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r的文件不能显示图标:明代永乐青花瓷鉴赏和收藏 - 艺术品投资(收藏·拍卖·鉴定) - 大家论坛-全球最大的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06:53
1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tT 发表于 2010-4-1 17:22 | 只看该作者

[艺术品鉴定] 明代永乐青花瓷鉴赏和收藏

-

从永乐朝开始,青花瓷器的制作己逐渐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从永乐朝典型器看,由于烧成温度较高,釉内气泡较宣德器为少,而釉面有肥亮感,但有很大一部分永乐器也有很多气泡。永乐青花器的釉,基本上为白中泛青色,少数器有开片。青花有晕散现象。
永乐朝器型多见梅瓶、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双系扁瓶、深腹洗、大盘、大碗、碟、罐、高足杯、小型竹节柄自壶及各式碗、各式盘、压手杯等。有些器型则是元代和洪武朝所没有而从永乐朝开始出现的,如大型天球瓶、单面扁壶、双系扁瓶(抱月瓶)、扁瓢形瓶、花浇、尖底莲子碗以及双系、三系或四系盖罐或多系把壶、多棱烛台、筒形器座、波斯型执壶、带盖瓷豆、高足盏托、鸡心启瓶等。
  永乐青花(包括其他品种)器的制作,除大盘、扁瓶等少数大件器外,多数器物的底部均巳施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代特征。永乐青花绘画笔法的主要特征是图案花纹多为双勾填色,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笔触,这也是从永乐开始到成化前期明代青花细瓷最具共同性的一个特征。
  一些永乐器,如盘类,其糙底一般都色白而细,抚摸时有如糯米粉的感觉,这种细砂底的出现,也是划时代的,有的细砂底己出现小块铁斑。永乐细瓷一般是底足平削。有的永乐釉底器的底釉亦呈波浪纹。
  永乐青花瓷的主题图案往往以缠枝四季花(梅花、牡丹、莲花、菊花)为主,并以蕉叶、如意云、回纹、波涛等为辅纹,显得有疏朗感,永乐器多以花卉、瓜果为装饰图案,但亦有少数花鸟及人物图案。此外,也有少数龙、凤纹的器物,但不见洪武朝盛行的以扁菊为主题纹饰的图案。永乐瓷中,只有极少数有"永乐年制"的年款宇,绝大部分是没有年款的。

