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掉开机硬盘自检:质疑当年救市措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9:04:53
我怀疑被美国人忽悠了:社科院学者左大培质疑当年4万亿救市措施 【 转帖: 三点   2012-02-19 13:03   只看楼主(-1)   淘股论坛 浏览/回复1320/22   复制分享 】 收藏 3 推荐0 加油券0/0       社科院学者质疑当年4万亿救市措施:我怀疑被美国人忽悠了
       
        时间:2012年02月19日 11:00:31 中财网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下一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左大培
         穿越房价迷雾 看透中国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左大培讲解最新经济形势 
         房子在中国是热门话题,各个社会阶层都很关注。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左大培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的一次讲座中,谈到近期中国经济的几个事件--物价上涨、房价问题和温州老板跑路问题。(编者注:在谈到当年中国出台4万亿救市措施时,左大培表示当年中国的金融基本没有垮,用得到那么大的救市吗,所以我怀疑可能是被美国人忽悠了。)
         左大培先生的讲座中,关于房价所占的篇幅比较大,分析特别透彻。对于目前的房地产走势和房价变化,左先生的文章会给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开篇的话
         三个现象 最近大家都在关注
         最近有几个经济现象,老百姓比较关注。
         第一是,物价上涨还在继续,但按照官方的统计数据,速度比前几个月可能稍微降低了一点,但是物价上涨还是很明显。
         6年前,CPI很低,零左右,当时是没有通胀的,我们现在是有通胀了,而且很明显。
         第二个问题是房价,2010年初我就做过报告,2007年专门做过研究,当时我就说中国的房价是畸形的,简单说不应该这么高。为什么搞到这么高,是由于信贷等原因。
         现在房价基本上可以说是停涨了,而且出现了降低的趋势,这就应验了我过去说的,只要政府下决心把货币和信贷控制住,房价不可能不下降的。
         第三个问题,就是所谓企业家跑路的问题,指温州的企业家跑路现象。用西方标准的术语来说就是企业家债务人,就是借了债的企业家,违约拖欠贷款不还,而且违约违得很厉害,让债权人忍无可忍,再待下去可能很危险,所以就跑了。
         信贷过度扩张 整个经济过热
         为什么这几个现象会同时发生,简单说就是整个经济过热,它首先是由货币信贷的过度扩张引起的。
         货币信贷过度扩张引起需求太大,企业都是根据需求生产的,生产过大,大到比你的生产潜力还要大。这种过度扩张,在市场经济下直接导致物价上涨。
         由于物价上涨,同时也就引起了主管政策的货币信贷当局的一个反行动,反行动是什么?就要货币收缩。
         其实收缩的结果已经开始显现,房价不涨了,甚至开始往下降。但是有一大批过度扩张的企业,在经济过热的时候脑袋很热,在拼命借钱,觉得现在借一点钱将来可以赚大钱,这些企业现在突然发现经济开始收缩,市场情况不如原来估计的好。
         简单说,就是我们的经济过热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导致政府管控货币信贷机构采取紧缩政策。
         一般的经济学上就说,通货膨胀有一种惯性,惯性就像刹车,你即使是急刹车人还要往前,不可能马上就停,所以我们还能看到物价还在上涨,但是这个紧缩政策已经发生了一些作用。
         在这个作用下恰恰就是房价开始下降,但同时很多企业家叫苦连天,因为他们资金链断了。
       
