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怎么整理桌面分类:山西各地民俗:忻定原摔跤活动溯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26:41
忻定原摔跤活动溯源
摔跤,为两名选手相角的一种运动,是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中的一个重要项目。素有摔跤之乡美誉的忻州地区的摔跤运动员,在全国性比赛中,有395人(次)获过前6名。其中冠亚军各91个,获季军87个。九届全运会上,韩玉伟、张泽田、王四愣为我省夺得3枚摔跤金牌,其中,定襄县的韩玉伟和张泽田已是连续三届全运会摔跤冠军。摔跤习俗,在忻州、定襄、原平一带久已存在、世代传承,是当地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晋大地上可谓绝无仅有。那么,这一民间习俗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笔者循踪追迹,略有所得。
独具特色的民间跤赛
摔跤,忻定原民间俗称跌跤,亦称跌对子。有组织进行的群众性摔跤比赛活动,则称为挠羊赛。挠,有抓的意思,在忻定民间释为扛起来。羊,就是家畜之一的绵羊,是挠羊的最高奖品。历史上凡举办摔跤比赛,东道主要在摔跤场上拴一只大绵羊,准备奖给最后的胜利者,跤手上场摔跤,摔倒一人,属于平常,摔倒二人也是一般,连续摔倒三人,就可算作好手了,主办者便要发给一定的奖品。连续摔倒四人、五人,奖品依次加大,如果连续摔倒六人,这场挠羊比赛就宣告结束,胜利者被尊称为挠羊汉,场上拴着的大绵羊归其所有。挠羊汉要肩扛大绵羊绕场一周,以示谢意。为什么一场比赛要以一个跤手连续摔倒六人为止呢?在民间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阴阳说①六为阴,连胜六人,为的是突出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另一种是天地加东南西北四方,合称为六极,亦称为六合,连胜六人,意喻打遍天下无敌手。
忻定原民间挠羊赛有独特规矩。跤场上不铺垫子,不划范围,摔跤就地进行。跤手上场不穿跤衣,上身或赤背或穿衣均可,下身长裤短裤随便,脚上布鞋胶鞋不限。但跤手不准抓对方的衣裤。对抗双方不分体重级别,不分年龄大小,不计时间长短,摔倒着地定胜负。胜的一方继续再跌,负的一方下场换人。换上来的选手俗称“破跤的”赢了则称“破了”,破不了则需再换选手继续破。每个跤手在一场比赛中只能上一次场。赛场上,除两名对跤的跤手外,还有一名裁判员,民间俗称“喝跤的”,亦称“唱跤的”。喝跤者首先喊出“交手”后,双方开始跌对。跤手除双脚外,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准接触地面,否则被判为输跤。两个跤手对阵,除面部和阴部两处外,任何部位都可以用手抱,还可以用脚踢打对方的脚,或去勾绞②方的腿。这样,捧跤就不单单是力的较量了,各种技巧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挠羊赛,常常是从第二天晚上开始一直进行到第二天的太阳出山。一般说来,越是有名望的跤手,越是在最后出场。比赛开始,最先上场的多是各村娃娃队伍中挑选出来的佼佼者,年龄大约十二、三岁,俗称“打茬”。这些打茬的娃娃,往往会成为今后跤场上的风云人物。跤场俗成的规则是对大人小孩一视同仁,连续摔倒三人者,照样发给奖品。打茬选手如果连续摔倒四人,喝跤者和负方领队就必须予以重视,这时,青年跤手就得上场去破跤,以防止娃娃挠羊。青年跤手上场连续摔倒三个对手后,从第四个对手开始,就必须摔得干净利落,否则,喝跤者有权判为“和跤”,双方重新交手。如果青年跤手连续摔倒五人,场上一般要出现骚动,第六个破跤者必须有绝对把握才允许上场,破了以后则被称为“保羊汉”,要受到东道主的特别嘉奖。但是也有例外,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跤手,连续摔倒五人后,看见机会来了,也力争要尝尝第一次当挠羊汉的滋味,一鼓作气,勇力倍增。而上场破跤的保羊汉又是盛名之下难符其实,结果让青年跤手如愿以偿,挠羊赛便宜告结束。碰到这种情况,便需要重新组织赛事,俗称“挠二羊”。挠二羊一开始便是好手上阵,龙争虎斗,各不相让。一般讲,二羊的挠羊汉更比头羊的挠羊汉实力强,因而也更受人尊重。
