲家智慧与胆识的考验。
  
  平庸的演讲者,经常是先说后想,讲完之后再后悔。
  
  演讲者谈的是世界观问题,他以问号作为开始,以惊叹号作为结束。
  他以生动的语言,提示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矛盾斗争,把自己探索的艰辛、思考的曲折、奋起的愿望非常形象感人地再现给听众。
  演讲者如果没有在语言上下一番工夫,就不会给听众以深刻的启示。
  
  不同的声音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如果我们善于把各种声音合理而巧妙地组合起来,就能使我们的演讲大为增色。只有懂得声音,并能自如地、合乎规律地运用声音,才能在演讲时营造富于情感的语言环境。
  
  演讲家的激情,有如诗人的诗兴,有如艺术家强烈的创作欲望。
  当他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成熟的时候,当他被所见所闻之事点燃内心激动的火焰时,他“血脉涌涨,心动神驰”,“情思意绪,生机勃然”,他“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感情激动了,自然“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这样的演讲,才能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才能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
  
  古人说:“情不深,则无以惊心而动魄。”
  演讲者没有真挚、强烈的激情,没有鲜明的爱憎,没有“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冲动,是不可能用他的语言力量去征服听众的。
  
  一个好的演讲,既应有科学性、哲理性,又应有艺术性,有诗情画意,而且有情趣。
  
  当演讲家的心和人民的心一起跳动的时候,他的演讲才有人民性;
  当演讲家的脉搏与时代合拍时,他的演讲才有时代性。
  
  一个好的演讲家,应当是一个懂得爱的人。一个只爱自己的人既不能奉献,也不能得到爱,这种人更不可能成为好的演讲家。
  
  语言是一种外部表现,即内在灵魂的外部表现。
  因此,要使语言美起来,先要使灵魂美起来;只有美的灵魂才能铸造美的语言、美的行为。
  
  美,在于组合,尽管它不是美的全部。
  当你听到梦幻曲、小夜曲乃至蓝色多瑙河、命运交响曲……
  你会为之倾倒、为之陶醉,这是为什么?因为音乐家借助旋律、节奏、音色和力量,组合成了悦耳的美。
  音乐如此,诗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次演讲,当无例外,是语言的组合,是诗与歌的组合。
  
  高尔基说: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 也就是声调、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它赋予艺人的创作—— 制造品—— 以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能唤起人们对自己的创造才能感到惊奇、骄傲和快乐。
  我们要善于组合,善于结合,善于运用蒙太奇。
  
  美,是自然之花;
  美,是心灵之花;
  美,是创造之花。
  
  美,是生活,是亲历的或是间接认识的生活。
  正因如此,人类的大多数才可以手臂相挽、情感相通,克服各自的偏见,共同奔向人类最美好的明天—— 人类大同。
  
  人,创造着美的生活,同时,锤炼着纯洁晶莹的爱美之心。
  
  美,与坚强的意志在一起;
  美,与纯洁的感情在一起;
  美,与高尚的道德在一起。
  
  真正的幸福和愉快,包容于为社会、为人民、为人类而不断地发现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之中。
  
  美,从青年的神采中流过;
  美,从中年的脚步中流过;
  美,从老年的白发中流过;
  美,从诗人、画家、学者的睿智的头脑中流过。
  美,是雨露,它滋育着人类的青春;
  美,是阳光,它增添着生活的热力。
  
  如果人们不仅能够执著地追求美,而且能够敏锐地发现美,自觉地创造美,那么,不仅他们自己会变得更加完美,我们的社会、我们周围的一切,也会变得更加完美。
  
  审美意识,是潜在于人心底的衡量与评论万事万物的精神尺度。
  
  一切用语言艺术,或其他艺术形式描绘与塑造人类灵魂的专家们,如果不能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点美,那么你劳动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依人的天性来说,
  人们都是要美不要丑的,
  人也都是美的追求者、美的创造者。
  同时人们也要把什么是真、善、美告诉自己的学生和后代,把美送到人的心灵深处。
  