永乐时期瓷器的鉴定
  1、在我国的陶瓷工艺史上,此时的鲜红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独树一帜,占有特殊地位,成为明清两代的典型。
  2、永乐瓷器的造型清芳、圆润、灵巧。
  3、永乐时胎土淘炼精细,胎体轻重适度,尤其以白砂底之细腻而著称。
4、釉面肥厚,莹润平净,无桔皮纹。臼釉器的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多归白色或黄色,聚处闪浅谈和虾青色。
5、青花器造型工整精致色调凝重古雅,绚丽鲜艳,体态优美俊秀,用进口“苏泥勃青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形成浓重凝聚的结晶斑点,呈凸凹不平状。
  6、圆器中的口沿,以手试之有锋利感。而后仿的口沿多圆润,不见棱角。这种器口特点,是我们断定年代初区分真伪的主要依据之一。
  7、琢器胎体接痕微露,不及元代与明初时期明显。
  8、常见器足有:里直外收式圈足、齐平式圈足、高深外撇式圈足,圈足露胎处多泛火石红斑。盘碗类,器心多微下凹,器底外凸,呈塌底状。
9、永乐时,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款,均为四字篆书。
明永乐款
1、永乐官窑款
永乐初年,明代皇廷在景德镇设置御器厂。烧造的御器,书写“永乐年制”四字款识。
永乐官窑款,大多为篆体。或用青料书写,或在胎骨上刻饰,再用透明釉罩盖。
  (1)青花书写篆体“永乐年制”官窑款
  笔道浑厚圆润,起落笔处呈尖状,折角处为圆角,结构严谨整饰,气象雄浑豁达.款外围双圆圈,或围图案,或围花纹(例如鸳鸯、狮子滚绣球、团花)。
(2)刻或印篆体“永乐年制”官窑暗款
  篆体“永乐年制”暗款,刻或印饰在器内底心或内壁,字体风格与青花书写篆体款相近,款识外围单,有的单圈外围花饰几何纹。
  (3)楷体永乐四字官窑款
  明景德镇御器厂故址出土的永乐釉里红残器口沿,用釉里红书横式“永乐元年”或“永乐四年”。
2、历代寄托永乐款后世仿款,笔道生硬折角。
(1)明万历寄托永乐款
半行书半篆书,朴质稚拙,有的仿款“年”字犹似“季”字,款铭外围一圈练条般的装饰带,款字大多安置在器内底。
  (2)明天启——崇祯寄托款
字体犹如万历寄托款,款铭外围的装饰带,或由延绵的涡纹组成,或由双排练条般的花式构成,装饰带比万历寄托款的装饰带更为宽阔。
(3)清康熙寄托款
  康熙寄托款的字体,具有明万历——天启的遗风,但比万历——天启时流畅自然,款铭外不加圈栏,也无花饰。
永宣青花与伊斯兰教文化
明代初期,政府出于长治久安的对外政策需要,对周边区域国家进行安抚。为使西域强大的部族帖木耳对明朝称臣,必须按照伊斯兰的模式来烧制瓷器,以迎合穆斯林的审美情趣,在赏赐给他们的国王时能得到国王的喜爱。事实证明,明政府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这些带有明显伊斯兰风格的瓷器,深受国王的珍爱,被当作最宝贵的礼品镶嵌在墙壁上观赏。由于世世代代的精心保管,我们现在在西亚和近东所见到的永乐、宣德朝官窑青花瓷器,绝大多数完美无缺,形如“库出”(指烧成之后不曾使用即入库收藏的官窑瓷器)。而且小批量的赐赠无法满足需要,中东、西亚、南亚的王朝便大量定购中国瓷器,其中帖木耳王朝、莫卧尔王朝、萨法维王朝最为突出。
许多新颖奇特的造型,都是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在永宣之际创制的。如大背壶、天球瓶、帽壶、双耳葫芦扁瓶、双耳扁瓶、多角烛台、花浇、无裆尊、卧足碗、深腹折沿洗等……,口径在60公分左右的大盘特别流行,尤为适合穆斯林的生活起居习惯。许多造型都是依照西域进贡来的金银器、玻璃器皿甚至陶器为样本的。具体到各种纹式,几何原理的应用,环带、开光、分段切割、多角对称的处理手法,加之普遍密集的花纹布局,使人耳目一新。特别是最广泛使用的西番莲纹样(一种团形的多叶莲花)就是从痕都斯坦,今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东部一带的玉质盘子上的蕃莲图案移植过来的,明代文献中多次提到的“回回花”就是这种纹样。永宣青花瓷器上的“回回花”装饰无所不在,即使是传统的龙凤纹样,也总是以西番莲为底衬的。有的则干脆书写《古兰经》的箴言警句,直接歌颂真主。
  应当说永宣青花瓷器由于用途十分特殊,绝大多数为政府的对外赐赠。所以造型、纹饰也很特殊,几乎所有的新创品种,都能在伊斯兰文物中找到范本。

