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行杀死进程:0145 姓氏略考-梅姓-历史名人-⑵-中华之骨-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53:21
梅姓-历史名人-⑵ 标签: 姓氏略考-梅姓  分类: 第02册_0101~0200 2010-09-02 16:52

  梅向明:(公元1928~今),湖北黄梅人。著名现代教育家

  1950年2月参加工作,1951年12月加入民进,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

  曾任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副系主任、系主任,北京师范学院副院长,民进北京市委主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是第六届、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梅葆玖:(公元1939~今),梅兰芳之三子;江苏泰州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葆玖是梅派艺术优秀继承人,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

  梅葆玖十岁学艺,启蒙老师为青衣前辈王幼卿先生。十三岁开始登台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后入梅兰芳京剧团,得到其父严格教导。梅葆玖嗓音甜美圆润,唱念字真韵美,表演端庄大方,再现梅派表演艺术神韵。

  二十世纪初,京剧是男旦的天下,也是因为有一批优秀的男旦,把京剧发扬光大,发 展得红红火火。那时人们看待男人演女人,大概不会觉得太特别吧?因为当初四大名旦在舞台上展现女人的千姿百态,台下却都是飒爽潇洒的男人,似乎没有人质问过他们是否有性格倒错的问题。而今的时代,女人上台演戏不再受限制,男旦也就越来越稀罕,见得少,难免有人产生出某种好奇的窥视心理。

  梅葆玖对此倒是不以为意,他说,男旦比起女旦,其实在体力、嗓子和演技上更有优势,因为不是女人,所以更加比女人用心揣摩,下的功夫更多。说起当初为什么学起唱戏,他说没什么特别的,大概就是从小在父亲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加上父亲看他在扮相和嗓子上有条件,便请人给他教戏,培养他做了传人。

  生活中的梅葆玖真有股子说不出的爽快麻利劲儿,说起自己在舞台和生活中给人的强烈反差,他讲起一件趣事。他说因为自己从小喜欢汽车,但父母一直不让他考车本,怕他出事,待到父母都离世了,没人管了,他就在上世纪80年代去考车本。考的是卡车本子,练车是在大兴郊区,因为天气很热,他就光着膀子练车。一位老太太看见了,认得他是梅葆玖,就问:“昨儿还看见你在电视里演穆桂英呢,今儿怎么就光着膀子开车了?”他回答:“啊,昨儿是小媳妇,今儿是大老爷们了!”

  梅葆玖是汽车、音响以及和电有关的机器的发烧友,他自己打趣说:“我是不务正业。什么都喜欢,除了汽车、音响,什么无线电、遥控飞机模型都做得很好,还喜欢运动,什么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只是没去参加比赛。生活很充实,不是除了唱戏,回家喝喝茶就完了。”从小他就喜欢看着图纸自己制作模型、电子管收音机什么的,他说最高兴的就是听见自己装的收音机一响那一刻。据说传奇的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梅葆玖就自己鼓捣出一台立体声音响,相当的前卫。而看梅葆玖那一双大手,不唱戏,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师。

  梅葆玖说,从小,父亲就注意让他们好好受教育,这样即使不唱戏,也可以做别的。加上父亲本身是个开明而兼容并蓄、爱好相当广泛又相当聪明的人,使得他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兴趣也相当广泛,所以才有今天的“不务正业”。说不完的梅府传奇父亲,也是梅葆玖谈不完的话题。有那样一位出色、开明又可亲的父亲,有谁能不骄傲呢?

  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价值几十个亿的收藏和家产,他的藏品中很多是无价之宝。梅葆玖说,母亲很聪明,把这些全部献给国家了。把这些东西留给子女,时间长了难免散失,不如给国家,还能永久地保存起来。梅葆玖说,那些东西若是给子女,是不得了的财富,但难保他们不会成为“画贩子”,今天这个人找,就东卖一幅,明天那个人找又西卖一幅,然后换宝马,换别墅,又有什么意思呢?所以,他们都理解妈妈的决定,没有争议。他说,除了父亲戏曲方面的一些东西,有一顶父亲在美国得到的博士帽也留给了他,那是他永久的纪念,但是终有一天他也会交给国家,他开着玩笑说:“绝不能让人说梅葆玖把他爸爸的帽子给卖了!”