跤乡成因溯源
远古时期的蚩尤戏,即人戴牛角相抵的游戏,被中国历史上普遍认为是摔跤活动的起源。发展到西周时期被改称为角力,主要被用来训练土兵的素质。秦灭六国而统一中国后,又将角力改称角,抵③。到了汉代,角抵又进一步发展成角抵戏,亦称百戏。
到唐代,角抵成了宫廷娱乐的主要项目,并在民间十分流行,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被确定为角抵之期,都要进行大规模的角抵活动。到宋代,角抵又被称为争交,亦称相扑,民间还有了相扑社团组织。到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曾在《续夷坚志》中记述了忻州跤手的事迹,说道:“秀容东南双塑王增寿,号为外力,善角抵,人莫敌”。元、明两代,摔跤就更普及了。到了清初,才统称南方的相扑和北方的角抵为摔跤。
三晋大地为什么独有忻、定、原形成世代传承的摔跤这一民间习俗呢?有两则民间故事传说,其一说,北宋初年,宋太宗任命杨业为代州刺史,军政要事全部托于一人。但他又对杨业不大放心,便密嘱潘仁美进行监督挟制。面对强大骁勇的辽军,杨业兵少将寡,又处处受制于潘,有劲也使不出来。夫人佘赛花则认为将来自于兵,兵来自于人民,建议杨业组织民众平时习武,战时抗敌。为避免潘仁美会诬陷,又建议采取民间娱乐活动的形式。杨业欣然同意,于是,各村各寨都在自己的庙会上开始举办相扑比赛。其二说,南宋民族英雄岳飞为了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在军中开展了相扑训练项目,其部下有一位将士名叫程效婴,祖籍今忻州市人,相扑技艺极高。岳飞蒙冤屈死后,程效婴看到依靠朝廷抗金无望,满腔悲愤回到故乡,组织敌后斗争,将自己的相扑本领传给了家乡的年轻人,就形成了后来的挠羊赛。
这两则故事传说均把忻州摔跤活动与战争紧密地联系起来,正反映了跤乡形成的史实。忻州地区北部古有雁门关、宁武关和偏头关,三关失守,则太原告急,所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是汉代防止匈奴南侵,唐代打击突厥骚扰,宋代抵抗北辽进攻,明代防止蒙古贵族复辟的前沿阵地。而号称跤乡的忻、定、原就处于边关与太原之间,长期不间断的边关战争生活,就形成了这一地区摔跤的习俗。伺时这一小区域又是忻州地区最富庶的地方,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民间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
至于用羊作挠羊赛的最高奖品,可能是与历史上这里的民族居住成份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的。听州地区作为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错地区,随着民族群体的移动,其固有的民风民俗也必然要带人这块土地,因而摔跤并非汉民族一家固有的文化传统,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至今都保留着这一文化积累现象。有名的蒙古式摔跤,西藏式摔跤,维吾尔族式摔跤等等,都属于我国少数民族中独具特色的民间活动。在北魏,北齐五代,辽金元时期,忻州属于游牧民族,开展摔跤活动当属顺理成章的事情,而羊在游牧民族中,既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又是主要的生活资料,这样,羊在摔跤活动中被作为奖品也当属顺理成章的事情。
注释:
①阴阳说:天干阴阳分类中“单数为阳,双数为阴”。
②勾绞:属摔跤技巧,详细分类有大小揪子,前后绞子,左右踢子,背子,勾子,扑脚、搬脚、托胸、夹脖等。
③角抵:古代的一种技艺表演,类似今天的摔跤,后为百戏的总称,宋元时称为相扑或争交。  ■ 相关内容:挠 羊 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