        原因分析
         现在总需求过大 货币增长是主因
         现在这三个现象是宏观动态波动的三方面,我们国家现在总需求过大,总需求过大导致产出过大。这两个中间的关系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我们现在是市场经济,企业都是根据销售需求来生产的。那么企业的生产、整个经济宏观的生产都很大,大到高于我们国家现在的生产能力。
         我们中国10年来第一次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是2007年,经济增长14%,而且这个增长14%,根据我们的估算,确实也远远高于2007年这一年国家的生产潜力。所以2007年底到2008年有一波很明显的通货膨胀。
         当然我们国家最近这些年平均的增长也就是9.7%左右,每年都是有波动的,这个波动主要就是需求因素引起的。那么这个需求因素在这里头起的最大作用是什么,至少在中国最明显的是货币信贷,就是货币增长。
         1997年到2002年这几年,我们的M2(货币供应量的定义。M1:M1 =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M2:M2 = M1 + 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称为广义货币供应量。)都在增长,最低的年份一年增长12%,高的年份也不过13%、14%。那时物价是没有通货膨胀的,大家议论的是通缩,物价水平是往下降的,大多数东西是越来越便宜,按统计数据,那几年CPI增长率是负的。
         信贷问题
         货币数量变化 基本与贷款同步
         说到房价,前些年房价也没有出现疯涨,当时已经开始卖商品房了,但是卖不动,出现了大量的烂尾楼。
         中国的房价开始上涨,而且越涨越快是什么时候开始的?2003年。这说明什么?货币确实增多了,M2增多了。
         2003年之后中国的M2增长率明显提高,每一年的增长率都在16%以上,而此前都是低于15%,最高14%,那么到了2003年之后就是16%、17%、18%,甚至19%,结果是从那以后增长率高上来了,2003年以后我们的增长率每年都是10%以上,2007年就达到了14%。
         物价水平、通胀率也逐渐上涨。首先物价水平从下降变成停止下降,变成一年上涨1%,最后到2007年就是3%、4%,2008年曾经有一个月达到上涨10%,所以说货币的带动是非常清楚的。
         货币的数量近乎可以说是和贷款数量紧密地连在一起。M2大概等于贷款和外汇储备,所以货币M2和贷款并不相等,但是大体上是同步的,特别在增长的百分比上基本上是同步的。 2008年之后 贷款增加太多
         2007年底通货膨胀已经很明显,经济已经过热,政府采取了紧缩货币的政策,这个紧缩货币的政策其实主要就表现在紧缩贷款上。
         到2008年大概是11月份,跟上年同比贷款只增加了15%,贷款增加了15%的结果,是咱们的M2增加的很慢,这个紧缩其实是很起作用的,遏制了2007年出现的物价上涨和房价上涨。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西方一片恐慌,恐慌情况下就是总需求发生变化,这个总需求其实很简单,是因为所有的人都不想花线,特别是所有的人都不借钱。
         所有能当债主的人动荡,老百姓不往银行存钱,银行相互不借钱,银行不往外贷款,整个社会需求就发生变化,这个时候当然西方国家非常恐慌,我们知道那时候布什总统就开始救市,我们中国也有一个经济刺激方案出台。
         2008年由于西方金融危急,中国的出口确实受了打击,政府就改变政策了,2007年底的紧缩政策到2008年底变为一个大扩张政策。这个大扩张就表现在货币和信贷上。
         2009年这一年里,就是中国的贷款余额,整个贷款总量,贷款余额是什么,记在账上我已经贷出去了,还没有收回来的叫贷款余额,这个总额增加了30%。
         随之而来的,贷款增加,M2肯定也要增长,M2增加了27%,2003年到2008年期间,我们M2增加的比较多,最后导致了2007年的物价上涨,那也不过是一年18%、19%。结果咱们2009年的一年达27%左右,原因在哪儿,原因在贷款一年增加30%。
         也就是说,从2008年底,我们国家总的贷款是30万亿,一下子增加到40万亿,增加了10万亿。
         这一年光新放出去的贷款达10万亿,所以现在社会上很多人批评说,我们现在的通胀是因为这个造成的,这个我说不对,中国的问题根本不在4万亿,而是增加的信贷,是10万亿。
         2009年初房价还没涨,到2009年底房价暴涨,为什么暴涨,10万亿,就是这10万亿闹的。
       