  但是梅派的衣钵在他们的下一代没有传人,他说:“‘文革’耽误了一代人,我们的子女应该学戏的年代正赶上八个样板戏,那时男旦靠边站,老戏不让唱。”本来他哥哥梅绍武的儿子很有条件,但是那个年代不让学,最终他选择出国了。让梅葆玖感到欣慰的是,大哥的孙子梅玮能唱上几段,梅玮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就读,业余时间跟着梅葆玖学学戏。

  梅葆玖说:“这也算梅家隔代的传承吧。”

 

  梅盛伟:(公元1914~2001年),曾用名梅声为;湖北阳新龙港镇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

  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政治部宣传员、师文印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处股长、科长,天全独立团团长,第八十团政治部主任,后方纵队司令部通信科科长,红四军司令部参谋、政治部保卫部秘书。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随营学校文印股股长,第一二九师第一、第二营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总务处副处长、直供处政治委员,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第三十四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二十四旅第七十一团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师第二团副政治委员,合江军区第五支队副政治委员,鹤立独立团团长,兴山警备司令员,合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东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科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沈阳军区防空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员,1950年组建东北防空部队,任东北防空部队政治部主任,1950年11月1日,第十七高炮团一举击落四架F-84型敌机。该月高炮部队对敌作战一百六十八次,击落敌机十一架,击伤六十九架。空军和防空军合并后,任沈阳空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军、第二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政治部主任、党组成员,交通部顾问组组长、党组成员,1995年8月离休。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001年4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七岁。

 

  梅嘉生:(公元1913~1993年),江苏丹阳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

  1926年随生母到上海读书,小学毕业后到一家中药店当学徒,出徒后在父亲的药店当伙计,工余在夜校学校英语,不久考入华夏大学附属中学。日军占领东北后,到南京报考国民党陆军军校,学习装甲兵课程。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嘉生回到家乡,组织抗日武装,和邻村的管文蔚取得联系,组织起农民自卫团。陈毅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北上时归属新四军。历任丹阳游击纵队第三大队大队长,新四军挺进纵队第三团团长,苏皖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教导总队中级干部队队长,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参谋长,苏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苏中公学教育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副参谋长,第一军委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一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三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经历过著名的“紫石英号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中央军委命令:第二、三、四野战军各抽调一个师的全套干部参加赴越南军事顾问团,同时由第三野战军调集干部组成顾问团团部班子,由第四野战军抽调一个军事学校的班子担任越军军事学校的顾问。赴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和粟裕商议,由当时设在南京的华东军政大学第三总队首长组成顾问团团部,由总队队长梅嘉生担任韦国清的主要助手,担任了赴越南军事顾问团参谋长、第一副团长。曾经主持为越军起草了《战斗条令》、《队列条令》和《内务条令》。

  1952年越南人民军发动西北战役,梅嘉生负责战役计划的准备,帮助越军总部组织了战场侦察,并和武元甲进行了八天沙盘推演作业。西北战役开始时,梅嘉生随越军行动,两次遇险,一次几乎被定时炸弹炸着,一次是法军飞机轰炸,警卫员把他压在自己身子底下。西北战役之后,梅嘉生和武元甲赶到越南和老挝边境,会见了老挝巴特寮战线领导人苏发努冯亲王,商议组织桑怒战役。1953年,韦国清和梅嘉生随越军进入老挝上寮边境地区。参与上寮战役。上寮战役越军全胜,胡志明宴请韦国清、梅嘉生和邓逸凡,胡志明将一个鸡腿夹到梅嘉生碗里说:“你为了越南的救国事业染上了严重的关节炎,吃了这个,尽快康复!”韦国清、梅嘉生和武元甲研究制定了《1953年冬1954年春作战计划》。韦国清、梅嘉生还和武元甲研究制定了奠边府战役计划。1954年1月,韦国清、梅嘉生到奠边府前线,梅嘉生还到前沿观察法军阵地。回国后,195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华东军区战史编辑室主任,1964年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197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越南民主共和国二级军功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1993年9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岁。