  卓越的人生,是多姿多彩、多情多智的;
  会使贫瘠变得肥沃,使粗俗变得高雅;
  会使物化的创造力和精神的创造力相结合,互相辉映。
  
  我们要养成一种爱美的习惯,但必须是时代的美、实质的美,即高格调的美。
  有了这种美,可以使你持久地欣慰,使你长久地感到自豪,使你的生活变得像彩虹一般美好。
  
  人的审美格调与欣赏品第成正比。格调高的人,以上品为美;格调低的人,以下品为荣。
  真正的魅力,永远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
  永远是外在的善与隐藏的善的和谐;
  永远是外在的真与深埋的真的统一。
  人,应当追求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美、善的灵魂。
  
  人活在世界上,总要活得真诚些,如一个透明体,表里如一。
  “品若梅花香在骨,
  人如秋水玉为神。”
  人的品德如梅花一样芳香入骨,
  人的精神如美玉一般晶莹剔透。
  
  稚子之心美在无邪,
  少女之心美在无瑕,
  志士之心美在无私,
  勇士之心美在无畏。
  这无邪、无瑕、无私、无畏,即是一种美。
  
  人世间,许许多多的东西、许许多多的观念都会过时,只有真、善、美永远不会过时。
  
  真、善、美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说真是本质,那么善就是内涵,而美则是真与善的外在表现。
  
  
  
  

哲理与思辨
  人生活在世上不过百年而已,多做一件好事,就等于延长了自己的生命;少做一件好事,就等于缩短了自己的生命。争分夺秒地工作、分秒必争地学习的人是有识之士。
  
  书房里摆满了书,比铁柜里塞满了钱更为有益。钱是不可或缺的,而书更是不可缺少的。
  
  对孩子说:人生无忧无虑,处处充满了幸福。这是在讲童话;
  对青年说:人生无悲无戚,处处充满了欢乐。这是在讲笑话;
  对老年人说:人生无苦无怨,处处充满了快慰。这是在讲神话;
  哲人说:懂得了人生的坎坷,战胜了困难,才能换来快慰、欢乐、幸福。
  
  人生最美好的,是在生前,用灵魂、心血、情感、声音、语言,去塑造一颗颗美好的心,而且让它在人民中延伸。
  在你停止呼吸之后,还能用你所创造的一切为后人效力。
  
  善与恶,美与丑,在不同的时代,虽然有着不尽相同的内容与标准,但是,要善不要恶,要美不要丑,趋善与向美是正常人的共性。
  
  只要我们是出于善良的动机,没有任何自私的企图,只要我们实事求是,顺应客观规律,那就绝对不会永远是失败者。
  
  沐浴在真理的阳光下,
  沉浸在青年的海洋中,
  吞吐自由欢乐的空气,
  是我保持青春活力的秘诀。
  
  “科学,应当感谢,它是理智的诗。
  艺术,应当感谢,它是感情的诗。”
  两者结合,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
  
  人,都是具有社会性的。所以任何人,决不能忘记自己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卑微者不会永远卑微,
  高贵者不会永远高贵。
  
  在茫茫的黑夜中看不到光明,
  但我决不丢弃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奇迹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发生激烈矛盾冲突,在遇到重大灾乱当中实现的。
  
  凡是有生命之光闪动的地方,就一定有诗。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
  教育艺术家不仅要善于写诗,并且要善于绘画。要有声、有形、有色、有理。
  声色并茂,形理相融。
  
  教育艺术强调诗化的语言,在于强调教育语言之美及其寓意。
  外在,是朦胧的;
  内在,却是坚实的,寓意是深刻的。
  坚实宜真,朦胧寓美,寓意应善。
  朦胧美,是显与隐、露与藏、明与晦的对立统一。
  如宋人彭汝砺《舟中见庐山》中所说:“翠色苍茫杳霭间,舟人指点见庐山。浮云作意深遮护,未许行人次第看。”
  云中看山,必有山在;
  雾中看花,必有花在;
  云中看月,必有月在;
  山中、花中、月中,必有寓意。
  花不同,寄意也不同。梅之傲雪寄意无畏,菊之傲霜寄意坚韧。
  月不同,圆月寄意团圆,半月寄意别思。
  山不同,春山郁郁寄意兴旺,秋山萧瑟寄意艰冷。
  从朦胧的山中、花中、月中使我们悟出人生与社会的哲理。
  
