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air重命名文件夹:探究郭敬明的小说是否适合中学生阅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04:37
探究郭敬明的小说是否适合中学生阅读背景说明:郭敬明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在郭敬明的作品里,无论是大热的《幻城》,还是《夏至未至》都可以从里面看到善良的人性和崇拜自由生活的写作个性。郭敬明善于用环境来描写人物心理,里面人物无论是男是女,都存在作者个人性格,悲伤忧郁的文字,冰冷外表的男性形象正是如郭敬明本人,情节曲折却不失现实感,让每一位正处于花季的青少年读后深有同感,里面所有的事物都如自己曾经历过,见过的。除了让人感到有真实性外,也更是有贴近性。而有的人却认为他写的东西是东抄西补的,新闻也曾报道过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有很多抄袭现象。而且不少作文语言特别矫情,内容情感也过于浅薄。而郭敬明的小说已经在高中学生当中广泛传播。 研究目的和意义:面对社会上对郭敬明的小说作品不同的评论,面对校园里阅读郭敬明小说的学生群体越来越多,身为中学生的我们该如何对待郭敬明的小说呢?到底他是否适合我们中学生阅读呢?为此我们对郭敬明小说是否适合中学生阅读进行研究。我们对此课题进行研究,是希望可以通过研究,让学生能明辩面对郭敬明小说的正确态度。 准备工作:我们小组成员用接近二个月的时间,对郭敬明的作品进行阅读,摘抄,并通过查找大量的资料,再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周末利用QQ,进行讨论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出郭敬明小说的一些特点。 一.不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因素:(一)郭敬明在出书方面,过分强调包装,包装华丽、精致,并且书中有大量自身的照片,将文学变成商业化,这非常容易引起阅读者的价值观走向片面。据了解郭敬明,25岁的男孩,以青春小说红遍全中国,他相貌清秀,身高155公分,已经成为青少年的偶像丝众多,数量几乎超过影视明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他,是否真像书中那样呈现的那样纯真而忧伤,被指责抄袭且告上法庭的他,是否真如人们指责的无赖和无耻?我们暂时无法判断,但空穴不能来风,我们必须要正确对待这些情况。同时这样的现象我们认为郭敬明作为一个作家似乎过于追求平牌效应,已经逐渐脱离了原有的文学风格了,完全将文学变成商业化,这非常容易引起阅读者的价值观走向片面。 (二)文章内容过于压抑、伤感,容易让中学生产生不良的消极的情绪。我们认为,郭敬明以前的《幻城》《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等作品,多作弥漫着一种阴柔、颓废的气息,偶尔也有澄澈、很明亮的一面。新作《悲伤逆流成河》却一下子将人拖到了沉闷、伤感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这种风格的突变,使得此前熟悉他作品的人一下子难以接受。郭敬明文章里面那些小情调,对青春期的人来看只加深了他们的叛逆,让他们沉浸于自己的小世界,拒绝客观实际。许多文章强调现实生活和社会的灰暗面,揭露了许多社会的黑暗角落,让没有接触社会的人对社会的黑暗有个了解,但同时他的文章看起来很悲伤,伤感得想让人杀人!让许多人对社会失去信心与喜爱。 (三)文章内容空洞,无价值。有人肯定这类杂志的意义,认为其弥补了青春杂志文化的空白,开发了介于青春文学和儿童文学之间的新市场,让青春、悬疑、幻想类型的小说杂志得以蓬勃。但同时,这种现象也引起相关人士的忧虑,担心这类杂志上的文章仅仅注重吸引力或热点,没有足够的文学价值,缺乏深度而变成一种“快餐文化”,使青少年追求一种“跟着感觉走”的状态,遭到“质量”质疑,被指缺乏深度,是一种快餐文化。 二、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因素:(一)文字、语言优美。1、雅俗共存,口语与书面语共赏。口语、方言的使用使得小说句子通俗易懂,使得小说更贴切生活。2、多使用双声叠韵词语表达心情忧郁。如:A、我们是寄居在暗地中的病孩子,面孔幽蓝,眼神嶙峋。B、剥落的白色涂漆涂料下面可以看见水泥沧桑的裂痕。C、我觉得自己有时候好像里面的那些孩子,很无助也很仓皇。(嶙峋,沧桑、仓皇是双声叠韵。)3、大量词性的活用。如:A他那个人,爱干净爱讲究得要死。(形容词作名词)
B齐铭在第一次带我逃课的时候对我语重心长如同培养一个间谍。(形容词作动词)