        房子问题
         10万亿贷款 把房价给拉起来了
         那两年中国的商品房的销售额也就是3万亿到4万亿,你想贷出10万亿去买什么买不了。
         2009年大家都在骂,说房价暴涨怎么这么坏,其实房价涨的还低了,真要把那10万亿都来买房子,绝对不是现在这个,还不知道涨到多少。
         清华大学的李稻葵教授说,那个10万亿够我们消化5年,因为它有后劲。很简单,它不是马上就发挥作用,很多人借了钱以后,他买了房以后也没继续干别的,以后这个钱慢慢周转起来,他就拉动物价,这总得有个一两年时间才表现出来,正好到2011年。
         这10万亿出来以后把房价拉起来了,这就是2009年底我们大家说的房价暴涨,所有的开发商都出来了,说是刚性需求,房价只会涨不会跌,这就是骗不懂的人的。
         所以2010年初我做报告时,我就跟他们提:今后咱们中国两年内每一年信贷只增长15%,连续两年,房价肯定大跌,因为数据在那儿摆着。 
         深层原因
         2011年的通胀 贷款贷多了闹的
         2010年初我在讲这个话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上面已经定了2010年的信贷大概预算了,大概是增长18%,你要知道18%是个很高的数。
         2003年到2007年期间,咱们一年也就增长17%、18%。然后你2009年搞了一个30%的信贷增长,到2010年还搞18%,这两个东西合在一起,中国这个需求膨胀,货币需求膨胀,那能止得住吗?
         所以2011年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就是钱多了闹的,贷款贷多了闹的。
         那么这一套政策导致什么呢,简单地描述,第一个就是这一条政策出来之后,本来出发点应该说是不错的,是鉴于西方金融危机发生了,要救市,怕中国经济下滑。
         我们说了,经济确实出现了下滑,如果增长率降得太低的话,失业要上升的,所以社会还是不稳定的,要救市。但是操之过急,行动粗糙,一下子过了头,就像踩油门,一踩踩过头。  为了应对危机 需要适当的增长率
         但是到了2010年,形势已经挽救过来了,还不停止,还搞18%的信贷和货币的膨胀,那么结果造成什么呢?
         第一个是房价暴涨;第二个,原来上面的精神当然不是想拉房价,是想把整个经济,就是我们说的GDP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拉高。
         我们2007年经济增长率14%左右,那么2008年紧缩结果,再加上金融危机打击,降到了9%,2009年也是9%。
         在这个情况下2010年还不想顶住,结果2010年增长率是10%左右,超过我们的9.5%。
         2011年如果我们的增长率超过9%的话,可能就要开始真正的膨胀。
         2010年经济增长百分之十点几之后(当然它都是货币需求拉起来的),通胀就开始了,这就是物价上涨。
         货币转向
         当年的某些举措 可能被美国人忽悠了
         物价现在上涨的势头也过去了,但是还在涨。
         简单说根据中国过去的经验,要真是把这一波通货膨胀给弄下去的话,我认为应该还要适度紧缩,紧缩什么呢?就是2012年的指标弄到15%,再低一个点我估计这个膨胀就可以止步了。
         现在回头来说,应该说是有点事后诸葛亮的说法,至少2008年底我们让信贷一年增长30%这样的大撒手是做得有点过分。
         最近我看了一个报道,我们说2008年底又开什么G20峰会,峰会上大家联合救市,又是救中国,又是救美国,有些人还在宣传这个。
         实际上中国当时面临的形势跟美国很不同,因为美国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不是经济过热,经济基本上不热,我们经济有点过热。
         美国的通胀几乎都是看不到的,中国2007年已经有很明显的通胀了,所以中国的形势跟美国不一样。
         美国需要救市,是因为它的整个金融系统在那次危机里确实垮掉了。
         中国的金融基本没有垮,用得到那么大的救市吗,所以我怀疑可能是被美国人忽悠了。
       