瓷器专家冯小琦谈永乐青花瓷的收藏
  记:冯老师,首先感谢你接受我刊的专访。您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跟随冯先铭先生赴河北、河南、陕西、浙江、江西、福建和台北等省讲学、考察、鉴定,调查古瓷窑遗址数十处。您能谈谈明永乐青花瓷器目前的存世状况吗?
冯:当年我们的考察是以唐宋元的窑址为主,当时接触明永乐青花瓷比较少。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景德镇御窑发掘出土的一些资料,使得永乐青花的内涵更为丰富,弥补了研究工作的一些空白。目前中国收藏永乐青花器主要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馆两家,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与国外一些博物馆及收藏家也有收藏,总数在1000件左右。还有少量民窑青花瓷器,数量也不多。
  记:您多次去台北,您能谈谈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的永乐青花藏品各有什么特点吗?
  冯:我觉得当年带到台北故宫的藏品并不能涵盖永乐青花的所有内容,两个故宫之间的永乐青花是一种互补的关系。比如永乐青花玉壶春瓶,在台北故宫收藏有一定数量,北京故宫没有;而北京故宫收藏的带款识的青花缠枝花压手杯台北故宫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研究工作,只有结合两个故宫的藏品,再参考御窑厂(于明洪武年间在景德镇珠山始设,有洪武二年和三十五年两说。初设时有窑二十座,宣德年间增至五十八座。)的出土器物,才能对永乐青花有较全面了解认识。
记:艺术品市场上永乐青花的总体价位高于宣德青花,作为艺术成就同样的器物而言,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价差呢?
冯:从存世数量上来讲,永乐青花数量比宣德青花少,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另外,永乐青花由于胎薄、体轻、秀气的特点,受到很多人的偏爱,这也是它价位高的原因。说到秀气的造型,这是后面的朝代无法模仿和超越的。比如就传世的梅瓶来说,我个人认为最好的要数永乐的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那种端庄和秀美的完美统一,可以说是一种经典。同样的器型,宣德就要比永乐的显大一些,胎也更厚一些。
  记:对于永乐宣德青花的数量,因为款识问题,也存在一些争议,您能具体谈谈吗?
  冯:由于永乐青花有款的很少,而宣德青花少量无款,争论就在于这部分无款的是划归永乐还是宣德。故宫每次在举办展览的时候也会碰到这个问题,耿宝昌和李辉柄两位老先生之间也存在分歧。要彻底的将永乐和宣德分开,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研究解决。
  记:其中是否包括通过借助科学的手段来判断呢?
冯:一个完整的鉴别工作是需要这样的。目前有些博物馆已经开始借用200倍的医疗放大镜等仪器对永乐、宣德青花瓷的釉面的气泡等进行分析比较,这还需要做大量基础资料工作后方能得出一个科学的结果,北京故宫的研究目前也正朝着科学分析的方向迈进,以弥补学术研究上的不足。
  记:在台北故宫出版的一本宣德青花瓷器的书籍里,列举的很多瓷片的釉面气泡的主要特点是大中小气泡有序排列且气泡比较明显,那么永乐青花的釉泡特点又是什么呢?
冯:永乐青花的气泡总的特点是比较细密,这只是较普遍的共性,并不能用这一点去衡量所有的永乐青花。在我们平时的研究鉴别中,很少把气泡的特征作为重点来看,社会上的很多收藏爱好者可能更看重这方面的鉴别手段吧。
记:从明代开始,瓷器开始书写款识,这也为后人在辨别瓷器的年代时多了一种方法。请您谈谈永乐青花的款识。
  冯:由于明初并没有将“官窑器须落款”作为定制,所以永乐瓷器有款的并不多,真正执行则是从宣德开始的。永乐时期的官窑瓷器中,红釉和白釉瓷上可以看到暗款(胎上阴刻后上釉),目前没有发现刻有暗款的永乐青花。目前全世界只有两件有永乐款的青花瓷器,就是存于北京故宫的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它们属于稀世珍品。曾经有学者认为永乐宣德青花的款都是明代大书法家沈度所书——抑或依照沈度的字体书写而成。到了明代晚期,宫廷部分用瓷也开始让民窑烧制,上面也会落款,比如我们今天见到的一些明晚期的青花大龙缸,上面的款会跟“正款”有所出入,但属于官窑瓷无疑——对于带款的瓷器我们都放入官窑瓷器的行列。
记:对于永乐青花的青料,有一种说法是永乐三年开始的郑和七次下西洋带回的“苏尼勃青”为景德镇烧制独具特色的青花瓷皿提供了物质基础,可是我们知道元青花就开始采用进口料了,那么当时的运输通道又是哪条呢?
