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学园顺风耳的武器:于谦,一个不高尚的理想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24:06
 于谦,在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并于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说好听点类似今日的国防副部长之类的,应该说官也是不小的,而且责任也很大。
     按照历史资料上说于谦“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其实他貌似是很大大的民族英雄,实质上究竟于谦是什么样的人呢?
      按照通俗的说法是有人说他不识务,拒绝别人为自己儿子推荐升官,看起来应该是很正直不阿的人,又有人说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两袖清风”,非常清廉,其实说来说去,于谦应该是千古留名的大大忠臣,似乎一切都是完美无暇的。
      其实未必,很多事情压根没有什么完美无暇,对于于谦来说,一个身在明朝年代那样奇怪的环境,当然,我们的现在的环境其实也比不了明朝年代好多少,唯一好的是工业化的发展,让老百姓得以吃垃圾食物获得温饱,这总算是一大进步,虽然吃的是地沟油,喝的是毒牛奶,但饿了几千年所谓优秀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总算是吃饱了,所以该知足了。
       不过,这里就不扯这些,就说说于谦吧,明朝是什么样的一个年代呢?他身处在一个皇帝、宦官、文人争斗的环境,三者势力互相殴斗数百年,不为别的,为权,无论是从于谦,还是到夏言、哪怕是徐阶,甚至高拱,乃至张居正,即使挂着伟大理想“为国,为天下的旗号”,其实一生都在利益之中争斗,而争斗的背后,有过王振,有过刘谨这样的阉人,所以说穿了,就是皇帝、宦官、文人明争暗斗的官场杀戮史罢了,所以有人说有些官员贪污其实也是为更好的做事,有些官员不干净其实也是为远大理想,实质上,利益罢了,背后都是属于自己的利益集团罢了。
      没有办法,中国就那样,当各个利益势力平衡一旦被打破,任何朝代都不可避免灭亡,明朝也是如此,当崇祯杀光控制文官朋党的宦官集团,把平衡打破了,其实他再勤劳,再想有作为,也找不到人控制那些草蛋的儒生文官们,所以于谦作为文官集团的一员,其实也幸免不了落入这样的争斗。
      有人说“土木堡之变”是英宗偏信宦官王振所导致,其实从历史事件上提到“绝口不提出征人数,仅说“官军人等死伤者数十万”之说,还有所记当较单凭在京“耳闻目击”者可靠。后人既然摘其记录,却仅断章取义,而对其详细的军队人数和伤亡记载不予理睬,实在难以理解……但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所谓明军五十万精锐一朝尽丧于瓦剌二万众之手,多被归咎于明军的孱弱和王振的胡作非为是扯淡,不过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负责总后勤的于谦有此功劳,因为这些东凑西凑的部队,全是他所负责,不论是兵马粮草,以及其他都没有想象所谓的52万精兵,所以有哥们说“土木堡之变”可能是一场预谋,而预谋始作俑者其实就是于谦为代表的文官。
      要知道,英宗当时若是出征获得胜利,那么宦官和武官的声威将达到顶峰,那时候还有文官们的立足之地吗?所以文官极力阻止英宗出征,于谦利用自己的身份搞小动作也不是不可能,而结果正如文官集团所期望的,一战死近百个官员,大部分武官全部见鬼,与士兵也死了十几万以上,而且趁机扫掉了宦官集团,同时迎来文官集团的春天,所以未必不可能。
       当然,以上也许没有直接的证据,但历史是文人所写,所以今天的于谦看似大大的英雄,其实未必完全是,因为他也是利益集团的一员,未必不会如此,不同的是,他爱的利益是名,所以在“土木之变”后,成就了他人生的顶峰,升任为兵部尚书,勤王成功,带兵完成了北京保卫战,成就了他所谓的民族英雄,可谓是英雄代价不菲,那就是牺牲武官集团、宦官们,甚至一个皇帝。
      因此于谦,一个不高尚的理想者,当为了所谓国家理想,为了除掉对手,也许该使用的,他也会使用,因为利益斗争从来都是如此的,所以干掉对手者,大多无一幸免被后来者干掉,所以翻阅明朝历史,其实就是人斗人,人整人的故事,即使挂着理想,挂着爱国、为国,其实都是在整人与被整之间完成所谓的理想,所以于谦也不例外