        前景分析
         开发商 现在房子卖不出去了
         现在房价已经不涨了。如果这两年货币增长都是15%,(房价)不降才有鬼呢。
         首先这里头要去掉一个房地产商,怎么叫去掉房地产商呢?
         很多城市房价还在涨,所以开发商把房子都卖了很高的价。结果他现在卖不出去了,为什么?没有那么多需求。
         贷款一卡,就没那么多需求。贷款数额卡在这儿,买二套房、三套房的人不贷款给你(需求自然就降下来了)。
         各位,那么不贷款给你了,房地产商的房子就卖不出去了,对不对?卖不出去了,他的问题在哪?
         现在有个数据,房地产商,就那些大的房地产商他们的资产负债率是70%,70%是什么?就比如我包括房子贷款什么的有100块钱资产的话,70%就相当于我在银行的贷款就是70块。
         银行会向你要利息的,你要还钱的对吧?你还钱要还利息,那么房地产商如果把房子卖出去了当然没有问题,还贷款。
         房子卖不出去,你还不了贷款。别人问你要贷款,那我们当然知道还有办法,还有什么办法?再贷款。
         可现在是贷款紧缩了,特别是对不听话的房地产商,政府也不贷给他。而且银行一看你负债率太高,也不敢贷给你。
         我们说资金链其实说白了就是借新债还老债。
         那么新债借不了,老债你就没法还,怎么办呢?房地产商就只好降价,降价才能卖出去一部分房子,然后把钱收回来。
         要不就是降价卖房 要不就是破产倒闭
         所以像我说的两年信贷15%的话,整个社会资金筹集,一定会让一大批房地产商只有两条路选择,要不赶快降价卖房子,要不就破产倒闭。
         如果房地产商破产,不降价他也得降,房子拿出来破产拍卖。
         中国房地产商是干什么的?他们说是盖房子的,房子是他们盖的吗?你去问问房地产商不管多大的房地产商,你问他房子是他盖的吗?不是。
         他的工程都转包出去了,都是包工队给盖的。你要说真是盖房子做贡献,房地产商还不如那些包工头,包工队包工头他们干的。
         投资买房的人 应该叫投机买房
         房地产投机,我原来以为房价一定会上涨,如果房价一定会上涨的话,我最合理的行为是借钱买房子,是吧?
         这还不是房地产商,这是投机买房的人,有人说他们是投资买房,我说不对,投资买房应该是什么人?真正的投资买房是我买房子把它租出去,这像个资本家,这叫投资。
         买这个房子把它租出去,然后收房租再收回来。
         现在中国大多数所谓的投资买房人应该叫投机买房,投机买房什么想法,干投机生意的,就和买股票一样,股票低点买进高点卖出。一只股票10块钱买进,15块钱卖出,他们就想干这个事。
         我认为房地产市场过两天会涨20%,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利息10%我都可以借。
         他买这个房子,买了房子一年以后卖出去,房价涨20%,我还有10%,这才叫真正的空手套白狼。
         这个玩意头几年房地产投机的时候,有很多人赚钱其实很厉害,两套房子算下来,几百万上千万来了。
         你想一套房子北京一套房子本身就好几百万,你这么倒腾两套来,每一套涨价10%的话,几百万就这么到手了。
         但是我说这一切都是房价在不断上涨,如果反过来,房价不断下跌,你那点钱可能都不够赔。 
       
       
       
       中美关系正向中国式的父子方向发展 
       【 转帖: 三点   2012-02-17 16:44   只看楼主(-1)   淘股论坛 浏览/回复1351/8   复制分享 】 收藏 6 推荐5 加油券0/0 
             中美关系正向中国式的父子方向发展(2012-02-17 09:41:35)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军事与杂谈  
              
                
               
              
              中美关系正向中国式的父子方向发展
              
              ------一位朋友要我谈《习进平访美后的中美关系》而浮现的概念!
              
              文/汪华斌
              
               
              
              今天一位朋友问我:“习进平访美后的中美关系将向哪个方向发展”?我竟然马上浮现的是中国式的父子关系,于是脱口而出地说‘父子关系’。结果把这位朋友搞蒙了,他说‘只听说美国和以色列是兄弟关系,还没有听说中美是父子关系;这究竟是什么一回事’?我说我回来的班机上竟然是大批的中国中小学生,一问才知道这里面竟然绝大部分是美国护照;因为人家是在美国出生的,而只是父母亲要他们回到国内来上学;所以这些美籍华人才回到中国上学。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些孩子的父母亲即使依然还是中国人;可他们的孩子却是地道的美国人了;这难道不是中美关系正向父子方向发展吗?
       
