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无删除图标权限:岁月老人之感悟(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8:52:40

以无量之心胸 修无量之福祉!

人生许多事,单凭想象推理是很难到位的,只有在无数经验教训的不断积累中,才能真正发现其真谛,感悟人生含义。

人与人

热闹不过人看人, ­

着急不过人等人, ­

难受不过人想人, ­

温暖不过人帮人, ­

感动不过人疼人, ­

残酷不过人害人, ­

阴险不过人算人, ­

郁闷不过人气人, ­

耻辱不过人戏人, ­

为难不过人求人, ­

生气不过人比人, ­

和谐不过人让人, ­

幸福不过人爱人!

­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容一番横逆,增一番器度;

省一分经营,多一份道义;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去一分奢侈,少一分罪过;

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

一悟:人生犹如一本书­

人生犹如一体书,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版本,诸如:快乐人生、苦难人生、坎坷人生、执著人生、豁达人生、浪漫人生……无不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折射。读人生之书,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

一个人的历史是凭借着生命之笔写就的。既有奋斗成功的喜悦,也有挫折失败的烦恼,而成功与失败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甚至可以说成功中潜伏着失败的危机,失败中蕴藏着成功的兆头。­

读懂人生这本书,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因此,读人生这本书,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人生道路上有许多沟沟坎坎,为人处世谨慎为重,任何时候都要有点忧患意识,这样到老来才不会因“悔不当初”而叹息。­

人生追求完美,但总会留下这样那样的遗憾。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想得开便自我解脱,想不开必然自寻烦恼,甚至到老仍耿耿于怀,真是何苦来!­

庄子曾说过:“死生为昼夜”,不过是自然规律的一个程序而已。生固可欣,死亦坦然,“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没有什么可悲观的。当然,若是干了许多坑人害人的勾当,身后留下骂名,就自当别论了。所以核心问题不在死得怎样,而在生得如何。这就是说:“活得要潇洒,死得要安祥。”

­

二悟:人生有生便有死­

人生如戏,日出日落,物物不灭,生生不息……­

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希望。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开始生命的倒计时;人活在当下,要惜秒如金,生命就在呼吸之间,每一秒都是下一秒的“过去”;产房、墓地是人生最平等的两个地方,不论是富贵人和穷人、好人和坏人,在这两个地方都是一样。人握着拳来到这世界,仿佛是说:“整个世界都是我的。”但在离开人世时,人都是摊开手掌,仿佛是说:“看吧!我什么也没带走。”­

人尽管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迎接他的却是一片笑声;人可能笑着离开这个世界,送走他的却是一片哭声。­

一个人真正的财富,是他在世时做的好事,一个人离开人世时,人们不会记住他留下多少金钱,但会记住他生前做过多少好事。­

生老病死乃一切生物的客观规律,谁也逆转不了,但实践又证明,生活无节,心胸狭窄,就会缩短生命,反之则能健康长寿。人生一世要心胸坦荡,光明磊落,见人发财眼不红,别人升官不生气,把金钱和名利置之度外,不能看见叶落花谢,行云流水,而触景伤情,多多愁善感。叹年老华之消逝,畏老死之将至,一定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宽广的胸怀。­

好生恶死,为所有生物之本能。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更是不能例外。人一到老年,此时想到死,更是非常自然的。 ­

三悟:人生如梦一场空­

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话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个世界走上一回;“浮生若梦”,“人生几何”,从生命的暂短性来说,人生的确是一场梦。因此如何提高生活质量,怎样活得有意义,便成了人们的一个永久的话题;“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过是一场梦。­

明代僧人悟空有一首《万空歌》这样写道:“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权也空,名也空,转眼荒郊土一封!”近几年来,有不少老同志离退休后,用它作为座右铭,来指导自己度过晚年。­

就这首诗的本意而言,它是在宣扬万物皆空,人生渺渺,转达眼即逝,何不及时行乐?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是消极的,不可取的。但也要看到,正因为岁月匆匆,才不能虚度年华;正因为时光易逝,更须珍惜光阴;脚踏实地干一番事业,切切实实为他人谋利益。让每一分钟的生命,都活得充实,富有光彩,这才不枉到世上来走一遭,这才是无悔无愧的人生。要不忧不惧对待死,有句话说得好:“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这话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关键是:想到以后自己抱什么态度。惶惶不可终日,甚至饮恨吞声是最要不得。

 岁月老人之感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