  改革的时代,需要勇于革新的人;
  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具有伟大创造力的人。
  
  血管里流出的是血,
  水管里流出的是水,
  污水沟里流淌的只能是污水。
  教育艺术工作者,应以自己的心血与真诚,反映现实中的美,改变现实中的丑。
  
  我赞成这种思辨:
  “天下无易境,天下多难境,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艰难困苦,以及悲伤忧患。而我要告诉年轻人,要勇于迎接风波,善于战胜困难,摆脱困境。
  
  告诉那些弱者,应当振奋起来,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善于化消极为积极。
  用希望代替失望,
  用乐观代替悲观,
  用积极代替消极,
  用信心代替迟疑,
  用奋进代替僵滞。
  一个人善于从泥泞中举拔出来,战胜艰难,方可取胜。
  用友谊代替仇恨,
  用善良取代邪恶,
  用平静取代激愤。
  这时你才会展现康泰、和谐与力量。
  
  人,是容易妄自菲薄的!
  人,如果把自己当作泥巴,只有被别人践踏。
  一个人,有了自信心、创造力,才能创造奇迹。
  “每个人对自己潜在的才能、潜在的力量,总不能全面认识,除非大责任、大变故,或生命大危难的考验,才能把它催唤起来。”
  
  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一切的;
  人,是按照美的标准来审视一切的;
  人,是按照美的形式来体察一切的。
  
  人是转化客观的主动力,所以我们强调尊重人、爱护人,而最大的尊重与爱护,是使人有知、有德、有智、有信,乃至有美!
  
  人人离不开金钱,因为离开钱就不能生存。但人活着不能只为钱,我们切不可见钱眼开。决不能像有些人,心本来是红的,一见钱就变成了黑的;眼珠本来是黑的,一见钱就变成红的了。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人在向社会奉献的时候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同时也感悟到助人的快乐。
  
  英雄只有生逢出英雄的时代才能成为英雄;懦夫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可能成为强者。
  
  诗人,时时刻刻在捕捉灵魂;
  教师,日日夜夜在塑造灵魂;
  演说家,既有诗人的热情,又有教师的辛勤,一生都在唤醒灵魂。
  
  知识的未知数可以求得答案,人生的未知数却要上下求索。
  一个人既要善于求解知识的未知数,更要善于探求人生的未知数。
  
  我十分赞成“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与人之间建立了友谊是好事,但每天凑到一起,到一定时候,物极必反。我倒主张朋友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从数学上讲,距离是两点间线段的长度。既然是两点,那么这个距离就必然存在。
  
  开拓正义的事业,就好比爬山。当你从山脚起步时,也许骂声四起,不绝于耳;当你向上爬了三五十米的时候,咒骂还会不断地飘进你的耳朵;当你咬紧牙关再向上爬,骂声就会越来越小;及至攀上山顶时,你将再也听不到任何叫骂了。因为那些想用骂声阻挡你前进的人,已经被你远远地甩在山脚下了。
  
  一句话变十句说,是蠢材;
  十句话变一句说,是天才。
  
  社会环境,既可以左右人的心灵和思想,它又可以被人们所改造,使它朝着更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真诚与适度的爱形成合力,将在生活与事业上使人产生双倍的力量。
  
  人从降生之日开始了生命,也就开始了走向死亡的旅程。人在降生时什么也没带来,告别人世时也不能带走什么。
  人如果仅仅为自己而生活,最终也只能为自己而走向死亡;如果能为大众而生活,在自己的生命结束之后,声名与业绩才能在大众中延伸。
  