【 · 转贴 三点   2012-02-19 14:09 只看该作者(-1)  】       GMO:经济濒临衰退边缘的10个特征、现在中国的形势符合经典的泡沫局势、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是比较悲观的
       [淘股吧]
        【 转帖: 三点   2012-02-06 22:27   只看楼主(-1)   淘股论坛 浏览/回复465/3   复制分享 】 收藏 5 推荐2 加油券0/0 
             
              
              GMO:经济濒临衰退边缘的10个特征、现在中国的形势符合经典的泡沫局势、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是比较悲观的
              
              中国经济向好仍存疑(转载)(2012-02-06 15:19:50)转载▼标签: 中国经济向好仍存疑财经 分类: 转载  
              面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事实,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领导者将会熟练地调控经济体,并且实现经济的软着陆。而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会面临一次衰退,如同20年前的日本和2008年的美国。波士顿投资公司(GMO)研究主管的爱德华·查赛尔则持后一种观点。 
                GMO是一家有着很高声誉的投资公司,该公司在预期宏观形势和把握市场时机方面有着卓越的记录。它曾正确预言了1989年的日本大衰退。2000年网络泡沫高峰时,GMO曾向投资者发出过警告。在近10多年的几次市场大波动中,GMO的研究都做到了目光如炬。例如在次贷危机前,GMO便指出未来市场的前景黯淡;2009年3月,在股票市场到达底部后,GMO又呼吁人们应积极投资股票市场,成功捕捉市场的底部。
              
                作为GMO负责资产配置研究的查赛尔,最近在伦敦由法国兴业银行(601166,股吧)举行的市场行情研讨会上,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做出了预测,他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是比较悲观的。
              
                他批评那些认为中国经济会实现软着陆的分析人士,认为他们是“不加批判地接受”了中国的成长故事,并对中国执政者调控经济的能力有所夸大。查赛尔列出了经济濒临衰退边缘时所具有的10个特征,根据查赛尔的定义,现在中国的形势符合经典的泡沫局势。
              
                让我们来看看查赛尔所举出的历史案例,以及为何中国符合他所认为的范例。
              
                “回顾过去300年的金融史,为了简单易懂,我将市场狂热的特征精简为10个方面。” 查赛尔说。
              
                第一个特点是,具有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而且大众不加批判地接受这个故事。
              
                查赛尔列举了互联网泡沫时期的例子,当初分析师老生常谈的假设,虽然当时市场上的几乎每家公司最初的增长都是不温不火,但在未来当企业进入新的互联网市场领域,并且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快速增长,企业都将按照S形曲线迅速成几何式的增长。
              
                查赛尔依据他在香港工作的经验,认为中国此时也普遍流行关于成长的故事。在香港,典型的商人梦想是向每一个中国人卖一只牙刷(或其他日常用品),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是源于对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的期待。
              
                但那些梦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将会成为一场噩梦。查赛尔引用经济学家们的预测,该预测认为到2030年中国城市消费人口将达到10亿人。然而,查赛尔认为经济学家在做预测时一贯没有好的成功率,并且他们在人口迁移预测上本身也并不擅长。根据查赛尔的观点,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具有周期性的现象,一旦经济增长放缓,中国的人口将从城市回流乡下。他列举了发生在美国的类似状况,芝加哥的人口在经济繁荣时会增长,而在经济停滞或者经济增长放缓时会萎缩。此外,中国的人口未来将开始减少,这更使得查赛尔对未来中国城市有10亿消费者的预测持怀疑态度。
              
                泡沫经济的第二个标志是民众对管理当局能力的过度信任。
              
                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在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的高峰时期,美国作家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写了一本名为《大师》的书,该书从始至终对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表达敬意。查赛尔列举了几本时下同样对中国领导人充满赞誉的书籍,但是,他认为中国大众似乎有些过度信任政府智囊团的作用,在对经济体的调控中,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可能犯错误。
              
                第三个特点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扩张是金融危机的前兆,宽松货币政策和信贷扩张是泡沫起始的源头。
              
                查赛尔列举了Reinhart和Rogoff发表的数据,该数据显示,在历史上每个危机发生之前,都有着国家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迅速上升的情况。
              
