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tego诸葛宝具本:[搜藏]老相机变"废"为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4:51:04
 

数码相机进入千家万户,如果连带照相功能的手机也算,现在几乎是普及相机的年代。这时,老相机成了怀旧、收藏的对象。

①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相机

②卓尔基相机

③蔡先生收藏的宝丽莱相机

④木质外壳的相机

⑤蔡司伊康相机

⑥老式柯达相机

相机进入我们的生活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从常见的一次性相机、使用胶卷的传统相机,到今天的数码相机,摄像技术突飞猛进。在咱普通人的概念里,买相机自然要买技术最新、功能最多的。可有一拨人不这么想,他们看到“落伍”的旧相机就两眼放光,蔡先生就是这样的老相机迷。

一台老相机镜头有6个

在市民蔡先生的家中,记者真开了一回眼界,各式各样的“古董”相机排满了整张书桌。蔡先生指着这些“古董”说:“这只是一小部分,那几个大抽屉里都是我收藏的相机。”

蔡先生拿起一台蔡司伊康相机说,这台相机可是一位80岁的“老人”了。记者一掂量,这台相机沉甸甸的。仔细一看,它的表面镶嵌了黑色皮质,依稀能看出当年的尊贵。拉开镜头,架势十足。有趣的是,这台相机的取景框是一片凹透镜,就安装在机身左侧,好像长了一只透明的小翅膀。

蔡先生还收藏了一台宝丽莱一次成像相机。和宝丽莱今天的产品相比,这台相机体积大了不少,折叠后就像一本笔记本,厚度大约有一个指头左右。如果不拉开镜头,它就像一台黑匣子。蔡先生介绍说,这台相机是宝丽莱第一代一次成像相机,大约在上世纪50年代诞生。

在蔡先生的收藏中,有的相机模样很是特别。有一款特务相机,据说“机龄”也不小了。这台相机的体积和其他老相机比起来相当袖珍,大约和我们现在的眼镜盒差不多。这台相机的表面用的是黄桃木镶嵌,配合金色的金属边框和金色手链,握在手上还真看不出是相机。拍照时,只要把机身一侧的镜头拉出来,就能“偷偷摸摸”地记录下光影。

还有一台前苏联生产的“卓尔基”牌相机,这台相机的特殊之处是把皮质外套和机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每逢要拍照,都得揭开皮套,镜头才露出真面目。拍照结束,只需把皮套往上一扣就行。这大约是相机最合身的“外套”了。

常见的相机都是一个镜头的,最多两个镜头。在蔡先生的收藏中,有一台6镜头相机。乍一看,真像一件新式武器。蔡先生说,6镜头的设计是为了拍摄立体图像,这是摄影艺术突破平面向三维空间发展的一个尝试。

现藏300多台 目标是1000台

眼下,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的价格也就在2000元上下,你猜“过时”的老相机要多少钱?不便宜呢。

前文提到的宝丽莱第一代一次成像相机,是蔡先生在鼓浪屿一位朋友的家里发现的,他一看到就爱不释手。最后,他干脆买了一台新的数码相机给这位朋友,终于换得这台老古董。蔡先生还收藏了一台“马咪亚”相机,当时可是花了五六千元才买到的。蔡先生不禁感慨:“好的老相机价格比新相机还贵!”

蔡先生收藏老相机有十多年了,而让他和老相机结缘的,是一个小修理摊儿。蔡先生说,他从小就喜欢玩摄影,对相机一直挺有感情。有一次,他到一家熟悉的相机修理摊去,无意中听见摊主说,有几台相机因为零件找不到,所以修理不成。老蔡一看,这些相机有一台德国百佳的,还有一台是日本美能达的,都是上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产品,很少见。他突然想到,邮票、粮票、钱币都有人收藏,自己为什么不能收藏相机呢?蔡先生灵机一动,花千把元把3台“报废”的老相机全都收至麾下,从此迈开了收藏的第一步。

吃了甜头以后,蔡先生开始经常往修相机的小摊儿跑,寻找老相机。渐渐地,他从厦门转到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从小摊儿转进了专业的二手相机交易市场,胃口越来越大。现在,蔡先生收藏了300多台相机,最老的相机产自上世纪初。蔡先生还透露说,他的目标是收集到1000台相机,并在我市举办古董相机展览。

拆“东机” 补“西机”

“缺胳膊少腿”的老相机也有收藏价值

老相机年龄大了,难免“缺胳膊少腿”,蔡先生说,这样的相机也有收藏价值。虽然在相机收藏领域,没有使用过的、完整的相机是收藏上品,但只要是珍贵的品牌、型号,就算少了些部件也是珍品。

