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办理身份证地点:文化界:就怕粉丝没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07:25

文化界:就怕粉丝没文化

  狂粉丝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种。他们无性繁殖,低碳节能。他们每天翻阅17种八卦杂志,上8小时的网,在论坛和“黑们”口水战,回653条帖誓死捍卫偶像的贞操,轮流首页把偶像的微博顶上两万。  诗人北岛说:“粉丝文化”基本是一种“小邪教”,充满鼓动和煽动性,教主骗财骗色,而教徒则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满足。这本是娱乐界的事,现在却逐渐向文学艺术侵蚀,这与我们整个文化的‘低幼化’倾向有关。   文化界,你到底需要粉丝吗?

“粉丝”腐蚀了文化界?

“粉丝文化”将文化界变成娱乐界
   在这个完全以“娱乐”为价值标尺的媒介环境中,我们的文化、政治、宗教、新闻等领域都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娱乐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全部。所有关于偶像的话语和符号,狗仔队偷拍的各种照片,都成了“粉丝”们生存生活的营养来源。“粉丝”们在娱乐中最大限度地消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如同陷入了深不可测的泥沼中,难以自拔。在2012贺岁大戏“韩寒、方舟子之争”中,文化偶像之间的战争不断被娱乐化、被弱智化,变成一场失控的狂欢。   正如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的经典论断:“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在这样一种泛娱乐化的趋向下,文化偶像和粉丝们将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他们正活生生地感受着“娱乐至死”的残酷,却全然不知。
“粉丝经济”破坏了文化界生态环境
   在泛娱乐化的趋向下,“职业粉丝”粉墨登场。但是在这个时代,人气成为假象和欺骗的代名词。职业粉丝在欺骗了媒体、欺骗了公众的眼睛的同时,也欺骗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和公正,使一切变得金钱化、潜规则化。网络、电视、报纸、八卦杂志等媒体有意无意地卷入、放大,甚或折射、扭曲,煽风点火地加以炒作,制造了一个个娱乐漩涡。值得警惕的是,最容易被泛娱乐化轻易俘虏的“粉丝”,往往是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青少年。

“粉丝”又滋养了文化界?

粉丝是“自学成材”的典范
  然而从另一方面讲,“粉丝文化”又有着特殊的积极意义。粉丝是大众文化资本的积极创造者和使用者,粉丝的生产能力、创意能力甚至会超过官方文化的产物。粉丝们还是“自学成材者”的典范,材料搜集能力,学习能力异常强大,他们可能古代史、近代史都不及格,却把偶像的成名史、情感史倒背如流,闲的没事为偶像写一篇作品评论,却比专业的文艺批评家还看得透彻。将“粉丝”们特有的超能力用于文化领域,文化界怎能不百花齐放?
粉丝是“自由精神”的代表
   粉丝文化的天然因子就是自由,它具有非革命政治、非思想强制性的现代气息。倘若说粉丝们崇拜的是某个人或某小集体,倒不如说他们崇拜自己更为合适。粉丝们从不听命于谁,只听命于自己的选择。只要选择权在粉丝手中,那就意味着偶像必须努力提供更多的理由,来促使粉丝选择自己。在网络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开博客、聚粉丝、攒人气,任何人也都有可能“粉”与“被粉”。人生而自由,而自由对应文化界来说是多么宝贵。

文艺界需要怎样的粉丝?

粉丝不是信徒
  有人跳出来质疑韩寒时,路金波说:真正的神,并不需要宝座前匍匐着无数信徒。他反而让那些信徒都站起来,成为自己的神。然后,那个真正的神他是自由的。
粉丝应和偶像保持敌意
  北岛说:“粉丝”应对偶像保持一种“古老的敌意”,怀疑他们所热爱的作家,给作家一定压力。
粉丝和偶像并排站立
  或许舒婷的一首爱情诗,反倒为文化界的粉丝和偶像描绘了一种关系模式: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