                事实上,中国的总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从2008年的约135%,迅速增长到2011年9月份的175%。查赛尔将这里面有一部分称为“社会融资”,这部分是由中国政府控制的非银行机构产生的贷款。他说,这些贷款可能会成为“庞氏融资”,因为它们是短期高利率的贷款,主要用于支持房地产开发。
              
                投资繁荣和资本配置不当是泡沫的第四个信号。
              
                查赛尔将英国铁路建设热潮作为一个例子,在1820年和1840年间在英国铁路建设热潮中。英国议会授权通过了过多的铁路建设,导致以伦敦为中心的铁路出现了重复铺设、运力过多的局面,最终导致了行业的低资本回报率。今天,查赛尔看到,奢侈品在中国有过度投资的迹象,其中一个极端的例子是藏獒的销售价格为1万英镑。
              
                第五,查赛尔列举了令人不安的“项目中介”问题。
              
                查赛尔说,在互联网泡沫的高峰期,投资银行聘请经纪人时,普遍已经不是基于应聘者对企业业务的理解能力,或者对企业竞争策略的分析能力,而是根据他们是否理解证券包销“游戏”,以及各种交易中费用如何分配。引申到中国的情况,前几年在华尔街上市的公司一旦具有中国概念,经纪人在首次公开招股中往往大肆呼吁买入该公司股票,而无视中国概念背后所具有的泡沫。GMO针对具有中国概念的股票设立了一个指数,在过去四年,该指数已经下跌了近60%。不仅在华尔街,在中国内地,“项目中介”的现象仍在流行。
              
                群体的非理性和人们的从众行为是泡沫的第六个迹象。
              
                作为一个例子,查赛尔列举了1719年的密西西比泡沫,当时投资者竞相追逐路易斯安那州的物业,市场出现了过度炒作,交易量大增,价格迅速上涨。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过度交易活动的迹象,2009年有些时候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量甚至比纽约、伦敦和东京的总成交量还要高。
              
                欺诈和庞氏融资是泡沫的第七个迹象。
              
                这种现象在市场经济的美国历史悠久,比如安然和世通公司。查赛尔列举了现在中国出现的例子,比如东南融通和嘉汉林业,后者由于其财务问题使得其股价出现大幅下跌,著名的对冲基金投资者约翰·保尔森由于投资嘉汉林业输掉了1亿美元。
              
                第八个特征是社会的炫耀性投资,这在中国表现为非常明显的过度投资。
              
                他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约50%,没有经济体能在这种水平上持续发展很长时间。
              
                泡沫的第九个特征是产品过剩。
              
                查赛尔引用中国房地产作为例子,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看法分歧,最清楚的分开了中国经济的乐观派和悲观派。查赛尔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过度建设,全国各地都存在房屋空置的现象。此外,有些建设项目还存在质量不合格的现象,许多公寓没有装修,没有通电,并且没有浴室。
              
                泡沫的第十个特征是价格高企。
              
                对于投资者来讲,最终的决定因素是估值,查赛尔列举的几个例子,证明中国的价格增长高于其历史平均水平两倍或两倍以上。最突出的例证还是住房,中国房地产的价值存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98年的200%增加到如今的350%,相比之下,美国的存量房屋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1998年时为100%,到2006年危机之前的房屋高价时刚刚超过150%,现在该比例又降到了接近100%。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与2004年的爱尔兰和1990年的日本有更多的相似之处,这两者在房屋价格暴跌后导致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查赛尔和GMO总裁杰瑞米·格兰桑探讨中国的住房市场,他们都认为中国的空置房屋主要被用来做交易品,而不是真正的被居住,它们像19世纪50年代加州的金矿矿工用来交换的沙丁鱼罐头,当矿工赚到钱后,他们就会买新到的沙丁鱼罐头,并且在价格上涨后出售。然而,有一天,一名矿工打开了其存储的一罐沙丁鱼罐头,发现里面的沙丁鱼已经腐烂不能食用。他认识到这些罐头只是用来被交易的,而不是用来食用的。
              