 

  梅艳芳:(公元1963~2003年),原籍广西合浦,出生于香港。著名香港歌唱、表演艺术家。

  梅艳芳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学习唱歌,六岁时便开始登台公开演唱。上学后,她在晚上常随姐姐梅爱芳一起外出演唱挣钱用以维持家庭生活。

  1982年,梅艳芳获得在娱乐圈展露头角的机会,在香港无线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歌唱新秀大赛上,她以一曲《风的季节》获得冠军。当时黄沾和顾嘉辉都是比赛的评判,在听完的梅艳芳演唱之后都惊为天人,黄沾给了她满分五十分,而身为评判主席的顾嘉辉给她四十九分,冠军自然是理所当然地落到她的手里。1983年,她的音乐天赋再次得到认可,在东京音乐节上又获得了一个亚洲特别奖。

  在1982年成为歌坛新秀之后,梅艳芳便开始涉足电影界,同年张国荣主演了楚原执导的《偶然》一片。

  1984年,梅艳芳开始以演技征服观众,在与张国荣、张曼玉一起主演的《缘分》一片中,她的出色表演为她赢得了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初涉影坛的她便尝到了小小成功的滋味。

  但那时的梅艳芳还只能算是个有前途的影坛新人,并没有很高的声望,直到1987年她主演了《胭脂扣》才让影坛人士真正认识到她的表演才华。影片中梅艳芳饰演石塘嘴名妓如花,她与张国荣饰演的富家公子十二少产生了真爱情,但不为男方家长接受,两人相约吞食鸦片殉情,不料如花的阴魂来到五十年后才发觉十二少未死,而是在垂老之年落魄地当一个临时演员。在报馆上班的万梓良与女友朱宝意从中帮助如花寻人,也因而反省了他们自己的爱情关系。这段凄美的东方人鬼情未了令她获得了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二十四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6年,在许鞍华执导的根据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改编的影片《半生缘》中,她和葛尤的搭配虽然因为戏份不足而不如吴倩莲和黎明的搭配抢眼,但同样有着不俗的演出。在第十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和第三届香港金紫荆奖上,她都获得了最佳女配角奖。这时的梅艳芳与当年出道时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戏路广泛的她已经是一位难得百变影后。

  说梅艳芳是百变影后,当然是指她的戏路广泛。从文艺片到喜剧片,在到动作片和黑社会片,她都有不错的演出。为她赢得过殊荣的那些影片就无须再提了。喜剧片中,与周星驰在1992年合作主演的《审死官》可以算做是其中的经典之作了;动作片中,与成龙主演的《醉拳Ⅱ》以及和张曼玉等人主演的《东方三侠》都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而黑社会片中与周润发合作的《英雄本色Ⅲ:夕阳之歌》更是堪称精品。

  在2001年的香港贺岁片《钟无艳》中,她女扮男装反串齐宣王一角又惹得观众捧腹大笑。而在她赖以提名金马影后的《慌心假期》中,她有饰演了一个婚姻生活发生危机的中年妇女。一切的转变在她的身上看来都是那么的不经意和不留痕迹,不停变化之中的梅艳芳成熟了。虽然有些影片里你或许还是能感受到似乎角色有些稚嫩,但又怎么能把一个角色的好坏完全归结到演员的身上呢?但是梅艳芳变化、创新的勇气的确值得敬佩。