冯:日本继小山富士夫之后的第二代陶瓷大师三上次男在《陶瓷之道》中指出,中国从唐代开始就已经存在一条海上通道,元的青料大概也是通过海上航路进口的。
记:对于永乐青花完全采用进口料,而宣德青花是进口料和国产料并用,永乐青花不可能双料并用的说法,您怎么看呢?
冯:基本上是正确的。永乐时期的官窑瓷绝大部分都是采用进口料,少量民窑青花瓷则可以找到国产料的特征。至于宣德青花瓷,开始使用一定比例的国产料。在故宫收藏的明代青花瓷中,从永宣以后,使用进口料的比例就逐渐降低,到成化初期,只能见到少量使用进口料的青花瓷,到以后就不见进口料了。
记:您能简单比较一下永乐、宣德青花纹饰上的用笔特点吗?
冯:永乐青花的用笔纤细,纹饰流畅,而宣德青花纹饰绘画技法纯熟,有很重的“涂染”痕迹,花叶瓜果枝叶饱满。这一差别可能跟绘图工具有关系。
  记:如果说永乐青花瓷因为进口料的高铁低锰而产生晕散现象,所以几乎不绘人物图,为何同样采用进口料的宣德青花瓷中却能看到人物图像呢?
冯:宣德人物多的原因可能跟绘制技法的进步和皇帝的喜好有关。当然,很多宣德青花瓷中人物绘制也并非很精细,尤其是面孔的处理,晕散现象并不能避免,毕竟宣德官窑中还是以进口料为主,国产料只是一种辅助。
  记:对于民间“元代少人,永乐无人,宣德男人少、女人多”的鉴别口诀你如何看待呢?
  冯:这种说法是民间经验和智慧的体现,基本上可以成立。比如其中的“女人多”便是指宣德青花出现的人物图多是仕女题材这一特点。至于“永乐无人”的说法则不太准确,可能跟平时很少见到永乐青花人物瓷有关,在台北故宫存有一件永乐青花双耳扁瓶,上面就绘有胡人乐舞的题材。
记:永乐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在宫廷使用和外销(或赏赐)的比重孰大孰小呢?
  冯:应该是以宫廷使用为主,外销为辅。
  记:如果说永宣青花官窑瓷中迎合中西亚口味那部分是为了外销而生产,那么如何理解宫廷藏品中保存的那些具有中西亚风格的器物呢?所占的比例有多少?
冯:永乐受西亚的影响比宣德要大,所占比例相对要高一些,但是总的数量也不是很多,仅为几十件,这些永乐青花在今天的西亚的铜制品中都能找到原型。当然,宫廷藏品里面还是以龙凤纹、花草纹、瓜果纹这些传统纹饰为主。
  记:冯老师,您能从鉴别的角度跟我们谈谈如何认识永乐青花吗?
  冯:在瓷器鉴别中,最重要的就是造型。比如说你看到那些仿西亚风格的器型,就是属于永宣时期的特征(当然,不排除后期仿永宣的可能)。永乐时期的代表器型有压手杯、鸡心碗、卧足碗等。同一种器型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特征,比如说同样是梅瓶,宋代显得修长,元代显得浑厚,永乐显得秀气,而宣德则显得厚拙。并且就是相似的器型,不同时代也有细微的差别。比如说青花大盘,永乐的造型规整,工艺精湛,很少有变形或塌底现象,明末嘉靖万历时期的大盘有塌底的情况,当然,这也是制作工艺上的缺陷。
  记:除了从造型上来识别,还有哪些方面是我们鉴别永乐青花应该入手的?
  冯:接下来是胎釉和青料的鉴别。永乐的胎釉比较的细润,底釉则是微微泛青。很多永乐的器物底足发黄(鱼肚白),这是由于刷釉不匀导致的结果,或可以说是工艺上的一种缺陷,但是这种缺陷恰恰是我们鉴别时的重要依据。没有上釉的器物底(多为大盘)一般都是细砂底,手感滑润,偶尔见火石红斑。
  鉴别时还需要重视纹饰和款识。纹饰上永乐青花常见的有龙凤纹、缠枝花纹、折枝花卉、四季花卉纹、瓜果纹等等。在传统纹饰上也有自己的创新,比如一些扁瓶、扁壶、花浇上面的出现的缠枝花纹,其缠枝上一侧出现的麦粒纹状或花瓣纹,就是受西亚风格影响的中国传统纹饰的变化,这种细微变化是永乐青花开始的。这些都是需要进行反复比较才能发现的。
记:从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来看,你认为明代的永宣青花和清代的康雍乾青花谁更高呢?
冯:我想,明代的永宣青花代表的是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是艺术创作的顶峰。永乐青花在元代技术成熟的基础上,从造型、纹饰、胎釉、青花呈色上都给后世青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应该讲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比较高一些。当然,清代青花瓷器在明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工艺制作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记:从鉴别角度,您能给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提点建议吗?
冯:我认为大家应该在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多接触实物,多比较,这样才能增加自己判断的准确性。
记:再次谢谢您接受这次采访。