                当初的沙丁鱼投资者可能有比如今的中国的房地产投资者处境更好,查赛尔说,因为那时有一个二级市场可以交易那些罐头,但是在中国的二手房市场,流动性就很不充足了。
              
                爱德华-查赛尔(Edward Chancellor)是波士顿投资公司Grantham Mayo Van Otterloo(GMO)的研究主管,GMO管理资金的规模达到1070亿美元,其中950亿美元用于投资股票,而640亿美元投资于非美国市场。
【 · 转贴 三点   2012-02-19 14:11 只看该作者(-1)  】       美百名基金经理设赌局"唱空"中国 称中国成泡沫之母
       [淘股吧]
              
               时间:2012年02月19日 09:10:07 中财网  
              
              
              
                资料图:从上海世博园文化中心6楼的观景餐厅观看到的中国馆。钟阳/ 东方IC  
                "中国正成为所有经济泡沫之母","我打赌,中国将进入衰退期,这是基于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短期判断"。GMO基金投资战略负责人齐亚派利(Peter Chiappinelli)在彭博举办的一个美国基金经理会议上突然为中国问题打起了赌。
                1月16日举行的上述会议汇集了美国最优秀的金融公司基金经理。齐亚派利的打赌来源于一场关于新兴市场是"过去时"还是"未来时"的讨论,他的公司在新兴市场的共同基金,对中国股所做的套期利润已经接近零,公司还运营了一家做空中国的对冲基金。
                中国正在成为"泡沫之母",却根本还没有找到走出泡沫的途径,他说。另一个发言人更直言,中国的银行股是最不能投的,"他们还没有消化2002年银行业危机,更别说2008年金融危机的损失。"
                就在齐亚派利说完之后,下一环节的主持人即兴在现场发起了一次"赌局",让全场近百名基金经理等听众投票,只有一人投票看多中国。
                富达投资集团(Fidelity Investment Group)全球资产配置研究总监Lisa Emsbo-Mattingly 说,中国还需要警示欧洲危机,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合作伙伴,利益依存度很高。
                上交所的房产交易板块指数去年下跌了18%。政府的限购政策使房地产调控在过去两年不断加强。而市场渐冷,使2011年GDP增速放缓到9.2%,是2002年以来的最低。她说,"房地产价格下降的背景下,很难对中国银行业持乐观态度。"
                欧洲债务危机更影响了中国出口。今年1月,中国的进出口额两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而且信贷增长也低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也下调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预期。
                会议中多位发言人还谈到,在中国,GDP增长与股市增长和投资价值并没有任何关系。
                Gary Shilling投资公司总裁认为,以投资拉动的中国经济将面临硬着陆。中国面临的问题包括:其一,增长逻辑这一核心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即增长仍依靠模仿甚至窃取西方技术;其二,收入分配不均,同时聚集于城市的财富与内陆偏远地区赤贫的巨大差异,其程度很难评估;其三,金融市场的改革进行多年,但方向未知,中央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太强,削弱了金融市场发挥正常作用。其四,中国的经济数据不可信,"水分太重",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尚深藏未露。
                但景顺(Invesco China fund)的投资总监Samantha Ho坚定地认为,中国经济仍有望软着陆。目前来看,投资、出口驱动转向内需拉动的迹象明显。如果此轮结构调整取得成功,中国经济短期内要保持8%的增速并不难。但在长期,内需拉动还需要自身有足够多的大公司和就业机会。
                她认为,中国需要注意在调整过程中,解决过往中国公司国际扩张的普遍模式--过分依赖信贷、银行信贷比例过高。
                这些基金经理对中国问题的讨论异常激烈,无论是会上不同主题的发言,还是会后的讨论,大家都在一遍一遍重述着中国问题或疑问。
                Samantha会后对财新记者说,不可否认,基金投资人们具有很强的投机行为,他们会关注短期价值,但中国最终还是需要体现长期价值。现在全世界都看到,中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储蓄都有钱。钱需要出口,缺乏投资渠道使泡沫难抑。
                "中国需要减少那些回报小的投资,这些投资往往靠贷款循环来支持,否则金融风险的确在所难免。"她说。(.财.新.网 .赵.何.娟) 
                中财网[第15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