  2003年9月5日梅艳芳在一班好友的支持和鼓励下公开自己患病的消息,但是当时她没有将自己已是癌症末期的事实告诉大家。

  梅艳芳说:“这个病我是可以战胜的,我深信自己可以医治好,我深信在好短时间之后我会康复,我好平静告诉大家,对,我有癌症。我有子宫癌,子宫颈癌,但是是良性的,不是去到末期。”其后她一面接受治疗,一面工作,10月5日经过细心打扮,神采奕奕地出席歌迷为她举办的生日会啊,再次表示她的身体很好。

  梅艳芳说:“你们相信我,我身体很健康,而且越来越好。医生告诉我,我的进展情况简直是超人,所以我觉得有一直里,有毅力的我们就不怕面对任何风风雨雨,千万不要放弃自己。”

  11月6日,梅艳芳终于展开她最后一次演唱会,而且一开就是八场,似乎不舍得离开这个舞台一样。而且她的一班好朋友都来支持她这精采的最后一次。演唱会结束后,梅姐也如常具有庆功宴,更踌躇满志,希望在舞台上有新的突破。

  梅艳芳会后说:“我不会放弃,会继续寻找我自己的理想。”

  11月7号,梅艳芳强打精神远赴日本拍广告,但当时已是疲态必露,12月10日的广告记者会也由一般好朋友代劳。

  12月4日,正当大家沉浸在圣诞、新年的喜悦时,传来梅艳芳病危的消息,临臣4:00多,噩耗传来,一代天后从此陨落。

  非常奇妙的阿拉伯数字的“4”好象和梅艳芳有着不解之缘,她十四岁开始养家,出了四十个唱片,拍了四十部电影,而且逝去的时候正好是四十岁,让天空一片黯淡。昨天无论是政府高官还是平民百姓都去送了梅艳芳一程,因为大家知道香港的女儿梅艳芳就这样离开大家了。

   

梅艳芳

 

梅艳芳剧照

 

梅艳芳演唱会

 

  主要作品有:《偶然》(香港1982年)、《表错七日情》(香港1983年)、《缘份》(香港1984年)、《歌舞昇平》(香港1985年)、《青春差馆》(香港1985年)、《祝您好运》(香港1985年)、《偶然》(香港1986年)、《坏女孩》(香港1986年)、《神探朱古力》(香港1986年)、《杀妻二人组》(香港1986年)、《开心勿语》(香港1987年)、《小生梦惊魂》(香港1987年)、《胭脂扣》(香港1987年)、《一屋两妻》(香港1987年)、《公子多情》(香港1988年)、《黑心鬼》(香港1988年)、《一妻两夫》(香港1988年)、《奇迹》(香港1989年)、《英雄本色Ⅲ:夕阳之歌》(香港1989年)、《富贵兵团》(香港1990年)、《乱世儿女》(香港1990年)、《赌霸》(香港1991年)、《何日君再来》(香港1991年)、《豪门夜宴》(香港1991年)、《九一神雕侠侣》(香港1991年、《审死官》(香港1992年)、《战神传说》(香港1992年)、《东方三侠》(香港1993年)、《逃学威龙Ⅲ龙过鸡年》(香港1993年)、《现代豪侠传》(香港1993年)、《新仙鹤神针》(香港1993年)、《醉拳Ⅱ大醉拳》(香港1993年)、《赤子威龙;给爸爸的信》(香港1995年)、《告别有情天》(香港1995年)、《红番区》(香港、加拿大1995年)、《半生缘》(大陆、香港1996年)、《金枝玉叶Ⅱ》(香港1996年)、《运财至力星》(香港1996年)、《慌心假期》(香港2001年)、《钟无艳》(香港2001年)等。

  专辑有:《没话说》(香港1999年8月1日)、《I'm So Happy》(香港2000年5月)等。

  得奖记录有: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香港1984年),第二十四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台湾1987年),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香港1988年),第十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香港1997年),第三届香港金紫荆奖最佳女配角(香港1998年)等。

 

  梅和家:(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

  梅仁贵:(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空军上海基地政治委员。

  梅其仪:(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空军指挥学院政治部主任。

  梅兴润:(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武警少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武警总队总队长。

  梅明章:(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前忠义救国军第二教导总队总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