八方烛台在京拍出2035万

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烛台
  早报记者 李静 2001年6月23日上海敬华的首次拍卖中,一款“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烛台”作为拍卖图录的封面被推出,经过几十轮的激烈竞标,最终以880万元成交。四年后当此烛台出现在北京翰海的春拍中时,身价自然更加不同凡响,2035万元的成交价使其当仁不让地成为为期三天的翰海春拍的领头羊。最早将这件艺术珍品推向市场的上海敬华将在本周末举行改制以来首场大拍,烛台的高价成交无疑是恰逢其时的好消息。
  烛台见证中西交流史
  作为收藏家们的宠儿,永宣青花和康雍乾三朝官窑仍然是昨天翰海春拍“古董珍玩”专场争夺的焦点,而这件高29.8厘米的八方形烛台更是其中仪态万方的超级明星。烛台分烛插、连柱、台座三层,底中空,足墙外直内坡,有火石红斑,釉面呈青白色,莹润,平净,通体绘青花纹饰,色泽鲜艳;烛插饰蕉叶纹、回纹和莲瓣纹,连柱上部饰锦纹,下部饰缠枝花纹,台座面饰海水纹和莲瓣纹,座壁饰缠枝花纹,烛插和台座边饰回纹,线条纹理间有星状点滴晕散,线条描绘通过粗细变化表现出纹饰的浓淡层次。
永乐八方烛台有青花、白釉品种,1983年江西景德镇珠山御窑厂永乐地层出土了白釉制品,1982年也曾出土宣德款的青花器。近年拍卖市场上曾有过两件同类作品,而相比之下此“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烛台”的状态、质量都属永乐青花瓷中罕见的珍品。尤为突出的是这个烛台的器型仿的是在古代埃及和叙利亚十分流行的铜制烛台,这使其绰约之姿中有一种金属的刚性,更具有中外文化交流史证的价值。
  窥见艺术品的翻倍速度
  2035万元的成交价超出四年前价格的两倍多,艺术品交易中珍贵拍品再次、多次进入拍场既说明了市场对经典藏品的挑选和考验,也成为验证艺术品价格增长速度的标竿。在前一天的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中,五件宋人书法作品是三入拍场,总价格是第二次拍卖时的三倍多,更为1996年纽约拍卖的五倍多。
随着经济等的发展,艺术品价格的增长被看作是正常现象,而从两年前开始的大幅度提升则令很多人担忧。在一些分析人士大呼市场的“非理智”与“混乱”时,艺术品的涨幅依然坚挺。今年春拍各家拍卖公司交易的依然走高与新亮点的凸现使得曾经有过“内地艺术品交易在短时间内崩盘”言论的人们开始重新思量。“因为过去两年内地艺术品交易超高速发展而发出的崩盘预言多来自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国家,透过他们的眼光很难准确判断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的收藏潜力。有着广泛收藏群体的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优秀艺术品的成交价位必将继续走高。”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

 

  青花压手杯 高4.9cm,口径9.2cm,足径3.9cm。
压手杯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制的新型瓷杯。杯体如小碗状,口微撇,直壁,丰底,圈足。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内外均绘青花纹饰,青花色调深翠。杯心有葵花一朵,花中心青花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绘朵梅一周,腹部饰缠枝莲纹。压手杯的特点为胎厚体重,重心在杯的底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时,正压合于手的虎口处,给人以稳重贴合之感,故有“压手杯”之称。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一种实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明人谷应泰撰写的《博物要览》一书中特别提到了这种杯:“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若米粒,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次之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双狮绣球内书年款和花心内书年款的压手杯,另有杯心为鸳鸯卧莲图案者,系万历时期仿制。此种精致高雅且带有永乐年款的压手杯,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仅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三件。

青花压手杯.jpg

 

青花云龙纹盘 高3.1cm,口径19.4cm,足径11.7cm。
盘撇口,弧壁,圈足。盘内壁与内底交接处暗划弦纹一周。内底暗划云纹三朵,呈“品”字形排列。内壁模印云龙纹。外壁以青花绘二云龙赶珠纹。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盘胎薄体轻,造型优美,青花发色艳丽,所绘龙纹笔触细腻,生动传神。盘内印、划花纹承袭了元代及明洪武瓷器的作法,反映了景德镇窑瓷器从元至明永乐朝一脉相承之关系。

青花云龙纹盘.jpg

 

