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000139 ntdll.dll:刘庭尧老师《后圣荀子》第二章思想概述之四经济思想[郯城市民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58:41
  ├ 网友之家








刘庭尧老师《后圣荀子》第二章思想概述之四经济思想

荀子是第一个以“富国”二字为题来论述经济问题的思想家。他是以富国为中心来阐述各种经济方针政策的,但他的富国论又是以富民思想为基础的,富国是手段不是目的,富民才是富国的真正目的。

从富国裕民出发,荀子对理财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探讨。人理财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开源节流,它成为后来两千多年财政工作的“金科玉律”。荀子的“开其源,节其流”,指的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国家财政收支的关系。“开源”就是要在富民的基础上发展生产;“节流”就是要采取轻税节用的财政政策,让国家掌握的财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节流不是被动地节流,而是能促进生产发展的节流,这样就能处理好财政收与支的关系,进而确保社会的稳定、政权的巩固。

从开源节流的财政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荀子的着强烈的重农思想。

第一, 农业生产要贯彻“计利而畜民”的方针。

荀子说:“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时臧余,谓之称数。”这就是说,国家要在核算经济收益的基础上来畜养庶民,一方面要分配庶民以适当的工作,使他们的劳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又要使他们劳动所得能够支付他们的包括基本生活需要在内的日常开支。“计利而蓄民”的关键是“利足以生民,”就是要给予庶民百姓以必要的物质利益,以鼓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从“计利而畜民”的原则上出发,荀子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农政策。首先,要实行年夫百亩的国家授田政策;其次,要轻徭薄赋,保护民力,减轻农民负担;再次,国家要担当起领导、管理农业生产的职责;第四,要对受灾的农民进行救济。

第二, 农业生产要充分发挥“人为。”

荀子就如何搞好农业生产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一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二是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多种经营;三是兴修水利;四是加强田间管理,施肥改造土壤。

荀子的这些主张,可以说是对其自然观的具体诠释。迎既像前人一样强调利用天时地利,

顺应自然规律;又主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增长率,改造自然。荀子的自然观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从其农业生产观来解释其哲学思想可能会准确一些。【沂水春帆评注:影响制约人的主观意识如何的因素无外乎主观、客观两条,从客观的角度讲,主要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能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从主观的角度讲,主要受人的利益出发点、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的制约。】

第三, 要抵制工商业的过度发展。

荀子认为士、农、工、商只是人们劳动生产分工分职的不同,都是社会发展、百姓生活

所必须的,工商业不仅有其它产业所不具有的职能和作用,而且对农业的发展具有促进的作用,所以他主张在以农为本的前提下鼓励和发展工商业的发展。但是他又认为工商业的过度膨胀又会妨碍农业的发展,因此,他又提出了抵制工商业过度发展的主张:一是要“省工贾,众农夫”,在总体的社会分工中,要减少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增加农业生产的人数。这是因为“工商众则国贫”。二是国家要对工商业活动进行一定的控制和管理。产品的种类、生产的质量和劳动的设备和场所都要受国家官吏的指导监督。对于工商业,他主张管制物价,杜绝商业投机活动。三是主张“禁末”,就是对奢侈的生活用品禁止私自生产、私自流通,以免危及农业发展。

第四, 轻田野之税。

荀子说:“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他高

瞻远瞩地指出,财政政策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所以他将轻税这一“以政裕民”的政策看成为国家开辟财源,进而实现民足国富目标的举足轻重的措施和手段。在税收的方式上,他主张实物租税征收和货币租税征收相结合。