C而且那个城市有古老的城墙和隐忍的落日。(动词作形容词)4、大量使用散文化的语言。如:《猜火车》:郭敬明为春写的散文诗,一群少年人走过了一段爱痛交织的青春时光。即使刻骨铭心的恋情遭遇了世俗凛冽的遗忘,郭敬明闪耀着诗性光芒的文字却已把这段感人的青春故事永远留在了那一段岁月。《新版夏至未至》:她从他身边匆忙地跑过,于是浮草开出了伶仃的花;他在她背后安静地等候,于是落日关上了沉重的门;他和他在四季里变得越来越沉默。(用两句整齐的排比句把主人翁的压抑、沉重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5、擅长用比喻句。如:《小时代2.0虚铜时代》里的“它流淌着腥臭汁液的下颚,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咀嚼,因为有源源不断的人,前赴后继地奉献上自己迷失在着金光涣散的时代里的灵魂和肉体——这些就是这个怪兽的食物。(他把繁华的上海比看过郭敬明小说的人都知道喻成一个怪兽,把人和资源比喻成怪兽的食物,这样夸张的比”喻,打破了上海给人一贯的形象,可是,却让我们感受到上海的雄壮与压迫。)6、大量使用固定句式。如:《小时代》里的“当我成功地把顾里气走之后,我非常自豪。”“当我满脸微笑地重新躺回我的被子里一分钟之后,门被推开了。”“当……(什么)……”(这样的固定句式像小说的文体结构更清晰地呈现,也让小说内容更加简明地表现出来。)7、抽象事物拟人化。如:青春是个迷,我不知道它在什么鬼地方没完没了地游荡,固执地不肯回来。我不知道看着昏黄的灯……我怎么就突然被打动了,难过突然从喉咙深处那个看不见光的地方涌上来,堵得我好难过。象是某种绝望,无边无际地繁衍生息,最后笼罩一切。8、打破逻辑性,风格独特。如:头发长长地荡在我的眼睛前面那些树阴和阳光进入我的眼睛的时候就变成了凌乱的碎片和剪影,一段一段如同碎裂的时光。在郭敬明的小说中,句式特点无疑是一个亮点。 (二)善于运用摄影技巧的画面,使用视觉听觉,表达那种独特的气氛与情绪。如:我穿行载这个城市的夹缝中的时候,我总是喜欢抬头看那些楼房间露出来的蓝色天空,我可以听见风从缝隙中穿过的声音。如:我们只是大段大段时间的沉默,躺在车站外的平台上,听夜车开过,看头顶昏黄炎热的天空,看飞鸟疾疾飞驰而去,有些飞鸟突然中枪,然后笔直坠落。(这句话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某个人躺在平台上望着天空的场景,或沉思,或忧郁。他的文字可以想象作品故事中的情景,让人们印象深刻。) (三)内容贴近中学生成长的生活。他的作品记录了我们这一代人集体成长的点点滴滴。如:A、《幻城》,它是一部充满人性美、和谐、善良的悲喜剧,透露着追求个性的自由与真善美的思想。它细腻的写作特点,吸引很多人,B、利用一些生命比较弱小的东西比喻年轻与成长。它的感情紧牵着读者的灵魂,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这也体现出郭敬明用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
  (四)使用诗歌中的意象,营造漫画般的画面感。如:可是以前,在我们都还是孩子的时候,我总会用自行车载她回家,幸福的笑容,单车上的青春。其中笑容是具象的,青春是抽象的。
  又如“灯影浆声里,天犹寒,水犹寒,梦中丝竹新唱,楼外楼,山外山,楼山之外人未还,雁宇回首,早过忘川,抚琴之人泪慢满衫。杨花萧萧落满肩,落满肩,笛声寒,窗影寒,烟波浆声里,何处是江南”作者仿佛置身于梦境,呼喊着某种渴望,解放着某种思念,释放着某种无奈…… 三、经过对郭敬明多方面的研究,郭敬明小说是否适合中学生阅读这一问题,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综合来说,郭敬明的小说具有散文化倾向,同时运用一些诸如摄影技巧的画面设置情节发展。语言受西方语法的影响比较大,有时候敢于突破常规,打破逻辑性已经逐渐成为80后作家的写作风格。他写作手法的丰富与高明是毋庸置疑的,他大胆的创作使他的作品在畅销书架上占领了一席之地。然而,他的郭氏风格也遭到许多非议。他文章的主要基调是沉闷和压抑的。这使到原本青春有朝气的青少年读者也沉醉在他悲观的文字中,而终日郁郁寡欢,对生活缺乏激情。另一方面,已成为偶像作家的他,多了几分商业味,而少了那重要的书卷味。过多的商业化,从而降低了作品的档次。而作者本人毫不掩饰对外表的重视以及对名牌的热衷,使更多的青少年读者的模仿。在青少年中引起一股追潮流风。用他对自身的评价,也是外界对他的评价的话来总结就是:郭敬明是悲观主义的乐观主义者,崇拜自由的生活和善良的人性,作品一半忧伤一半明媚。对郭敬明的小说,我们要用辩证的态度去看待,学习其有用的地方,特别是语言的运用上可以多学习,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文章的生动性。但对于文章的内容及思想,则不能过分看中,要保持中学生该有的积极向上的态度。 指导评价:现在校园里“郭敬明的身影”无处不在,不少学生在阅读他的作品,由郭敬明所创办的《最小说》也成为高中学生最喜爱阅读的杂志之一。该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探究“郭敬明的小说是否适合中学生阅读”,有其积极意义,能通过对此课题进行研究,让学生明确面对郭敬明小说是应该用辨证的态度去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该小组成员用接近二个月的时间,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对郭敬明的作品进行亲自阅读,摘抄典型,查找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互相讨论、请教老师。整个过程体现出他们热情高涨,非常团结,以及体现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所写成的论文也有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