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高32.8cm,口径8.2cm,足径10.8cm。
瓶撇口,细颈,硕腹,圈足。底足无釉无款识。通体在莹润闪青的白釉上展现出色泽浓艳的青花纹饰。瓶颈部绘三层纹饰各一周,上部为上仰的蕉叶纹,中间是缠枝花纹,下部为下垂的云头纹,近足处绘上仰变形蕉叶纹一周与之相呼应。足外墙饰一周半朵莲的边饰。腹部为主题纹饰:运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南国的庭院景致,图中两块玲珑的湖石挺拔俊秀,依石而立的翠竹枝头微低,似在随风摇曳,围栏内外一片郁郁葱葱的萱草、兰花竞相开放,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四季常青的芭蕉叶又为画面平添了几分南国色彩。山石、翠竹、蕉叶、萱草、兰花构成了一幅寓意吉祥的“五瑞图”。
此瓶造型线条优美流畅,胎质纯净细腻,纹饰清晰生动。画面一改元青花繁缛的装饰风格,构图疏朗有致,青花色泽浓艳亮丽,深浅不一,富于层次感和立体感。画面中的黑色斑点似水墨画中晕散的效果,为永乐青花的显著特征,这种自然形成的色泽特点极难模仿,为后世仿品所不及。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皆有仿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但器物造型不及永乐器柔美秀丽而略显臃肿笨重,画面中的黑斑不是天然烧成,系人为重笔点染而成,与原物相差甚远。

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jpg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高28.5cm,口径4.8cm,足径11.3cm。
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宽圈足。通体青花装饰。肩部绘变形莲瓣纹,纹内绘朵花。瓶身绘折枝花果,大小各3枝,分别为石榴、枇杷、樱桃、葡萄、荔枝,近足处绘上仰蕉叶纹一周,素底无釉。此瓶是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这种梅瓶的传世完整器物不多,十分名贵。
  此梅瓶胎质洁白,做工精细,青花画工娴熟。永乐时期使用的青花钴料是一种称为“苏麻离青”的进口料,含铁量较高,呈色浓重青翠,往往出现铁锈斑疵。此瓶的青花钴料即典型的进口料,在白胎的映衬下,罩于釉下的青花青翠浓艳,花果上布满褐色的铁结晶斑点,有如一幅传统的水墨画,晕散自然。
清雍正、乾隆时官窑曾仿造此梅瓶,造型、釉色较接近原物,唯青花的铁结晶斑点过于均匀、细洁,与永乐青花自然晕散的风格有别。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jpg

 

青花缠枝莲纹花浇 高14.7cm,口径8cm,足径4cm。
花浇直口,直颈,溜肩,硕腹,足内凹,一侧以螭龙为柄,柄两端各有一头,一衔于外口,一作柄尾。通体绘青花纹饰,口部边沿绘缠枝莲纹,颈部绘海水江崖及花瓣纹各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莲纹,近足处绘变形如意头纹一周。
此花浇青花色泽浓艳,有黑色结晶斑。其造型风格系仿西亚黄铜壶器物。

青花缠枝莲纹花浇.jpg

 

青花缠枝花纹扁壶 通高54cm,口径6.5cm。
壶小口,两环耳,器身圆形如龟状。壶背面素胎,中心凹入一圈。壶正面隆起。釉色青白光洁,青花浓翠,深入胎骨,有铁锈斑点。正面中心隆起部绘八角锦纹,以海水江崖为地,中心四周为缠枝莲,外环以海水江崖。壶颈凸起弦纹一道,上下绘缠枝花及海水江崖一周。壶盖圆顶。盖面绘四株折枝花,叶蔓清秀,运笔流畅,花大而叶小,叶纹为纤细齿状。
此壶纹饰精美,式样别致,是当时受西亚金属器皿的影响而烧制的新器型。

青花缠枝花纹扁壶.jpg

 

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 明永乐,高25.2cm,口径3.3cm,足径6cm。
瓶葫芦式,收口,束颈,圆形扁腹,浅圈足。中部两节葫芦间有如意形双耳。瓶上部饰缠枝花纹,下腹部两面各绘轮花一朵,周围环绕花叶纹一周。无款识。
明永乐青花呈色浓艳,可见结晶斑。此瓶应是受西亚器物风格的影响而烧制的。

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jpg

 