业内人士说,遇到缺少部件的老相机,你只要有足够耐心,也能补救。比如,在相机相同机型里互配:蔡司·伊康6×9与莫斯科5型相机;蔡司·伊康6×6与珠江Ⅰ、Ⅱ相机;罗莱·福莱双反与海鸥、珠江、青岛双反相机;莱卡Ⅲ与卓尔基、上海58、佳能、尼康旁轴相机……这些相机工艺相差不大,生产时间又接近,零配件往往可以互配,或者稍作加工就解决问题。

还有,如果发现多台同牌号、型号的相机,就可以在其中找一台外观和内质最差的一台解体,结果成全其他相机,这正是“丢卒保车”的好办法。

收藏相机快动手

重点关注国际名牌和建国初期产品

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厦门分会丁建南会长说,相机收藏在我市还是冷门项目。不过,冷门项目的前景也很美妙,近年来,相机在我国的拍卖会上越来越频繁地露脸,2004年,中国嘉德在北京还举办了一场相机拍卖专场,可见相机收藏队伍正在扩大。

欧美行情高三五成

蔡先生说,自己平时在我市也很少遇上收藏相机的朋友。不过,他在收藏的过程中明显感到老相机迈出了升值脚步。他说:“以前是当作废品卖,一台顶多几百元。现在都是收藏品了,所以好的相机没有几千元根本拿不下来。”

据了解,照相机收藏与投资在欧美较为流行,值得收藏与投资的品牌相机也多。流行的收藏方式有按照相机发展史编年、生产国别及品牌等进行主题收藏,一般来说,欧美相机收藏市场行情要比中国高三成到五成,顶级藏品的价格差距甚至超过一倍有余。

比如,前苏联在二战时期生产的“运动”牌相机,是相机收藏中的高端藏品,在欧美拍卖市场中能拍到万元。我国的收藏市场价格较欧美市场低一些,同类产品市场价格在3000元-6500元。德国生产的“爱克发”牌相机,是欧洲相机收藏中的中端藏品,品相完美的藏品在中国并不多见,市场价格维持在5000元,还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还有“捡漏”的机会

业内人士建议想踏入老相机收藏的市民可以先关注两类相机:国际名牌相机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品牌相机。德国的“莱卡”、“蔡司”品牌相机,新中国初期的“上海”、“海鸥”品牌相机都是值得关注的好藏品。另外,德国的“爱克山太”牌相机(1936年)、前苏联的“运动”牌相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及新中国的“红旗20型”牌相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是必藏的高端藏品。

在收藏时要注意,外包装盒、相机使用说明书及购买发票单据、皮外套等附件的完整与否也是构成藏品价值高低的条件。

收藏爱好者介绍说,在我国收藏相机还是比较有利的,因为国内相机收藏刚刚起步。那么,收藏相机的门槛是不是特别高呢?业内人士说,不一定,如果市民上拍卖会购买老相机,价格当然会高些。而眼下,老相机还有不少可供“捡漏”的机会,“捡漏”的门槛可就低多了。

附属品也是宝贝

老相机有不少附件,比如三角架、镜头盖等,你可别随手就丢,它们也能成为收藏品。

据介绍,形态各异的遮光罩、大小不一的原厂镜头盖、长枪短炮的镜头、五花八门的滤色镜、各种用途的测光表、年代久远的三脚架等,都被国内外的收藏家纳入怀中。外地一些二手相机店已经在经营这方面藏品。

这些附件当时产量少,买的人更少,当时买附件全部是专业人士,所以是“稀缺商品”。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附件能保存下来的很少。一些部件在相机的发展史中有独特地位,如“对焦器”。所以,这些小附件都成了相机收藏的一部分,价格从几元、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老相机品相分五等

收藏品都讲究品相,老相机的品相判断有一些特殊之处。收藏爱好者介绍说,老相机的品相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等级:

第一等 相机是全新的,没有使用,尽可能原包装,价格一般能上浮25%;

第二等 相机的外表非常好,几乎看不出使用痕迹,价格不能上浮;

第三等 相机外表良好,能看出使用过的痕迹,价格得下调20%;

第四等 相机外表很糟,使用过的痕迹很明显,价格只是一般市场价的50%;

第五等 相机外表很糟,无法修理,成为垃圾。

一般情况下,适合收藏的只是第一等和第二等的相机。第五等的相机最适合做拆卸备件。

您如果有藏品想让大家“共饱眼福”,请致电13906001630,联系记者小林。

撰文/摄影 记者 林润

(来源:厦门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