  生命的价值,不能用存在时间长短衡量,也不能用创造的财富多少来衡量。人类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的生命并不长久,所创造的财富也不算多,然而他们的价值却在人们恒久的记忆里。
  
  真正能掌握时间的人,才真正掌握了自己的生命;
  真正掌握生命的人,才真正掌握命运。
  
  帮助人们创造辉煌的是时间,夺走人们生命的也是时间,一个人只有懂得了这句话的真谛才懂得了人活在世界上为什么要珍惜时间。
  
  生命中的一天,就是历史上的一页,有的人写下的是辉煌,有些人写下的是遗憾。
  
  懂得时间宝贵的人,都知道一个今天胜过几个明天和后天。懂得充分利用每个今天的人和那些放弃今天、梦想明天的人相比,他将永远是获胜者。
  
  人生有两种烦恼,一种来自他人,一种源于自己,而自己奢望太高所带来的烦恼往往多于外来的干扰。
  
  人类最值得庆幸的遗传与积淀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理想的力量。它使我们在平凡中看到非凡,在无奇中想到神奇。
  
  一个看不到明天的人,是没有希望的。
  然而一个有理想的人,即使身在铁壁牢房之中,只要心中有向善的愿望,迎接他的就有可能是光明与希望。
  
  梦,是一种理想,多梦的人生是值得称赞的。梦中看到了创新,梦中看到了成果。
  今天人世间的辉煌,不正是那些前人梦想的总和吗?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在社会的发展中,人类自身也逐渐摆脱了愚昧与野蛮,日趋文明与美好。
  
  当我们观察一个自然景物时,我们只要求它把外在的美充分表现出来就够了,但当我们审视一个社会现象或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却往往要挖掘他内在的某种力量或某种美德,当发现他内在的美时,我们才会承认他是高尚的。
  
  历史反复证明了,一切违背客观规律的丑恶事物,总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它必将被历史所淘汰。
  
  艺术之海,就像源源不断的流水一样,夜以继日地冲刷着污秽,荡涤着腐朽,排除着自身的有害物质,永远向着蔚蓝色的大海流去。
  
  文化即人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包括中国的、外国的。大文化不能禁锢在封建正统思想和现有知识的圈子里,要在大自然、大社会、大人际,在天地六合中研究人、研究文化。要用人类发展中一切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滋养我们中华民族,丰富我们中华民族。
  
  星星只有在黑夜中闪光,
  睿智只有在平庸中发亮,
  天空中如不出现夜晚,怎能显示星光?
  人世间如果一片聪慧,怎能显示哲人的力量。
  
  平庸的人活到五十岁,极容易产生厌世的情绪;活到六十岁,极容易被世人所厌。
  而有作为的人却永葆青春。
  
  池鱼不知海,飞龙上九天。
  在风平浪静的港湾里划游艇,是不需要更多的技艺与经验的。
  只有航行在浊浪排空、涛声怒吼的大海中,当一般人惊慌失色时,才需要航海家的智慧、胆略与毅力。
  
  人是不能违反自然法则的,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谁违反客观规律,客观规律必然要惩罚谁。
  认清自然规律,适应自然规律的人,自然法则也会适应他。
  
  我很欣赏司马光这句话:
  “取其道不取其人,务其实不务其名。”
  重道、务实,实为第一意义的人才观。偏离正道、徒有其名的人不足取,也不可视为同志。
  
  智者,不是从已知求已知,而是从未知鉴已知,再从已知悟未知。
  
  诗魂与武威,在中华民族振兴史上起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二者是中华之声,是中华之魂。
  他们使我们成为伟大的民族:
  于忧患中夺路;
  于苦难中新生;
  于困窘中奋发;
  于沉沦中跃起。
  
  人类的知识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增长,只有师承前人,才能开启后代,但又不能依赖师长,亦步亦趋,而应设法超越前人。
  
  用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体验去启迪、开拓他人的思想;
  用丰富的爱与美的情感去感化人们的心灵;
  用诗行爆发出的火的激情、热的能量,燃烧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这就是诗人的使命。
  