青花花卉锦纹双耳扁瓶 明永乐,高24.3cm,口径3.5cm,足径7.4cm。
瓶蒜头口,束颈,圆形扁腹。口肩连以对称的如意耳,腹两侧正中各凸饰一乳钉纹,璧形底足,无款识。瓶口边绘如意纹,腹部纹饰以六角星开光向四周伸展构成六边形锦式开光,开光内绘折枝花、缠枝花、朵花、团花、江崖海水等纹饰,足边绘朵梅纹一周。
此瓶造型仿自阿拉伯铜器,纹饰的题材与布局都具有西亚风格。

青花花卉锦纹双耳扁瓶.jpg

 

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 高9.2cm,口径51.2cm,足径34.5cm。
盘折沿,菱花口式,通体作16瓣莲花形,盘心宽大平坦,圈足,细砂底,无款识,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青花底釉青白亮丽,厚润透明。盘心主体图案是一只栖于枇杷枝上的绶带鸟,正回首啄食饱满的枇杷果。内壁绘石榴、桃实、荔枝、枇杷等折枝花果,沿面绘大小缠枝莲花,外沿下绘海水江崖纹,外壁绘折枝菊花纹。
永乐、宣德两朝是我国青花瓷器史上的黄金时代,其青花瓷之胎质、底釉、绘画,无一不精。此盘使用永乐时由西洋进口的“苏泥勃青”料,浓重艳丽,渗入胎骨,并有自然晕散形成的“铁锈斑”,手抚之有凹凸不平之感。国内外现存传世的永乐青花瓷,大盘往往以花卉为装饰题材,用枇杷绶带鸟为主题图案的较少见,就目前已掌握的资料来看,完整的只有三件: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一件,天津艺术博物馆一件,而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这件最为精美。

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jpg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 明永乐,高41cm,底径12.2cm。
瓶小口,带盖,盖上有宝珠形纽,圆肩,肩下渐收,平底。盖纽及盖面中央饰莲瓣纹,盖之立壁上绘折枝花卉。梅瓶肩饰正反连贯的如意云纹,如意云纹内绘折枝花卉。腹部主题纹饰绘竹石芭蕉,衬以坡地、花草,宛如园中小景。足部绘莲瓣纹及卷枝纹各一周,莲瓣内绘各种折枝花卉。
此梅瓶造型秀美,青花色泽浓艳而有变化,使画面具有层次感,为永乐青花瓷器中的佳品。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jpg

 

青花灵芝纹碗 高5.5cm,口径11cm,足径4.5cm。
碗撇口,圈足,无款。碗心双圈内饰折枝山茶花纹,口沿内侧以青花晕染一圈,外壁饰缠枝灵芝纹,外口沿及圈足外饰青花线纹。
此碗胎质洁净,造型简洁,青花发色浓重鲜艳,并有黑色结晶斑,为典型的苏麻离青料之风格。纹饰疏朗明快,雅致宜人,含有吉祥寓意。

青花灵芝纹碗.jpg

 

青花玉壶春瓶 明永乐,口径7cm,足径10cm,高27cm。
瓶撇口,细长颈,圆腹下垂,圈足。瓶身自上至下分别绘青花如意头纹、回纹、卷草纹、缠枝莲纹和莲瓣纹。此杯造型庄重,纹饰素雅,构图饱满,层次分明。青花采用进口苏泥勃青料,色泽浓丽沉稳,具有明代早期青花瓷器的艺术特色。

青花玉壶春瓶.jpg

 

明.永乐御用压手杯 高5.0厘米,口径9.2厘米,足径3.8厘米

此杯为景德镇御窑厂制造。器形宛若小碗形状,口沿微撇,鼓腹,折底,圈足,杯心内画有狮子滚绣球形团花纹饰,中心为“永乐年制”四字篆款,杯外口沿下部饰有梅花点纹和两道弦纹,腹部装饰有缠枝莲纹,圈足处饰以卷草纹。此杯青花是用进口的“苏麻离”钴青料绘制而成,色泽浓艳,青翠欲滴。

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给此杯估价为1.5亿港币,可见永乐青花官窑御用真品价值不菲,明清官窑御用真品投资空间巨大。


明.永乐御用压手杯.jpg

明.永乐御用压手杯1.jpg

明.永乐御用压手杯2.jpg

 



