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魂废柴大叔声优:知识是有毒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8:05:54

中国人太崇拜知识了,在教育上做了许多“过犹不及”的事情,通过这篇文章把这个问题暴露出来。

知识是有毒的,孩子提前获得是非常有害的。

我这样说是深有体会的,也是有事实证明的:

下面几段话都是摘自《扬佩昌:联邦德国为何立法禁止学前教育?》

男士回答:“我们这里,学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类似的培训班。”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让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

匈牙利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也希望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别沾沾自喜,因为今天所做的事情,其实是毁了中国的一代又一代。

 

扬佩昌在《联邦德国为何立法禁止学前教育?》里面已经用事实清楚告诉了我们:德国禁止学前教育,反而让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而热爱学前教育的中国人,就象逼迫孩子在起跑线上偷跑的家长,看见孩子由于偷跑超越别人而沾沾自喜,却发现没有人通过中国式教育获得诺贝尔奖。

教授幼儿园孩子知识,已经是犯规,做了“过犹不及”的事情,而小学教育更加变本加厉,让过多的知识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

下面这段话摘自《看一眼哈佛大学就会明白中国教育缺什么》作者:shuoma

旅美教师吕老师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被美国学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其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基础教育。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而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中国教育者不知道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美国教育的聪明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由于开始的时候,知识都特别简单,比较容易得到感悟,知识也就容易变成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美国教育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中国教育是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得到知识,或者直接得到知识。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美国教育通过让孩子感悟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创新能力。在高中时期,美国学校培养的是自主学习的习惯。而比较中国,中国的高中是老师填鸭式学习,让学生习惯了依赖。能力、习惯上的差距,让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在大学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在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知道美国小学教育方式是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而中国小学教育方式是两个阶段:感性认识——知识,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这29天的感悟时间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所以,美国小学生感悟后得到的知识已经不是知识,而是智慧,美国小学教育方式的三个阶段应该是:感性认识——感悟——智慧。

旅美教师吕老师一针见血指出了中国教育的弊端: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中国教育者不知道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正确的教育应该是先让孩子成为一个智慧的人,然后再传授知识;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只有知识而没有智慧。

教育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传授知识,就是送鱼;第二个层次是培养孩子自学能力和兴趣,就是教孩子钓鱼;第三个层次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智慧的人,就是教孩子养鱼;只有养鱼的人才有创造能力。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也就是说美国小学教育速度只相当于中国小学教育速度的三十分之一,它的速度慢就是在于教孩子养鱼,而不是送鱼和教孩子钓鱼。送鱼和教孩子钓鱼都是把鱼当成免费的,如果鱼是免费的,送的鱼太多,孩子还愿意去养鱼吗?只有禁止送鱼,才能让孩子去养鱼。联邦德国立法禁止学前教育,就是禁止送鱼,逼孩子去养鱼。中国小学教育主要在第一个层次和第二个层次上进行,就是给孩子送鱼和教孩子钓鱼;而美国小学教育主要在第三个层次上进行,就是教孩子养鱼;看起来美国小学生的收获只相当于中国小学生的三十分之一,但是,这是暂时的现象,因为美国小学生养的鱼还没有长大,也没有繁殖;随着时间的延长,情况也在变化,最后,就如旅美教师吕老师对本报记者说的“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被美国学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旅美教师吕老师强调中国教育者不知道知识与智慧的关系,那么,知识与智慧是什么关系?

知识从外而来,智慧由内而生。

人类是先有智慧,而后有知识;智慧是一个大概念,我把智慧简单化,从教育方面上讲,书是人类智慧的文字记录,智慧的文字记录又叫知识;学习知识,人就可以去模仿智慧,通过模仿智慧的锻炼活动,产生模仿能力;模仿能力在技能上可以和智慧达到相同的效果。

知识、智慧和模仿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知识是智慧的文字记录,比如,《道德经》是老子智慧的文字记录,我们背会了《道德经》,得到的是知识,而不是智慧;练习知识可以得到模仿能力,智慧和模仿能力都是能力,模仿能力在技能上和智慧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但是,模仿能力绝对不是智慧,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画来比喻,画家达芬奇闻名于世的《蒙娜丽莎》,是原创,表现出的是智慧,而《蒙娜丽莎》的印刷品,则是模仿,相当于模仿能力,两者的观赏效果差不多,但价值却是完全不同的。

智慧是高级能力,智慧的获得途径是思考与感悟,它的获得是艰难而缓慢的,每一次获得都代表着大脑里发生了一次特别的变化,“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诗词可以作为描述智慧产生的那一时刻的情景;大脑里的这种特别变化总是特别缓慢的,水到渠成的时候就会出现豁然开朗,豁然开朗是获得智慧的标志;所以,智慧由内而生,是由感悟产生的,大脑不发生感悟这种特别变化,就没有豁然开朗,没有豁然开朗,就不能获得智慧。

知识和智慧还有另外一个关系:知识是智慧的死敌,直接得到知识就意味着我已经知道了答案,就不可能再出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情景;失去了感悟,就意味着永久失去了这个智慧。所以,知识是有毒的,先得到知识,就失去感悟,没有感悟,就没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