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怎么安装到mac:“发展是硬道理”远未过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48:33
“发展是硬道理”远未过时2012-02-13 10:15:54 来源: 南方日报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到: 浏览字号: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 通过Email推荐给好友:

  20年前,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 “发展才是硬道理”。20年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重温小平同志的这一名言及其内涵,对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客观认识发展形势,全面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新困难和新挑战。在这样的情形下,对“发展才是硬道理”有了不同的甚至反对的意见。不同意见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我国的经济已经到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我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进入了中等收入偏上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应适时调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另一种则认为长期以来过于重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忽视社会建设问题,导致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现象,甚至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诸如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环境污染加剧、社会不公和官员腐败等问题都归咎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一种观点具有某种合理的成分,但是没有全面理解小平同志讲话的内容。小平同志是在深刻分析社会主义的本质、国际发展形势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有生产力的长足发展,必须使经济发展“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历史任务必然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然是我国较长时期的中心任务。

  第二种观点则误读了小平同志讲话精神实质。实际上,小平同志始终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就经济发展而言,他也指出“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

  赋予“发展”以新的内涵,走包容性发展之路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将对发展的理解等同于增长,在实践中也将“加快发展”等同于“加快增长速度”。事实上,发展的内涵远比增长要丰富,除了经济增长外,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增长与环境的协调。从这一角度来看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发展是硬道理”远未过时。正如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在一次会议上指出的,“我们讲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发展观及此后系统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与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包容性发展”不谋而合。

  按照世界银行2008年发布的《增长报告: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发展的战略》,“包容性发展”的基本涵义是:寻求社会和经济的协调、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同,其基本要义在于:通过一种规范稳定的制度安排,让每一个人都有自由发展的平等机会,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让困难群体得到多方面的保护,得到政府政策和投入方面的优惠;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能力建设;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重视社会稳定等。当前我国所处的社会经济转型期也正是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收入分配差距、环境污染、社会不公和官员腐败等诸多社会问题,必须走“包容性发展”之路。

  “包容性发展”须在以下三方面实现新突破

  走“包容性发展”之路。具体地说,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扭转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发展的转变。这需要改变以经济总量为导向的官员考核机制,遵循“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格局以及“重社会、弱经济”支出格局的改革发展方向,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适应政府转型需要的以“公共财政”和“民生财政”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财政体制。

  二是加快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实现机会均等的发展。逐步取消附在户籍身份上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不均等待遇,消除二元结构转变过程中的城乡体制壁垒,提高社会流动性。构建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公共财政投向,加大对“三农”、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消除不同地区在基础设施和福利保障等方面的不均等现象;着力为不同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调整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差别待遇政策,消除妨碍社会成员平等发展的各种制度障碍,创造就业与发展机会,提高劳动者素质能力,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核心的社会公平保障机制。

  三是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实现共享式发展。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尤其是改变政府、企业和百姓的收入分配结构,并调整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者之间的分配关系,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真正使发展成果为民所享。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华南市场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作者:刘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