明永乐.海水龙纹罐
永宣是青花烧制的高峰期,是青花中的精品。
永乐青花采用的颜料是进口的苏麻离青,郑和下西洋时带回来的,它的成分中锰含量低,而铁含量高,故色深翠凝重,釉面肥亮,釉色白中泛青,自然形成黑铁斑。它胎体轻薄细腻,洁白悦目,釉内气泡少,少数有气泡和开片,青花有晕散现象,断面有丝绸光泽,元代和洪武瓷胎内的胡麻点状小黑块消失了。这一时期青花瓷的又一典型特征就是青花结晶釉面略微下陷,手摸感觉明显,这也是鉴别断代的方法之一。
永乐制瓷一般无款。
海水龙纹在明代是很常见的官窑纹饰,明代起对龙纹使用有严格规定。皇室专用龙纹龙必五爪,贵族大臣至多可用三爪或四爪纹。

明永乐.海水龙纹罐1.jpg

明永乐.海水龙纹罐2.jpg

明永乐.海水龙纹罐3.jpg

明永乐.海水龙纹罐4.jpg

 

青花轮花扁腹绶带葫芦瓶 明 永乐高 32厘米
估价 :RMB4500000一 5500000 成交价 :RMB9142200



青花轮花扁腹绶带葫芦瓶.jpg

青花开光式折枝花卉纹执壶 明永乐 高35·9厘米
估价:RMB3500000~4500000 成交价:RMBlO000000

此执壶亦称水注,唇口高颈,矩形方口流,宽带形执柄,略高于口,溜肩直腹略内收,圈足,永乐时始有吸收西亚金银器特点,纹饰又符合汉民族审美情趣,别具一格。


青花开光式折枝花卉纹执壶.jpg

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明永乐高29·8厘米

估价:RMB4500000~5500000 成交价:RMB9680000

此烛台由大小两承盘及底座组成。上下承盘以支柱相连,底座内凹呈八角形。自上而下,纹饰分别为焦叶纹、变形的莲瓣纹及折枝花开纹等。造型别致优美,胎质沽白细腻,白中泛青;青花色泽亮丽,微有晕散现象,釉面肥亮。



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jpg

青花缠枝葵花纹执壶 明永乐 高27厘米

估价:RMBl200000一15O0OO0 成交价:RMB2200560
此壶器身作玉壶春瓶式。敞□,削肩,鼓腹,圈足:一侧附长流,流与颈之间以一弯状花饰连接,另一侧有弯形长柄,流、□、柄高低相若,形制规整高大。胎骨厚重坚硬,通体釉质肥厚莹润,青花呈色浓丽明艳。



青花缠枝葵花纹执壶.jpg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卉瓜果纹梅瓶 明永乐 高36·5厘米

成交价:RMB11681200
永乐梅瓶与宋元时挺拔的造型区别较大,器形略矮,胫径变宽,显得肥硕。修胎精细不见接痕,胎体轻薄,釉面光润,传世品少,十分珍贵。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卉瓜果纹梅瓶.jpg

青花阿拉伯文盘座 明永乐,高17.2cm,口径17.2cm,足径16.6cm。
尊身为直筒状,上下口处均为宽折沿。通体青花纹饰,口及底沿饰菊瓣纹,器身纹饰分三层,上、下两层仿写阿拉伯文并绘团形图案,中间一层饰仰覆变形花瓣纹。

此器造型奇特,系仿西亚阿拉伯铜器制作,系圆钵状器物的底座。因其中空无底,故清乾隆皇帝在诗中称之为“无挡尊”。

青花阿拉伯文盘座.jpg

 

青花缠枝花纹折沿盆 高13.9cm,口径31.6cm,底径21.5cm。
盆折沿,腹垂直,平底露胎。里外青花装饰。盆里沿绘缠枝花一周,内壁绘缠枝花7朵,盆底绘回纹一周,回纹内绘八瓣团花,花瓣呈变形蕉叶纹,纹内又绘暗八仙。盆外沿绘折枝花卉8朵,外壁绘缠枝花卉7朵,底边绘变形朵花纹一周。
此盆青花呈色浓艳,有晕散现象,为苏泥勃青料所致。纹饰繁复生动,层次分明,是永乐时期受西亚国家金银器的影响而创烧的一种新器型。

青花缠枝花纹折沿盆.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