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电脑怎么隐藏dock:艺考“独木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50:05

春节过后,艺考生们成为了这个季节里独特的风景。尽管艺考人数较高峰时有很大回落,但对于很多艺考生而言,“艺考”已等同于高考。在不断增加的时间、经济成本以及身心付出背后,曾经的“捷径”已成“独木桥”。



在过去的10年间,中国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报考持续升温。以山东省为例,2002年有艺考生3.2万人,2006年达到顶峰——16万,之后数字有所下降,但2012年仍有近10万人。催生“艺考热”的,是高考重压下的捷径心态。图为2009年2月19日,位于杭州的中国美院报考点,考生排起长队。

艺考,貌似为考生提供了一个“低分进名校”的机会。于是,一些考生不管对艺术感不感兴趣,有没有天赋,都投入到艺考大军中,希望以此挤入大学校门。图为2月1日,山东艺术学院报名现场,考生拥堵在校门前等待进场报名。

图为“2011年江苏省艺术类高考咨询会”现场。

艺考大军催生了艺考培训业。各种强化班、突击班、零基础班遍地开花。以北京为例,截至2012年登记注册的艺考培训机构便有300家之多。调查显示,80%的艺术考生都会选择去参加培训班。图为2月2日,山东济南某美术培训班午休时间,一名考生在吃午饭。

许多考生半路出家,不得不抽出大量时间投入艺术专业恶补。图为2011年12月14日,福建一所艺考美术培训班里,考生用手机拍下自己的习作,作为今后练习的对比。

图为2008年2月13日,青岛一个旅馆房间内,一名美术专业考生习画期间小憩。

购置设备、缴纳培训费、辗转各地报名陪考......艺考,考的不仅仅是考生,还考验着一个家庭的“实力”。图为1月31日,济南,一对外地夫妻陪伴孩子参加考前冲刺。

为了增加录取机会,考生一般会同时报考多所院校。于是,每年都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艺考游击队”。于是,大学附近便成为“游击队”们的聚集地。许西村与山西大学仅一墙之隔,当地村民因地制宜办起琴房、排舞室、化妆间等,为考生们提供便利同时赚取利润,把许西村建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艺考村”。图为2011年12月30日,许西村一琴房内,考生点着蜡烛练琴,家长和老师在一旁守候。

许西村提供一切跟艺考有关的服务——服装店出售演出服;理发店提供艺考发型服务;旅馆老板帮忙联系培训老师。几乎每一个拥有艺术类专业的大学附近,都拥有一个类似的艺考村。图为2011年12月30日,许西村出租房内,老师抓紧午饭时间为考生做声乐指导。

图为2011年12月30日,太原许西村,一名艺考生在民房建成的旅馆里练功。

图为1月12日,武汉一艺考考场外,一位考生坐在画箱上吃红薯。

图为上海戏剧学院,考生们在进入考场前背诵相关词句。

图为青岛大学剧院内,一名参加服装表演专业考试的考生在上台前祈祷。

图为青岛,参加服装表演专业艺考的学生在休息时共穿一件衣服保暖。

图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考试现场,一名考生的画板上写着“十年磨剑三日锋,数载人生在其中”。

图为山东艺术学院考场中,考生为更有把握地通过艺考,在舞蹈中融入了杂技表演。

图为山东一个考试现场,考试间隙时,千名考生在厕所前排起长队。

在众多艺术院校中,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系最引人瞩目。每年2月,出现在北京电影学院的新鲜面孔吸引了大批媒体。“比武”、“比美”从考场内延伸到了考场外,考生们的长相、穿着、家底背景都为人们津津乐道。图为2012年参加北京电影学院考试的艺考生们。

2011年,北京电影学院计划招收本科生400余名,但报考人数达1万8千余名。以表演专业为例,报录比为72:1。而在艺考生中,多年报考的例子并不罕见。图为2007年拍摄的一张照片,北京电影学院附近的一家地下室旅社,6名外地考生租住在一个房间内。

图为2月13日,北京电影学院考场外,两名陪考的家长

图为2011年2月21日拍摄的照片。当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复试发榜。表演专业淘汰率超过99.3%,146个报名者中只能有1个被录取。图左为一名落榜的考生。图右为一名通过复试的考生。然而,对于顺利上榜的考生来说,这只是“万难”艺术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近年,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实际就业率不足50%,专业对口率不到20%,上海甚至将一些艺术类专业列为“年度预警专业”。尽管业内提出了“艺术人才饱和”的言论,尽管艺考有着惊人的高淘汰率,但低迷的就业并未给艺考降温,2012年,全国仍有百万考生踏上这条独木桥。

来自网易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