荀老夫子熔铸百家经济思想之长,结合自己治理兰陵施政实践的实际,把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推向了那个时代的最高峰,也对其身后国家经济职能的运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沂水春帆评注:我们知道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环节,其中生产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没有生产的发展,其它任何经济活动都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另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之间不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它们还都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处理不好这四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就不能稳定有序地发展增长。今天看来荀老夫子强本抑末的经济观与现今的市场经济观是有很大差距的,或许有人会说,都是荀子的这些思想的误导,才使得中国没有较早地进入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快车道。其实,换了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在那个时代都不会提出更高的见解来,这是因为当时人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普遍匮乏,科技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落后,生产力的强弱的标志不是生产工具,而是成年劳动者的多与少,农业生产主要是靠天吃饭,如果过多的人涌入交换领域,过多的人去生产高劳动消耗、高劳动附加值的奢侈品,过多的人去当兵出征,过多的人去到国家组织的大型工程工地上服劳役……,农业生产就无法正常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没有保证,再会节用,源头狭小萎缩了,也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哪怕是冻不死,饿不死的水平也难以保证),百姓受冻挨饿就会导致社会动乱,社会动乱国家政权就不能稳定。这就是民以食为天,国以为本的道理。今天国家搞大型工程,大都采用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这就能节省出更多的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但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政府为了根治水患,因为当时机械化作业的程度太低,也曾征调大量民工兴修水利(如苍山县的会宝岭水库、长新桥水库、马庄水库、马湾沂河大堤,费县的许家崖水库,沂水县的跋山水库,郯城、临沭的沂沭河综合治理工程等,这些工程时至今日仍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防洪抗旱作用,现今又大兴旅游业,一些工程又成为著名的风景点,继续为经济建设发电、发光、发热。),由于当时的干部作风正派,老百姓对共产党充满了感激之情,民风醇厚朴实,况且这些大工程都直接或间接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所以尽管也是勒紧了腰带上工地,但大家却没有怨言。反观刚刚统一天下不久的秦王朝所兴建的大型工程,除了万里长城和遍布全国的驿道是既利君王又利民众以外,其它的如修建骊山墓、阿房宫等则皆是为皇帝一人服务,这就使得农业第一线投入的的劳动力太少,粮食供应不足,不光是刑徒们吃不饱,就是一般老百姓也吃不饱,于是社会不稳,农民起义,秦王朝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固然,皇权专制制度的推行、焚书坑儒等措施落实的不当;六国旧贵族还不忘失去的权力天堂伺机发难等是其垮败的重要原因,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经济上出了问题。因此,荀老夫子提出强本抑末的经济观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正确主张,至于后来的封建统治者不思进取,一味地搞强本抑末,这就怨不得荀老夫子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一部影片叫《青松岭》,上面的钱广借赶马车进城的便利,把乡亲们上山采来的一些土特产拿到城里卖掉,既满足了城里人的生活需要,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这个却被当成毒草的典型批倒斗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还有一部影片叫《月亮湾的笑声》,上面有人要把农民在自家院子里养的鸡鸭、栽的橘子树当成“资本主义尾巴”统统割掉。这些荒唐年代的荒唐行为只能是一种历史的倒退,经济搞不好就更怨不得荀老夫子了,因为在荀老夫子那里,他也不主张把经商这扇门完全关上。另一个就是现今中国的三农问题仍是制约中国经济腾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头等大事,但实事求是地讲中国的三农问题仍在“黄宗羲定律”的轨迹中徘徊(以原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的曾经上书朱总理,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为证)。2003年下半年因农业歉收,农产品供应相对不足,因而拉动农产品和涉农产品的价格上扬,再次证明中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不是很牢固,仍需要下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抓好。从现今的实际情况看,深层次的问题是农民的负担过重、农民就业难、农民收入提高难,如何让农民增收减负不仅要注意在经济领域内解决,还必须从政治层面上下功夫。如国家机构庞大、重复性设置多、为人谋事等,势必加大财政支出,加重生产经营者的税收负担。照这样的路走下去,一是减少了生产经营领域的劳动者,二会挫伤生产经营第一线劳动者的积极性(开源不足、节流难行)。所以,荀老夫子的“轻田野之税”、开源节流、“以政裕民”等经济学思想仍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