  过去的属于死神,未来的属于自己。
  今日之我要向昨日之我挑战,未来之我要向今日之我挑战。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春天,当一片片嫩叶刚刚泛绿的时候,你能说它们马上就要变成枯叶了吗?
  一个刚刚出世的婴儿,你能说他已接近死亡了吗?
  时间是威严的,也是公正的,因此我们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又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一个家庭如无书,是可悲的;
  一个人如果不读书,是可叹的;
  没有书的家,如同房舍没有门窗。
  不读书的人,如同既失明又失聪。
  
  怕别人嫉妒,是弱者的表现。当你的业绩达到连嫉妒狂也不得不赞成时,才证明你是真正的强者。
  
  慧眼,识真金。
  教育工作者,不仅应当艺术地育人,而且要智慧地识别人。同时,要恰如其分地推荐人、使用人。
  同样一块煤,放在炉膛里,它就可以发出光与热,可是把它放在大路上,就可能成为绊脚石。
  
  那美的一瞬,永远成了过去。
  那恒久的未来,永远在人们的追求之中。
  瞬间,不可挽;
  永恒,不可及!
  然而,我们却可把一个个美连结到一起,使它通向未来,通向明天,引导人们走向未来,并为自己留下一个又一个美与善的真实足迹。
创造、发展与人才
  成功学,实质应当是成才学,更是智慧学。
  成才学的实质是:天才+勤奋+机遇。
  天才,既包括先天的智慧,又包括后天的学识。
  勤奋,既包括体力上的辛劳,又包括脑力上的勤奋。
  
  有人说,人是万事万物的中心,是世界之轴。
  一个有志成才者,要想在学业、职业、事业上取得成功,一定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生活的道路上,要成为生活的主人,自己的头脑要成为事业之轴。
  
  人,一个有作为的人,要有自知之明、自力之行、自控之能。
  自重是自立之本,自强是成功之基,自立是幸福之源。
  人生,不能像陀螺,只能在别人的鞭下旋转。
  
  自卑,经常是怠惰与无能的外在体现,
  有人说:
  怠惰者,总认为今天比明天实在。
  无能者,总以为明天比今天舒服。
  自卑者由于无理想、无抱负,必然在事业面前裹足不前,既尝不到失败之苦,也享受不到成功之甜。人只有走出自卑的低谷,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戏弄人生的人,必然被人生所戏弄。
  厌倦事业的人,必然被事业所厌倦。
  
  
  抛弃机遇的人,必然被机遇所抛弃。
  正视人生、事业、机遇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成功。
  
  我非常欣赏中国人创造的“人”字。
  人字,只有两笔,却启发我们:头颅昂然向上,两脚脚踏实地。
  一撇一捺,一阴一阳,一左一右,一男一女,互相关爱。
  
  人生之路非常广阔,但要想成功,必须把握两点:
  走正路,不走邪路。
  走活路,不走死路。
  人生之路,没有一条是相同的;要想成长,有一条是共同的,靠自己从无路处走出一条路。俗语云:学历能力全靠自己努力,文凭水平不能空口无凭。
  
  人,是万物之灵。因为人类有智慧,有理想,有思维,会判断,会选择,决不会随便低下自己的头颅。
  正直的人,向真理低头。
  卑鄙的人,向势力低头。
  懦弱的人,向困难低头。
  平庸的人,向权威低头。
  
  有人说:人活着叫生活,狗活着叫生存。
  生存是本能,生活是艺术。
  一个成功者的经验是:生活的艺术,艺术地生活。
  一是懂得道。道是规律,研究规律就要研究宏观与微观。
  二要懂得变。变,要研究奇与正,成功者出奇制胜。
  三要懂得艺。艺,要研究谋与略,既要有智慧,又要讲策略。
  
  鹰飞得再低,它也是鹰。
  鸡飞得再高,它也只是鸡。
  一个人要有远大理想,“思九州而博大,横四海以焉穷”。
  我欣赏青年人这种观点:人生的可悲,不在于没有事业的成功,而是从未有过成功的追求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